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如果再活十年,李卫是否有可能混上军机大臣或是跻身正一品?
,,,,
前言
清朝雍正帝,这位以铁腕治国、勤政务实而闻名的清朝帝王,如果再多活十年,朝廷的权力格局会有怎样的变化?
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便是李卫,他从一介小吏成长为雍正身边的重要心腹,战功卓著、才干出众。
那么,假设雍正再享国十年,李卫是否有机会跃升为军机大臣,甚至跻身正一品的显赫位置?
一个出身寒微的奇才崛起
李卫,一个出身江南富商家庭的年轻人,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一番不平凡的仕途。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步入仕途后,短短十年间便快速晋升至一品大员的位置。
这种晋升速度在清朝历史上可谓罕见,足可媲美那些金枝玉叶出身的皇亲国戚。究竟是什么样的背景和才能,让一个普通的富商子弟,如此迅速地掌握权力?
首先,我们要从李卫的家世谈起。李卫出生于一个江南富庶的家庭,家里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官宦背景,但凭借不俗的家财,为李卫打造了一个不错的起点。
康熙年间,捐纳制度在朝廷中相当流行,只要有足够的家资,即便出身平平,也能凭借金钱买官进入仕途。
李卫的父亲便是这样,花重金为儿子购买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职位。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差事,但对于一个原本就身无籍锦的人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赐。
然而,这只是开始。李卫靠着自己的才干和运气,在仕途上有了更出色的表现。当时正值康熙晚年,朝野纷争不断,这位素有"老佛爷"之称的皇帝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殷切。
相比起那些势利眼官员,李卫的能力和勤勉给人的印象更为积极。就这样,短短几年内,他便从一个小小的员外郎迅速晋升到了浙江总督一品大员的位置。
至此,李卫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暴发户"式的官员了。从未进过科考,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居然能在十年内一飞冲天,这也令当时的朝臣们咋舌不已。但即使如此,雍正皇帝却对李卫另有倾慕。
雍正对李卫的异常器重
雍正继位之后,虽然也面临着内外交困的重重挑战,但他很快就发现了李卫的可用之处。这位新君主对官员的选拔向来十分严格,但对李卫却格外宠信。
在雍正七年(1729年),他直接提拔李卫出任兵部尚书,位列九卿,可谓是实至名归。
为什么雍正如此青睐李卫呢?从表面上看,李卫的学识和家世的确都不太出众,难以与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达官贵人相提并论。但正是这种出身的独特性,反而吸引了雍正的注意。
雍正深知,稳定朝局,安抚民心,是他登基后最紧迫的任务。而作为一个出身于富商家庭的"暴发户",李卫代表了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这正是雍正所需要的。
他体现了社会流动性的提升,也象征着一种新的官僚体系的形成。雍正对此都十分看重,因此不惜将李卫提拔到了一品大员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李卫本人也非常勤勉尽责,完全没有令雍正失望。作为一个相对"外行"出身的人,他却十分善于处理实际事务,尤其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更是出色。
正是凭借着这份卓越的能力,李卫才得以打动雍正,从而快速晋升。但可惜的是,当李卫事业正处于巅峰时期,雍正未能再多活十年。
1735年,雍正便因劳累过度而去世,结束了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这也意味着,李卫的仕途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登顶军机处的艰难:权力斗争的障碍
雍正驾崩后,李卫的前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在乾隆初年,他仍得以保住自己的重要地位,但要想进一步晋升,却面临着重重困境。
其中更大的一个障碍,便是进入军机处掌控核心权力。军机处在清代政治格局中,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
自康熙年间以来,皇帝一直亲自主持军机会议,这些大臣是帝王最亲密的谋臣。而到了雍正时期,军机处也逐渐被制度化,成为皇帝决策的核心场所。
依我看,李卫要想晋升到军机大臣的位置,是并非易事。首先,从当时的资格条件来看,军机大臣的选拔相当严格。
一般而言,只有宗室王公或是当朝大学士,才有资格进入这个小圈子。作为一个出身平凡的"暴发户",李卫显然缺乏必要的政治背景和家世。
再者,即便是在乾隆年间,军机大臣的任职条件有所放宽,但其专业性和全面性的要求仍然很高。
作为一名浙江总督,李卫确实具有不俗的行政管理能力,但对于军机会议这种国家重大决策层面的工作,显然还缺乏相应的经验和见识。在草拟谕旨、处理军事和外交问题等方面,他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凭借自己的才能,李卫也很难获得乾隆的完全信任。虽然在雍正时期,李卫曾经是皇帝最信任的"得力干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乾隆对他的评价就已经不再那么高了。
乾隆曾经明确表示,李卫最多也就是一个合格的总督,而无法在更高的层面有所作为。综上所述,李卫想要挺进军机大臣的关键大门,可谓是困难重重。
虽然理论上来说,在乾隆时期,一些有能力的直隶总督也有机会进入军机处,但对于李卫这样一个出身于富商世家的"暴发户",乾隆皇帝的态度无疑是保留的。
抱负未竟:正一品的晋升之路
相比于挺进军机处,李卫获得正一品的头衔或许更加可能。在清代,正一品的官职总共只有三个,分别是内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和掌銮仪卫事大臣。
对于李卫来说,前两者都是可以考虑的选择,但最终结果却各有不同。
首先,内阁大学士这个位置可以说是几乎与李卫无缘。这个职位的选拔十分严格,一般只有翰林出身或是进士出身的大臣才有资格。
而李卫显然连个秀才都算不上,是无法符合这一条件的。即便是雍正对他再怎么青睐,也不太可能破格提拔他进入内阁。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领侍卫内大臣这个选择了。这个职位相比于内阁大学士,对于出身和学历的要求就相对宽松了一些。
只要具备一定的功勋和军功,再加上皇帝的认可,即便是出身平平的人,也有机会被抬入上三旗。
而这正是李卫的机会所在。在雍正的关照下,他曾多次任命李卫出任封疆大吏,这也意味着李卫有机会在军事上有所作为。
如果他能在西北战事或是"改土归流"的行动中立下显赫的战功,那么雍正很可能会下旨抬旗,封他为领侍卫内大臣。
但遗憾的是,雍正过早的驾崩,打断了李卫的向上之路。在乾隆时期,对李卫的评价就已经不如从前,再无晋升的可能。所以,即便雍正再活十年,也难以保证李卫能够突破正一品的高位。
纵观李卫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官员,凭借自身的能力在短短十年内就晋升到了一品大员的地位。但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出身平凡的"暴发户",因此面临着重重的政治困境。
雍正或许对他有偏好,但毕竟终有死生,而后来的乾隆君主对他又不甚器重。所以,即使是在雍正再活十年的假设之下,李卫想要进入军机处或是达到正一品的地位,最终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结语
李卫的故事,无疑是清代官场上一个颇为特殊的个案。一个出身平凡、学历不高的"暴发户",居然能在短短十年内崛起为一品大员,这在当时可谓是空前绝后。
而更让人遗憾的是,正当他的事业正处于巅峰时期,雍正的过早离世,使得李卫的后续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但可惜的是,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反复无常,遗憾与错过往往也是它更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