项羽战败之后,为何要在垓下抛下十万楚军,只带800精骑兵突围?
项羽战败之后,为何要在垓下抛下十万楚军,只带800精骑兵突围?
亥下之战,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最后一战,战败后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大获全胜。有人说项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本可以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竟放虎归山,最后把到手的天下拱手相让。
项羽的结局和他的性格密不可分,论笼络人心,他真比不上刘邦。
言归正传,在这场战争中,项羽战败后,没有选择带10万楚军抵抗,而是只带800精骑兵突围,这是为何?
性格决定命运
和刘邦相比,项羽过于重情重义。刚刚提到的鸿门宴就足以说明项羽重情义,本可以杀死刘邦,但项羽却因为讲义气放走刘邦,最后酿成大错。和刘邦相比,项羽过于老实。本来刘邦的父亲在项羽手中,项羽掌握着主动权.
但最后刘邦的劝说下,双方竟然达成和解,把刘邦父亲放了回去。和刘邦相比项羽过于愚笨。刘邦凡事权衡利弊思考再三后再行动,而项羽则冲动行事头脑发热,这和项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密不可分。
历代最后的赢家,都是有勇有谋之士,有勇无谋之人只能称作莽夫。和刘邦相比项羽不惜才。范增如果一直跟着项羽,势必会帮助到项羽,但是项羽竟然在刘邦的挑唆下,相信范增对自己不忠。
项羽对于有才之人不会加以利用,身边少了许多像范增这样的有才之人,一人之力难敌万人之力,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垓下之战
本来范增跟随项羽一同作战,但是刘邦采用了离间计,项羽怀疑范增有二心,于是让范增告老还乡。汉四年,刘邦先是在彭越射伤项羽,然后再让韩信攻打齐国和赵国,断了楚军的粮道分散项羽的注意力.
项羽听到韩信要攻打楚国,于是让曹咎留守彭越,自己率兵前往增援。项羽以为刘邦是真的和自己议和,但谁知道刘邦是个狡诈之人,在项羽放了刘邦的家眷后,刘邦就撕毁合约,派兵夹击项羽。
刘邦这步棋下得非常大,项羽头脑简单,完全没有想到刘邦会算计自己,最后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包围。项羽这时提出希望和韩信、刘邦一起三分天下,但是韩信没有答应,项羽穷途末路。
此时的汉军有30多万,但楚军只有10万,项羽没有选择率领10万楚军奋勇抗敌,而是带了800精骑兵突围,最后没能突围成功,项羽自刎于乌江。
项羽此举为何
首先,目标越小机会越大。当时楚军被包围后已无力再战,之前的战争让楚军精疲力尽,就算带领10万楚军抵抗也不一定能发挥更大作用。这个时候如果只挑选800精锐骑兵进行突围的话,还有胜算人数少,不容易引起注意,突围成功的几率大。
其次军心不稳拼死一搏,刘邦阴险狡诈善用计谋把楚军包围后,刘邦专门让人在夜晚演奏楚国家乡的歌曲。打仗最害怕的就是军心不稳,本来楚军已经腹背受敌再加上歌曲的影响,这时楚军已经没有了斗志,战败是早晚的事。
就算有10万的楚军在手又如何?早就成了一盘散沙。项羽选择从10万楚军中挑选出800精锐骑兵,这也算是死马当活马医,奋力一搏。最后当时粮草不足,只能出此下策。
韩信早已在攻下齐国之时就断了楚军的粮道,如果项羽率领10万大军进行突围,粮草补给是一个大问题,吃不饱饭没有力气怎么打胜仗。
项羽选择只带800精锐骑兵突围,800人的军粮和10万人的军粮相比,谁的需求更大,就算是个傻子也会算这笔账。可就算带着这800精锐骑兵突围,项羽还是失败了,最后于乌江自刎。
结语
在许多人看来,项羽完全可以回到江东,等待时机,日后东山再起,在项羽没有选择回去,他给出的理由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其实项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理由的。
如果项羽逃回江东,刘邦会放过他吗?会放过江东的百姓吗?不会。加上当时楚军四面楚歌,军心早已溃散,项羽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何必在挣扎?还不如一死,保全自己的尊严,也保全江东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