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789. 漫谈俄军百年历程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5-01)340

作者:Me410。

作者简介:Me410,江苏南京人,主要撰写近代战争历史。最早在2008年于《战舰》杂志发表了“日本海军阿号作战始末”一文。此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

图1. 俄国的地理位置

设想一下,你是一个一般家庭走出来的二流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有一天,你走在路上,偶然遇到了一个发小。他初中早早辍学,混迹社会,如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身家。面对这样一位比你更富有的人,你该如何安慰自己?显然,最便捷的 *** 就是,你可以说,毕竟自己的学历比他高。将来的前景比他好。又有一天,你在路上再次偶遇一位旧日同窗。他的家境比你更糟,但是学习比你更好。如今他已从一所一流大学毕业,正准备步入职场。面对这样一位文凭含金量比你更高的人,你该如何安慰自己?显然,最便捷的 *** 就是,你可以指出,你的家境比他好。所以你比他更富裕。

这样的双标行为看似荒诞,却是人类世界中最真实的景象。每个人身处社会,总是要扬长避短,尽可能为自己争取优势。于是,在有钱的人面前拼文凭;在有文凭的人面前拼金钱。就是许多人下意识的动作。

这样的行为其实不仅存在于个人之间,同时也存在于国家之间。身处东方和西方之间的俄罗斯,就是一个典型。在奥斯曼和大清朝廷面前,俄国人向来以西方人自居,并且很乐意展示他们手中的先进的武器技术。凭借着技术优势,往往一支小规模的俄国军队或者武装团体,就能抵挡住东方帝国的庞大军队,或者至少坚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金庸先生也不得不救助虚构的韦小宝,描绘了雅克萨战场上双方的人数对比。但是反过来,在西方人面前,俄国人又充分展现出东方帝国的特征,即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人数优势,以数量补质量。以至于为自己赢得了“蒸汽压路机”的名声。

但是在兼顾左右的双头鹰的心目中,东方与西方毕竟不是平衡的。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的基本国策是融入西方。这也是俄国能够优越于奥斯曼和大清的主要原因:依靠从西方获得的先进技术,从东方和南方获得土地,从而成就其地球国土面积之最的名声。其后果就是,时至今日,俄国依然是一个位于欧洲边缘的国家。无论在地理、文化、还是经济技术领域,都是如此。

无论如何,“两头发挥自己优势”的策略并不总是能够成功。1905年,俄国军队败于日本人之手。这证明了一个基本道理:在面对一个技术并不落后且意志坚定的对手时,如果不能拥有足够的数量优势,俄国人就会失败。十年后,在技术更加先进的德意志帝国面前,俄国军队的数量优势,再次遭遇重挫,并直接导致俄罗斯帝国的解体。

最终接手的斯大林充分理解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才会有规模庞大且代价高昂的工业化建设。目的显然是为了弥补俄国军队在技术上的短板。由此塑造而成的苏联军队的形象,构成了进入世人心目中对于俄国军队的一般印象。这支军队的技术仍然有所欠缺,但是质量差距并不大,甚至还有不少亮点。相反,武器数量充足,足以弥补在质量上的瑕疵。再加上几乎无穷无尽的兵员,可以忍受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以及对于重大牺牲的耐受力,俄国军队成为了真正的“蒸汽压路机”,从伏尔加河畔一路打到了柏林。

图2. 斯大林的战神。其用兵特点是必须拥有显著的数量优势,才能发动进攻,并且不能吝惜伤亡

历史构成了人们的一般印象和知识背景,同时也是构建其未来战略的基础。但是不可忘记,历史存在着时间的维度。而许多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所以学习历史固然重要,切不可拘泥于历史。

人们可以为斯大林的得胜之师找到许多解释。但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因素是,这支军队其实依托于一个依然传统的社会,即一个从沙皇俄国继承下来的高生育率社会。只有高生育率的社会,才能维持一支高损失率的军队。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曾经也是这样一个社会,所以拿破仑的军队同样能够经受大量的人员伤亡。但是自从1815年之后,法国社会的生育率持续走低。于是法国军队的表现也就持续下滑。

苏联社会在1945年以后也经历了一个快速的转变过程。毕竟,正如一般中国老百姓都能看到的,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就在于全国一盘棋。那么这盘棋中间的重中之重无疑就是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工业,特别是各种在市场经济中难以盈利的军工产业。然而不可忘记,工业化往往就意味着城市化。而城市化就意味着低生育率。毕竟,人们在考量生育意愿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各种因素。而生活空间的宽裕度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居住在城市公寓中的人们,天然地无法与生活在农村广阔天地中的同胞相比。因此,随着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社会的生育率必然下滑。那么一支斯大林式的军队,也就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苏联军队的巅峰,其实不是1945年的柏林,而是1968年的布拉格。正是在这里,依靠那支曾在二战战场上表现一般的空降兵,苏联红军之一次成功实现了自己的“闪电战”。图哈切夫斯基的理论,之一次得到了充分展现。与此同时,其规模庞大的陆军装甲部队,也表现得中规中矩。并且其技术状态看上去也不错。

然而差不多也就是在同一时期,西方展开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再一次,俄国人在技术上被甩开。并且,为了弥补技术差距,苏联人更加仰赖于数量优势。他们制造了更多的坦克、飞机、导弹等武器。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终于压垮了苏联。

不能说俄国人对于这一切都没有认识。事实是,他们付出了巨大努力,试图改善自己的状况,只是不太成功而已。

他们的军事改革参照了美军的标准,以及最近一些年的军事行动经验。其核心在于,抛弃苏联留下的规模庞大且技术落后的常规部队,集中资源打造一支以空降兵为代表的精兵队伍。

但是精兵的意思就是,只能充当尖刀,而无法作为主力。美国陆军可以作为精兵打造,是因为这支陆军得到了强有力的空中支持。后者不仅作为强大的炮火预先清扫了敌方阵地,消灭大部分敌方有生力量,更关键的是其在后勤方面的作用。空中走廊是美军的主要交通要道,可以承担相当部分的后勤运输。所以地面部队很多时候无需分兵占领后方,维持地面交通通道,或者至少可以将这方面的需求降至一个非常有限的水平。更何况,空地协同还要仰仗于强有力的通讯和信息技术,实现军种之间的无缝衔接。

然而今日俄国军队,无论是其空中打击能力、空运能力、乃至于通讯能力,都远不能与美军相提并论。所以俄军地面部队承担着多重使命。精锐部队需要冲锋在前,突破敌阵。后续部队必须及时跟上,巩固占领区,肃清残敌,维持交通,及时向前方输送兵员补给。然而对于今日俄军而言,这个要求太高了。他们的精锐部队可以冲锋在前,后方却只有缺乏保护的后勤车辆。

由此可见,俄军的计划,高度仰赖于进军途中乌克兰当地居民的合作。但是在现实面前,这个期望基本落空。以至于俄军现在陷入泥潭,再难抽身。考虑到乌克兰已经动员了国内相当一部分成年男性参加,以至于其部队规模正在急速扩大,俄国显然也应该下达动员命令。然而战事至今一月有余,仍然迟迟听不到这方面的消息。由此推论,今日俄国社会是一个高度脆弱的社会,所以必须把战火带来的影响降至更低。其社会的韧性,远不能与斯大林时代相比。以至于开战仅一个月,就得求助于诸如车臣这样的番兵番将了。

相反,一个充分动员的社会,必然对于国家的经济生产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正是租借法案对于斯大林的巨大价值。讽刺的是,乌克兰人效法了斯大林的做法,依靠外部援助维希本国经济需求和战争消耗。而俄国人不得不在军事和经济两条战线上独自挣扎。

图3. 乌克兰军人的轻型武器与俄军无异。其武器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无人机和电子战领域

战场上的俄军,因为信息技术的落后,处处陷于被动。这让人联想起百年前的坦嫩堡战役。好在乌克兰人还远远达不到当年德国人的水准。由于重型装备不足,且质量不佳,他们的基本策略是用单兵导弹强化步兵。在面对俄军攻击时,放过前方的俄军精锐,化整为零,分散潜入敌后,打击其脆弱的后勤,以此迟滞其尖刀部队的推进。迄今为止,这套策略相当有效。

俄国人试图以牙还牙,利用导弹和空袭摧毁乌克兰西部的交通补给线路,以此缓解东部前线的压力。但是早在50年前胡志明小道的经验就表明,除非派出地面部队实施占领,否则单纯的空中打击不可能切断敌方的后勤运输线路,最多只能使其蒙受一些物质损失。而如果对手的意志坚定且物质资源充足,这样的损失基本可以忽略。

尽管此类纵深打击显得有气无力,但是也应该看到,乌克兰人迄今为止的胜利,象征意义仍然大于实际意义。毕竟,他们仍然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尚未将俄国人赶过国境线。其装备特点令人想起80年代的阿富汗游击队。主要区别在于,今日乌克兰军队的主要得到了无人机和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但他们仍然是一支精锐的轻装部队,缺乏重型武器。而没有重型武器,正面攻坚就会是个大问题。俄国人显然准备充分利用这一点,即从进攻转入防御,迫使乌克兰人与其正面硬碰硬。

图4. 游击队神器“毒刺”导弹

针对此种弱点,乌克兰人似乎还没有拿出特别有效的对策,暂时只是充分利用战场纵深。在北线的基辅和南线的科尔松,乌克兰人继续贯彻其原先的方针,即类似于东吴对付关羽的手段:避免正面交战,通过骚扰其后方迫使对方回师,并且在对方回撤的过程中对其实施一连串打击,以此不断削弱对手。

但是在东线,这套策略是无效的。那里距离俄罗斯边境更短,俄军的补给线路更短,也更为巩固。再加上军力集中,乌克兰人明显感到更加棘手,难以解围马里乌波尔。所以暂时,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首先,不断猎杀俄军高级指挥官,以此扰乱其指挥控制链条,至少可以拖延俄军的进攻步伐。其次,攻击亚速海的港口和俄国补给船舶。俄国南部地区交通体系落后。主要的运输管道就是顿河及其亚速海入海口。在港口消灭俄国舰船,不仅能直接摧毁一部分后勤物资,还能起到瘫痪港口的作用。但无论是猎杀指挥官还是削弱其后勤,都无法逆转乌克兰在东线的不利局面。

人们可以预计,除非出现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因素,否则这场冲突在短期内仍然看不到清晰的前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3597.html

“789. 漫谈俄军百年历程” 的相关文章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太和二年(228年),曹魏与东吴爆发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率领十万魏军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率领的三万吴军打败,损失惨重。曹休年少时被曹操誉为曹家“千里驹”,在抗击蜀汉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军事能力,那他为何会在石亭之战...

历史上关兴和张苞是怎么死的?对蜀汉有何影响?

历史上关兴和张苞是怎么死的?对蜀汉有何影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关兴和张苞,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张苞是张飞的儿子,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关兴和张苞在刘备伐吴、诸葛亮北伐中表现英勇,都立下不少战功。在正史中,关兴和张苞去世比较早,属于英年早逝,史料记载较少,但是,在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的表现非常...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分...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阴丽华是东汉刘秀的第一位结发妻子,被后世许多的人称赞为贤后。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东汉时期流传的一则千古名句,由汉光武帝刘秀亲口所说,其中的阴丽华(东汉的第二位皇后)就是他的妻子。那阴丽华到底有何魅力,让刘秀如此喜爱一,出身名门阴丽华为南阳豪强...

廖永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功绩?

廖永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功绩?

廖永忠,明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廖永忠是明朝的水师名将,在明军立足江南,消灭陈汉,灭亡明夏,平定闽粤中立下大功,为明朝的统一贡献巨大。廖永忠还封朱元璋之命杀了小明王韩林儿,为其登基称帝扫清了障碍。既然廖永忠为明朝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何还要杀...

司马懿70岁才选择造反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那么久

司马懿70岁才选择造反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那么久

对为什么司马懿要等到70岁才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公元249年,已经70岁高龄的司马懿,趁着曹爽陪着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发动政变,夺取曹魏军政大权,为什么司马懿要等到70岁才造反呢?因为他害怕曹操,曹丕,曹睿三人。正文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他的形象一...

有哪些与王禹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王禹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禹偁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