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有34个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为何不动这4人?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6-03)47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皇帝,大字不识一个,却从农家子弟升级为九五之尊。

他的前半生充满悲苦,少年时靠乞讨为生,青年时只能寄住在寺庙。

然而,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皇帝。

诸多功臣辅佐他坐上皇帝之位,他不胜感激,可一夜之间,功臣沦为阶下囚。

他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这一杀功臣事件,也是史学家和民间的热议话题。

有人猜测这是为巩固皇权的必要之举,也有人认为这是他权力欲望膨胀、猜忌心重的表现。

毕竟,当时跟随他打江山的34位功臣,最终只剩下了4个:沐英、汤和、耿炳文、郭英。

但是这也引出了个新问题:

这四个人为何能够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幸存下来?

是因为他们拥有过人的智慧和策略,还是因为他们与朱元璋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

抑或是他们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低调和谨慎?

这就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

血雨腥风

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今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这位布衣天子,凭借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结束了元末民变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

然而,此时的朱元璋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

那就是新朝初立、各方势力虎视眈眈,他必须快速巩固新生政权,还要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

明朝初期,政治环境错综复杂。

朝堂之上,功臣们各据一方,手握重兵,声望显赫。

这样的后果就是,部分功臣居功自傲,贪赃枉法,甚至图谋不轨,对朱元璋的皇权构成了潜在威胁。

可是,朱元璋本人本就猜忌心重,对很多功臣们的忠诚持怀疑态度,担心他们手握重权,终成心腹大患。

在这种情况下,他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打算通过一系列政治清洗,消除威胁。

1380年,朱元璋突然收到一封密报,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右丞相胡惟庸结党营私,图谋不轨,还计划着毒杀陛下您。

于是,浩浩荡荡的胡惟庸案开始了。

朱元璋立刻下令,锦衣卫出动,将胡惟庸及其家眷一并拿下。

审讯之中,胡惟庸被控以谋反、受贿等多重罪名。

朝中与胡惟庸有往来的官员,无不错愕,纷纷自危。

朱元璋的清洗行动迅速展开,许多官员被牵连其中,很多开过将领也被涉及,如李善长、陆仲亨、费聚、赵庸、李文忠、廖永忠都因与胡惟庸关系密切,被一一处死。

但这远远还没有结束。

1393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控告谋反。

在这之前,朱元璋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他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时间流逝,他的自负和骄傲也逐渐滋长。

蓝玉的府邸总是宾客盈门,夜夜灯火通明,他的权势和影响力在朝中日益显赫。

收到控告后,皇帝的亲军锦衣卫迅速行动,将蓝玉拘捕。

审讯期间,蓝玉被指控有结党营私和谋反的嫌疑。

锦衣卫对他进行了严酷的审讯,试图迫使他承认罪行。

在这场 *** 中,真相变得模糊,蓝玉是否真的有罪,已经无从得知。

不久后,蓝玉被判处死刑,他的家族和与他有关联的官员也受到了牵连,朱亮祖、傅友德、陆仲亨等开国功臣被牵连处死,就连早逝的功臣常遇春也被牵扯进来,其子常茂后被处死。

然而,在这几场血腥的政治风暴中,仍有四位功臣幸免于难。

他们分别是沐英、汤和、郭英和耿炳文。

他们四人之所以能够逃脱朱元璋的屠刀,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他们或因忠诚无私,或因智慧过人,或因与朱元璋有着特殊的关系,最终在这场 *** 中得以保全性命。

下面就来一一分析这四人。

沐英——忠诚的养子

生于元末乱世的沐英,可谓是朱元璋忠诚的养子。

他早年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又在战乱中流离失所,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朱元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结识了沐英。

看着眼前孩子展现出的过人武艺和军事天赋,朱元璋不禁兴从中来,立马收养他为养子。

沐英当然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很快就在朱元璋的培养下,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还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

在明朝建立之初,云南地区仍被元朝残余势力所控制。

沐英受朱元璋之命,率领大军征讨云南。

1381年,沐英发动了对云南的决定性战役,他巧妙地运用地形和气候,采取迂回战术,成功避开了敌军主力,迅速攻占了昆明,为明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沐英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超越了一般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一对情深的父子。

朱元璋不仅在战场上重用沐英,更在私下里对他关怀备至,视其为己出。

沐英对朱元璋也充满了敬爱和忠诚,他将朱元璋视为自己的父亲和榜样,对其言听计从。

据史料记载,沐英在军中曾说:“我之所以能有所成就,全赖陛下栽培。”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沐英对朱元璋的深厚感情和无比忠诚。

沐英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对朱元璋的个人感情上,更体现在他对大明王朝的忠诚上。

治理云南期间,沐英推行屯田制度,鼓励士兵和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使得云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他还重视文化教育,创办学校,选拔人才,提高了当地文化水平,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最令朱元璋称道的是,沐英在此过程中,始终是坚持以朱元璋的意志为指导,严格执行朱元璋的政策。

这么优秀还这么听话,朱元璋必定不会怀疑这名养子对自己的忠诚度,不会将他推上断头台。

汤和——有知遇之恩的同乡

汤和,原是凤阳府的一名小军官,与朱元璋不仅是同乡,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

在朱元璋投身红巾军,开始其反抗元朝的征途时,汤和已是郭子兴部队中的一名将领。

当年,只因汤和的一封书信,朱元璋便毫不犹豫加入起义军。

不曾想,这一封信,成为朱元璋人生转折点的关键,也为后来的大明王朝埋下了伏笔。

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汤和始终不遗余力地支持他。

甚至,朱元璋与郭子兴二人出现矛盾时,汤和依旧坚定地站在了朱元璋这边。

也正是汤和的这种忠诚与支持,为朱元璋后来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鄱阳湖之战中,汤和率领水军大败陈友谅,为朱元璋统一江南打下了一场关键战役。

然而,汤和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功绩而居功自傲,他始终保持谦逊,不与其他将领争功夺利。

汤和的这种品德,也使他在明朝建立后,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他深知功臣之间的争斗会引起朱元璋不满,于是,他总是主动让功,将荣耀归功于朱元璋的英明领导。

特别是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汤和并未主动索求过高的爵位,而是接受了朱元璋赐予的信国公的封号。

此外,汤和的机敏和自律,也使得他在朝中享有盛誉。

他深知宫廷斗争的复杂和危险,因此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律的行为,既不贪图权位,又不结交党羽,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朱元璋晚年,为了巩固皇权,他开始清洗朝中的功臣。

汤和立马上交兵权,且假意索要美女,告老还乡,使得朱元璋对他放松了忌惮。

也因此,汤和在这一场腥风血雨中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最终得以在老家凤阳安度晚年。

郭英——智慧的战友

郭英,与朱元璋一样,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

元末的动荡之下,郭英同样经历了战乱与贫困的双重打击。

但是,也正应了那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郭英,不仅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还有着对军事与战争独特理解。

据史料记载,郭英的军事天赋在少年时期就已显现,对于战术的理解和运用也是出神入化。

郭英在加入红巾军后,就凭借出色的战斗技巧和勇猛精神,迅速崭露头角。

特别是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中,郭英作为朱元璋麾下将领,发挥了关键作用,对朱元璋的胜利提供了巨大助力。

但是,胜利的他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更加谦虚谨慎。

在随后的统一战争中,郭英继续发挥其军事才能。

特别是在平定张士诚的战役中,郭英采取了巧妙的战术,成功地攻破了张士诚的防线,为朱元璋的军队打开了胜利之门。

这些战功不仅为郭英赢得了“靖海侯”的封号,更使他成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

后来,朱元璋登基,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许多功臣因各种原因而失势。

郭英却凭借其敏锐的政治触觉,巧妙地避开了各种政治陷阱。

他深知如何在君臣关系中找到平衡点,因此,他的言行举止总是恰到好处,既能表现出对朱元璋的忠诚,又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纷争。

这种为臣之道,也使得朱元璋为之赞叹。

朱元璋曾评价郭英说:“郭英,忠勇之臣也,不矜功,不伐能,真社稷之臣。”

这足以说明郭英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也就证明了他的下场不会惨。

耿炳文——低调的守护者

耿炳文,与朱元璋的其他莫逆之交不同。

他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被父亲耿君用灌输了忠诚与勇敢的军人精神。

当年,在郭子兴的部队中,朱元璋、郭子兴二人相识。

耿炳文很优秀,他不仅精通兵法,更有着冷静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

在对抗元朝残余势力的战斗中,耿炳文屡次以少胜多,展现出了他卓越的防守才能。

特别是在长兴的十年守卫战中,耿炳文凭借坚固的城防和巧妙的战术,成功抵御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赢得了“长兴铁壁”的美誉。

然而,耿炳文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军事成就而骄傲自满。

他始终保持着低调的作风,从不在朝堂上争功炫耀。

这种谦逊的态度,让朱元璋感到十分放心。

朱元璋知道,有耿炳文在,大明的边疆就如同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他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家的内政建设中。

耿炳文在北平的任期内,不仅成功抵御了外敌的侵扰,更积极推动地方治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耿炳文的忠诚也是他能够在朱元璋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他从不参与朝中的党争,也不与其他将领争权夺利。

耿炳文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忠诚于大明,忠诚于朱元璋。

在朱元璋晚年,当其他功臣因各种原因被清洗时,耿炳文却因其忠诚和低调,得到了朱元璋的特别信任。

在朱元璋去世后,耿炳文继续在边疆守护着大明的安宁。

结语

在朱元璋的铁血统治下,大明王朝的功臣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权力游戏中,无数功臣因种种原因而遭遇不幸,但沐英、汤和、郭英、耿炳文这四位功臣却不同于众,保全了生命。

他们忠诚,但更多的是智慧。

沐英,常年居于云南,不仅能巩固明朝边疆,也巧妙地避开了朝堂的纷争。

汤和,以他的机智和敏锐,总能在危机中找到生存之道。

耿炳文,以他的低调和稳健,使他在严苛审视下依然能够得到信任。

郭英,以他的谦逊和自律,赢得了朱元璋的持续信任。

若说,忠诚是底色,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那么,如何忠诚、如何让皇帝感到忠诚,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这中间,相差的是计谋,更是智慧。

所以,你觉得呢?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在腥风血雨中幸存呢?你认为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开国功臣真的只是疑心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7362.html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有34个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为何不动这4人?”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那么厉害 最后为何会累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那么厉害 最后为何会累死在五丈原

对诸葛亮那么厉害却累死在五丈原,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首先,我要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诸葛亮在刘禅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那会是什么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作者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知道,汉人有两汉之分,王莽登基之后,刘秀推翻了...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还不知道:伟大的思想家朱熹,真是虚伪人渣,还是被人故意抹黑的真君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想儒家这一学派除去孔子,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朱熹了吧。朱熹在这一方面的造诣也是特别的高,他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影响着元明清三个朝代。朱熹的思想并没有比孔...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还不知道: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他的后裔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00年5月,“小霸王”孙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终前他对张昭说:“公等善相吾弟!”然后将将印绶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后来,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孙权不仅在江东站稳脚跟,而且还占领了荆州地区...

张先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先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先 宋代诗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张先是乌程人,出生于北宋建国三十年。那是个好时代哟,读书人最受欢迎,文人最被受尊重,据说犯了该杀头的重罪,也可以刀下留人。那个时代开启了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时代。张先的家境比较贫困,父亲张维被迫放弃求仕之路,...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赵国将相失和的时候,廉颇瞧不上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并没有什么功绩,仅凭一张嘴,一阵巧言令色,就当到了宰相的高位,而且排位还在他廉颇的前面。廉颇觉得自己为国带病作战,出生入死,最后竟然比不上一个卖买嘴皮子的。所以扬言说,...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

历史上关羽和马超相比 两人谁的武艺更高

历史上关羽和马超相比 两人谁的武艺更高

对正史关羽与马超相比,到底谁的武力更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马超与关羽并列五虎上将,那么历史上的马超与关羽,谁的武艺更强?诸葛亮对马超的评价话说关羽在荆州,得知马超投降刘备,他听说马超乃是闻名西凉的一方枭雄,而且曾经一度击败曹操,没有见过马超,又...

赵匡胤如果没有死的话 赵匡胤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赵匡胤如果没有死的话 赵匡胤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还不知道:如果赵匡胤不死,他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不死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吗?不能,99%没戏。“不死”这两个字,其实是个伪命题,你总不能为了个燕云十六州让赵匡胤长生不老吧?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你打算再让他活多久?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不管老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