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伯利亚挖土豆:苏联人是如何 *** 关东军战俘的?
在近代日本的陆军中,一直以“单兵作战能力最强,装备更好”著称的关东军有着“日军之花”的赞誉。他们不仅是侵华的急先锋,也是东北各族人民所面对的最为凶残的敌人
老照片中的关东军
但到了反法西斯战争临近尾声的1945年,昔日无比猖狂的关东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面对来势汹汹的苏联红军,他们一泻千里,溃不成军。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这一时期的关东军会变得这么差?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1
关东军的权限崩溃
进入1943年下半年,伴随着太平洋战场上的持续吃紧,
日军大本营不得不抽调大批关东军精锐南下增援
(
拓展阅读:
奇葩的日本“二战史观”:“英美同罪”、“自卫战争”和“解放战争”)。
比如在该年10月,第二方面军就被抽调至菲律宾棉兰老岛达沃前线。资料显示,截至1944年底,东北境内的关东军所辖步兵师团减少了三分之一,合计只有45.6万人。
日本人勾勒出的“大东亚共荣圈”
1)不复往日的关东军
进入1945年以后,
关东军虽然进行了人员扩充,但战斗力早已不能与巅峰时期同日而语。原因很简单,精锐几乎都被抽调出去了。
资料显示,大本营于该年1月抽调13个师团赶赴太平洋战场;4月,基于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的需要,大本营又抽调了7个师团与所储备的近1/3战略物资回国备战。
可以说,为数不多的关东军精锐几乎都在日本境内。
老照片中的关东军
因此,尽管这一时期的关东军号称有70万之众,但很多都是毫无实战经验的新兵蛋子,甚至还有不少老人与青少年,无论是训练水准、单兵作战能力还是装备都非常差,士气也极为低落,
因此被时人戏称是“用竹枪武装起来的纸老虎部队”和“凄惨的稻草人兵团”。
实际上,大本营也没有指望这支部队能够完全守住东北。按照他们的计划,“关东军只要能保住东南部分的主要城市与朝鲜半岛,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抗战后期的日本军队
2)不对等的较量
1945年8月8日,苏联官宣对日作战(拓展阅读:
理智讨论:为什么蒋介石无法制止“外蒙古公投”?)。次日凌晨,150万苏联红军兵分四路,向关东军发起了猛攻。与此同时,苏联太平洋舰队在朝鲜北部以及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登岸,协同陆军作战。
与关东军相比,苏军不仅人数占优,而且很多都是经历过苏德战争洗礼的百战之师,单兵作战能力极为强悍,指战员的指挥水平更为高超,武器装备更占据着绝对优势。
进入东北的苏军官兵
就拿坦克来说,
关东军的主战坦克根本不是苏军T-34坦克的对手。T-34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达40—90毫米,装备有一门85毫米加农炮和两挺机枪,更大行程可达300公里;关东军最强的34型坦克,装备的是57毫米火炮,更大行程不超过160公里,差距非常明显。
基于迅速歼灭关东军的需要,苏军合计调用了270辆T-34坦克,在数量上形成了绝对优势。再加上东北平原本身就适合大兵团作战,
使得熟练掌握了德军“闪电战”战术的苏联机械化部队如入无人之境,
比如西部战线有一支苏军装甲部队居然在五天内行进了足足350公里。
T-34坦克亮相俄罗斯胜利日阅兵
面对苏军的钢铁洪流,各地的关东军守备部队陷入一片混乱。
很多原本南下防守沈阳、大连、朝鲜北部的日军不得不被迫原地阻击苏军。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的防守几乎没有给苏军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次日,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1881—1965)做出了“关东军只能奉戴圣旨,全力以赴结束战争”的决定。
17日清晨,各地关东军接到了“立即停止战斗行动”的命令。
18日,驻哈尔滨的关东军投降;19日,山田乙三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驻长春与吉林的关东军投降;20日,驻沈阳的关东军投降;22日,驻旅顺和大连的关东军投降。
接受苏军审批的山田乙三
截至8月底,东北各地的关东军基本被全部肃清。
9月5日,关东军总司令部被解除武装,山田乙三等高级将领全部沦为了苏联红军的阶下囚。
资料显示,关东军合计损失了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沦为战俘,苏军的伤亡人数仅为3.2万人。
至此,当年一度在中国战场上横行无忌的关东军,彻底化为了历史的尘埃。
向苏军投降的关东军士兵
2
免费的劳动耗材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被俘的关东军官兵固执地认为,“如今的投降,不过是上级命令下的一种求生蛰伏,与在被敌人活捉的战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鉴于此,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一直以“滞留者”自居。
日本战俘收听玉音放送
8月23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了9898号法令——《关于日本陆军战俘的接收,住宿和劳动利用》,计划强制征用50万关东军战俘参与“恢复性建设”。
从9月份开始,大批关东军战俘以及“满蒙开拓团”当中的适龄男子(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日本“开拓团”是如何掠夺“新满洲”的?)、伪满当局的日本官吏、朝鲜总督府以及库页岛南部地区的日本官吏、警察人员和铁路公司雇员被陆续转移至苏联境内。
资料显示,这场人口大迁徙一直延续到了次年4月才宣告结束。
被苏军俘虏的关东军官兵
根据日本归国战俘回忆资料统计,苏联境内关押有关东军战俘的战俘营约有1200—1300个;据苏联方面的档案记载,集中关押关东军战俘的大型战俘营有217个,小型战俘营有2112个,另有派驻到各地国民经济部门的劳动大队392个,战俘医院178个。
对于具体的移送人数,日俄两国学界存有争议,但基本都围绕在50—60万波动。
根据日本外务省给到的数据,战俘营以西伯利亚为中心,东起堪察加半岛的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西至黑海附近,北起北极圈内的诺里尔斯克,南到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
绝大多数的“滞留者”都被拉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亚荒原上,度过了漫长的劳动生涯;
命运最多舛的“滞留者”被一路发配到了陌生的中亚,很多人因水土不服而病死;运气好的要么被流放至临近的滨海边疆区与黑龙江下游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开发林业,要么在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上从事农垦工作。
被俘的日军官兵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滞留者”都参与到了著名的贝加尔—阿穆尔干线的修建工作当中。
其中的泰谢特至乌斯季库特、阿穆尔共青城到鞑靼海峡边苏维埃港段就是他们与德军战俘共同“努力”的结果。
简单地说,原本流放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关东军战俘,后来被转移到了东部的伊尔库茨克,负责修通了前一个路段;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关东军战俘,负责修通了后一个路段。
资料显示,
前后共有20万战俘参与到了贝阿铁路的修建当中,
为战后苏联的原油陆上运输事业做出了非凡贡献。不过话说回来,
苏联从未统计过准确的囚犯名单,因此这些数字都是后世历史学家估算的结果。
俄罗斯的交通线
3
“滞留者”的返乡之路
关东军战俘进入苏联后,日本 *** 就通过驻日盟军总司令部与苏联就遣返问题进行交涉。
从1946年开始,苏联正式开启了遣返战俘归国的工作。1950年4月22日,苏联 *** 通过塔斯社宣布,“日本战俘已经遣返完毕”。
不过,日本舆论界一致认为,“苏联境内依然存在着大量被判刑而监禁的战俘”。因此,《每日新闻》与《读卖新闻》接连发表社论,“一再追问30多万下落不明者的去向。”
但由于苏联方面态度坚决,
而战败的日本 *** 尚未“完全恢复 *** ”,所以日本民众除了跳脚生气以外毫无办法。
被苏军俘虏的关东军
1952年4月28日,联合国《对日和平条约》正式生效(
拓展阅读:
二战结束后,美国是如何将琉球“据为己有”的?),日本正式恢复为完全 *** 国家,也同时具备了与苏联直接交涉的权限。
1955年7月,两国开启了邦交正常化的谈判。
其中,“战俘归国”问题被正式提到了官方日程。在经历了反复的磋商后,两国最终于次年10月19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共同宣言》,两国外交关系恢复正常。
12月26日,一支载有1025人的船队从苏联抵达日本。
至此,除了极少数因政治信仰或通婚而自愿留居苏联以外,遣返工作宣告结束。
1946年,苏联释放的一批日本囚犯在日本舞鹤下船
对于战俘的死亡数字,截至目前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苏联官方从来没有通报过一个直接、完整的数字与死亡名单;日本主流学界认为,死
亡人数大约在5.5万人左右,
民间流传着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的说法——4万人死于西伯利亚的行进途中,后来的“奴隶劳动”造成了16万人死亡。
4
漫画中的“劳改经历”
《关东军战俘苏联拘留画集》由曾经在关东军陆军航空队服役的木内信夫绘制。该漫画以回忆录的形式,反映了战败后他与其他战俘在今乌克兰境内做劳役的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
每一张图片都配有注解与情绪化的评论,所以非常值得一看。
《关东军战俘苏联拘留画集》
之一部分:进入苏联
战败的悲哀以及在异国度过的严酷严酷的战俘生涯,这些事情现在谈起来实在是不可想象的,这正是我们大正青年(1912—1926)的宿命。
“大正青年”的悲哀
每天过着屈辱的,与外界隔绝的战俘生活。用草棚围搭起来的露天厕所成为了战友们闲谈的场所。大家交流着“听说不久以后就能回去”的话。
用草棚围搭起来的露天厕所
在废弃的兴南铁路职工宿舍的大约8平方米的屋子里,居然挤了24人,热气是足够了,不需要取暖设备,只不过半夜里一起来就再也挤不进被窝了。
拥挤的宿舍
寒气逼人的12月下旬,战友中出现了因蔬菜缺乏和粗食偏食而引发的夜盲症。上厕所时战友们互相撞到的事情时有发生。
患有夜盲症的士兵
半夜里把装得满满的粪缸往广场上挖的大洞里倒,实在是令人讨厌的工作。
“挑大粪”
守夜人在零下20度的半夜里站一小时,为患有夜盲症的战友指出厕所方向是他们的工作。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儿,明月之夜,鼻涕和眼泪一起流出,然后就冻在一起了。
在零下20度的半夜里站岗
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尽量做做户外运动,身体尚佳的战友们用自制的手套和球棒玩起了棒球。
被棒球砸的够呛
我们从北朝鲜与南港起锚,在苏联的小港口波塞特登陆。穿越茫茫原野,20公里没有休息。有些体力不支的战友们摔倒,喝足了泥水。
被折腾够呛的关东军战俘
雨停之后,用给牛马打针的注射器打预防针。那个痛啊~~真是头一次遇到,一段时间连气也喘不得,那可是真的啊。
用给牛马打针的注射器打预防针
抵达维哥波后连着下了两星期雨,我们撑起简易帐篷才没被雨淋到,底下垫着的毛巾沾了水,弄湿了身子,心灵也非常疲惫,很多人生了病。
简易帐篷里面的战俘
40个人满满当当地被塞进!8吨的车厢,外面被牢牢锁住两节车厢间有一名端着机枪的苏军战士看守着,50节车厢向西开去。
被拉走的关东军战俘
50节车厢,大约乘坐1500名日本兵的列车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进行长途跋涉,途中在贝加尔湖进行休整,战友们用大铁桶盛湖水喝。
在贝加尔湖进行休整
好手艺!熟练的手用切成小片的报纸卷起了烟草,然后用唾液和舌头粘牢,一支卷烟就完成了!
这可是技术活!
进入欧洲部分,30天的长途旅行结束了,到达了乌克兰小城斯拉维扬斯克,在整齐的向日葵田追赶着小山羊的赤脚小姑娘看上去真可爱。
漂亮的乌克兰女孩
第二部分:艰苦的工作
不干活的人没饭吃,赶快采石头吧!操着铁棒一根,一整天对着岩石,一人一立方米的定量,四人一组的作业果然还是太紧张了,怎么说搬运和堆放的活得有四倍的人来做才够。
不干活的人没饭吃,赶快采石头吧!
敲落的石头用担架装,搬上岩石山像城墙一样堆上。头一回筑城作业,体会良多,年轻的苏军战士一整天在旁监视着,不过有时打打瞌睡,有时大声地读读书。
用担架搬运敲落的石头
“靠!大便啊!”,反正他叫了我也听不懂,苏军战士怕俘虏逃走就一直待在旁边看,这下可好了,该拉出来的东西怎么也拉不出了。
“靠!大便啊!”
我尝试挥动斯拉夫民族使用的大镰刀。年轻的姑娘很轻松地就能挥动的镰刀,却把我弄得满头大汗,好像是腰的摆法不对。
被乌克兰女孩嘲笑的日本官兵
“来,这个给你。”无论哪个国家的女性都是亲切和蔼的。乌克兰的土地很肥沃,是土豆的宝库。
乌克兰的土地很肥沃,是土豆的宝库
再见,谢谢。用刚学会的俄语告别农场的人们和工作。红色的夕阳真美啊,这是和满洲(东北)截然不同的东欧的天空。“再见姑娘,农村的工作结束了。”
“再见姑娘,农村的工作结束了”
拘留所的粮草领取由原骑兵的战友担任,他驾驶马雪橇在暴风雪的遥路上急驰,连擅长骑马的苏军士兵也佩服得很。
领取粮草的日军俘虏
画里被描绘得很美的暴风雪啊~在这暴雪中,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走在前面的苏军战士鸣着枪给大家指路,但是还是有人遇难了。
我也从悬崖上掉下去过一次,几乎死去,一向运气不佳的我被后面掉下来的战友撞了一下才恢复气息,可不能在这种地方死啊!
暴风雪中的行军
零下15度的低温下,只要动一动也不会冷,我们有了这样的耐寒能力,但是倒下的战友还是很多。
低温中的关东军战俘
东欧的低温很可怕,能达到零下25度至零下30度。生在日本的我们忍受不了帐篷里的严寒,到了早晨,会有再也醒不来的冻死的战友。好不容易战争结束了,竟然在这种地方死去。我们大声地呼唤,可是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东欧的低温很可怕,能达到零下25度至零下30度
苏联军医命令大家洗澡。不是开玩笑啊,零下25度啊!不是身强力壮的人会冻死的。用大铁桶把雪融化。我真想说,还不如装满饭来得更实惠点,干嘛要用来洗澡,死在这儿的话也算倒了八辈子霉了。
苏联军医命令大家洗澡
食物分配是最烦人的差事。大家鸦雀无声,眼神集中在负责切面包的手上,在一半埋在土里的暗暗的房间里,我们借着自制蜡烛的微光切黑面包。
食物分配是最烦人的差事
乘着卡车走了很远,我和战友两个人到结了冰的河上采集冰块,也许一不小心的话就滑到河里也说不定,这条大河就是有名的顿河。
到结了冰的顿河上采集冰块
这是散布在欧亚大陆北部的日军战俘收容所的全貌,气温降到零下30度是很平常的。
关东军战俘收容所的全貌
医生大多由女性担当。美丽的女军医挺着大胸迈着正步。这个国家的人种虽多但差别不大,就日本战俘个人看来几乎是同一种人。
美丽的女军医
这位是苏军女上士。在男女平等国家,女兵是最令人惊异的,这给抱有男尊女卑思想的日本人以相当大的触动。不怕严寒的凛然而毫不妥协的美丽眼睛,真是太令人感动了。
漂亮的苏军女上士
给我扫得干净点!可怕的中尉大婶也在房间里,大家都挺愉快的。我们用玻璃刮掉走廊里的脏东西,然后再擦。碰上抽查可不能马虎大意。
给我扫得干净点!
很难为情地在女人面前转上一圈,女医生是上级中尉,她特别担心瘦弱的士兵,对他们说“早点睡”,这声音听上去很温柔。
*** 地在苏联女军医面前转上一圈
在仓库挑选土豆。这个工作是给无法做重体力活的老弱病残做的,他们可以在水桶里通电煮土豆吃,所以算是不错的工作。
在仓库挑选土豆
在异国的土地上安息吧。日耳曼人(德国人)也好马扎尔人(匈牙利人)也好,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埋葬他们,不知道明天是否也有人要来埋葬我们。
在异国的土地上安息吧
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哭了一整天,我不能生生地看着一个生命在我面前消失。我一定要活着回去和母亲大人团聚,我和自己下了这么个约定。
“我不能生生地看着一个生命在我面前消失”
第三部分:全世界都是朋友
昭和22年(1947)6月底,我们从斯拉维扬斯克的拘留所和马扎尔拘留所合流。让我们惊讶的是,匈牙利的战俘们用“爱国进行曲”来热烈欢迎日本兵,我们感受到了种种国民性。
和马扎尔拘留所合流
马扎尔人非常有朝气,性格开朗。从来不主动多干活(因为特别讨厌苏联)。不过,有特别亲日的,比日本人还要了解日本的人。
马扎尔人非常有朝气,性格开朗
说到开朗,这是斯拉夫民族的天性。一人唱歌二人和声,然后找来三人四人的朋友一起大合唱。我觉得俄国人的音乐才能是世界之一的,不能说因为是俘虏就不唱歌~
开朗是斯拉夫民族的天性
米卡多,葛沙,富山,裘德,哈拉基里。斯拉夫人都知道这些常识性(摔跤)的东西,但是他们一点都不懂相扑和相扑的规则,他们即使输了也会说“谢谢”。
斯拉夫人与日本人进行相扑
我和空军军官巴库罗斯基成了好朋友,他很信任日本战俘,把贵重的宝贝和仓库的钥匙给我们保管,他是非常忙的人,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与空军军官巴库罗斯基成了好朋友
无论哪个国家的孩子都是可爱的,穿着溜冰靴上学的孩子们和我打招呼,一搭讪他们就快乐地答道“我们不打仗”,孩子们说的俄语非常好懂。
无论哪个国家的孩子都是可爱的
苏联军队当中,有120种以上的操着不同语言的民族。虽然统一使用俄语,但是蒙古兵不知怎地就是不能熟练使用俄语。但是他们和日本兵的外貌体格都很相像,因此非常容易亲近,而且很会骑马,我曾经从马上落下过好几次。
苏联军队当中有120种以上的民族
天真烂漫的俄国孩子们,他们不论人种差异一起玩耍。和他们一起玩真幸运,托他们的福学了不少俄语,我喜欢孩子。
天真烂漫的俄国孩子们
俄罗斯,捷克,波兰,德国,意大利,日本,大家在工作人员的看守下,热火朝天地玩模拟比赛,体格弱小的我担心拖了同组的后腿。这个世界上看来都是好人啊
大家在工作人员的看守下,热火朝天地玩模拟比赛
一名苏联少年兵用浸着雪水的布裹着脚、我抬起他的一只脚。他说自己十四岁,他用手不停地搓着冻伤的脚。蓝眼睛里流着泪,肯定是想妈妈了。
蓝眼睛里流着泪,肯定是想妈妈了
双人床比较简陋,噶吱噶吱摇晃着,因为床太窄而有人掉下来。在做什么黄梁美梦~~自己掉下来就别笑人家。
因为床太窄,总会有人掉下来
第四部分:精神点!
在作业现场常有因为完不成定额,队长被苏军少校叫去骂一顿的事情,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从严厉的表情上我们都可以感觉到,队长因为我们的懒惰被关过好几次禁闭。
队长被苏军少校叫去骂了一顿
不管东洋西洋,到哪儿都有“收破烂的”,德国老兵中就有一位连交给日本兵的活儿都要揽的“怪大叔”。
德军“怪大叔”
1、2、3、4、5不论数多少次都要搞错。日本兵排成四列纵队,年轻的苏军战士大多数不擅长算数,所以点人头还需要点时间。
年轻的苏军战士大多数不擅长算数
为了恢复卫国战争留下的创伤,不问男女都要参加劳动,即便是危险的工作,也会有女性在从事着。在当时的日本,这根本就是无法看到的景象。有些日本兵和当地姑娘恋爱了,传做了美丽的佳话。
有些日本兵和当地姑娘恋爱了
这真是累死人的工作。我们在货车停下的当口卸下煤炭。在一声声“快!快!”的催促声中,我们拼命地挥舞着铲子。
这真是累死人的工作
过钢梁。这是相当危险的工作,裹尸布等着我们(我们准备了很多裹尸布)。独轮车吱吱哑哑从钢梁间滚过。这项工作是轮流干的,包括我在内的十个日本人被指派了这项工作。
过钢梁是相当危险的工作
正在进行五年计划中的都市复兴建设,年轻的姑娘也认真地拼命工作。果然,劳动的男女是最美丽的。
年轻的姑娘也认真地拼命工作
在工作结束准备列队的几分钟休息时间里,工作队中出现了小偷。他们有的为了给昏暗的收容所寝室以一点光明而去偷灯泡。有的为了填点肚子把米袋刺破偷米,当然偷的数量不多。
工作队中的小偷
我想这大概是火车的车轮吧。我们在这种巨大的铸造物旁边工作,很容易被热气灼伤眼睛。我们用焊枪进行去除毛刺的作业,经常有破片侵入眼睛而导致失明,德国医生为我们做了手术。
火车的车轮
我在多罗西科夫卡的医院里度过了两个月,其中有两周是完全看不见东西的。我深知眼睛的重要性,我和亲切的战友和年轻的德国兵成为了好朋友,在我复明之后,负责起照顾年轻士兵的事情,每天都高高兴兴地过着。
在我复明之后,负责起照顾年轻士兵的事情
夜间工作是令人昏昏欲睡的令人讨厌的工作。规矩很严,不少人受了伤,有时也有人丢了性命。
夜间工作是令人昏昏欲睡的令人讨厌的工作
仓库搬运工作,都是和一些重物打交道,没有相当力量的话很危险。苏军女军医担心我们的安全,我们很受感动而认真地工作着。
仓库搬运工作
日本人是吃大米的。苏联人把本来就不多的大米拨给了我们,但基本上也只能烧一点粥。有时候会有一些觉得吃不饱的德国兵来到日本人专用窗口厚着脸皮来领粥,被老爹狠狠地骂了一顿。
苏联人把本来就不多的大米拨给了我们
战俘营大概一个月能够洗一到两次澡。大家都很瘦,坐在长凳上 *** 都痛。
战俘营大概一个月能够洗一到两次澡
精神还不错的日本人和德国兵比起了乒乓球。也许是德国兵握拍方式不对,日本人以绝对优势获胜。
精神还不错的日本人和德国兵比起了乒乓球
果然,食物之恨到哪儿都是一样的。德国兵一直觉得日本兵吃的比他们丰盛,在邻桌恶狠狠地瞪着我们。德国兵吃面包喝汤,日本兵吃粥和自制的味增汤。
德国兵一直觉得日本兵吃的比他们丰盛
第五部分:回国之路
很快,德国兵的管弦乐团演奏了数首日本歌曲。相应地,日本兵虽然不是很熟练,但还是表演了日本的舞蹈。我们回归日本的日期似乎要定下来了。
我们回归日本的日期似乎要定下来了
我和音乐大学出身的战友连夜写了歌谱,交给德国兵请他们演奏日本的曲子。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歌谱他们都认识,使我感受到音乐那超越国界的优越。
音乐可以超越国界
相逢和离别时常有的事。我的战友中也有经历了艰难离别的人。哭着和丈夫挥别的娜塔莎,现在还能怎么样呢?
哭着和丈夫挥别的娜塔莎
大家用不同的语言道别。世界果然是一体的,任何国家的人在离别的时候都会落泪,即使语言不通也会紧紧握手。我想,在苏联的这段拘留时光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
大家用不同的语言道别
车厢里的大便箱似乎不够用了。于是大家在停车的时候钻到车厢下,在铁道上留下了自己的“纪念品”。
在铁道上留下了自己的“纪念品”
和入苏时不同,车厢没有被锁起来。地球北边的太阳永远是不落的,夜晚也亮如白昼。这也可以称为白夜。列车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飞奔着向东开去。
和入苏时不同,车厢没有被锁起来
带着回国的梦想,列车驶到了哈巴罗夫斯克。这时候气氛开始紧张了起来,有一个号称自己是日本 *** 党员的家伙跳了出来大耍威风。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这种奇怪的家伙。(这里不是中伤现在的日本 *** ,请不要引起误会)。
有一个号称自己是日共党员的家伙,跳了出来大耍威风
我们的领导者阿部告诉那个自称的 *** 员,在纳霍德卡的两周时间里,也有所谓“党员”因为我们不会唱劳动歌来欺负我们的,但我们没有服输。
我们的领导者阿部告诉那个自称的 *** 员,我们一直没有服输
船上看到的舞鹤港的景观,郁郁葱葱,日本列岛的样子在泪眼中模糊了。不知道谁在队伍中高呼“万岁”,已经4年了啊。
日本列岛的样子在泪眼中模糊了
“是榻榻米!是榻榻米!”战友们翻滚着,用手枕着面颊,倒立着。榻榻米真是让人怀念的东西啊,能让我们想到母亲大人。真好,回家的感觉真好!
“是榻榻米!是榻榻米!”
我们走下栈桥,迎接我们的人高呼着“万岁”“辛苦了”的口号,挥舞着双手。人群中日本红十字会的护士 *** 们格外引人瞩目。
人群中日本红十字会的护士 *** 们格外引人瞩目
我们被扒得精光送进淋浴室,大家高兴地大声交谈着:“真是太好了啊”、“这么好的感觉之一次有啊”。然后大家从头到脚喷了DDT(一种可以减轻疟疾等传染病的杀虫剂),我们终于变回了身在日本的日本人。
终于我们变回了身在日本的日本人
复员列车抵达了静冈县草雍站。弟弟闻讯赶来呼喊着我的名字,看到走下列车的我略显富态,呆了半晌。父亲闻讯赶来,喊着信夫!我敬了一个军礼回答道:是。父亲只是感慨地说了一句:太好了,然后就再也不说话了。
我到家了
5
尾声
1994年,日方在对战俘亲历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对于战俘生涯而言,感到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合计有3085名受访者中给出了选择,结果如下:
感受到劳动作业痛苦者为1208人,占总人数的39.1%;
感受到饮食供给不足者为2095人,占67.9%;
感受到生活环境恶劣者为864人,占28%;
感受到回国希望渺茫者为1536人,占49.7%;
因战友死亡而痛苦者为721人,占23.3%;
难以忍受酷寒者为1424人,占46.1%。
战后的日本
由于战后苏联对日本战俘信息鲜有公开报道,
关于死亡者、去向不明者的说明也信息寥寥,使得当时的日本社会弥漫着一股无力的焦虑感。
用发展的眼光看,这种深刻的焦虑感加深了日本社会对苏联的不良印象,也是战后苏日关系长期冷淡的原因之一。
更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回国以后,既不被承认是退伍军人,一些人甚至拿不到养老金,相关团体的多次上诉也都被一一驳回;反倒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为他们提供了劳工证书,并为苏联时代的行为做出了道歉。
现如今,伴随着亲历者的纷纷去世,唯有他们留下的回忆录还在悄悄诉说残酷战争下普通人无奈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