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人间地狱宁古塔到底有多恐怖?清朝囚犯宁愿自尽,也不愿前去一步

中国历史3周前 (06-05)9

著名电视剧《甄嬛传》中,雍正皇帝的一句“甄远道及其家眷流放宁古塔,不必给披甲人为奴。”,甄嬛闻言脸色大变痛哭流涕,宁古塔到底是多么凶险的地方,披甲人又是什么人,引发了很多观众的思考。

清律中关于“流放刑罚”的规定

清律中对于流放这一刑罚的规定十分详细,根据罪责不同,流放距离不同,宁古塔位于如今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流放宁古塔已经是更高刑罚,在四百多年前,黑龙江一带是荒蛮之地,从踏上行程开始,被流放的罪人就开始了一场“死亡游戏”。

罪人被判流放后,按律一月内启程,由朝廷派出的两位“长解”和沿途州县的两位“短解”协助押送,每天行程不得少于五十里,大概相当于每天五万步,还要戴着二十斤的枷锁,且没有休息,风雨兼程。

从启程开始,人心的险恶便开始显现。流人的食物由朝廷发放,每人每天约半斤食物,未成年减半,在如此大的体力消耗下,食物不只是不足,还会被衙役克扣。更为可怕的是,根据清朝的连坐制度,如果被全家流放,其中的女人更是饱受折磨。

清朝时期崇尚“三寸金莲”之美,本就无法长时间行走,还要担心被衙役们侵犯,一些年纪小、身子弱的女孩更是常常死于他们的侵犯之下。更有甚者,以食物为要挟,挑起女人间的矛盾,争相“伺候”衙役,只为能吃上一口饭。

宁古塔的流人分配

即使活着到达了宁古塔,这其中的苦难还远远没有结束,罪责稍轻的,是为“普通犯”,如果当过官,是为“官犯”,而罪责重的,就成为了雍正口中的“给披甲人为奴”。

这其中官犯的生活相对轻松,因为读过书的关系,他们会被分配到府衙,矿场,驿站等地,写写东西或是教孩子读书认字,每半月向府衙汇报,以示自己认真改造。

而普通犯则被分配到朝廷设立的“官庄”服役,每年需要上交十二石粮食,三百束草料,一百斤猪肉,三百斤石炭,一百束芦苇,这其中的辛苦自是不必言说,他们每天从凌晨四点劳作至半夜,才能勉强凑够需要上交的物品,而每天的食物仅仅只能垫垫肚子,根本吃不饱。

而“与披甲人为奴”的那一部分人,才最是凄惨,披甲人是黑龙江地区的戍边将士,其中多为降兵,皇帝担心他们“降身不降心”,把他们发配到荒蛮之地当守兵。

这时朝廷给他们分配了流人,他们心中对朝廷的怨恨自然发泄到了这些流人身上,他们的工作相比于“普通犯”更加劳累,甚至作为“披甲人”打猎的诱饵,而这些人中的女眷,只要稍有姿色,便会被除去亲人,沦为“披甲人”发泄欲望的工具,一次次遭受 *** 。

如果他们忍不住反抗,后果也是相当严重,“披甲人”规定:凡辱骂“家主”者,绞刑,殴打“家长”者,斩立决,刺杀“家长”者,凌迟处死。

而清律中明确规定“凡属免死发遣之犯,伊主置死,不必治罪”。他们在宁古塔不仅需要拼命劳作,还要忍气吞声,堪称生不如死,所以很多罪人宁愿自杀,也不愿来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生不如死的生活,他们为什么不逃呢,自然是有人这么做过,胆子大,不怕死的人会趁着“披甲人”打猎之时趁机逃走,即便他们侥幸逃脱,不再为奴,可这种“自由”的生活也不容乐观。

宁古塔外都是荒郊野岭,逃出去也是只能过“野人”生活,还要防备森林里出没的野兽。但就算任劳任怨,甘心与披甲人为奴。

他们也很难通过大自然的挑战,宁古塔地处东北边境,气候恶劣,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处于严寒之中,即使他们意志坚强,熬过了寒冬,也落下一身的毛病。

流放时间及获释方式

当然,既是服刑,便有期限,宁古塔的流人更大的心愿便是走一次“欢喜岭”,当时,这道岭是过山海关的必经之路,对于获释的人来说,这是回家的欢喜路,但在去往宁古塔的流人口中,这道岭被称为“凄惶岭”,出了山海关,不知何时才能再入关。

一道岭,两个名字,足以让我们知道他们在走过这道岭时的心理活动。按清律规定,流放宁古塔,十年为一周期,如果改造有成,根据情况可允许回籍,而那些被判“永世不得入关”的罪人,只能老死在宁古塔。

相关人物事迹

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翰林国史院侍读学士方拱乾因南闱科场有人作弊,负责协助主考官工作的他被牵连流放宁古塔,江南生人的方拱乾熬过了七千多千米的路程,到达了遍地飘雪的宁古塔,他暗暗发誓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即使付出千百倍的代价。

好在他运气不错,恰逢清朝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时,方拱乾“认工”了京城前门城楼修建工程,所谓“认工”也就是自己出钱赞助国家工程,对于家底殷实的方家来说,这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方拱乾因此立功,于顺治十七年冬天获释,终于次年正月得以与家人重聚。可见从宁古塔获释,金钱,时机缺一不可。而同样因男闱科场一案被被流放宁古塔的吴兆骞就没这么好运了。

吴兆骞是当时南闱科场中举的才子,因有人作弊,顺治皇帝下令中举之人需要经过查验,也就是重考,心高气傲吴兆骞一怒之下交了白卷,顺治皇帝得知此事,以藐视朝堂之名将吴兆骞流放宁古塔。

到达宁古塔的第四年,吴母念子心切,将儿媳及其妹妹送去宁古塔陪伴吴兆骞,次年吴兆骞的儿子吴振臣在宁古塔出生,吴兆骞为其起了小名“苏还”,寓意为他能如苏武一般活着回家。

就这样,吴兆骞在妻子与小姨子的陪伴下,吴兆骞在宁古塔熬过了二十三年,才因好友搭救赎身;而这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已经被北国的寒风刻满了沧桑的痕迹。

结语

如今的宁古塔一片祥和,生机盎然,但几百年前的那些绝望与痛苦似乎还在那片大地上回荡,四百年前的他们仿佛身处地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时刻不渴求着解脱,四百年后这片大地上灯火璀璨,车水马龙,这又何尝不是指引他们回家的那道光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7537.html

“人间地狱宁古塔到底有多恐怖?清朝囚犯宁愿自尽,也不愿前去一步” 的相关文章

张辽和张郃都投降曹操 两人的官职为何完全不同

张辽和张郃都投降曹操 两人的官职为何完全不同

张辽投降曹操,只被封为中郎将,张郃为何被封为偏将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将投降之后享受的待遇,跟武将投降前的名气,武将投降后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张辽和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前,分别是吕布和袁绍帐下的大将,因此张辽和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后,都受到了曹操的...

雍正死因被乾隆掩盖 乾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雍正死因被乾隆掩盖 乾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帝驾崩后乾隆帝为何要对外掩盖其的死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帝是清朝最勤劳的皇帝,也是对清朝贡献最大的皇帝,他登基以后针对康熙末年国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在灭亡边缘的大清拉了回来,说是力挽狂澜也不为过。然而勤奋的雍正帝活得却不久,...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与赵匡胤的关系很好,当年他们在禁军中任职时曾结为兄弟,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义社十兄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陈桥兵变、平定李筠与李重进之乱等事件中立下大功,帮助赵匡胤稳固了统治,是北宋的大功臣。为何赵匡胤仅因为一句诬陷...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203年),本吴郡吴县人,后迁居吴郡钱塘,孙坚妻子吴夫人(武烈皇后)之弟 ,孙策和孙权的舅舅,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吴景因追随孙坚征伐有功,被任命为骑都尉。袁术上表举荐吴景兼任丹杨太守,讨伐前任太守周昕,占据丹杨。后遭扬州刺史刘繇逼迫,再...

宁成的一生是什么样?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造成的?

宁成的一生是什么样?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造成的?

在古代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与文官都代表着国家政权的一体两面。宁成,南阳郡穰县人,西汉酷吏。最初做侍卫随从侍奉汉景帝,之后当上了济南都尉,与济南太守郅都相识,宁成效法严格,下属非常害怕他,宁成所作所为很对郅都的胃口,二人也结成了好友关系。公元前150年,郅都...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292~346年),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人。东晋时期重臣,曹魏光禄大夫何桢曾孙、安丰太守何睿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优雅俊美,善写文章。起家江州(王敦)主簿,迁东海王(司马冲)文学。迎娶明穆皇后的妹妹,授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平定苏峻之乱,颇有功勋,授散骑常...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309-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和东晋才女谢道韫之父。出身陈郡谢氏。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良师益友桓温谢奕年轻就有名誉,初任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州)县令,后入...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