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德国蚊式:Ta 154夜间战斗机小传
图1. Ta 154夜间战斗机夜战场景创作
“没有一架敌人的轰炸机能到达鲁尔工业区。如果有一架到了鲁尔,我的名字就不叫戈林。你可以叫我迈耶!”
这段话没有文字记载,而是某次帝国元帅在广播里立的flag。1942年上半年开始,皇家空军逐步展开对鲁尔区的夜间轰炸,5月30日更是以千机大轰炸重创科隆。被皇家空军光速打脸的德国空军发现,自己此前盲目乐观自信,并不重视本土防空体系的建立,在夜间保卫帝国领空的不过是一群七拼八凑的杂牌军,除了勉强能拿出手的Bf 110G重型战斗机,就是Ju 88G、Do 217N这类轰炸机半路出家的改装货。显然,研制专用的夜间战斗机已经是刻不容缓。
图2注:德国夜间战斗机主力之一的Bf 110G-4,随着战争后期空战强度日益激烈,轰炸机出身的Ju 88G力不从心,老旧的Bf 110G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
1942年8月,帝国航空部RLM下令研制新型双发双座夜间战斗机。亨克尔的P.1060方案由于具备航程优势和优良座舱视野而被RLM看好,该方案随后演化成德国更好的量产夜间战斗机He 219。而福克-伍尔夫的211方案却遭到RLM的冷眼,该方案基础设计与亨克尔P.1060一样是作为高速轰炸机,也同样是上单翼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更大的特点是机身结构为57%的木材、30%的钢、13%的铝合金和织物。RLM对木质结构高性能飞机的可行性表示严重怀疑。
这时皇家空军发起了神助攻,9月25日第105中队的四架“蚊”式空袭挪威奥斯陆的盖世太保总部,这是“蚊”式的首次公开露面。大受 *** 的德国空军迅速提高了211方案的优先级,要求该机对标“蚊”式,兼具高速轰炸机和夜间战斗机功能。由此可见,Ta 154的设计既不是讹传的受“蚊”式启发,也不存在借鉴抄袭,而是福克-伍尔夫公司库尔特谭克博士所领导团队的原创。
图3注:德军缴获的唯一一架蚊式T9 XB,该机是皇家空军第540中队的PR.MK.IV型DZ466号机,1943年2月20日迫降于法国西北圣布里厄海滩
图4注:Ta 154木制样机
图5注:Ta 154的胶合板机翼结构,明显异于传统的铝合金结构
掌管RLM的空军元帅艾哈德米尔希对Ta 154寄予厚望。相比于自杀身亡的前任恩斯特乌德特,米尔希的个人能力一般,但也并不是个傻子。他敏锐地意识到,此时的德国航空业正疲于填补东线损失的无底黑洞,而亨克尔He 219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对于航空工业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Ta 154更大的优势恰恰就是能减轻航空工业压力,还能充分利用德国产能过剩的家具工业。至于性能,设计了Fw 190型战斗机总设计师库尔特谭克博士的名号就是保证,再说同样是俩肩膀扛一个脑袋,英国的“蚊”式能行,德国自己的“蚊”式就不行?
1942年11月,RLM赋予211方案设计编号8-154,并首次采用谭克的姓氏缩写,将正式型号定为Ta 154,绰号Moskito(德语的“蚊”),随后下达了15架原型机的生产订单。次年1月8日,RLM专门召开了“Ta 154启动会议”,进一步细化设计与生产。与会人员确定事项如下:
1、机身的木质结构将采用特种酚醛树脂粘接,预计熟练木工的用工缺口会很大;
2、原计划采用1500马力的容克斯Jumo 211R发动机无法及时交货,原型机阶段只能使用1340马力的Jumo 211F,但即使采用Jumo 211R,高空性能恐也难称理想;
3、RLM要求飞机装备四门MK103型30mm机炮,专拆四发重轰。
经过9个月的制造,1943年7月1日,首架原型机Ta 154V1由福克-伍尔夫公司首席试飞员汉斯•桑德尔(Hans Sander)驾驶,在汉诺威朗根哈根机场首飞,此时距离RLM定下的最后期限还有两周。V1号机升空之后就因为双发扭矩较大而出现向左滚转倾向,此外液压系统不可靠,起落架无法收回。传闻首飞是由库尔特谭克驾驶(如Warplane of The Luftwaffe这本书就采取了这个说法),这显然不可信,如此风险巨大的项目不可能由总师亲自上,除非RLM和谭克本人都疯了。
图6注:Ta 154V1,无线呼号TE FE,机身序号W.Nr.100001,该机于1943年7月31日因起落架故障而在着陆中损毁
图7注:1943年7月7日,谭克本人驾驶Ta 154V1飞了一圈,也因为液压系统故障提前落地,注意Ta 154V1没有武装,没有安装雷达天线和发动机排气遮焰管
图8注:谭克本人驾驶Ta 154V1低空通场
考虑到Ta 154从设计到首飞仅仅才9个月,这些稍稍花点力气就能解决的问题实在不算什么。飞机在6800米高度飞出了令人满意的626千米/小时更高速度,此外桑德尔对于Ta 154的评价尚算不错,手感跟Fw 190没太多区别,舵面反应灵敏,操纵杆杆力很轻,比He 219好开多了——而这正是谭克一贯的设计理念。V2号原型机在加装了FuG212雷达后也加入试飞,速度降低了20千米/小时。
配备 *** 武装、FuG212雷达和Jumo 211R发动机的V3号机于11月25日试飞,次日为元首演示飞行。原计划安装的MK103型机炮长达2.35米,总重141千克,无法装机,只能退一步安装两门MG151型20mm炮(备弹200枚),和两门体积小重量轻初速低的MK108型30mm炮(备弹110枚),即便如此飞机总重也增加了500千克,但由于发动机给力,更高速度还是能维持在620千米/小时。V3后来定型为Ta 154A-03/U1,后续4架原型机在1944年1月至3月先后完工并在朗根哈根投入测试,暴露出Ta 154更大的设计缺陷:起落架不可靠,V4(TE FH)于1月19日首飞,2月18日就因为着陆时起落架意外收回而损毁,V5(TE FI)同样因起落架故障而在4月7日坠毁。
图9注:Ta 154V3,无线呼号TE FG,该机于1944年2月28日前起落架变形而损坏了机头,后在空袭中被毁
图10注:Ta 154V3的武器配置,从后膛可以明显看出。上方机炮是MG151,下方机炮是MK108。测试表明MK108的后坐力对于木制机身有严重损坏,所以实际使用中都换成MG151机炮
Ta 154V8开始的8架飞机在埃尔福特组装,装备FuG220雷达,定型为Ta 154A-0,V8(TE FL)因发动机起火于5月6日机毁人亡,V9(TE FM)于4月18日右翼触地坠毁。为了提高飞行速度和高空性能,福克-伍尔夫希望换装1776马力的Jumo 213,然而被容克斯浇了一桶凉水,新发动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1944年6月之前拿出来。
图11注:最后一架原型机Ta 154V15(TQ XE)
图12注:改装Jumo213发动机的不明编号原型机,可能是V8(TE FL)或V10(TE FN)
1944年3月1日,面对日益严峻的防空形势,希特勒下令“党领导一切”,组建战斗机司令部并由纳粹党棍奥托绍尔(Otto Saur)领导。绍尔多少也做了一些事情来增加飞机产量,但更多的时候是坐办公室里拍脑袋想主意,比如要求立刻投产Ta 154,并要求当年11月达到月产量250架!然而3月17日的会议将所有人拉回了现实,木材粘合剂产量不足,且熟练木工大量应征入伍,导致投产遥遥无期。5月24日,在一场戈林、米尔希和绍尔主持,谭克、亨克尔、加兰德、福格特等人出席的会议上,谭克不得不承认,Ta 154虽然物料成本低廉,但胶合板结构的 *** 与固化过程却极其消耗人工,这个型号可能难以为继。而戈林还是在担心木制飞机的坚固性,因为他已经得知Ta 154一旦发生摔机事故就会摔得面目全非。
图13注:坠毁报废的Ta 154,结构已支离破碎,呼号和所属部队不明
这次会议堪称是一个大型修罗场。He 219虽然产量稀少,但在空战中表现亮眼,部队呼声很高。可米尔希始终与亨克尔不对盘,他更倾向于和自己关系更好的容克斯,因而力主停产He 219转产Ju 388J。会议结论是He 219正式停产,而Ta 154则减少产量。然而喜感的是,无论是Ju 388J还是Ta 154,短时间内都无法量产,于是只好在一个月后恢复He 219生产线。极权体制下的官僚内斗式胡折腾,除了于事无补,就是一地鸡毛。
会后,为了争取保住项目,谭克邀请加兰德和夜间战斗机王牌维尔纳斯特雷布体验试飞Ta 154。6月2日,加兰德和斯特雷布试飞之后均表示Ta 154性能并不出彩,在满载状态下根本无法与“蚊”式抗衡。
真正的重大打击发生在的5月29日,皇家空军轰炸工业重镇伍珀塔尔,生产特种酚醛树脂胶合板粘合剂的化工厂被炸成废墟,新选用的替代粘合剂在一片混乱中并未经过严格测试,由此产生了严重后果。1944年6月,Ta 154A-1型刚刚交付两架,就有一架在飞行中出现机翼解体坠毁事故,随后波兹南工厂出厂的A-1也出现了问题。这事情闹上了法庭,谭克被押上了被告席,但是调查取证的结果表明谭克没有过错,而是替代粘合剂腐蚀了机翼结构。有趣的一幕发生了,谭克被当庭释放,戈林则当面向谭克道歉,转而怒喷粘合剂生产厂家毁了一架可以报复空袭英国的“快速轰炸机”,满脸黑线的谭克和米尔希不得不艰难而又小心翼翼的解释这是一架夜间战斗机……
Ta 154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在8月14日钉下,RLM下令Ta 154停止生产,并于9月完全中止。此时该机总产量极低,包括原型机在内的A-0预生产型22架,A-1生产型6架,A-2型(GM1增压装置)4架,A-4型(FuG218雷达)2架。谭克还在改进设计,提出了Ta 154B、Ta 154C、Ta 254等方案,无非都是机身结构的不同改进和换装新发动机,然而新发动机连量产飞机尚且无法满足,各种改型也自然无法走下绘图板。
装备Ta 154的部队首先是驻朗根哈根机场进行战斗测试的EKdo 154中队,该中队隶属于第10夜间战斗机联队(NJG 10),目前尚无记录表明其参加过战斗,却在1944年5月6日的一次原型机测试中被P-38击落一架。此外,1945年2月22日,皇家空军在侦察第3夜间战斗机联队(NJG 3)驻地施塔德基地时,辨认出地面与He 219一起停放的Ta 154。有记录声称,NJG 3的戈特弗里德施耐德军士长(Gottfried Schneider ,最终战绩18架)于1944年11月19日驾驶Ta 154升空作战,击落一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后被“蚊”式战斗机逐退,但该战果并未得到证实。
图14注:这张模型封绘所描述的似乎就是Ta 154那唯一一场未经证实的胜利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夜间战斗机竞争的“胜利者”,He 219也并没有风光到哪里去。受制于德国航空发动机的平庸性能,该机的解决 *** 是一贯的“德味”,通过尽量减小机翼面积以降低阻力提高速度,结果也只能是勉强与“蚊”式打个平手,付出的代价却是翼载荷达到骇人的339千克/平方米(He 219A-7),而Ta 154A-1只有275千克/平方米。过高的翼载荷导致He 219起降性能极差,摔机事故频繁,甚至多次使用斜射炮击落目标之后躲闪不及,被坠落的目标一起砸掉!
1944年11月,“紧急战斗机”计划启动,该计划除了要全面铺开生产“人民战斗机”He 162之外,还命令停产所有活塞式双发战斗机,仅保留惊世骇俗的Do 335。此时大多数Ta 154都被遗弃在机场上被盟军飞机的扫射和空袭摧毁,但战争结束时,盟军在莱希菲尔德机场的破烂堆里发现了一架Ta 154,受损状况轻微,最终没能保存下来。
图15注:Do 335以其前拉后推和十字尾翼布局而惊世骇俗,其实双发串/并联驱动同轴螺旋桨已成活塞式飞机大势所趋,如美国XB-42和法国VB-10,但喷气式飞机淘汰了一切
图16注:莱希菲尔德机场被盟军第54解除武装中队缴获的Ta 154
图17注:Ta 154A-2/U4线图
图18注:保存在小汤山航空博物馆的“蚊”式,除了左翼是在西工大垃圾堆发现的原品外其他部分都是复制品。木制飞机难于保存且粘合剂腐蚀结构的问题在“蚊”式上也有体现,部署在潮湿热带的“蚊”式就因此事故频发,只是迫于战局,德国人没有修改完善的机会了
图19注:雷希林航空博物馆展出的Ta 154V3复制品,雷希林机场曾是二战德国空军的重要测试试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