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燃烧的时间线——综述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5-20)370

苏德双方从1942年6月末到1943年2月初的战争行动一般被称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该役总共连绵200余天,相当于苏德战争之一年从边境交战直到苏军在莫斯科进行反击的时间跨度。地域上从顿河、伏尔加河到高加索山区,也相当于上一年中路德军的进军距离。其交战规模的庞大,战役级别的交战众多,使这些战争行动也经常被总称为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一、计划与序战、死神再度笼罩大地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发端是德军更高统帅部,实际也就是希特勒对夺取高加索油田的野心。在反击苏军1942年春季的伊久姆战役成功后,德军乘胜开始了这一场大跃进。而战争进程也与上一年相似,主力装甲部队第4装甲集团军也经历了先南下后北上的反复。其原因是德国始终没搞清苏联的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一直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幻想。

二、顿河、陆桥之战

1942年6月底到7月底,在顿河中游以南地区,德军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进行双层迂回包抄,击溃了河湾内的大量苏军,打通了通向高加索的道路。但随着战局的发展,出乎德军预料的出现在斯大林格勒远接近地的苏军预备队严重威胁到了计划进军高加索的轴心国军队集团的侧后。

希特勒等人对苏联战争潜力的估计不足,导致了德军更高统帅部做出了分兵决定——A集团军群进军高加索,B集团军群进军伏尔加河、并保护整个南线德军的侧后。至此,作为B集团军群矛头的德军第6集团军踏上了不归路。

8月份,冲向高加索的轴心国军队进展顺利。在北面,得到加强的德军第6集团军在保卢斯将军指挥下对顿河大湾内的苏军进行了一系列中规中矩的合围战役,接近了顿河大湾顶端。但随着德军主力不断东进,沿顿河的侧后战线越来越多交给其他盟国军队防守,而且无法清除苏军在顿河南岸的大型登陆场。

重新从顿河下游以东地区北上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在老道的霍特将军指挥下,逐渐接近斯大林格勒南部,但其南部侧翼也逐渐交给了罗马尼亚军队防守。在德军正面的苏军残余部逐渐撤向德军侧翼和斯大林格勒城区。

8月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的第14装甲军在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的密集支援下,从顿河湾区顶端出发突进到斯城以北的伏尔加河岸,而后抗击苏军南北两翼的不断反击、保住了狭窄的“走廊”。8月29日,南线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48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南突破苏军防线,威胁到斯大林格勒近接近地的苏军第62、64集团军侧后。

随后苏军第62集团军开始撤入市区防线外廓,第64集团军撤到斯大林格勒以南。德军第6集团军的第51军在第14装甲军以南尾随撤退苏军进抵斯城市西郊,但奥尔洛夫卡突出部仍然插在该两军之间。

第48装甲军由西接近斯城南郊并于9月10日突进至伏尔加河。苏军第62集团军下属的18个师、军、旅大多残破不堪,名不符实,但仍然利用斯城以西的崎岖地形迟滞了德军的进攻近三周。

三、喋血钢城,市区的残酷较量

当9月12日崔可夫接任第62集团军司令时,该部的防线基本呈北宽南窄的手枪状——奥尔洛夫卡突出部是手枪把、工厂区的新村、马马耶夫岗是扳机护环,市中心区和南郊是枪管。第6集团军在市区正面只能投入第51军的三个步兵师,北侧的第14装甲军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被奥尔洛夫卡突出部的“戈罗霍夫”集群和北部苏军“顿河”方面军牵制,由于整个德军都缺乏战略预备队,该军无法被替换下来,即不能投入市区主要战斗,又不能作为战役预备队撤到战役纵深。

而第8军、第11军远远地拖在战线西北的顿河~伏尔加河陆桥、顿河湾区无法以完整兵力投入市区战斗。但德军统帅部仍然认为当面苏军——不管是高加索还是斯城——都是苏联最后的军事力量了。

9月13日,德军第51军、第48装甲军在打退苏军又一轮反击后,冲入市区。残破的苏军部队迟滞了德军的攻击,崔可夫把最后的预备力量部署在至关重要的中心渡口区域,坚持到了近卫第13师渡过伏尔加河抵达市中心。而后该师在市中心、马岗地区击退了德军第51军的第71师、第295师,“戈罗霍夫”集群击退了德军第51军的第389师对奥尔洛夫卡地区的进攻。

但在察里察河以南的斯城南郊,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48装甲军,逐步肃清了苏军守军和增援来的第92海军步兵旅。而后其下属的第24装甲师、第94步兵师逐渐北移支援第51军。苏军第95“戈里什内”师、第284“巴秋克”师、第193“斯梅霍特沃洛夫”师陆续渡河进入马岗周围、马岗以南的多尔吉、克鲁多伊峡谷地区。

在德国空地火力密集支援下,德军顶住了苏军不断发起的反击并再次逐步接近伏尔加河。近卫13师的近卫42团1营在中心车站拼光后,德军在中心渡口以南至库波罗斯诺耶进抵伏尔加河。

苏军近卫13师、第284、95师被逐步压向伏尔加河边,马岗大部失守,城北工厂新村侧翼暴露。期间,斯城南北的苏军不断发起辅助进攻,虽然牵制了德军部分兵力,但也伤亡浩大、损失惨重,而且都没能打通与第62集团军的联系。

9月26日,德军彻底占领市中心标志性的“红场”后,德军上下都认为胜利在望了,于是将第48装甲军的兵力投入城北的工厂区的战斗,同时将西翼侧后的第100轻步兵师调到马岗周围地区。

但近卫13师夺回了“一九”广场边的61号楼(即“巴浦洛夫”楼),而后又成功抗击了德军295师在峡谷地区的突破与偷袭,稳固住了最后的沿河狭窄阵地。当德军第48装甲军军部调往后方、第24装甲师、第94步兵师调往城北工厂新村地区、第29摩托化师转为第4装甲集团军预备队后,德军第71师接管了整个马岗以南的战线,在市中心区只留有一个团,再无肃清苏军最后防线的可能。

四、

城北区的厮杀,静静的顿河

第51军在得到第24装甲师、第94、100步兵师的加强后,于9月27日开始以第24装甲师为主力由马岗北部从工厂新村侧翼向北进攻。第62集团军在此地的原来的下属部队在不断反击和防御中逐渐拼光,苏军近卫第39“古里耶夫”师,重新组建的第42、92旅,第308“古尔季耶夫”师渡河进入各工厂区和工厂新村。各部一边进行防御作战、一边将各工厂区打造成强固的要塞区。

德军第24装甲师一路向北抹过苏军防线,将工厂新村攻占了一半。奥尔洛夫卡突出部更加突出了。9月29日至10月3日德军第14装甲军的第16装甲师、第60摩托化师部分兵力、第389、94步兵师主力在德国空军支援下消灭了奥尔洛夫卡突出部。至此,除继续坚守雷诺克的“戈罗霍夫”集群,第62集团军原有部队全部打光。

五、僵局,伏尔加之波

10月3日~10月13日,随着奥尔洛夫卡突出部被消灭,德军态势改善不少,得以集中兵力,以第100轻步师、第24装甲师、第94、389师向各工厂新村发起正面突击。苏军刚渡河的各部在河东岸强大炮兵火力的支援下队顶住了德军的在空军支援下的猛烈进攻。

苏军为应对德军在工厂区越来越猛烈的攻势,把第95师由马岗地区调到“街垒”厂区、近卫第37师渡河进入拖拉机厂区、坦克第84旅渡河部署到“街垒”厂与拖拉机厂之间。而缺乏预备队的德军只能内部挖潜,将城南部作为预备队的第14装甲师,陆桥上的第305、79步兵师投入工厂区作战。

而此时的苏军大本营已基本确定了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天王星”战役,从顿河、斯城以南湖区侧翼的罗马尼亚军队防线发起纵深突击,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

六、决战工厂区,敲响法西斯的丧钟

德军第24装甲师终于在拖拉机厂西南方向的苏军防线上砸进了一个突出部。10月14日,德军第14装甲师、第305步兵师为主力,周围其他德军部队配合,在德国空军的密集突击支援下、100多辆坦克突击炮引导上万步兵、工兵一天即打到了伏尔加河,在雷诺克地区的“戈罗霍夫”集群被分割。德国空军当天拼尽全力投入了战机3000架次,但巨大的损耗也使得德国空军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再难以进行如此规模的出动了。

而后,该两个师向南方的“街垒”工厂攻击前进、企图沿河一举荡平苏军的最后抵抗。10月15日苏军第138“柳德尼科夫”师渡河进入“街垒”工厂。在“街垒”工厂外围,德军第14、24装甲师、第305师遭遇苏军的激烈抵抗,但在德军装甲师的反复扫荡下,“街垒”厂区外围逐渐被德军占领,同时德军突入厂区,随后围绕着“街垒”厂区内的厂房等建筑双方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雷诺克守军“戈罗霍夫”集群顶住了德军第16装甲师、第389。94师各一部的进攻。

至10月18日,“街垒”工厂大部被德军占领,一支德军突击队甚至打到了伏尔加河边。第62集团军兵力损失惨重,为拉直战线、堵住各师之间的缺口,崔可夫只得命令各师向伏尔加河后退二三百米。第138师歼灭了突到河边的德军突击队。

随后几天寒雨突降,双方在“街垒”厂区进行了小规模的拉锯战。德军第79步兵师两个团调到了“红十月”厂西面。苏军大反击的准备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第62集团军将一些拼光的部队撤过伏尔加河进行整补。第64集团军的进攻被德军击退。

10月23日,德军第79师在两个突击炮营26辆突击炮支援下向“红十月”工厂进攻、第14装甲师与第100师第54团进攻“红十月”厂与“街垒”厂之间的地区,第24装甲师与第305师继续进攻“街垒”厂区的南部,此时各装甲师的坦克出动量都只有30辆左右,各步兵师的战力只有一个团左右。

经过激烈的拉锯战,战至10月31日,“红十月”厂内仅剩规模巨大的4号车间仍在苏军控手中,两厂之间德军已经逼近了第62集团军的最后一个渡口,“街垒”厂内的苏军只控制着一小块地方的几个厂房。

期间德军突击队数次打到伏尔加河岸,但不是被苏军反击消灭就是不得不退回出发阵地。苏军第45“索科洛夫师”渡河进入两厂之间。对德军来说胜利似乎触手可及,但又如月亮一般遥远。而苏军的大反攻准备已接近尾声。

面对似乎是近在眼前的胜利,德军上下却一筹莫展。德军总兵力捉襟见肘,高加索战场德军A集团军群占领了迈科普、但止步于格罗兹尼,从北极海到埃及沙漠到处都需要兵力补充,而德军人力缺口已达近百万。

德军第6集团军、B集团军群、总参、更高统帅部商量来商量去的结果是从南线德军各师中抽调5个工兵营支援第51军的“最后攻势”,并从法国调来1个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到顿河侧翼的盟军后方。

在11月上旬,苏军“天王星”战役计划已经定稿,战役准备基本完成,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轮番到前线各方面军、集团军开战役协调会。而希特勒虽然对第6集团军两翼的局势不太放心,但注意力还是更多地放到了“慕尼黑事变”的纪念会上。市区苏军近卫第13师又夺回了几个大楼的废墟,巩固了防线。隆冬已至,此时苏军第62集团军其实已经赢得了市区作战的胜利。

11月11日,调整到位的德军第51军全线发起进攻,但真正的突击方向是“街垒”厂区。德军第305、389师和5个工兵营对苏军第138、95师、近卫第118团发起进攻,当天即在“街垒”厂以南500米正面上前出至伏尔加河,切断了“柳德尼科夫”师与集团军主力的联系,该师余部900多人三面受敌、一面背水被包围在一个陆上孤岛中。

此时苏军第62集团军在伏尔加河西岸仅剩不到1万人了。随着伏尔加河开始遍布流冰,苏军补给越来越困难,防御作战到了最艰难的时候。柳德尼科夫师被彻底赶出“街垒”厂区,退守在伏尔加河岸边的几个房子和小冲沟里。

而随着“天王星”进入倒计时,罗军当面苏军活动越来越频繁,不详的气氛笼罩着B集团军群。但由于缺乏预备队,德军只能将第48装甲军(代号H装甲军,下属德军、罗军装甲师各一个)前调,并从第6集团军调派部分兵力到罗军后方。至11月18日,厂区德军各师仍然在发动进攻,第62集团军补给困难,依靠零星到达的小船和空投送来的物资勉强熬到了11月19日。

七、大反击——星球大战

11月19日,苏军新编“西南”方面军在顿河侧翼发起了大反击,当面罗军防线迅速崩溃,而后H装甲军投入反击。11月20日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发起进攻,德军第29摩托化师发起反击。“顿河”方面军也开始对陆桥德军第8、11军发起进攻。保卢斯调第14装甲军到顿河大湾西岸反击苏军 *** 。

战至11月23日,德军预备队的反击均被苏军击退,“西南”方面军东路 *** 的坦克第4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南路第51集团军的第4机械化军在苏维埃茨基汇合,合围的对内正面形成。德军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4军被合围,随后第4军编入第6集团军。

随后几天,在一片混乱的德军后方,罗军第3集团军新任参谋长德军温克上校组织由各种零散部队组成的五花八门的战斗群沿奇尔河建立了一条薄弱防线,挡住了苏军“西南”方面军中路的坦克第5集团军。

德军第17军,赶到奇尔河上游和克里瓦亚河地区收拢罗军余残部后改称“霍利德”战役群,抵挡住了苏军“西南”方面军西路的近卫第1集团军的进攻。

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部原本位于卡拉奇,后飞至下奇尔斯卡亚,再后返回包围圈中的古姆拉克。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部则辗转迁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改称“霍特”战役群,准备冲破苏军包围救援第6集团军。希特勒定下了空中补给第6集团军的决心,并明令禁止第6集团军突围。同时调曼斯坦元帅到南线组建“顿河”集团军群统一指挥第6集团军、“霍利德”战役群、“霍特”战役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等部。

战至11月25、26日,德军第6集团军下属第8、第11军,第14装甲军交替掩护撤到顿河东岸的路桥地区;H装甲军和一些罗军步骑兵突破苏军封锁撤至奇尔河上游西岸。至此,苏军的合围作战取得成功,但也暂时无力发起进一步攻势,德军第6集团军建立了大型“刺猬”阵地,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阻挡苏军的围攻。

苏军大本营开始具体策划将能将大部分南线轴心国军队集团一网打尽的“土星”战役——由顿河中游向南发起进攻直到罗斯托夫,切断德军高加索A集团军群的退路。

在科捷利尼科夫斯基,第4装甲集团军指挥几个残破的罗马尼亚步骑兵师挡住了苏军第51集团军的骑兵第4军的进攻,坚持到了11月27日德军第6装甲师运抵该处。而后该师击退了苏军的几次进攻,开始备战。

曼施坦因筹划从雷奇科夫斯基、科捷利尼科夫斯基两路进攻,打通包围与被围德军汇合。为此德军开始了紧张的调兵和补充物资:第48装甲军调至奇尔河湾,下辖第11装甲师、第336步兵师、第7空军野战师;第57装甲军调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下辖第6、23装甲师、罗军一个步兵师。至此苏军构成合围圈对外正面的坦克第5集团军、第51集团军的形势日渐趋于复杂化。而对内正面的进攻也遭到了德军的激烈抵抗,进展很不顺利。

直到12月12日,德军名为“冬季风暴”的救援攻势才得以发动。此前在奇尔河湾区的苏军坦克第5集团军与德军“温克”集群、第48装甲军进行了激烈交战,虽然苏军没能取得突破进展而且损失较大,但也极大消耗了德军力量——第48装甲军无力再发动救援攻势了。

苏军方面,“土星”战役也在加紧准备中,这次的打击目标是更往西边的顿河中游的意大利第8集团军。但随着德军“冬季风暴”的发动,大量的预备力量将投入到奇尔河与阿克塞河方向。

八、落幕——“冬季风暴”、“小土星”与奇尔河畔的交战

12月12日,德军“霍特”战役群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出发,当晚即打到了阿克塞河。希特勒大喜过望,同意把本打算作为顿河地区预备队的第17装甲师转交给第57装甲军以加强救援攻势。

苏军方面“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一面将所有能够调动的快速部队投入“霍特”战役群正面,一面急调精锐的近卫第2集团军投入该方向。在第51集团军、坦克第5集团军之间成立突击第5集团军,以加强对奇尔河湾内德军“托尔莫辛”集团的作战。“土星”战役修改为“小土星”战役,目标改为威胁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后方,粉碎德军的解围攻势。

在随后一周的时间里,德军“霍特”战役群与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1集团军在阿克塞河与梅什科瓦河之间的上库姆斯基地区反复拉锯。在奇尔河湾区,苏军坦克第5集团军多次突破德军防线,德军第48装甲军的第11装甲师往来反复疲于奔命,虽然勉强挡住了苏军的纵深突破,但也无暇支援第57装甲军了。

期间苏军新锐坦克第7军夺取了顿河—奇尔河交汇点地区的雷奇科夫斯基和上奇尔斯基,而后该部转向“霍特”战役群方向。12月16日苏军“小土星”战役发动,当面意大利第8集团军迅速崩溃。曼施坦因见后路有被包抄的威险,主张保卢斯迅速发起对进攻势以打通包围圈,但最终不了了之。

12月19日,德军第57装甲军在德国空军的密集支援下,终于突破了上库姆斯基的苏军防线,当晚第6装甲师一个战斗群急进30公里打过了梅什科瓦河,离包围圈只有48公里了,包围圈两边的德军已经能看见彼此的信号弹了。但苏军近卫第2集团军先头已赶到该地布防,而“霍特”战役群已是强弩之末再也无力突破。

随着意大利第8集团军崩溃,德军“霍利德”战役群后方暴露,随即在两面夹击下也开始向南溃退。曼施坦因当机立断,于12月23日把德军第6装甲师从“霍特”战役群中抽出投入后方战线,随后又把奇尔河战场的第48装甲军军部和第11装甲师也调到了“霍利德”战役群后方。

在苏军近卫第2集团军的重压下,“霍特”战役群剩余兵力很快也向西南撤退了。“冬季风暴”救援行动彻底失败,而苏军开始乘胜追击。

在“小土星”方面,德军以第30军为核心在米列罗沃收拢德意残军成“皮科”战役群,暂时稳定住了战线。苏军坦克第24军于12月24日穿插至塔钦斯卡亚,捣毁了该处的德军机场。随后该军被德军第48装甲军(下辖第11、6装甲师)等部合围,战至12月28日才得以成功突围。德军暂时稳住了“顿河”集团军群后方战线。

“霍特”战役群于12月27日退守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奇尔河湾区内德军南面侧翼暴露。面对糜烂的战局,希特勒只得同意A集团军群回撤,但他只同意第1装甲集团军向罗斯托夫方向撤退,第17集团军仍要坚守塔曼半岛。同时向萨利斯克方向集结包括第7装甲师、“虎”式坦克营在内的大量援兵。

苏军大本营则开始着手准备消灭被围德军的“指环”战役以及打击德军B集团军群的匈牙利第2集团军,德军第2集团军的战役。

随后几天,面对苏军的包抄,“霍特”战役群弃守科捷利尼科夫斯基继续西撤。奇尔河湾内的德军“托尔莫辛集团”成了苏军重点关注的对象,该部德军在第48装甲军西调后,终于无力阻挡苏军的三面进攻也只得弃守托尔莫辛西撤。最终苏军“西南”方面军一直推进到顿涅茨河,与从顿河中游南下的近卫第3集团军汇合。

随着德军救援行动的失败,苏军在宽大正面上将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向西击退,大量机场随即丢失,本来就运力不足的空中补给行动更加困难重重,被围德军补给迅速恶化。

九、“指环”,史诗的终结

1943年1月1日,A集团军群开始大规模后撤,“霍特”战役群凭借刚到的增援和收拢的部队保持了一条完整战线,向罗斯托夫逐步撤退。

1月7日苏军“顿河”方面军向被围德军发出了劝降通牒,保卢斯要求“自由行动”但被拒绝。此时曼施坦因都指望他继续牵制苏军重兵集团以完成A集团军群的撤退了。

1月10日,苏军开始“指环”战役,至1月17日,将包围圈压缩了一半,随后苏 *** 入整补。1月12日,在顿河上游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等部对B集团军群的匈牙利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战役,匈军迅速崩溃,导致其北侧的德军第2集团军侧翼暴露,该部随即也被苏军击溃。而后苏军迅猛西进,至2月中旬,B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之间被苏军捅开一个400公里宽的缺口。

1月22日,苏军“顿河”方面军恢复进攻。战至1月26日, *** 的坦克第121旅在马马耶夫岗北坡与第62集团军的近卫第13师会师,被围德军阵地被切为两半。

“霍特”战役群在1月22日放弃萨利斯克,但在25日在马内奇河挡住了苏军的追击,暂时保证了罗斯托夫的安全。

1月31日上午10时,保卢斯投降,随后南半部的德军放下了武器。2月2日下午4时,北半部德军投降。至此德军第6集团军被彻底歼灭。

随后苏军将战役性胜利彻底发展为战略性胜利。2月14日,德军放弃罗斯托夫,2月18日苏军占领奥博扬。2月中旬至3月下旬,曼施坦因指挥收拢的和包括由法国调来的党卫军精锐装甲师在内的增援部队与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区进行了反复激烈交战,最终战线稳定在了库尔斯克突出部。随后融雪季来临,双方都停止了大规模行动,养精蓄锐准备到夏季再一决高下。

在历时200多天的激烈交战中,在顿河平原、伏尔加河沿岸高地、卡尔梅克草原和高加索的群山,轴心国损失了约100万人,苏军损失了约170万人,斯大林格勒的居民死亡失踪近30万人。

从此以后,这种在时间和地理上规模都十分庞大的会战再也没有了。

长明火

全景画局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5799.html

“燃烧的时间线——综述” 的相关文章

朱棣庙号原本就是太宗 嘉靖为何会改为成祖

朱棣庙号原本就是太宗 嘉靖为何会改为成祖

对朱棣庙号本是太宗,为何100多年后,嘉靖突然将其改为成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社会,当皇帝死后,后世子孙就会将他们的排位供奉在太庙祭祀。同时为了彰显祖先的功绩,后世皇帝还会给已逝的皇帝们上庙号。因为庙号是对皇帝一生功绩的肯定,所以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庙号...

岑参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岑参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或许不是很熟悉岑参这个名字,但是这句诗我们却是深深印在脑海里的。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就是剧中程参的历史原型,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

王澄:西晋时期官员、名士,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澄:西晋时期官员、名士,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澄(269年~312年),字平子,琅琊临沂人,西晋官员、名士,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太尉王衍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澄出身世家,少有盛名,勇力过人,爱好清谈。举止放诞,不拘礼俗。少历显位,累迁丞相(司马颖)从事中郎、司空(司马越)长史。迎驾有勋,册封南乡...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还不知道:刘备取益州时,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只选用中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后,刘备之所以只选择中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上中下三计刘备前半生,一直颠沛流离,虽然他有关羽张飞这种绝世猛将相助,但苦于没有长远的规划,所以他...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对樊哙为刘邦出生入死,鸿门宴上还救过场,为何最后要投靠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时期的著名武将樊哙,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杀狗屠夫。屠户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可以时长吃一点肉,但他们与那些达官贵人相比,仍然是最底层。樊哙性格直爽,好交朋友,一心认准了一位好大哥——刘...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对夏侯惇为何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呢,他难道不怕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整部三国演义里,唯一不怕死的除了张飞外,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那么为何夏侯惇敢于迎战演义里排名最靠前的吕布与关羽呢?我们从夏侯惇与吕布和关羽的交战记录来看。先说夏侯惇对吕布1。演义第六回荥阳之战...

蜀汉官二代比不上曹魏集团 他们为何如此糟糕

蜀汉官二代比不上曹魏集团 他们为何如此糟糕

还不知道:蜀汉的“官二代”为什么比不了曹魏集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后期这些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名声远不如三国前期。可相比较而言,曹魏和东吴的官二代还是比较出色的。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人成了三国后期举足轻重的将领。相比较而言,蜀汉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就非常糟糕了,基本上...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张飞和关羽,一个卖枣一个杀猪,哪来的一身武艺,助刘备夺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人问,关羽和张飞都是野路子出身,一个卖枣,一个杀猪,为何却能骁勇善战,助刘备三分天下?关于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的说法,其实是出自《三国演义》。这两个职业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