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价值400多套四合院的李白真迹,毛主席为何拱手送人?
短短25字,竟然价值46亿?
这是李白唯一的真迹,他倾其所有买到,送给毛主席,主席却转赠给了其他人?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篇《上阳台帖》的故事,和它的创作者李白的人生一样,曲折婉转,荡气回肠。
送上这件国宝的人,就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
张伯驹本来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富二代,在任何年代,有钱人的生活大多都是奢靡的,那个年代尤其如此。但张伯驹并没有染上那些吃喝嫖赌恶习,反而热衷于古董字画。
1936年,一件震撼了全中国古玩圈的事发生了。
唐代画家韩干所绘制的《照夜白图》被卖给了英国人。
张伯驹先前就听说这幅画要被卖掉,心急如焚,他想尽办法,想要抢在洋人前面这幅名画,却最终没来得及。国宝在自己眼皮底下流失海外,这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从此以后,他保护古董的信念更加强烈了。“但使国宝永存吾土”,成为了他一生的志向。
到了第二年,情况也没有任何好转,诗仙李白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要被卖掉了。
这篇墨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伯驹立刻联系到准备卖掉它的古董商人,经过艰难地商议,最终,张伯驹最终以6万银元的价格买到了它。
要知道,在当时,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6万银元,足够在北京买四百多套四合院。即使是“家里有矿”的张伯驹,这6万银元也是他东拼西凑,甚至变卖家产才凑到的。
就这样,张伯驹四处搜寻珍贵古董,多次变卖家产和古董贩子购买文物,古董贩子也不是慈善家,他们基础开出天价逼张伯驹购买,并扬言如果他不买,就卖给外国人。最后,张伯驹散尽家财,最困难的时候,连饭都吃不起了。
在他的努力下,《平复帖》《游春图》《张好好诗》......一件件珍贵文物得以保全。
在战争时期,即使自己和全家老小都饥一顿饱一顿,他也从未动过卖掉这些珍宝的念头,甚至为了保全文物,把字画缝在自己的衣服里。
就这样,他一共保护了一百一十七件珍贵字画,让这些国宝免于落入日本人之手,为中华民族保留了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建国后,他无所保留地将这些珍宝捐赠给了国家,而面对国家的20万奖励,他也只是笑了笑就拒绝了,只带走了一张褒奖令。
《上阳台帖》也被他当作礼物,送给了毛主席。
主席自然对这件墨宝爱不释手,但在1958年,主席亲自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这篇《上阳台帖》,也被主席主动交给了故宫博物院。
自此以后,《上阳台帖》就在故宫安了家,成为了故宫的镇馆之宝。和其他被张伯驹捐赠给故宫的珍宝一起,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这段历史。
很多人说,张伯驹的捐赠构成了故宫的半壁江山,这位未给子女留下一分钱遗产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
让我们一起,向张伯驹老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