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取名都忌讳一个字,2000年来只有3人用,如今却随处可见

历史文化5个月前 (05-06)340

前言

在古代,人们给孩子取名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名字要有好寓意以外,

还要考虑到另一个因素,那就是避讳。

一般来说

避讳主要是“避尊者讳”

,也就是

如果皇帝的名字里有某个字,那下面的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不能用这个字

甚至

某件东西和皇帝重名了也要改名

,就比如汉朝有一等爵位原本叫做“彻侯”,但是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为了避皇帝讳,于是这个爵位就改成了“通侯”。

“尊者”除了皇帝以外还有父母长辈,如果父亲或母亲的名字中有某个字,那后代不仅不能再用这个字,甚至连同音也要尽量避免。

但是历史上除了“避尊者讳”以外,其实

还有一个避讳是人们约定成俗的,那就是取名的时候尽量要避免“王”这个字。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

这个字本来的意思实在是太大了,古人认为一般人的命比较轻,很难承受住这么重的字

在商朝的

甲骨文中,“王”字的形状就像一把大斧头

,而这把

斧头就代表着执掌杀戮,能执掌杀戮的人只有首领,于是“王”逐渐变成了无上权力的代表

因此后世,

人们逐渐开始用“王”来称呼首领

,又逐渐在“王”前面加上了“君”,以“君王”称呼一个朝代或者政权的统治者。

因此,尽管后世国家更高统治者改叫皇帝,但是

“王”仍旧能够代表着皇家,自然就不是平民百姓能够随便使用的字。

再加上王这个字本来的含义中

有着“杀戮”这层意思

,因此被迷信的

古人认为这个字的分量相当重,平常人镇不住这个字范围会被影响短命

但是要注意,

这里是不包括姓氏的,仅仅只是说名字里要避讳“王”字

,毕竟不论古今,王姓都是个大姓,总不能要求所有姓王的都把姓氏换了。

然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一身反骨,

历史上就有三个人名字里有“王”这个字,他们是谁?

是否压得住这个字呢?

一、西汉重臣冯野王

汉朝的时候,冯氏家族是一个名门望族

,出了很多重要人物,不仅有朝廷大臣还有皇帝的妃嫔,汉元帝就有一个叫冯媛的昭仪非常有名。

冯媛有一个哥哥名字里就带有“王”,全名叫做冯野王

,他也是西汉时期的一个人才,后来还当了名臣受人敬仰。

冯野王家中世代为官,一直享受着高官厚禄,他的父亲冯奉世还因为征战有功被封为了关内侯,但是

冯野王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

在他小的时候就已经能精通《诗经》,人人都称赞他的才华

,认为他将来也会是人中龙凤。

冯野王十八岁的时候就相当有胆量,直接上书给汉宣帝毛遂自荐,称自己能够胜任长安县令

,让汉宣帝非常惊奇,尽管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但还是让他在其他县当了县令。

自此之后冯野王就步入了仕途,并

因为正直不阿的性格和才华横溢的学识非常受人敬仰,在朝廷中相当有威信,一路官至高位

冯野王的名望甚至征服了绝大多数官员们,

御史大夫李延去世之后,朝廷就开始商议何人接替,结果自然是大部分人都推荐冯野王

但是

因为冯野王身为皇帝后妃的哥哥,如果官位抬高恐怕会生乱,于是才没有用他

,但是也给了他相当高的一个官职,并且因此更有名望。

然而

汉成帝继位之后,冯野王年龄也越来越大,身体不像从前一样健康,开始频频告假养病

,于是给了嫉妒他的官员进谗言的机会。

因此,冯野王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又被人构陷,于是汉成帝直接罢了他的官位,让他回家养老,

几年之后,冯野王最终还是没被重新起用,在家中寿终正寝

二、南朝文学家顾野王

冯野王虽然晚年受挫,但是留下来的名声相当好

,这一点不仅从汉朝的史书中能看出来,从后世人们的行为上也能看出来。

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一个文学家因为十分仰慕冯野王,希望自己也能有冯野王那样的成就,于是专门改名,这个人就是顾野王。

顾野王本来叫顾体伦,从小就有着卓越的文学天赋

,甚至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写出一篇诗赋,十二岁的时候仅一次旅途就写出两排文章,相当有才华。

后来学史书的时候

认识了西汉名臣冯野王,不禁为冯野王正直又富有才华的品格折服,从此之后对冯野王相当仰慕

,甚至将名字也改成了顾野王。

然而

顾野王虽然精于文学,却不是个书呆子

,按照如今的话来说,他应当是个“博物学家”,不仅文章写得好,

还上通天文地理,下通花鸟鱼虫,相当全才

因为他的才能,再加上顾家也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因此

顾野王毫无疑问也走上了仕途,得到了不低的官职。

然而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顾野王原本是南朝梁的官员,但是

经过了“侯景之乱”后,陈武帝陈霸先抓住时机崛起建立了陈朝。

而在侯景之乱中受到了不小影响的

顾野王也重新安定下来出任朝廷官员,后来甚至被重用编修前朝史书《梁史》

,直到60多岁的时候才在高位上去世。

三、唐代诗人骆宾王

最后一个名字里“有”王的人最有名,

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过“鹅鹅鹅,曲项向天波”,没错,就是这首《咏鹅》的作者骆宾王。

和前面两位少年能作文的天才有着相似的经历,

骆宾王尽管出身于寒门,但是小时候也是个七岁就能作诗的神童。

骆宾王生活于唐高宗到唐中宗年间

,看到这段时间,想必大家也会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一些猜测,的确如此,

骆宾王的人生和武则天有着很大的关系

唐高宗在位的时候,年轻的骆宾王进入仕途

,但是一路走得起起伏伏相当坎坷,被贬谪过好几次,却仍旧顽强不屈地走了下去。

骆宾王在属地当官的时候是姚州总管的幕僚,当时

姚州军经常和叛乱的蛮族作战,要打仗就要师出有名,发布讨伐的檄文

军队里大多数都是粗人,而骆宾王因为是个文人,又相当腹有诗书,于是

就被任命撰写檄文,从此被挖掘出了写檄文相当好的才能

,也为他的命运挖了个坑。

骆宾王为官十几年后,

唐高宗病重,于是朝政交给了皇后武则天处理,但是骆宾王不能接受女主当政,于是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

武则天其实是对骆宾王的才华相当赏识的,但是谁也忍不了自己被骂,

于是骆宾王就这样获罪进了监狱,一年后才被释放。

然而骆宾王并没有因此向武则天屈服,

唐高宗死后,儿子唐中宗继位,成为太后的武则天更加权倾朝野,甚至因为唐中总不听自己的话就要废黜他

武则天的某朝篡位的意图相当明显,于是

民间也逐渐开始有人起兵表示反对,这其中就有徐敬业

骆宾王当时在徐敬业手下工作,非常积极响应征讨武则天,于是捡起老本行,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可惜的是,

徐敬业起兵最终还是没能成功,骆宾王也因为写了檄文受到了牵连

,尽管最终结局不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作为叛贼,骆宾王的人生结局一定相当悲惨

结语

这几个人中,前两位都是寿终正寝,并且有着高官厚禄,名扬后世,只有骆宾王一个人因为造反落得凄惨。

可见名字里有“王”对人并没有什么影响,哪个人一生还遇不到点坎坷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3894.html

“古代取名都忌讳一个字,2000年来只有3人用,如今却随处可见”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花蕊夫人,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花蕊夫人,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费氏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写得极好的诗词,是个远近闻名的才女,并且长得闭月羞花。这样一个女子,按说该嫁一个如意郎。只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父母早亡,无奈的她流落青楼做了一名歌舞伎。这是一个美丽妖娆的歌舞伎,因为她擅长诗词...

历史上吕布为何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他的武功是跟谁学的?

历史上吕布为何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他的武功是跟谁学的?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三国演义》是一部匠心独运的小说,它把真实历史和民间传说完美地结合,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甚至让不少人以为三国演义就是三国时期真实的历史。足见作者功力深厚。在这部小说中有不少骁勇无比的战将,说吕布是武艺第...

唐昧:楚国将领、天文学家,在垂沙之战中战死

唐昧:楚国将领、天文学家,在垂沙之战中战死

唐昧,祁姓,唐氏,名昧,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天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效力于楚怀王。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齐、魏、韩三国联兵,攻伐楚国,双方在垂沙(今河南唐河县)大战,唐昧兵败被杀。部下庄蹻乘机发动起义,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市),造成楚国四分五裂之局面。人物生...

历史上真实的唐肃宗李亨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唐肃宗李亨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唐肃宗李亨,唐朝的第8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肃宗李亨身为皇帝,但他的一生也足以用悲剧来形容。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差点被父亲害死,当时李家好不容易才从武则天手里夺回政权,太子李隆基却与太平公主争权,为了避免被诬陷,李隆基准备用堕胎药打掉李亨,幸好最后没实行。保住一命的李亨顺利出...

袁崧:东晋大臣、文学家,博学能文,善于音乐

袁崧:东晋大臣、文学家,博学能文,善于音乐

袁崧(?~401年),字桥孙,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陈郡袁氏,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善于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袁崧乃文其辞名,婉其节拍,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掉泪。每次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人谓之“崧道上行殡”...

古代皇帝占有欲都十分的强 成吉思汗为何喜欢把妃子赏赐给部下

古代皇帝占有欲都十分的强 成吉思汗为何喜欢把妃子赏赐给部下

还不知道:成吉思汗和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的占有欲都很强,为何成吉思汗却喜欢将妃子赏给部下?自古以来,皇帝对于自己的后宫可是十分看重,自己的妃子哪怕是传出一点点不好的传闻,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但是在成吉思汗的眼里,他却反其道而行,把自己心爱的妃子送...

徐干: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以诗、辞赋、政论著称

徐干: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以诗、辞赋、政论著称

徐干(170-217年),字伟长,北海郡剧县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识。曹操平定北方后,担任司空(曹操)军谋祭酒掾属,转任五官中郎将(曹丕)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217)春天,染疾去世,...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是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