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6年,巴和蜀爆发战争,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公元前316年,巴和蜀爆发战争,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今日提起巴蜀,人们并不陌生,那么在先秦时期巴、蜀这两国又是怎么个境况?
巴、蜀历史悠久,据记载,巴、蜀的地名在夏商两朝就已经存在,但那个时期的巴、蜀还只是部落,称不上国,而且巴并不以此为名,而是称之为彭,有学者称古时彭与巴同音,可通用。
巴、蜀在四川、重庆境内,巴在东,蜀在西,范围较大,巴蜀地区民族众多,据《华阳国志》记载,有濮、苴、龚、奴、狼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中巴族、蜀族是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
在古代,天灾人祸频繁,又频发战争,所以各族人民的迁徙也很常见,随之而来的是血缘关系的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再加上地缘关系的原因,巴、蜀两国常并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巴蜀不离,并发展成不同于中原的巴蜀文化。
巴人的祖先称之为“廪君”,巴人彪悍好斗,居无定所,早期以狩猎、捕鱼为生。“廪君”及其他的子孙带领巴族南征北战、活跃在川东、湖北西部及贵州东北一带,并吸纳了其他少数民族,巴人势力不断壮大,到了春秋时期建立起国家,被称之为巴国。
至于蜀国的历史,在甲骨文中已有商王征讨蜀的记载。当时蜀是在商朝的统治之下,但蜀人好斗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并不安分,最终被商王讨伐了,并且在这一时期的蜀已经被称为国了。
根据神话传说,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前者是蚕,后者是鸟,这种神话传说在远古历史中并不少见。就如有神话传说中记载,夏朝建立者大禹乃是一只大虫,这跟蜀国以“蚕从”和“鱼凫”为祖先的记载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蜀有王曰杜宇,一名杜主。”有迹可查的史书中也有以下记载:“七国称王,杜宇称帝。”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有这么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望帝说的就是杜宇。
据记载,杜宇“教民务农”,不仅蜀人受其教化,就连与蜀国相连的巴人也深受影响,开始农耕,现今巴蜀地区仍保留着祭祀杜主,以求多产的民间习俗。后来蜀地发大水,望帝的部下鳖灵领兵治水有功,望帝便禅位于他,是为开明帝。
鳖灵取得了一些成就后,一天天膨胀起来,他身为开明帝,却一点也不开明,毫不体恤百姓,反而千方百计盘剥百姓,导致百姓不胜其害,大家便聚集在一起去请求望帝复出。望帝为了百姓们就去找鳖灵想要规劝他,谁知鳖灵不但不听,反而还嫉恨上望帝。
对鳖灵来说,望帝的复出始终是个祸患,他唯恐被夺权了,便命人去追杀望帝,走投无路的望帝,便幻化为一只杜鹃,整日啼叫,直至啼出血来,鳖灵总算被感化了,再度注重起民生,重新造福百姓。
虽然这只是一段神话故事,却也摆脱不了现实的影子,不能全信,但其中也有不少值得参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