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蜀国最后的名将,为什么宁可投降魏国,也不让吴国占便宜
身为蜀国最后的名将,为什么宁可投降魏国,也不让吴国占便宜
很多人可能对罗贤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是或多或少的人都听说过他父亲的名字。他父亲的名字叫罗蒙,与现代西装品牌同名,但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字。俗名,罗蒙,蜀汉时任广汉太守。罗贤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三岁时,擅于写作,并因此而闻名。又拜谯周为师,其才华被弟子比作子贡。
由于罗显的名气和才华,他进入官场后被封为舍仁太子,目的是利用罗显的高尚品德和才能来感化太子刘禅。刘禅称帝后,黄皓开始掌权。由于罗贤为人正直,不依附黄皓,经常与他作对,黄皓非常生气,便劝说刘禅将他贬为巴东太守、严羽副将。即便如此,罗贤依然保持着本色,并没有阿谀奉承黄皓。
蜀国灭亡后,罗贤坚守永安,不肯投降吴国。
在黄皓的困扰下,再加上刘禅缺乏政治才能,蜀国日益衰弱,而魏国却日益强大。最后,魏国发动了灭蜀的战争,虽然魏国非常强大。但蜀国并没有衰落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只是大军压境,邓艾成功攻打绵竹,引起了整个蜀国的恐慌。在谯周的劝说下,刘禅投降了魏国。此时,蜀国很多地方仍掌握在蜀将手中,比如罗贤镇守的永安。
魏国攻蜀时,罗贤被调往永安前线迎战吴国。刘禅刚刚投降,永安城内人心惶惶。官员们纷纷逃走,罗贤却杀死了数名叛军,稳定了局势。这时,吴国听说蜀国灭亡,派将领到永安附近。他们嘴上说是为了救援,实际上却是想攻占永安城。罗贤很生气,对永安城的将领说,蜀国与吴国关系如此薄弱,不去救援吴国也可以,却想趁机占便宜。情况。宁愿做一个投降魏国的俘虏,也不愿被吴国利用,于是率军投降了蜀国,坚守永安城,多次进攻。撤退了吴军的进攻,永安城的安全得以保全。
罗贤为何不愿投降吴国?
魏国灭了蜀国,这是对罗贤的国仇。为什么罗贤宁肯投降魏国,也不投降吴国?其实,罗贤也有自己的政治考量。从三国的发展史来看,吴国远比魏国可恨。不仅偷袭荆州,加害关羽,还趁蜀国灭亡之机。作为当时的盟友,他是非常不可靠的。从精神层面来说,罗贤是憎恨吴国的。
因此,罗先的行为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利益上都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