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四百年村堡,治愈了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京郊四百年村堡,治愈了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从门洞就能看出来,城墙至少有两米多厚。北京市怀柔区二道关村鹞子峪村城堡,里面只有一条小道、几座院落和两棵槐树。在最安谧的角落,95岁的高守印坐在轮椅上,看墙头古砖上移动的影子。
这座京郊的袖珍古城,总共不过十来亩地。它距离北京最边缘的平原仍有百里山路。四周尽是山岭、沟渠,举目可见山脊上的长城和烽火台。它最热闹的时候,也不过容纳了140多名村民。
厚实袖珍的城堡,给人一种安全感。从它诞生的1592年至今,庇护了十几代人的繁衍与兴旺。这些年,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村里大多年轻人进城市工作,城堡里大多数闲置房子成为民宿院子。每个周末,这里几乎都住满了都市里的打工人,他们在此寻找安宁。
鹞子峪村城堡。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长城下的古堡,四百余年的生活区
“我出生在古堡里。”这是75岁的高守成独有的自豪。他是村里唯一的“工程师”,常穿着一件皮质马甲。他家里有一个加工车间,可以 *** 一些简单的农具部件,还能焊接铁器。健谈的他每提到古堡和他的工作室,眼神都极为明亮。
他说,这堡和其他地方长城下的堡不一样。长城下的很多村堡有两个出口,是屯兵的地方,而鹞子峪城堡坐北朝南,只留有一道门,始终是村民的生活区。
城堡前有一处碑文。上面的文字显示,城堡北高南低,砖石结构,呈梯形。南墙长102米,北墙91米,东西墙各长78米。此堡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怀柔区,在当时被称为怀柔县。
城堡的门在上世纪被毁,现如今只有敞开的门洞,任何人都能进去看一眼。站在门洞里,就能看到城里的全貌。高守成能讲很多堡的故事,从堡的渊源,到墙头上的字,还有他们高家祖上好几辈人住在堡里的故事。
堡里的每个建筑,几乎都和高守成的“大太爷爷”有关。他指着东边的一座院子说,“瞧,这是我大太爷爷建的,里面住过他的好几个儿子。”他走到这座院子后面,见到一座已被装潢为民宿的小四合院说,“我是出生在这院子里的。上世纪80年代,弟弟结婚,家里将院子送给了他,我搬走了。”
堡内只有一条南北街,两侧是农户平房院落,街中有一株百年老槐树,高守成说不清楚这是哪年栽的。但堡北面的一棵槐树,他知道是他爷爷高成科生前栽的,是为了供儿女在读书中纳凉。
堡内的民居规模相似,数百年中一代代流传更迭,都是清一色砖石交错的结构。一些闲置房屋成为民宿后,新的民宿主仍保留房屋原貌,把外墙残破处用砖石补上。高守成说,这种房屋能抵挡大水、预防火灾,还能有效地抵抗地震。过往的四百余年时间,这片土地历经战争、天灾,但堡内的人相安无事。
高守成看着他出生的院子,现在已经成为了民宿。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堡内外两个世界,从农业到多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春天,不到30岁的高守成背着工具包,离开了城堡。在堡外几百米的一块开阔地上建了一座四合院。当时,因为政策放开、人口增长等原因,很多堡内人离开了日渐拥挤的城堡,在外面开荒扩土、垒屋建房。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鹞子峪村就有人在堡外建造自己的房子了。这位高守成口中的“之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他的叔伯哥哥。
在鹞子峪村的历史中,村民们只住在这座小小的城堡里。堡外面全是荒地、树林和少许耕地。一座四合院,往往有三四户人家挤着住。为什么不搬到堡外住呢?高守成说,过去生产力低,建房子成本高,再加上以前由于野兽出没、战争等因素,农民不具备在堡外自建房的条件。
堡内是人烟,堡外是荒地,这在历史上曾有明显的分野。但在近几十年,堡外显得比堡内更热闹些。如今,鹞子峪大多村民都在堡外四周住,堡里面只剩了几户人家,年纪更大的就是今年95岁的高守印。相比堡内,堡外的房子更为整齐美观,墙外有空调外机,外面有停车位可以停泊自家小汽车。
大约从2016年起,村里兴起了民宿。如今,在堡外,很多民房成了别具风味的精品民宿。一座民宿屋檐下挂着风铃,小院里被一圈栅栏围着,里面有一个马车模型,还有一把躺椅。常有年轻人戴着墨镜,躺在摇椅上晒太阳。
鹞子峪人对民宿、游客持欢迎态度。他们说,城堡里的村民如今已逐渐减少,民宿、咖啡馆等使城堡又热闹了起来。据村干部介绍,每到周末,堡外的停车位上都停满了车。一些找不到停车位的游客只能将车停在附近的自然村里。
来鹞子峪的游客中,有带着猫咪的一家人,有穿戴了登山设备的爱好者,还有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对于这些游客,当地村民已是见怪不怪。在城堡成为文旅热门打卡地后,他们依然生活在这里,和以往的任何时候一样,在百年的历史和巨变的现代中,度过每一个平常的日子。
民宿四周尽是山岭,举目可见山脊上的长城和烽火台。姜希达 摄
深山村中,年轻人的栖息所
1995年出生在城堡里的小勇,在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留在朝阳区工作。他每一两个周末回一次家,“钢铁水泥的都市,实在没有这里有意思。”
他说,春天的时候,在堡里能看到四周漫山遍野的桃花;夏天时绿色成荫,他和小伙伴可以去爬山远看烽火台;秋天是一片金黄,板栗和野枣也都熟了;冬天是皑皑白雪,覆盖在古墙头上,尤其在冬天晚上,城堡里异常安静,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在海淀区一个大厂上班的小唐,今年来这里过了四次周末,她养着一只小猫,走到哪儿都带着。她说这个古堡像是“栖息所”,不管是村民和民宿主,都喜欢她的猫。在这里,她能一觉睡到天亮而不被打扰,街上的人们总是慢悠悠的,风吹不动堡里的植物,小动物们能爬在树杈上一睡一上午。
“这里的人好朴实。”小唐说,她和一个村民大姐多见了几面,人家就邀请她去家里吃饭。她有好几次站在路上拍照,挡住了后面村民大爷骑来的电动车,大爷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只冲她不好意思地笑笑。
休闲、度假、观光、娱乐,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京郊古堡吸引,在一个生活分享类社交平台上,鹞子峪村城堡被千百名游客标记成了远近知名的打卡地。在几千条游客评论中,不少人写下:这里治愈了打工人的“精神内耗”。
休闲、度假、观光、娱乐,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京郊古堡吸引。姜希达 摄
据村干部介绍,不止鹞子峪这个自然村,整个二道关村这几年文旅业发展得都很不错,目前整个行政村有400多个院落,其中民宿院子就有100多个,村民不出门可以就业。现在本村劳动力不够用,一些民宿主还要从邻近村镇招人。
城堡建在山坡上,本就静谧,近年来更被修葺得尤为干净整洁。到了阴天,古堡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高守成喜欢眯着眼睛看山脊上的长城飞鸟,他知道“鹞子”是一种猛禽,但他感觉自己从来没见过这种生物。
倒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他这些年见了不少。很多年轻人来此体验传统乡村田园生活,有时候会问他田地里蔬菜的收成。有些年轻人说,现在城市生活节奏快,不如农村待着舒服。他总是乐呵呵地,欢迎他们再路过这里,同他回家喝杯水再赶路。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