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每战必败,为何却最得孙权重用?
或许诸葛亮的光芒太耀眼,所以,提到诸葛瑾,我们总是脱口而出:诸葛亮的哥哥!
其实,这个诸葛瑾,是最受孙权中重用的大臣,没有之一。他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名声。
不过,实际上,这个诸葛瑾打仗,确实是烂透了!可以说每次作战都打得很烂!
然而就这样,诸葛瑾还是孙权最重用的名臣!
这是为何呢?
每战必败
诸葛瑾可以说是打了一辈子烂仗!
1、江陵之战。
前222年,魏国三道攻吴。
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攻江陵。
孙权让诸葛瑾、潘璋等人前去解围。
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兵久不解,权以此望之。——《三国志.诸葛瑾传》引《吴录》
当时,江陵城内的情况十分危急。由于流行足疾,能战者不过五千人,曹真筑土山进攻,形势危急。
可是,这个诸葛瑾却慢条斯理,天天组织开会,搞沙盘推演,讨论方略,东拉西扯,却“无应卒倚伏之术”,讨论不出任何结果来!
还好,朱然够猛,硬是在江陵扛了大半年,还屡屡发起反击;而潘璋则又建立水城,企图火烧浮桥,以此将占据江心洲的魏军逼走···
最后,江陵之围是解了,但诸葛瑾却充分表现出无能之将的一切特点···
2、襄阳之战。
226年五月,孙权趁曹丕去世的机会,发起北伐。
诸葛瑾、张霸一路,进攻襄阳。
结果,司马懿出手,诸葛瑾大败,张霸被斩···
完败!
3、再攻襄阳。
234年,孙权再次数道北伐。
诸葛瑾与陆逊一起攻襄阳。
结果,孙权、孙韶退兵后,陆逊、诸葛瑾成了孤军。
而且,陆逊与孙权联络的信件也被魏军截获,吴军的情况被魏军所掌握!
诸葛瑾十分慌张,写信给陆逊,催促赶紧撤军!
在敌人已经充分了解形势的情况下,敌前撤退,这毫无疑问会是一次败退,搞不好会发展成溃败!
好在陆逊不慌不忙,每天下棋种豆,做出持久的样子来。
诸葛瑾不解,亲自跑来催促陆逊。
陆逊从容解释原因,并做出继续进攻襄阳的动作来!
原本准备追击吴军的魏军见状,搞不清陆逊要干什么,立刻收兵入城。
随即,陆逊才从容上船,杨帆而去!而一直搞不清陆逊虚实的魏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还好有陆逊,如果是诸葛瑾自己单干,那八成又是一场大溃败了!
4、祖中之战。
241年,曹睿去世,孙权再次北伐。
这一次,身为大将军的诸葛瑾率兵攻打祖中。
结果,诸葛瑾再次大败,损失惨重。
打了一辈子仗的人不少,打过败仗的人也不少,但像诸葛瑾一样,一辈子都在打败仗的人却很少!
事实已经不断证明:诸葛瑾的军事才能很烂!
但是,如此诸葛瑾,却是孙权所重用的大臣!
最受孙权重用的大臣,没有之一
诸葛瑾,就是孙权最重用的大臣,没有之一。
229年,孙权称帝。
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
东吴的体制,重武轻文。
因此,陆逊、诸葛瑾,与丞相顾雍并为东吴地位更高的大臣。
当然,汉代尊右卑左,所以,身为右都护的陆逊,地位还是略高于诸葛瑾。
没办法,人家陆逊毕竟是有战功基础的!连续取得夷陵之战、石亭之战这种大规模战役胜利,功劳摆在那里!
但是,我们知道,到了孙权晚年,陆逊是受到孙权猜忌的,最后郁郁而终。
而诸葛瑾,则始终最受孙权器重!
这还不算完!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后来成为孙权的托孤重臣,被孙权托以后事!
要知道,与陆逊一样,在孙权后期的“南鲁之争”中,诸葛恪也站队太子孙和一边,是卷入了这场内斗的。
陆逊在这场内斗中受到猜忌、打压,许多重臣在此受到诛杀,诸葛恪却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地位继续提高!
孙权死后,诸葛恪一度掌握了东吴军政大权,其在东吴的实权几乎逼近叔叔诸葛亮在蜀汉的实权!
诸葛瑾,就是孙权最重用的大臣,没有之一!
孙权对诸葛瑾的特别照顾
诸葛瑾是大将军,这当然是要会打仗呀!
孙权难道不知道诸葛瑾不会打仗吗?
当然知道!
早在江陵之战时,诸葛瑾的表现,就让(孙)“权以此望之”了。
然而,尽管看出诸葛瑾打仗不行,孙权还是力捧诸葛瑾!
此后,孙权仍然每每派诸葛瑾出战。
只不过,孙权此后都会给诸葛瑾配一个厉害的搭档,比如陆逊、朱然等,都给诸葛瑾“保驾护航”。
总之,如果打得还可以,功劳有你诸葛瑾一份,要是打不好,过错也有其他宿将分担。
这是典型的“领导说你行,你不行也行”!
这是铁了心要“捧”诸葛瑾呀!
诸葛瑾有什么好的,值得孙权如此力捧呢?
独特的政治身份,是诸葛瑾成为维护权力平衡的关键部分
江东开创基业,依靠的是张昭、周瑜、鲁肃等淮泗人士。
其中,周瑜、鲁肃军功更大,而地位更高的是张昭。
孙策去世前,虽然说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但实际上文武之事悉数委托给了张昭。孙策甚至对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行,那你可以自为之,带着大家回到北方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张昭在士人中有崇高的威望,可以压制江东本地大族。
此后,随着周瑜、鲁肃、吕蒙等淮泗人士的去世,孙权的政权开始“江东化”,也就是让江东大族也进入权力中心,甚至把持文武更高职位。
孙权称帝时,其政权就形成了“内靠孙氏宗亲,外靠顾陆朱张”的格局。
孙权依靠江东大族的支持而称帝,但是,江东大族的影响过大,又会影响皇权!
因此,孙权急切需要其他政治人物来制衡江东大族。
这个人,不可以是老臣张昭!
毕竟,老臣张昭年纪太大,几乎可以做孙权的伯伯,而且性格耿直,说话不客气。
当初,孙权基业不稳,还可以忍一忍,但地位稳固后,谁也不想每天被人“指指点点”了。
何况,当初孙策对张昭那句“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的嘱咐,虽然已经过期,但始终让孙权不爽。我孙权,又不是刘禅呀!
而诸葛瑾,则成为最理想的人选。
这首先,就是因为诸葛瑾的出身!
诸葛瑾,出身琅琊诸葛氏。
琅琊诸葛氏门第很高,是西汉名臣诸葛丰之后,门第比张昭的彭城张氏要高不少,更是当时的江东大族们所不能比拟的。
就当时门第而言,江东群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比不过琅琊诸葛氏!
在当时,门第是更好的名片,能够镇得住人!
而且,诸葛瑾虽然门第高,但是,他既不是江东大族,也不算淮泗人士,没有太复杂的“集团基础”。
这也意味着:诸葛瑾可以靠门第镇场子,但却又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后台在威胁皇权。后来诸葛恪被轻易干掉就是明证!
所以,靠着这个门第,诸葛瑾能够顶替张昭,成为制衡江东大族的关键人物!
诸葛瑾的性情,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诸葛瑾打仗不行。
不过,孙权手下,不缺会打仗的人。
江东政权,缺乏一个粘合人物。
东吴建立后,内部的关系很敏感。
孙权与孙氏宗亲之间,孙氏宗亲与江东大族之间,文臣与武将之间,孙氏宗亲内部,江东大族内部,大家都是既合作又斗争,甚至是既相互依靠又明争暗斗,关系十分复杂!
诸葛瑾打仗不行,但处理人际关系确实是一把好手。
朱治、步鹭、虞翻等江东大族,周胤(周瑜之子)等淮泗人士,都曾因诸葛瑾的力保而保全,从而使问题没有扩大化、复杂化。
而孙氏宗亲孙皎与大将甘宁之间又矛盾,孙权也是让诸葛瑾前去化解矛盾。
陆逊长于作战,诸葛瑾长于“和军”,各有所长。诸葛瑾与陆逊一样,皆是不可或缺的!
诸葛瑾去世前,东吴虽然出现过“吕壹事件”等内斗,但基本上保持和睦,即便有斗争也不至于扩大化;而诸葛瑾去世后,东吴连续发生多起激烈的权力斗争,包括宗室、大臣,甚至太子在内的许多人都卷入其中,受到牵连,甚至诛杀!
诸葛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了!
与孙权的私交
说一千道一万。无论古今中外,要领导特别栽培,还得对领导的胃口!
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
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
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三国志.吴主传》引《江表传》
看一看上面孙权的话,简直是到了肉麻的地步。
诸葛瑾这个人说话很有意思。
他给孙权提意见时,并不急迫直言,而是点到为止,如果孙权持反对意见,那么,诸葛瑾就转移话题,先说别的事情,然后,再借着别的事情转回来继续进言。
如此,孙权既有面子,又能够全面理解诸葛瑾的进言!
沟通充分,就能相互理解;照顾了面子,就能心情愉悦。
心情愉悦、相互理解,交朋友不就是这样交的吗?
孙权重用朋友,有什么奇怪的吗?
其他原因
诸葛瑾身上还有许多特殊的元素。
其中,最出名的元素,自然就是:他是诸葛亮的兄长。
诸葛亮是蜀汉“联吴”政策的主要主张人和执行人。
而诸葛瑾,自然最适合成为东吴“联蜀”政策的执行人了!
诸葛瑾对于处理和诸葛亮的关系,很有一套。
一方面,诸葛瑾与诸葛亮的私人信件中,充分展现出兄弟之情。
另一方面,诸葛瑾出使时与诸葛亮见面,往往只聊公事。
吴蜀之间的外交关系,就是要这样:既要交涉、谈判,也要保持同盟关系。
诸葛瑾与诸葛亮交涉,就是最合适的了:亲兄弟,明算账。但算完帐,咱毕竟还是亲兄弟!
如此,诸葛瑾,自然是最适合的联蜀执行人了!
搞外事工作,那地位总不能太低吧?你总不能派一个下级官员和人家诸葛亮聊联盟大事吧···
同时,诸葛瑾的天才儿子诸葛恪,也深得孙权喜爱,被孙权报以很大的希望。
所以,诸葛瑾父子倍受重用,不足怪吧!
诸葛瑾打仗,确实拉跨!
但是,诸葛瑾的优势、强项也是得天独厚的。
他虽不能领军战而胜之,但是,他的身份既能镇得住场子又不至于威胁皇权,他的能力既能维持内部和睦又不至培植出自己的力量,他与诸葛亮的关系既能加强联盟关系又能保持交涉···
如此,孙权重用诸葛瑾,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