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唯一富过17代的家族,坐拥上海近一千栋房屋,子孙大都上哈佛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5-30)480

文|红尘袭香

编辑|红尘袭香

大家都听过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意思是财富往往难以持久地在家族中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后;

原本辛苦建立的基业很可能逐渐褪色。

不论是哪里,都有太多例子显示;

父辈们历经艰辛创下的财富帝国,在子孙手中往往难以持久发光发热;

仿佛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定律。

然而,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例外,这些家族像是冲破了时间枷锁;

成功抵御住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持续繁荣昌盛数个世纪。

举世闻名的美国肯尼迪家族、银行业翘楚盖茨家族、石油巨擘洛克菲勒家族、欧洲金融霸主瓦伦堡家族、古老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以及俄罗斯文学世家托尔斯泰家族,均是跨越时代,屹立不倒的家族典范。

而在我国,同样有一个家族打破了这一固有观念;

那就是源远流长、已有5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苏州贝氏家族。

这个家族传承了整整17代,不仅在中国本土根基深厚,而且在海外亦保持旺盛生命力;

至今尚未看到衰败迹象。

他们家产丰厚,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坐拥上千处房产;

家族子弟个个学识出众,哈佛等国际一流名校毕业;

不少人更是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

而这个家族的杰出代表,正是建筑设计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贝聿铭先生。

苏州贝氏家族的故事,无疑是对“富不过三代”这一传统观念有力的反驳;

他们的成功秘诀值得深入探究和借鉴。

医药世家到金融地产大鳄

提到贝聿铭,你可能瞬间想起那位蜚声国际的美籍华人建筑大师;

他曾主导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

还亲手打造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等经典建筑作品,以其卓越的建筑才华享誉全球。

其实,贝聿铭的背后,还有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商业智慧的家族——贝氏家族。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广州,少年时期在上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进而赴美国深造;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钻研建筑学,凭借天赋和不懈努力;

终成一代建筑宗师。

1960年,贝聿铭开设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揽获无数国内外重要奖项,诸如日本天皇奖、法国建筑金奖等;

由此奠定了他在现代主义建筑领域的崇高地位。

追溯贝氏家族的历史,先祖贝兰堂最初以行医为生,直至清朝乾隆年间家族才逐步兴起,到了第七代贝慕庭时;

家族凭借药材生意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跻身苏州四大名门之列。

家族传承至第十三代贝润生和贝哉安时,家族事业再次登上新的高峰。

不同于前辈,贝哉安开辟了金融领域的新天地,创立上海银行;

成为国内首家接受银元存款的金融机构;

惠及广大民众,赢得了极高声誉。

另一位贝氏家族的重要人物贝润生,则被誉为“颜料大王”,他不仅在实业上取得巨大成功;

更是独具慧眼地斥巨资购置了苏州名园狮子林,这笔80万银元的交易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同时,贝润生精准预见了房地产市场的潜力,上世纪50年代;

他前瞻性地购入了近千套上海房产,纯粹作为投资用途。

如今看来,贝润生的投资眼光独到,这些房产价值已翻了无数倍;

充分体现了其家族深厚的经济实力与长远的战略布局。

贝氏家族秉持“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的家训,虽家产丰厚却行事低调,避免了因张扬招致祸端的命运。

这一家族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蕴含的是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深思熟虑的决策。

贝氏家族起源

贝聿铭家族至今仍然繁盛强大,有人形容其家族势力“显赫得令人惊叹”。

要探寻贝氏家族财富的源头,需要回到元朝末年至明朝初年。

贝氏家族自明朝时期开始崛起,凭借紧跟时代步伐;

最初在医药行业中积累了雄厚的家业。

在那个内忧外患、战乱频繁的时代,无论是战场上受伤的士兵;

还是民间因疾患需求草药的人络绎不绝,使得草药生意市场需求旺盛。

贝氏先祖借此契机,在医药行业赚得了之一桶金,实现了家族原始资本的积累。

到了清朝取代明朝,贝氏家族并没有拘泥于原有的草药行业,而是抓住机遇转型升级;

拓展至中医药全产业链,包括中医理疗、针灸等领域;

使得家族生意更加红火。

贝氏家族的辉煌发展中,有一位关键人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他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贝兰堂。

贝兰堂独具慧眼,带领家族迁移到了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苏州;

而且重视教育,用家族财富资助子弟读书科考;

以此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

到了清朝乾隆时期,贝氏家族依靠中成药产业的经营;

一跃成为苏州四大家族之一,财力雄厚;堪比国库。

与其他衰落的富商家族相比,贝氏家族的后代聪明能干;

善于经营,不仅巩固了家族在医药行业的地位;

还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眼光长远;布局广泛。

几代人接力传承下来,贝氏家族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各个分支活跃在各行各业,始终保持家族的繁荣昌盛。

贝氏家族涌现出两位商业巨擘

岁月匆匆,当有些富裕家庭的子女沉浸在悠闲享乐之中时,贝氏家族的后裔们;

由于受到高质量的教育熏陶,早已展现出卓越的商业智慧和敏锐度。

追溯贝氏家族的发展轨迹,始于医药产业;

而后家族血脉中的才智沿着多元化的路径延伸拓展;

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贝氏家族的第13代子孙。

在这个时期,贝氏家族涌现出了两位商业巨擘——贝润生和贝理泰;

两人分别在金融和颜料领域建功立业,被誉为“金融大王”和“颜料大王”。

虽然家族是以医药起家,但这两位并未局限于此,反倒是开辟了全新的疆域。

金融方面,贝理泰以其独到的理财眼光,于1915年联合创办了上海银行;

并亲自执掌苏州分行,推出“一银元即可开户”的便民政策;

使得普罗大众也能便捷地享受到金融服务,此举深受百姓欢迎;业务蒸蒸日上。

贝理泰的子女后代中,有多达五个儿子和四个孙子投身银行业;

家族因此树立起“金融世家”的金字招牌。

而在“金融世家”的璀璨星光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贝理泰的第三个儿子贝祖诒;

也就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父亲。

在动荡不安的军阀割据时期,贝祖诒凭借冷静的头脑和出色的经营管理才能;

确保银行稳健运行,声名远播国内外。

此后,贝祖诒步步高升,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总经理、中国银行总裁等要职;

进一步稳固和扩大了家族在金融界的影响力。

薪火相传

贝祖诒辛苦半生后,晚年携家人移民美国纽约;

此时他的儿子贝聿铭正踏上建筑领域的探索之路。

贝聿铭对建筑美学的理解,一部分源自家乡苏州的狮子林园林;

这是他亲切称之为“我家”的地方,而园林的主人正是他祖父、被誉为“颜料大王”的贝润生;

他也是贝氏家族中另一脉繁盛的分支。

早年间,贝润生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通过经营颜料生意积累了巨大财富;

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

此后,他意识到资金安全,果断投资房地产;

逐渐转型成为房地产界的大鳄,实现了从“颜料大王”到“房产大王”的华丽转身。

据统计,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贝润生在上海拥有超过1000套房产;

总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这其中还包括了苏州著名的狮子林园林。

1917年,贝润生斥资80万银元,从民政总长手中收购并修复了战火洗礼后的狮子林;

历时七年,终将这片废墟打造成世界知名的苏州园林典范。

定居纽约的贝聿铭,每年都会回到狮子林居住,与祖父贝润生共度时光;

从中汲取了深厚的中国传统理念和建筑灵感。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中,随处可见苏州园林的元素;

如蜿蜒曲折的长廊、假山水榭,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

贝润生深谙家族兴衰之道,他认为传承给子孙更好的遗产是品德而非物质财富;

他没有将狮子林私有化;

而是秉持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去世后遵照其遗愿;

将狮子林捐献给了国家,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向世人展示其独特魅力。

贝聿铭是贝氏家族中首位投身建筑领域的成员;

他在海外留学,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融合东西方建筑精髓;

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建筑大师。

尽管他的三个儿子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分别取了富含中国文化寓意的名字;

’但由于在国外长大,除最小的儿子贝礼中会说中文外,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有限。

有趣的是,三个儿子均继承了父亲的建筑事业,均考入哈佛大学;

延续了家族的建筑传统。

即便年逾八旬,贝聿铭的创造力依旧旺盛。

2002年,85岁的他设计了蕴含中国古典韵味的苏州博物馆;

这也是他在大陆留下的最后一件作品。

对于儿子贝礼中想要参与设计的愿望,贝聿铭婉言拒绝,认为由于儿子们中文水平不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限;

不适合接手此类富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设计。

苏州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其独特的设计令人赞叹不已;

人们在欣赏博物馆的同时,仿佛置身苏州园林;

感悟历史的韵味,这座建筑可以说是贝聿铭对中华文化的深情回归。

2019年,102岁的贝聿铭在纽约辞世,人们惋惜之余;

也期待贝氏家族能延续百年荣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贝氏家族长久不衰的秘籍

现在的贝氏家族为人低调,家族成员们在各个行业中持续绽放光彩。

究其能够跨越17代而不衰的原因,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后代们都纷纷进入哈佛大学深造。

哈佛大学全球闻名,能在此就读的学生必然是智慧与能力并重之人;

而哈佛教育无疑为贝氏家族的后代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全面提升各项技能的机会。

家族中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大多数的下一代都有哈佛学习经历,这也是外界笑谈“贝家娃必上哈佛”的由来。

“道德传家久,耕读次之,读书再其次;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句话点明了良好教育对于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尽管“富贵险中求”且“富不过三代”常常被人提及,但放眼全球,不乏如美国的肯尼迪家族、福布斯家族等经久不衰的豪门望族;

还有不少源自日本江户时代的家族至今仍兴旺发达,这其中就包括贝氏家族。

这些家族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后代都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培养,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扬光大家族实力;

而且与单纯的暴发户有着根本区别。

相比之下,那些短短两三代便消失无踪的家族案例,说明家族传承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财力的雄厚程度,更重要的是家族文化的积淀和家风的传承。

优秀的家风可以塑造子孙的行为准则,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则激发子孙自我成长的能力,而非依赖祖荫。

家族子孙会以家族荣誉为首要考量,严于律己,积极进取。

这种深入人心的家庭文化和价值观,帮助后世子孙有效避开潜在风险;

从而能够稳步积累财富;实现家族的长远传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6996.html

“中国唯一富过17代的家族,坐拥上海近一千栋房屋,子孙大都上哈佛” 的相关文章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师的五个女儿嫁给了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昭紧张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像没事人一样,照样正常入睡。第二天,司马师一声号令,司马师阴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迅速聚集到司马师周围,帮助司马氏控制...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

磨盘山之战吴三桂最后的结局如何?如何逃出生天?

磨盘山之战吴三桂最后的结局如何?如何逃出生天?

磨盘山之战,是南明与清朝发生的最后一次决战。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众所周知,磨盘山之战,吴三桂死里逃生,主要是由于南明内部出现叛徒,导致吴三桂在磨盘山死里逃生。一、南明的“劫数”随着清军入关,明朝气数消失殆尽。明朝共传16帝,历时276年。历经洪武之治、仁...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还不知道: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名士司马徽,曾经说过只要得到卧龙凤雏其中之一,就可以轻松平定天下。但是,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最终只能偏安一隅呢?首先,三国是一个混战时期。并不是只有刘备一家独大。还有继承东汉政权的曹魏...

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明朝就垮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明朝就垮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何崇祯一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太监王承恩说了一句中肯的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心思细腻、想法繁多、权力欲极强的人。他草根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至于个中原因,并不是朱元璋...

汉武帝当初要想改革 最后为什么会不了了之

汉武帝当初要想改革 最后为什么会不了了之

还不知道:汉武帝想要改革变强,为何最后会不了了之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的许多朝代,都是靠着改革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又如魏文帝推行汉化,他的改革让鲜卑人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野心勃勃的汉武帝,也曾试图用一种新的方...

安定公主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杀害小公主的人是武则天还是王皇后

安定公主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杀害小公主的人是武则天还是王皇后

对安定公主的早夭,武则天与王皇后谁才是凶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说起安定公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到她的母亲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这位安定公主生下来不久后便早早的逝世了,也是随着安定公主的逝世,武则天再次得宠,地位也是跟着水涨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