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败那么惨?项羽的五大问题,注定难成大器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5-14)520

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败那么惨?项羽的五大问题,注定难成大器

项羽兵比刘邦多、精,为什么一败涂地?

很多人做过总结,有人说,项羽过于霸道,不懂得联合别人;也有人说,项羽只懂得武力,不懂得政治,没有谋略。

都有一定的道理,我觉得项羽之所以失败,更大的问题就是这家伙虽然是贵族出身,但是身上没有贵族的大气,总结为八个字,就是:贪吝小气,难成大器。

在项羽的身上,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你看看有没有道理!

一、他的个人能力就是他的事业天花板。

《资治通鉴》中说,项羽小时候读书,不好好学习,非要去学武。学了几天剑法,又学不下去了,觉得没什么意思。

他叔叔项梁批评他,他还顶嘴,说什么“剑一人敌,不足学,要学万人敌”,于是,项羽就改学兵法,但是学了几天兵法之后,大概也就学了个囫囵吞枣,又半途而废了。说白了,项羽啥都没有学精,最后还是要靠自己“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靠这样的身体条件来成就了事业。

说到底,还是靠的就是个人能力,这也就是他事业的天花板,最多也就是成为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而且还是乱世,一旦有天下一统的势力崛起,他就玩不过人家了。个人武力天下无敌,也就这样了,也只能这样了,毕竟,猛虎架不住群狼呀,太看重个人能力,也往往败在个人能力上。

二、小气吝啬,不够大气。

项羽虽然是身高八尺、孔武有力,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但是,为人却不够大气,太过贪吝,部下立功了,按照规定该给赏赐吧,但是他就磨磨唧唧的,不愿意赏赐,就好像从自己身上割肉一样,太过吝啬。

《史记》中说这人有大志“彼可取而代也”,看起来有成大事的气象,但是,做事却不够大气,小气吝啬,格局太小。

三、不懂政治,眼界太窄。

咸阳不是项羽攻破的,而是刘邦,但是,项羽不顾之前的约定,仗着自己的武力优势,然后强行把咸阳占据。你说他占就占了吧,还不好好爱惜,眼界太窄,眼皮子太浅,只知道捞钱抢美女了,到了咸阳之后,把值钱的财货一打包,然后一把大火,烧光杀光抢光,在秦始皇建了多年的阿房宫里放了一把火,然后扬长而去,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样的人,又能成就什么大事呢?

仗着自己的武力,觉得自己就可以胡作非为,这样的人,得了天下,对天下人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啊!

四、虚伪夸张,假仁假义。

《资治通鉴》中说,项羽有仁慈的一面,对部下恭敬有礼,言语温和,而且还把自己小灶出来的营养餐,送给军队中受伤的病号。项羽看到受伤士兵的痛苦,自己还会难过地流泪。说白了,这不过是假仁假义。

大家伙跟着他项羽把脑把脑袋绑在腰带上,在战场上不要命地拼杀,就是为了获得他的眼泪,获得他的营养餐吗?项羽是真的不懂吗?真的不懂人心吗?或许他并不是不懂,而是假装糊涂,跟大家装糊涂,把大家都当傻子。

韩信是怎么讽刺挖苦项羽的?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项羽本来该对有功的人赏赐,把官印都刻好了,但是就是拿在手里不断地捏来捏去磨来磨去,都把官印的棱角都给磨平了,还是没有授予立功人员这些印信。

当然,磨平那是不可能的,印信那都是金属做的,项羽的手又不是砂轮,但是,韩信却用这段话告诉我们,项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假仁假义,虚伪夸张,或许对从小是什么也不缺的项羽这个贵族来说,感情比银子重要,所以,他觉得把士兵当兄弟就够了,还吃什么饭,要钱的不是我的兄弟。

五、有功不赏,有过不罚。

丁公,这个狗东西,项羽派他去追杀刘邦,丁公被刘邦几句话给忽悠得找不到北了,就把刘邦给放了,也没有见他受到什么惩罚。项伯,在鸿门宴上捣乱,给敌人挡剑,也没有受到惩罚。

项羽在军队中任人唯亲,他的亲戚朋友都占据高位,而是跟他关系远的一个一个都靠边站,占据的不太重要的位置,甚至有的人郁郁不得志,就像韩信,配给项羽看大门,韩信提个策略,还被项羽讽刺,你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

项羽不能识才用才,只能任人唯亲,这样的人,说不好听点,稀里糊涂的。你就算给他一块地盘,让他做个诸侯,也就几年的事。

你看看韩信,打了几个胜仗,不断找刘邦开条件要兵要钱要地,甚至要爵位。刘邦虽然说心里不是很痛快,但是,刘邦的眼界、格局、胸怀,让他懂得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这才是舍得的艺术啊,没有舍,哪有得。

相比之下,项羽简直就是个葛朗台。虽然说吝啬属于个人私德的范畴,说白点,你个人吝啬无所谓,如果你作为一个领导,作为一方将领,过于吝啬,往往这个臭毛病会影响人的情商,甚至在关键时刻,一定会出现决策失误。

而项羽,正是因为贪吝、小气,最终把身边的人才陈平、韩信都赶到了刘邦身边吃了大亏。

所以说,制胜之道,除了勇气武力这些战斗力之外,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脑子,靠情商、靠智商,而且要成就大事,绝对不能贪吝小气。不能像项羽这样小气吧啦的,难成大器。

再说一个项羽身边的人才范增,陈平和刘邦用一个那么拙劣的反间计,项羽就很愚昧地上套了,就把范增给赶走了。骨子里说到底还是因为项羽这样的人,心情高傲,谁也看不起,觉得自己最强。

其实,越是这样的人,自尊心越强,反而没脑子。有时候,阴谋诡计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有项羽这样自己觉得很了不起的货,其实就是过于自信,导致脑子不好使,只能傻乎乎地踩进别人的陷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5203.html

“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败那么惨?项羽的五大问题,注定难成大器” 的相关文章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 。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南北朝时期南朝汉政权的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侯景是北魏朔州怀朔镇鲜卑人,少年时便是一条骁勇好斗、横行乡里的地头蛇。“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由此被“选为北镇戍卫,稍立功效。”这条地头蛇在军营混得风生水起,很快拉起一支私人武装。他趁“魏末北方大乱”之际,率部投奔权臣尔朱荣...

朱文正是什么人?朱元璋将他幽禁至死的原因是什么?

朱文正是什么人?朱元璋将他幽禁至死的原因是什么?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儿,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朱元璋的亲侄儿,。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有人说,想把事情看彻底,就应该多读历史,想让自己更优秀,还是要多读史书。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做法,其实不自觉地都在效法古人。历史上有多少帝王将相,他们的一生都在你我的指尖划过,...

李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后人对他的评价又是什么样的

李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后人对他的评价又是什么样的

真实的李治,有多恐怖?武则天的上位掌权,都在他的计划之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离世,太子李治继承了唐朝的皇位。李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皇帝,在当皇帝的三十四年里,他的政绩可以说是非常值得赞许。但奇怪的是,在后人的眼中,李治...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还不知道: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算不算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说汉景帝接棒汉文帝,开创了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仍觉得汉景帝算不上明君。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式等,汉景帝的表现,总让人觉得,他的明君头衔是蹭来的。所以,我们...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