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杀李善长?那时候他七十多岁了,能有什么威胁

中国历史1个月前 (04-19)13

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杀李善长?那时候他七十多岁了,能有什么威胁

其实爱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即使已经70多岁了,也能够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取曹魏的政权。武则天也是在快要满70的时候,登上了皇位;那么李善长在当时对朱元璋造成了什么威胁呢?明朝是这样给李善长定性的

影视剧中的李善长

“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李善长,贵为开国功勋皇亲国戚,居然首鼠两端帮着胡惟庸藏匿罪证,跟皇帝离心离德,这就是大逆不道。

在朱元璋眼里,对自己不绝对的忠诚就是绝对不忠诚

何况李善长还是临安公主的公公,朱元璋的亲家,而且李善长的弟弟侄子什么的,都被朱元璋封了官,临安公主的驸马李祺,也就是李善长的儿子,时不时就被朱元璋派去赈灾什么的,去刷资历打算委以重任。

李氏一门可以说是深受恩宠,但即使这样

李善长还不思皇恩,跟朱元璋不是一条心;古代皇帝为了让臣下忠心,就两个选择,一是杀伐震慑二是封赏拉拢。

但李擅长又是国公、又是宰相、还是驸马他爹,都不坚定的跟朱元璋站在一起。

明朝版图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那朱元璋只能选择杀李善长震慑群臣。不然大家会觉得朱元璋很好糊弄,既拿了封赏又不跟皇帝一条心,那

人人效仿李善长,朱元璋还怎么治理天下?

再说了,

这样都不坚定的和朱元璋站在一起,那没人能保证等朱元璋死后,李家会不会有什么不臣之举

而且朱元璋知道司马懿的事迹,司马懿也是七十多岁时对曹爽说自己没有野心,但结果呢。人一旦和人

产生了间隙,那什么事都很容易朝最坏的方向去想。

皇帝一旦不信任大臣,后果不堪设想,像汉高帝刘邦晚年大肆屠戮功臣,为什么

就是因为不信任。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刘邦不信任的都是哪些人,韩信、彭越、韩王信、英布,这些都属于半道追随刘邦的,属于来历不明,那刘邦为了自己王朝的长治久安,一定会对这些人起杀心

刘邦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和李善长

而樊哙、萧何、夏侯婴、曹参、周勃这些都是沛县人,属于刘邦的发小,

人家知根知底

,虽然刘邦一度对樊哙起了杀心,但最终樊哙都是善终。除了被封燕王还要造反的卢绾,沛县这帮刘邦的老哥们没有谁被屠戮,

原因就是因为刘邦和他们之间信任

再看李善长,他和徐达、汤和一样同属淮西集团,在朱元璋起事的时候就追随在身旁,属于知根知底型。

只要李善长不作死,那完全可以和汤和、徐达一样善终,甚至可能像徐达一样被追封为王

这里说一下,徐达吃烧鹅而死可信度不高,这是野史还是个清朝人写的;正史记载

徐达病故,朱元璋得到消息立刻罢朝,痛哭流涕,夜不能寐。

《明太祖实录》记载,徐达生病后朱元璋亲自向天祈祷,病故后亲自为徐达写碑文,让他配享太庙,追封为王

汤和

徐达

以朱元璋的性格,他不会杀了功臣之后还假惺惺的演这么一番,所以徐达是病故的。李善长没有享受徐达的待遇,是因为李善长晚年办的事,让朱元璋对他越发不信任;

首先是李善长和胡惟庸的特殊关系满朝皆知

,那胡惟庸就是李善长一手带起来的。

他敢谋反,李善长暗中有没有帮助,这个谁也说不清楚,朱元璋一旦有了这个怀疑,那就很难再打消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跟胡惟庸还是姻亲,按道理也会被株连,但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既往不咎,这是一个很大的恩典。李善长什么反应呢?

没有反应,半点感激之情都没有。

后来李善长想要盖房子,居然找汤和要士兵,这么大一个宰相至于找不到人盖房子,要去找汤和要士兵吗?他想干什么?历朝历代皇帝都忌讳文臣和武将勾搭在一起,这是人尽皆知的

朱元璋

汤和主动将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那就证明汤和没有祸心,洗清了嫌疑,

李善长却没有禀报,那他在想什么就没人说得清楚了。另外胡惟庸私通他人谋反的信被李善长截获了,但

李善长没有将信给朱元璋,也没有将这事告诉朱元璋

虽说无法确定李善长有没有参与胡惟庸谋反,但可以确定的是,胡惟庸谋反前多次找到李善长,承诺事成之后封他为王。但

李善长没有将胡惟庸找自己告诉朱元璋,

这些朱元璋是从锦衣卫那里知道的,而不是从李善长的嘴里

所以朱元璋对李善长丧失了所有的信任。所以朱元璋必杀李善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2023.html

“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杀李善长?那时候他七十多岁了,能有什么威胁” 的相关文章

吕布联合王允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是真的为了貂蝉吗

吕布联合王允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是真的为了貂蝉吗

对吕布为何与王允合谋诛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里著名桥段,王司徒巧施连环计,吕布手刃义父董卓。可笑,董卓至死还不知道干儿吕布为何要背叛自己。一句“吾儿奉先何在?”得到的回应却是“有诏讨贼!”在王允的连环计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王允的养女貂蝉,她和吕布还...

汉中之战中魏延的表现怎么样?

汉中之战中魏延的表现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双方展开大战,打的难分难解,非常激烈,刘备必须要夺汉中,曹操死活不想退步,就看谁能笑到最后了。这里只讨论演义。在汉中争夺战中,魏延表现的非常出彩,魏延勇猛善战,两次大战庞德,还一箭射中曹操,将曹操的门牙折断了两个,差点送曹操上...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

三国时期许褚说生擒关羽,他真的能做到吗

三国时期许褚说生擒关羽,他真的能做到吗

许褚。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和典韦一同统率着曹操的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后,挂印封金,拜书告辞,千里寻兄,投奔刘备。曹操得知挽留不住,先派张辽追关羽,沿途传话不让拦截,然后,亲自带人来见关羽,并送关羽一件锦袍,关羽用刀接过来,许褚大怒,对曹操说,此人太无礼了,何不擒之?许褚说生擒关...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张德胜是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名将,死后配享太庙,他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江淮地区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涌现出了很多盗贼,为了应对这种混乱的局面,张德胜和俞通海、廖永忠、廖永安等盘踞在巢湖一带,训练了一支十分强劲的...

陶璜:东吴至西晋初官员、将领,曾成功将西晋势力赶出交州

陶璜:东吴至西晋初官员、将领,曾成功将西晋势力赶出交州

陶璜,生卒年不详,字世英,丹阳郡秣陵县人,交州刺史陶基之子,三国时期东吴及西晋初年将领,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璜本人曾历显位,因为其父曾任交州刺史,故陶璜也十分熟悉当地的情况。263至271年东吴与西晋在交州一带爆发争夺交州地盘的战争,陶璜被任命为统帅,...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还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还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

对诸葛亮死后,为何要在口中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小时候每次看到诸葛亮身死的场景,都会不由自主地流泪,不想诸葛亮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离开人世。不过在悲伤之余,又非常好奇,...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还不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为什么却对马皇后言听计从,偏爱有加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君主,但是在马皇后面前却异常的温柔,因为两人一起患难与共,经历过许多夫妻不能承受的苦难,更重要的是在朱元璋成为一国之君的时候,马皇后勤于内治,对嫔妃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