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个流落海外381年的家族,到中国来认祖归宗,族谱:我是中国人

中国历史3周前 (05-23)14

前言

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还讲求一脉相承。

早从原始社会的部落形成开始就强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后来走入奴隶制和封建社会之后更加注重血脉和传承的关系。

有些朝代的皇族为了保证血脉之纯正,甚至禁止与外族通婚,由此形成的归属感延续上千年。

因为期间时代兴衰王朝更替战争不断,不少家族为了避祸曾举家迁移海外。虽身在异国他乡,但内心的血脉和归属感从未减轻,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归家”。

曾有一个流落海外381年的家族到中国来认祖归宗,他们拿出了族谱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

明末商业大家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小农经济贯穿千年,虽然三百六十行,但商人一直处于最末端。

然而封建社会之中男子的普遍追求不仅是男耕女织早出晚归的农业生活,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想通过寒窗苦读考取功名为国家出力。

从隋朝确立科举制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数不胜数,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热衷于科举考试。

在明朝末年,河北邯郸有一位叫田好谦的人,他出身官宦世家,祖上世代通过科举入仕,在朝廷官场之中风生水起。

受家庭氛围的影响,田好谦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按照父母的期望,他也会走上祖辈的老路,参加科举获得功名。

最初年幼的田好谦只能遵从父母之命,不仅参加了考试还高中秀才,正当全家为他高兴的时候,田好谦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科举从事商业。

这并不是他突发奇想,而是结合时代环境之后才决定的。

首先从明朝开始,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嘉靖年间,“工商皆本”的思维已经广为流传,掌握社会财富的商人不会再受到不公正待遇,地位等同于其他职业。

其次在这一时期的朝政并不是那么稳定,嘉靖后期沉迷炼丹不理朝政,庙堂之上宦官无数,大都为中饱私囊贪赃枉法之徒。所以田好谦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弃科举并不是一件坏事。

况且当时明朝的商人群体有很好的风气,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浓厚的儒家观念。在做生意的时候先义后利和以义制利的观念,所以发展十分迅速,田好谦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几年的时间里,田好谦所管理经营的家族生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国家不景气的社会环境之下,掌握大量财富的他要远远超过“末路科举”的学子们。

被迫远走海外

就在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时候,明末社会矛盾过于尖锐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田家的很多生意往来受到战争的影响出现巨大损失。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田好谦决定将重点由国内转向国外,远走朝鲜继续做自己的生意。

当时朝鲜是一直依附于明朝的,日本对朝鲜进行侵略之时明朝也曾出兵救援,所以两国之间的关系十分不错,这也是田好谦将家族生意转向朝鲜的原因。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家族在今后三百多年将会一直留在这异国他乡。

国外的窘境

田好谦外出之时,国内的环境已经十分复杂,不仅有起义的农民军队,还有虎视眈眈的后金女真部落,所以这次他远赴朝鲜,主要是为了避祸,其次才是做生意。

最初的田好谦也没想过一去不回,只是他返回之时清军已经入关,大明政权不复存在, ***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生命完全得不到保障。

田好谦为了保住性命只能放弃所有基业返回朝鲜,不过没多久他在朝鲜也难以立足了。

明朝和朝鲜的关系之所以好,是因为早年朱元璋在将元朝取而代之时定下了“不征之国”的政策,彻底废除了元朝的侵略计划。包括朝鲜在内的周边国家作为回应,纷纷派遣使者从海上来华进行朝贡以表达感谢。

这看似是一种平等往来,实则为一种臣服的表现。尤其是明成祖朱棣年间派遣郑和下西洋,以促进周边国家关系的名号宣扬国威,震慑朝鲜等国家。

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中,朝鲜都是明朝的藩属国,并定期向作为宗主国的明朝交纳赋税。随着朝鲜皇室的更新换代,总有一些君主对这奴隶一样的行为不满意,但碍于明朝的强大又不敢反目,所以只能密切注意明朝的一举一动。

朝鲜方面一般通过明朝的官方文书和本国的“邸报”来知晓明朝国内的具体情况。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国内的农民起义频发,虽然规模并不不是很大,但活动范围广泛。

此时的朝鲜使者在前来朝贡途中,入住使馆和面见明朝之时都进行了仔细观察,不仅将明朝农民起义的现状呈报给朝鲜国君,连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做了详细说明。

简言之,明朝虽是朝鲜的宗主国,但它的衰落却被对方掌握得一清二楚。崇祯年间爆发的李自成起义,吴三桂投降和满清入关等大事件朝鲜方面都了如指掌,明朝灭亡他们也在之一时间就知道了。

国家灭亡对于田好谦这类在外游子的打击十分严重,因为现在的他们已经是前朝之人,身后没有国家和政权的支持,即使客死他乡也不会有人在意。

现在的田好谦已经是进退两难的境地,向前在朝鲜他一无所有,没有积蓄甚至没有身份。向后国家已然灭亡,即使回去也会沦为清朝的奴隶,最终他决定在朝鲜摸爬滚打,先站住脚跟再图后计。

朝鲜军队向来对明朝存在不满情绪,所以在其灭亡后对逃难至此的明朝人并不友好。见到在街头流浪的田好谦,便上前戏弄他,在他饿得寸步难行还拿着食物羞辱他。

田好谦此时已经浑身无力,但依然是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自幼苦读圣贤书的他将尊严看得很重要,严词拒绝了对方的施舍,那位士兵被田好谦的态度激怒,拿出兵器就要将他当场处决。

命运转机与百年归途

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身边一人拦住了那位暴怒的士兵,并出言劝解说此人可能身份特殊不可妄杀,应当交给将军处理。

田好谦就在机缘巧合之下面见了朝鲜的一位将军,在和对方的交谈之中田好谦说出了自己的过往经历。

这位将军也是个惜才之人,在听说田好谦既擅长文学又有商业才能之后便决定将他留在身边。从此时起他才算在朝鲜站稳了脚跟。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好谦在将军手下风生水起,甚至还被多次引荐给朝鲜国君。

后来的田好谦不仅拥有社会地位,还受国君赏识封爵赏地成家立业,如今的他成就不凡,但始终没忘记自己中国的血脉。

在朝鲜的这么多年里,田好谦一直坚持中国的礼仪和习俗,并且一直在寻找回国的机会,但现实却存在很大的困难。

现在的中原已经是清朝的天下,并且和朝鲜再次建立了外交关系。身为明朝人的田好谦再次陷入纠结。

就算清朝承认了自己允许返回,那这些生在朝鲜的子孙后代又当如何?自己是一定不能抛弃他们的,所以田好谦决定继续等待。

随着时代的演进,田好谦也离开了人世,在当年战争之中幸存下来的田家人,也逐渐忘记了田好谦这个名字。但田好谦在朝鲜的后代们却从未忘记。

因为田好谦不止一次叮嘱他们说自己真正的家在中国,将来有机会一定要返回故乡,甚至还专门编写了族谱让后代铭记。此后的三百多年时间里,朝鲜和中国的局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南韩从朝鲜分裂而出,双方之间战争不休,一统中原的大清王朝也在康乾盛世之后走向衰亡,先后经历了列强入侵,清朝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最终在解放战争之后建立了新中国,并在后来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如此的沧海桑田之下,扎根在朝鲜的田好谦后代依然存在,中国境内的田氏家族也在河北地区延绵着,最终在2004年,天各一方的两大田氏家族再次取得了联系。

这是一次跨越近四百年的历史性时刻,没有多么华丽的开场白,接通 *** 之后的双方只是在小心翼翼地叙述家族的过往和近些年的经历,往日的时间碎片从这一刻开始完整。

这次通话之后,居住在韩国的田好谦后人田文俊决定完成祖先的遗愿,回到中国认祖归宗,几天之后,田文俊带着他们的家人来到了河北地区,那个田好谦曾经居住和奋斗过的地方。

此时的两地家族都百感交集,在双方共同的见证之下,田文俊等人的名字正式被写进族谱,田好谦一生的愿望终于达成,跨越整整三百八十一年的两条血脉终于完成了汇合。

总结

两大家族的血脉连续,不仅完成了田好谦的心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次宣扬,故乡不仅承载了曾经的美好记忆,也是无数在外游子内心的避风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6299.html

“一个流落海外381年的家族,到中国来认祖归宗,族谱:我是中国人”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对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的刘备和在野史以...

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他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他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洪遵(1120年—1174年),字景严,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南宋钱币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遵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兄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

演义中陈式是被诸葛亮当替罪羊处死 正式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陈式是被诸葛亮当替罪羊处死 正式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的陈式,在正史中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陈式非常苦逼,他被魏延和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又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可悲至极!相比于演义中的悲催结局,陈式在正史中的结局就好得多了!自大爱吹牛的...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纨绔习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修养。主...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了一种相当的混乱当中,汉王朝已经无法稳定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权力的真空肯定要有其他人去争取,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百年斗争。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李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白号称“诗仙”,李贺号称“诗鬼”,相比较两人的诗风不难发现,李白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豪放飘逸,而李贺的诗却很消极,风奇崛凄清。李白活了61岁,而李贺只活了27岁,属于英年早逝。唐...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东汉末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刘出京指的是东汉末年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年号)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汉献帝年号)时,三位汉室宗亲被任命为南方三个州的州牧或刺史。分别是益州牧刘焉,荆州刺史刘表(后升荆州牧),扬州刺史刘繇(后升扬州牧)。...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