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374年,胡惟庸独揽丞相大权春风得意,谁料朱元璋用一句话就解决了他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5-29)340

“满朝文武都是我的人,你朱元璋能把我怎么样?你能做皇帝,我就不能吗?”

洪武六年,胡惟庸挤走汪广洋,拉拢李善长,独揽丞相大权,春风得意,嚣张跋扈。谁料,朱元璋只用一句话就解决了他,水平是相当的高。

元末明初,天下纷争不断,各路豪强逐鹿中原。在这乱世之中,朱元璋凭借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智谋,逐步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明朝。

然而,江山初定,内外挑战依旧不断。胡惟庸,作为一名聪明绝顶且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抓住了机遇,迅速崛起,成为明初政坛一颗耀眼的明星。

胡惟庸凭借其过人的才智和手腕,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初,他通过李善长的推荐进入官场,在朱元璋的隐形支持下,迅速击败了浙东集团领袖刘基。

接着,他又设法排挤掉了丞相汪广洋,独揽大权。随着权力的增长,胡惟庸变得愈发嚣张跋扈,甚至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威。

在胡惟庸看来,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须确保朝中有足够多的人站在他这一边。于是,他开始大肆拉拢朝中重臣,甚至试图谋害徐达,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

为了确保自己不被朱元璋所杀,他不断笼络人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

胡惟庸知道,朱元璋不可能对这一切毫不知情,但他却认为,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与他同流合污,朱元璋就无法对他下手。

胡惟庸的下一个目标是李善长,这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手中,拥有一件重要的宝物——免死铁券。

虽然胡惟庸不能直接使用这块铁券,但李善长的存在本身就能成为他的一道屏障。通过精心的谋划,胡惟庸终于成功拉拢了李善长,满朝文武几乎都成了他的人。

胡惟庸的膨胀与自信达到了顶峰,他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取代朱元璋,坐上皇位。然而,他并不知道朱元璋早已看穿了一切。

胡惟庸的死党涂节在看清局势后,选择了背叛,将胡惟庸的阴谋上报给了朱元璋。

胡惟庸的权力日益扩大,随着他逐渐控制了朝廷的各个重要部门,他的野心也愈发膨胀。

胡惟庸不仅控制了大量朝中重臣,还积极打压异己,将那些反对他的人排挤出朝廷。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胡惟庸甚至开始对皇帝的亲信下手,试图铲除他们以确保无人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胡惟庸的骄横和嚣张态度更加明显。他开始在朝堂上肆无忌惮地行使权力,几乎把朝廷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领地。

胡惟庸不仅在各个官职的任命上大做文章,还私自修改奏折内容,将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扣留或篡改。甚至有传闻称,他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谋害朱元璋的得力大将徐达,以彻底消除自己的障碍。

与此同时,朱元璋对胡惟庸的行为保持着高度警觉。他深知胡惟庸的野心和手段,但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选择观察和等待。

朱元璋在暗中收集胡惟庸的罪证,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对于胡惟庸拉拢朝中重臣、扩张势力的行为,朱元璋选择静观其变,并未立即发难。

显然,朱元璋在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以最有效的方式将胡惟庸一网打尽。

在这种紧张而诡谲的氛围中,胡惟庸的死党涂节也察觉到了形势的不妙。涂节虽然是胡惟庸的亲信,但他对朱元璋的权术和手段一直心存敬畏。

涂节在朝廷中,耳闻目睹了胡惟庸的种种嚣张行径,尤其是胡惟庸试图谋害徐达的阴谋,更是让他心生恐惧。

涂节明白,朱元璋不可能对这一切毫无反应,而一旦朱元璋决定动手,胡惟庸及其党羽绝无生路。

为了自保,涂节决定背叛胡惟庸。他搜集了胡惟庸谋反的证据,详细记录了胡惟庸在朝中的各种阴谋活动,并秘密向朱元璋递交了一份奏折。

奏折中,涂节详尽地揭露了胡惟庸的阴谋,包括他私扣奏折、排挤异己、拉拢朝臣、企图谋害徐达等一系列罪行。

涂节希望通过这一举动,表明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从而保全自身。

收到涂节的密报后,朱元璋立即召集心腹大臣进行了秘密商议。经过详细的讨论和证据核实,朱元璋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他深知,一旦胡惟庸的阴谋得逞,朝廷将面临巨大的危机,甚至可能导致明朝的倾覆。为了彻底铲除这一隐患,朱元璋下令对胡惟庸及其党羽进行全面清剿。

于是,一场震动朝野的大清洗行动迅速展开。朱元璋先是密令锦衣卫和东厂,秘密逮捕胡惟庸的心腹,并对他们进行严密审讯。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揭露,胡惟庸的罪行也越来越清晰。在充分掌握了胡惟庸的谋反证据后,朱元璋决定公开处置胡惟庸,以儆效尤。

一日清晨,胡惟庸被紧急召入大殿,面对的是满朝文武和怒不可遏的朱元璋。

在众目睽睽之下,朱元璋宣读了胡惟庸的罪状,宣布其犯上作乱、谋反叛逆,命令立即处决。胡惟庸的党羽也在随后被一一逮捕,严加审讯,最终或被处死或流放。

涂节的背叛不仅拯救了他自己,也成为了朱元璋打击胡惟庸的重要助力。

这一事件后,朝廷内部的风气为之一变,官员们更加谨慎小心,再也无人敢轻易挑战皇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6801.html

“1374年,胡惟庸独揽丞相大权春风得意,谁料朱元璋用一句话就解决了他” 的相关文章

辛评:东汉末年官员,审配为何杀害他全家?

辛评:东汉末年官员,审配为何杀害他全家?

辛评(?-204年),字仲治,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人物。曹魏卫尉辛毗之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原是韩馥部下,韩馥逃亡后转而辅佐袁绍。袁绍死后,辛评、郭图欲立袁谭为主,与审配等不和。后来曹操破邺,其弟辛毗在城下劝降。审配怒遣手下将辛评全家杀害。人物生平效力袁...

曹丕为什么在40岁就驾崩 曹丕究竟都做了什么

曹丕为什么在40岁就驾崩 曹丕究竟都做了什么

还不知道:曹丕为何仅40岁就驾崩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让其占据政治优势,220年,曹魏正式建立,曹操也以此被后世熟知;公元223年,其第三子曹植在兄长的逼迫下作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此诗也永留后世;而与曹操...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清朝,先帝去世后,新继位的皇帝往往会尊封先帝的妃子们为太妃,并把她们的养老工作安排妥当。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却发上谕,狠狠训斥了康熙的妃子,58岁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嫔妃时,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这是怎么回...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霍弋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后,霍弋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霍弋被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霍弋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霍弋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后...

在宋朝时期,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都有哪些规矩?

在宋朝时期,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都有哪些规矩?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有关宋代妇女社会地位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很多论著都没有把宋代妇女中的宗妇这个特殊群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而宗妇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既是宋代宗室成员,也是宋代社会上层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北宋...

清朝公主和格格生育力为什么那么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清朝公主和格格生育力为什么那么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清朝时期为何公主下嫁后生育率极低,有的甚至不生育,原因何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清朝皇帝生育的女儿叫公主,皇室贵族生育的女儿叫格格,当然,格格这个称呼在清朝也是对包括公主在内的满清皇室贵族女孩的统一尊称。但是在清朝公主格格的生育率却都很低,甚...

朱元璋屠戮的功臣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蓝玉下手那么狠

朱元璋屠戮的功臣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蓝玉下手那么狠

朱元璋屠戮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唯独对蓝玉下手那么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将蓝玉剥皮填草,傅友德也好,李善长也好,这些人虽然都被诛杀或者逼死,也没有受到蓝玉这么非人的折磨,蓝玉的下场之所以这么惨,一方面因为朱元璋晚年的性格多疑,残暴,另一方面也是蓝...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不论是出入庭院还是带兵打仗,手里都会拿着一把羽扇,那么这把扇子有何讲究和来历吗?坊间关于羽扇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是师傅水镜先生送的。师傅给了诸葛亮两样宝贝,羽扇和八卦衣。 师傅也有交代,每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