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武帝为什么独葬?他的两任皇后都什么结局?真相太惨

中国历史1个月前 (05-17)21

汉武帝先后两位皇后,和之一任陈皇后属于政治联姻,因为这段婚姻汉武帝坐上了皇位。

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是汉武帝自由恋爱选择的配偶,卫子夫的弟弟和外甥帮助汉武帝征战沙场,讨伐匈奴,为汉武帝成为千古一帝做出了特别大的贡献。

可这两位全心全意为婚姻付出的女人,最后结局怎么样呢?一言难尽。

一、汉武帝靠和陈皇后联姻上位,事后却过河拆桥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汉武帝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但从丈夫的角度来看,他完全就是个“负心汉”,是陈皇后在婚姻上选错了的丈夫。

大家都知道,陈皇后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馆陶公主又是窦太后的嫡长女,母女有窦太后做靠山,权势如日中天。

而刘彻的母亲王娡,当时只是个不得宠的夫人,娘家也不怎么行。

加上当时汉景帝已经立了刘荣为太子,刘彻按照正常情况走下去,完全就是个死局,以后顶多就是个藩王,根本没有一点发展空间。

馆陶公主一开始想要“强强联合”的出发点其实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她后来把“强强联合”改成了让女儿“下嫁”。

怎么说呢?

当时从身份和地位上来看,陈皇后只有嫁给刘荣才算得上“门当户对”。

因为刘荣已经贵为太子,不需要靠婚姻去取得什么了,这门婚事如果成功,就是互相扶持,不需要“精准帮扶”。

可惜栗姬太愚蠢,拒绝了这门婚事。

如果此时馆陶公主打消“政治联姻”的念头,而改让陈皇后嫁一个官宦子弟,那凭借母女俩的地位,陈皇后可以一辈子耍大 *** 脾气,胡作非为也不怕得罪丈夫和公婆。

可馆陶公主没有,偏偏选择了刘彻母子。

女人嫁给没出息的男人不可怕,因为你永远可以压他一头,他就翻不出什么花来。

可怕的是你嫁了一个啥都需要靠你提携的潜力股,还不懂感恩,等到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他转身就过河拆桥,把你踹了。

刘彻用婚姻,用“金屋藏娇”换来了皇位,等到自己坐稳皇位,转眼就以“陈皇后善妒”、“陈皇后行巫蛊术”把她给废了。

这段婚姻中,不是陈皇后犯了多大的错不能原谅,最根本原因是刘彻本来就对陈皇后没多喜欢,当陈皇后没有了利用价值,刘彻也就越看她越觉得厌烦了。

没有哪个男人愿意承认自己靠女人才能成功,何况刘彻还是皇帝。

陈皇后在位一天,就多一天提醒刘彻,他的皇位是靠女人得来的,陈皇后是刘彻的污点,自然要抹去。

就这样,陈皇后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也成汉武帝这个“潜力股”上位的垫脚石。

二、贤后卫子夫成就汉武帝,却被逼以死明志

如果说之一任陈皇后,是父母“包办婚姻”不合刘彻心意,且陈皇后善妒骄纵,刘彻把陈皇后废弃了是情有可原。

那么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是刘彻自由恋爱选的老婆,且卫子夫贤惠大方,刘彻没道理也辜负。

可现实是不管是骄纵任性的皇后,还是端庄识大体的皇后,最后都没好下场。

汉武帝对卫子夫是一见钟情,一开始卫子夫只是个小小的平阳公主府的歌女,却没想到因为汉武帝的宠爱,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

这时候汉武帝对卫子夫的爱是真的,这份爱也是感天动地的。

毕竟汉武帝能不计较卫子夫的出身,册封她为皇后,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心爱之人的尊重和无保留的付出。

但是付出之后就要索取回报,从卫子夫自身角度来看,她为汉武帝生下了太子刘据,绵延子嗣,这是她能给的最有价值的回报。

当然,卫子夫不光自己回报了汉武帝,她的家族成员也进行了回报,其中回报价值更高的要属卫青和霍去病舅甥俩。

“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是霍去病为大汉朝所立下的中国古代将军更大功勋,也间接成就了汉武帝抗击匈奴,开疆拓土的千古一帝的形象。

骠骑将军霍去病走出代郡两千余里,同匈奴左贤王交战,杀死俘获匈奴共七万多人,之后霍去病便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举行封禅之礼,直到翰海才班师回朝。

这之后匈奴逃走,大沙漠以南没有匈奴的王庭。

卫、霍全都封侯,官拜大司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是汉武帝能给卫、霍的更高殊荣,当然卫、霍和汉武帝之间也算是互相成就,可惜就可惜在这两人寿命太短,没有用权势扶持刘据上位就死了。

于是人走茶凉,功亏一篑。

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地位随着卫、霍的去世,开始衰退。

毕竟娘家没人了,卫子夫在婆家的日子相对就没那么好过了。

加上卫子夫年纪大了容颜衰退不受宠了,汉武帝晚年又多疑,夫妻之间感情变得疏离,卫子夫的处境十分艰难。

不平等的婚姻关系,容易 *** ,劣势的那方一不小心就容易万劫不复。

卫子夫最后的处境就是这样,母子俩虽地位尊贵,但没娘家人支撑日子过得战战兢兢。尽管卫子夫一生贤良大度,最后还是在阴沟里翻了船。

相比陈皇后,卫子夫的结局更凄惨。

陈皇后婚姻失败还可以说有自身原因,比如脾气差、善妒什么的,而卫子夫一生贤良淑德,从没做过什么坏事,最后却落到儿子被逼谋反自尽,而她自己也以死明志的下场,真的悲惨至极。

而让卫子夫母子落到这样的下场,汉武帝这个作为丈夫的人又在整件事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推波助澜?助纣为虐?毫不过分地讲,都有。

其实卫子夫根本不是死于什么谋反失败自尽,而是死于丈夫的猜忌。

因为汉武帝相信了派出的使臣的“谎言”,相信了太子刘据谋反,关键是相信了!

一个家庭中父子之间存在矛盾,权力此消彼长,汉武帝害怕刘据的存在威胁到自己,所以哪怕是冤案,他当时的想法可能也会是除之而后快。

毕竟汉武帝的儿子那么多,少一个虽然心痛,但也无伤大局,只有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消除自己的顾虑,才是重中之重。

相信当时的汉武帝,很可能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才对妻儿下狠手。

所以,卫子夫母子某种程度上是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也是成了汉武帝保全自己的弃子。

卫子夫最后也没逃脱陈皇后的命运,被榨取完身上的价值,然后抛弃,卫子夫临死前被汉武帝废黜,且死后尸首仅用小棺盛放,最后安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

要问汉武帝的哪个女人最惨?

是“去母留子”的钩弋夫人吗?

不,钩弋夫人的死还死得其所,因为她用死成就了自己的儿子,让儿子刘弗陵坐上了皇位。

汉武帝最惨的女人应该是卫子夫,她用尽一生陪伴汉武帝,耗尽所有价值,包括娘家人的价值去成就汉武帝,可最后却落到以死明志,葬在长安城外的结局。

两位皇后先后被废,汉武帝最后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死后也就独葬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5/595664.html

“汉武帝为什么独葬?他的两任皇后都什么结局?真相太惨” 的相关文章

唐介是什么人?他与唐仁宗之间有何故事?

唐介是什么人?他与唐仁宗之间有何故事?

唐介,历史上胆子最大不怕杀头的御史,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北宋仁宗年间,因为比较特殊且良好的政治氛围,加上宋仁宗这位有史以来最仁厚皇帝的宽容,名臣辈出,数不胜数。每一位名臣都能写出一大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出来,大多在史书上都被写成了如圣人般的闪耀(熬到王安石变...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韩信举兵自立,会统一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容易成就英雄和造就英雄,项羽,关羽和韩信都是三国有名的英雄,而今天小编想跟大家一起探讨探讨韩信的历史功绩,如果韩信选择举兵自立,那么是否能一统天...

陈到: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陈到: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陈到(?-247年),豫州汝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蜀汉建兴年间,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在任期间去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豫州随主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并让刘备在小...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康熙却很怕太子胤礽夺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有的没起名就夭折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都夭折了,胤禔是第五子,胤礽是第六子,在正式排序上,胤禔是老大,胤礽是老二。胤禔虽然是老大,但他是小老婆...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对东吴第一名将陆逊为何晚节不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为了报关羽之死以及荆州被夺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老臣的反对,尽起蜀汉全国之力,准备攻打东吴。吴主孙权获悉此事后,当即派遣使者去往成都求和,但是刘备报仇心切,派人赶走了吴国使者后,挥军攻向...

关羽和张飞在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中的差别有多大?

关羽和张飞在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中的差别有多大?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羽和张飞在正史中被称为“万人敌”,连周瑜都称他们为“熊虎之将”,勇猛过人。在演义中,关羽和张飞也非常厉害,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武艺绝伦。张飞在长坂坡以二十骑断后,吓退曹操数万大军,十合杀死袁术大将纪灵。然...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没有同意立庙 刘禅这是对诸葛亮不满吗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没有同意立庙 刘禅这是对诸葛亮不满吗

对诸葛亮死后,刘禅没有同意为其立庙,是要发泄不满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刘禅和诸葛亮,很多人都是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为刘禅指定的辅政大臣,“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并且告诉刘禅对待诸葛亮一定要“敬听师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亮...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