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难怪陈长捷特赦后,拒绝傅作义邀请,非要扫大街,不仅是恩怨问题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6-03)400

傅作义和陈长捷,在保定军校时便是同学了。后来都成阎锡山手下,成为了抗战时期晋系最能打的两大名将。只不过由于阎锡山很忌惮他俩,最终导致两人被迫脱离了晋系。

傅作义是在绥远独立发展,陈长捷则在蒋介石的安排下,隐忍在伊盟,出任了伊盟守备军司令,分开过一段时间。

但随着解放战争到来,尤其是傅作义主政华北后,陈长捷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注定了会成为傅作义跟蒋介石的“博弈筹码”。

对于蒋介石来言,华北交给傅作义是无奈下的选择,谁让他的嫡系严重拉胯?薛岳、李默庵惨败给了粟裕。被寄予厚望的杜聿明,深陷“何应钦系”和“陈诚土木系”的内斗,先是被迫离开东北养病,后去了徐州,已经动不得了。

还有宋希濂,奈何又需要辅佐或制衡张治中,去了新疆。王耀武最惨,已经被俘,那时正被关押在济南一个图书馆里反思人生呢……还有谁?没人了!可偏偏傅作义却异军突起,打出了威名,咋办?只能把华北交给人家。

但真就交给傅作义了吗?想都别想。蒋介石已经在北平里安插了李文,天津那里安插了杜建时,这是一个双保险!唯一的问题就是,杜建时是个“文官”,在大战临近之时,必须还要辅以一位武将。

且这个武将,还必须能让蒋介石和傅作义同时接受——唯有陈长捷最合适了。所以陈长捷到了天津后,对杜建时的之一句话就是:“我是来打仗的,其余的一概不是。”

所谓“宝宝心里苦”,陈长捷是 *** 湖,懂这些弯弯绕。既要听命傅作义,还要接受杜建时的“监军”,面对两个“婆家”,唯有本分才能避免麻烦。

也就是说,对于陈长捷来言,并非一些相关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他是傅作义的铁杆战将,唯对傅作义忠心。真正的陈长捷守天津,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两个字“打仗”。

这就是为啥,在天津战役开始前,杜建时还有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八十六军军长刘云瀚都齐齐劝说陈长捷:打不过的,三十六计走为上把。可陈长捷却以怒了,吼:“如天津防守部队撤走,将置北平于死地,你们若不为傅总司令、蒋委员长负责,我只有自杀。”

至于后面几乎都知道,傅作义一面命陈长捷死守天津,一面跟咱谈判,最终傅作义起义成座上宾,出任了水利部长。而陈长捷却成阶下囚,进功德林里改造——于是一下子搞得陈长捷破防了。

这就是傅作义跟陈长捷的恩怨之说。其实说白了就是:还是性格决定命运!陈长捷更实诚,不知变通,其实就是能力方面差一些罢了。这点不仅只体现在他守天津时,1941年,他在蒋介石安排下,出任伊盟守备军司令时也一样。

傅作义的绥远,属于苦寒之地,陈长捷的伊盟也一样啊,傅作义在绥远能独立发展起来。陈长捷却因制约不住手下兵士,趁剿匪之机大肆抢掠,导致伊克昭盟盟长沙王出逃,而被蒋介石直接拿下,丢官——说来说去,还是能力差距导致。

就这样经过改造后,陈长捷在1959年之一批被特赦了出来。其实之一批被特赦的人员,除了都被改造好,得到认可这个硬指标之外,还各有优势。

用董益三的话说就是:杜聿明可以靠杨振宁加分,郑庭笈可以靠傅作义吃糖,杨伯涛可以靠说大实话卖乖,邱行湘可以靠卖苦力受宠,我靠什么?无依无靠,只好打小报告……

其实,陈长捷之一批被特赦,跟郑庭笈一样,也是沾光傅作义了。这点可对比跟陈长捷被俘前,地位对等的锦州守将范汉杰。本来范汉杰也是上了之一批被特赦名单的,奈何却遭到了原19路军军长蔡廷锴等人的反对,最终被划掉名字,第二批才被特赦出来。

因此陈长捷的特赦原因,已经属于公开的秘密了。而陈长捷被特赦后,果然傅作义也非常高兴,于是邀请陈长捷留下来,因为那时对陈长捷的安排,有三个方向可供选择。

其一是跟杜聿明等人一样,在北京当文史专员。其二是跟着傅作义,毕竟傅作义是水利部长了,等于重回傅作义手下。其三是尊重其个人意愿——天津邀请他,福建是他老家也在邀请他,可以去福州,同时陈长捷的家人在上海,也可去上海。

其中,傅作义的邀请是最热烈的,至于子女或老伴的陪伴问题,也都可一并解决。公允来言,傅作义这条件是更优厚的。杜聿明等人都认为,陈长捷会答应傅作义,但哪料他却出人意料的,拒绝了傅作义要求,也不留在北京,而是选择了去上海跟家人团聚。

就这样陈长捷特赦后去了上海,且提出了个人意愿,说:“ *** 现在给了我公民的身份,我就应该从更底层的公民做起。这和军人生涯的准则是一样的:要当好将军,必须首先当好士兵。”

那么啥是“士兵”?竟然是要做清洁工,去扫大街去——你不答应,他还不干!于是最终陈长捷手拿扫帚,如同手拿指挥刀一样神气,他脱去草帽,摘下口罩,坦然地面对过往人群点头微笑。

他负责的地段有五个垃圾桶,按照规定,每周需要清洗一次,他却规定自己,每周必须清洗两次。

清洁队负责人有些担心:“你是我们年龄更大的清洁工,这样的劳动强度,你会体力不支的。”陈长捷解释道:“我求的只是精神愉快,心理平衡。”(出自《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显然陈长捷拒绝傅作义邀请,非要当清洁工,跟恩怨问题是关系不大的。也就是说,陈长捷并非是因被傅作义“出卖”过,而割袍断义,拒绝“施舍”。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他性格问题导致。

犹如他当年去守天津时表示,啥也不管,就是打仗一样。如今扫大街也是如此,你可以说陈长捷死板,也可以说他有点“内耗纠结”,但至于到揪住恩怨问题不放,显然不是陈长捷的性格。

对此还有一个佐证,特赦后陈长捷一面扫大街,一面写了篇题为《天津抗拒人民解放战争的回忆》的文章,寄给《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编辑提出要修改两处,一是标题不够简明,二是结尾太多余应删掉。

结果陈长捷大怒表示,这两处都是精华所在,宁肯不发表也不修改。这事搞得编辑部最终让步,在发表后追加了一个“编者按”才算完事……

这就是陈长捷的性格:较真,认死理的同时却又坦荡,很像黄维。所以才说,他拒绝傅作义邀请,非要扫大街,不仅是恩怨问题,主要还是性格导致。

再进一步说明就是,陈长捷若非是这种性格,蒋介石当年岂能同意他守天津?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7242.html

“难怪陈长捷特赦后,拒绝傅作义邀请,非要扫大街,不仅是恩怨问题” 的相关文章

曾公亮的一生有哪些作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曾公亮的一生有哪些作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

历史上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历史上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王朗,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这种死法也算相当的奇葩和搞笑。在其中的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罗贯中这样记述了整个过程。魏明帝曹睿为抵抗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任命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这时...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国在当时有个《军功奖励制度》,这个《军功奖励制度》对打仗胜负的奖惩,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打了胜仗,肯定会升级升职。如果打了败仗,一定会降级降职,乃至受到惩罚。可是,秦国将军李信带着2...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还不知道:明朝后妃为何大多出身平民?不需要政治联姻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权威最高的人物,作为皇帝的嫔妃也应该有一定的家世衬托,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

刘备在荆州时期实力最为鼎盛 和孙权开战又会怎么样

刘备在荆州时期实力最为鼎盛 和孙权开战又会怎么样

对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要是和孙权发生全面战争,谁会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取得益州之后、湘水划界之前。如果曹操不插手的话,刘备与孙权全面开战,胜负难料,谁都没有取胜的把握。但这取决于孙权的战略决策,很可能孙权会主动放弃,刘备再次夺...

刘邦没有选择废掉吕后来保全戚夫人母子,是因为什么?

刘邦没有选择废掉吕后来保全戚夫人母子,是因为什么?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在晚年的时候,为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事情费尽心机。他为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不仅仅多次在朝中把这件事提出来说,和那些大臣们争论。而且后来,当他决定不再废刘盈的太子之位...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曹操死的时候,孙权38岁。刘备死的时候,孙权41岁。孙权一生活了70岁,三四十岁的年纪,对于他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时三国鼎立,孙权把曹操和刘备都熬死了,正该他大展宏图的时候。可是,为什么孙权却始终按兵不动,又那样碌碌无为地生活...

王曾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曾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北宋名相、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