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太湖之战,太平军迷路,把粮食“送”去湘军大营
1860年,太湖之战,太平军迷路,把粮食“送”去湘军大营,然后投降。
鲍超美化自己,虚构这份战绩,实则是自己被包围,差点栽在陈玉成手里。
陈玉成死前,对清军将领进行点评:“官军可为对手者,二李一鲍”而已。
湘军之一悍将,带巡抚衔的浙江布政使李续宾,以及安徽巡抚李孟群,即是陈玉成说的“二李”。而“一鲍”,就是湘军猛将鲍超,胡林翼麾下猛人。
李续宾、李孟群都死于陈玉成之手,鲍超比较幸运,他躲过一劫,因为胡林翼救了他。鲍超勇猛,但没有李续宾、李孟群厉害,因为“二李”可以独当一面,虽说李续宾也差一点。
鲍超不行,他需在胡林翼指挥下战斗,才能超常发挥。但是,鲍超毕竟活下来。
1867年,尹隆河之战,鲍超与刘铭传闹矛盾,朝廷“崇淮抑湘”,遣散鲍超所部“霆军”。鲍超无奈,只好辞职回家,被边缘化。
鲍超让老乡陈昌写一部关于霆军战斗事迹的书籍,是为《霆军纪略》,是研究霆军的重要史料,美化本人的内容也不少。
关于太湖之战,《霆军纪略》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翻译如下。
一天晚上,太平军给陈玉成运送粮食,误入鲍超营垒,然后悄悄问:“这是英王营盘吗?”
鲍超正在巡视大营,便授意将士,假装说是太平军,接纳部分米粮。运送粮食的民夫,鲍超放了他们,但杀光护送的太平军。
在营外的太平军觉得不对劲,又跑到右边营垒,还是“误入”湘军营垒,又给鲍超送来粮食,解决了湘军粮食危机。
免费得到大米,鲍超喜笑颜开:“鲍公正苦粮道不通,围困饥迫之中,忽得此意外接济,众以为天授,而士心益固矣。”(原文)
两次运错粮食,太平军将领畏惧鲍超,认为他有神加持,便主动投降。
鲍超问他们为何投降?太平军说:“久服公威信,欲降无缘,今贼且就歼,不降何待。”(原文)
意思是,鲍超大名鼎鼎,贼寇即将灭亡,不投降更待何时。
鲍超又问;太平军多少人,说:50万。鲍超笑了笑:以我看来,也就20多万而已,你知道我多少人不?
投降太平军:“五营三千余人耳。”
鲍超:“敌众我寡,为何说贼必灭呢?”
降将吹捧:“昨晚除夕,听到鲍公营垒有炮竹声,以为是来截劫营,贼寇手忙脚乱,一直到天亮才安定下来。贼寇虽多,但畏惧鲍公如虎,败亡指日可待。”
《霆军纪略》这段记载,经不起推敲,鲍超自我美化而已。因为,一个最简单的常识,太湖之战,是胡林翼主持全局,鲍超只是将领之一而已,且是被陈玉成重点包围的对象。
陈玉成兵力5万左右,分三路迎战湘军。此战,胡林翼把李续宜、多隆阿、鲍超、唐训方、蒋凝学、成大吉、金国琛等猛将全部带来,陈玉成则是独自奋战。
陈玉成对手是胡林翼,并非鲍超,这是常识。太湖之战,鲍超轻敌,被陈玉成包围在小池驿,无法突围,差点被全歼。那么,鲍超如何躲过一劫呢?
胡林翼调多隆阿、唐训方,以及蒋凝学的部分湘军救援,替代鲍超换防。陈玉成再次反杀,唐训方溃逃,湘军也出不来。
接着,胡林翼调金国琛等一万湘军攻打天堂,攻击太平军粮道。陈玉成分兵,围攻小池驿的兵力减少,湘军粮道畅通,但依然出不来。
陈玉成兵力不足,便集中主力在罗山冲,准备与胡林翼决战。谁知,陈玉成使用火攻时,风向突然改变,太平军溃败,但主力精兵损失并不大。
此外,《霆军纪略》也自相矛盾,“鲍公正苦粮道不通,围困饥迫之中。”既然是粮道不通,太平军为何还会2次“误送”粮食给湘军?这不是搞笑吗?
鲍超是猛将,这点没错,但关于太湖之战的记载,不符合实际。鲍超如果真的这么能打,太湖之战自己来就行,不必胡林翼亲自指挥,还打了几个月。
太平军从太湖撤退后,英王陈玉成下一步干嘛呢?答案是,摧毁江南大营,东征苏常。但是,东征期间,陈玉成、李秀成闹了矛盾,导致西征武昌失败,没法解除安庆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