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送到嘴边的领土都不要?俄罗斯,为什么不吞并德左地区?

中国历史2周前 (06-10)10

德左入俄

作者|碧落清遥

责编|Thomas

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

摩尔多瓦

是一个国际知名度并不高的小国,它曾是苏联成立时间最晚(1940年)、面积最小(3.3万平方公里)的加盟共和国。

就是在这么一个既小又穷的国家境内,还有个知名度更低的分裂割据政权——

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国

▲德左的位置

该地区位于德涅斯特河左岸,也被称为“德左”。面积为4163平方公里,占摩尔多瓦的12.3%。人口不足60万,约占摩尔多瓦全国人口的15%。

虽然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地图上,德左地区是摩尔多瓦的一部分。但遍布当地的俄语标志、驻扎在当地的俄军让人仿佛置身在一块俄罗斯的“飞地”。

苏联解体后,德左就在俄罗斯支持下取得事实上的独立。摩尔多瓦不肯放弃对该地的 *** ,但统一之路却看不到尽头。

▲地不大事不少

德左与俄罗斯之间横亘着乌克兰,和俄罗斯最近的直线距离也超过400公里,但德左领导人却表示希望加入俄罗斯,但俄方始终未置可否。虽然为德左提供保护,俄罗斯却没承认德左的独立地位。

德左地区为什么与摩尔多瓦 *** 水火不容?在当地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俄罗斯为何不吞并这块到嘴的肥肉呢?

一、苏维埃桥头堡

如今的摩尔多瓦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摩尔多瓦的两个邻国中,乌克兰正在动乱中苦苦挣扎,罗马尼亚则在2007年加入欧盟,2020年其人均GDP已达到摩尔多瓦的4倍。

▲摩尔多瓦人和罗马尼亚人是同族

从民族学上来说,摩尔多瓦人是罗马尼亚人的分支,二者源于同一祖先——

达契亚人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了多瑙河下游的达契亚人。此后达契亚人不断和罗马移民融合,最终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

公元3世纪,实力衰退的罗马帝国放弃了达契亚地区。罗马尼亚人在周边的斯拉夫人、匈牙利人轮番入侵下顽强生存了下来。

其中一支不断向东北部扩张,占据了德涅斯特河与普鲁特河之间的地区,在此建立了

摩尔达维亚公国

,这支罗马尼亚人分支即

摩尔多瓦人

▲三足鼎立的罗马尼亚公国

到14世纪,罗马尼亚人已建立起

摩尔达维亚

瓦拉几亚

特兰西瓦尼亚

三大公国。

14世纪中叶,三公国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7世纪后,三公国中的特兰西瓦尼亚公国被奥地利吞并)。虽然摩尔达维亚等公国向奥斯曼帝国苏丹效忠后得以保留,但 *** 教的优势地位不可撼动,信仰东正教的摩尔多瓦人等大量非 *** 沦为二等公民。

为获得更自由的生存环境,16世纪末,摩尔多瓦人开始向德涅斯特河左岸迁移。该地在当时除了游牧的鞑靼人和零星的哥萨克,并没有像样的固定居民点。

18世纪摩尔多瓦人的移民达到 *** ,德左地区最终变成摩尔多瓦人家园的一部分。

▲摩尔多瓦国土(红线内)大都位于两河之间,只有德左地区是例外

德左地区“摩尔多瓦化”的同时,俄国正谋求向巴尔干扩张。摩尔达维亚公国被沙俄看做进入巴尔干的踏板,摩尔多瓦人则把身为东正教同胞的俄国人看做救星,试图借沙俄的力量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奥斯曼帝国的虚弱给了沙俄可乘之机。

▲俄土战争

1792年沙俄击败奥斯曼帝国,德涅斯特左岸并入沙俄,德涅斯特河成为两国界河。

沙俄还想吞下更多领土,1812年,俄军再度击败奥斯曼帝国。迫使奥斯曼帝国割让德涅斯特河与普鲁特河之间的比萨拉比亚地区,自此绝大多数的摩尔多瓦人成为沙俄的臣民。

1859年,瓦拉几亚与摩尔达维亚两个公国合并成立罗马尼亚公国。在俄国的支持下,该公国于1878年彻底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束缚,成为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独立 *** 国家——罗马尼亚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没能控制所有罗马尼亚人聚居区(比萨拉比亚归俄,特兰西瓦尼亚归奥地利)

在罗马尼亚人看来,比萨拉比亚地区是罗马尼亚人分支,即摩尔多瓦人的家园。收回这片民族故土,是罗马尼亚民族主义者心心念念的事情。

1914年一战爆发,罗马尼亚趁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无暇他顾之机,于1917年出兵占领比萨拉比亚,将其纳入罗马尼亚领土,德涅斯特河再度成为罗马尼亚与俄国的界河。

▲大罗马尼亚设想

苏联建立后,德左被划入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苏罗两国就比萨拉比亚的归属问题展开多轮谈判,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苏联在德左地区建立了归属乌克兰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向外界展示“摩尔多瓦人也是苏联大家庭的一员”,为日后索回比萨拉比亚提供依据。

▲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橘色)

1940年,纳粹德军横扫西欧,与罗马尼亚签署有军事协议的英法被打的丢盔弃甲。苏联抓住时机,以武力为后盾,要求罗马尼亚无条件交割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

1940年6月,实力弱小的罗马尼亚接受了苏联的最后通牒。苏联将比萨拉比亚大部与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建立了苏联的第15个加盟共和国——摩尔多瓦。比萨拉比亚南部和北布科维纳地区则划归乌克兰,罗马尼亚维持20余年的“大一统”就此终结。

▲如此安排

不甘受辱的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阵营,1941年希特勒挥师东进,入侵苏联。罗马尼亚也出兵对苏作战,重新占据了比萨拉比亚。但随着苏军展开反攻,苏联于1944年夺回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本土也被苏联占领,在冷战岁月中成为苏联领导下的苏东集团的一员。

二战后,为帮助摩尔多瓦建立地方工业体系,大量的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迁入这里。

▲20世纪70年代摩尔多瓦民族分布

德左被苏联规划为电力工业发展区,大批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知识分子、产业工人迁入此地。

德左斯拉夫人(俄乌两族总和)的比重从二战前的22%上升到53%,摩尔多瓦人比重则从60%下降到40%。

苏联于1956年成立了第14集团军驻防摩尔多瓦,该集团军兵员主要从德左地区的俄、乌两族中招募。80年代后,该集团军总部从摩尔多瓦首都基希纳乌,迁到了德左地区的之一大城市——蒂拉斯波。

▲蒂拉斯波

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是摩尔多瓦的一部分,自18世纪后便在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两族间来回易手,并形成了民族杂居的态势。苏联的衰亡使民族矛盾凸显,最终引燃摩尔多瓦内战。

二、德涅斯特河畔的枪声

1989年3月,摩尔多瓦更高苏维埃规定摩尔多瓦语(罗马尼亚语分支)为国语,在官方场合限制使用俄语。

由于俄罗斯族占苏联人口的半数以上,为构建国家认同,苏联一直在推行俄罗斯化政策,俄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摩尔多瓦的政策挫伤了其境内的俄裔居民的情感。俄族聚居的德左地区更是激烈反对摩尔多瓦的语言政策。

▲苏联民族分布

到1990年,庞大的苏联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苏联领导层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摩尔多瓦出现了与罗马尼亚合并的呼声,这再度引起德左地区俄族人的忧惧。

在罗摩两族看来,合并是实现民族统一的大事。但在德左的俄族人看来,一旦罗摩合并,自己必将沦为二等公民。

为此,德左的俄族人在1990年9月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要求与摩尔多瓦平起平坐,两国组成联邦。

▲支持罗摩合并的民众

摩尔多瓦 *** 只同意给予德左自治地位、承诺一旦提出同罗马尼亚合并的问题,允许德左地区全民公决,以决定其最终归宿。

“德左”拒绝了摩尔多瓦 *** 的建议,双方互不妥协。苏联中央 *** 此时已是风雨飘摇,无力顾及摩尔多瓦局势,俄族和摩族的民兵武装开始隔着德涅斯特河对峙。

1991年8月27日,摩尔多瓦宣布独立。这进一步激化了“德左”俄族人的离心倾向。由于苏联时期的产业布局,德左是摩尔多瓦境内经济水平更好的地区。

虽然面积只占摩国的12.3%,却产出了摩尔多瓦40%的GDP、52%的消费品和90%的电力,摩尔多瓦绝不会听凭德左地区从本国分裂出去。

▲德左体量小、能量大

1992年初,“德左”当局拒绝使用新的摩尔多瓦国旗,摩总统斯涅古尔以恢复地区秩序为名,命令内务部队进入德左。“德左总统”斯米尔诺夫号召本地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双方发生激烈交火。

相邻的罗马尼亚、乌克兰及俄罗斯等国都不同程度地介入冲突。由于民族原因,罗马尼亚支持摩尔多瓦;出于对俄罗斯的敌视,乌克兰最初支持摩尔多瓦,但由于德左30%的居民是乌克兰族,乌克兰后转而充当调停人;俄罗斯则基本支持“德左”,因为该地区25%的居民为俄族,且掌握地方政权的也是俄族人。

▲摩尔多瓦内战

驻守当地的第14集团军在苏联解体后划归俄罗斯,第14集团军为“德左”俄族武装提供了火炮、装甲车等重型装备。冲突规模迅速升级,在弹丸之地的德左造成近2000人伤亡。

冲突持续到1992年7月,在俄罗斯保证撤走驻扎在当地的第14集团军后,弱小的摩尔多瓦选择与德左背后的俄罗斯签署和平协议。

▲德左的俄族民众

三、“独立”之道

内战结束后,德左当地的摩尔多瓦 *** 机构被一扫而空。德左“开国总统”、俄族移民后裔斯米尔诺夫旋即展开了“国家建设”。

德左实行总统制,总统脱胎于此前的德左更高苏维埃主席一职,采取普选制,每届任期5年。凭借着带领德左“独立”、抵抗摩尔多瓦入侵等成绩,斯米尔诺夫在1996至2006年连续3次连任“德左总统”。

德左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即更高苏维埃,共计33个席位。

▲“德左”更高苏维埃

摩尔多瓦没有放弃统一国家的目标,但随着德左问题的国际化,特别是俄罗斯的深度介入,德左问题愈发复杂。俄罗斯迟迟不肯撤出第14集团军,这也让德左有恃无恐,增添了其对抗摩尔多瓦中央 *** 的筹码。

除了军事上的支持,俄罗斯资本大举进入德左。作为德左支柱产业的钢铁、纺织、电力等部门,其背后都有俄罗斯资本的影子。

例如,德左境内更大的钢铁企业“摩尔达维亚钢厂”由俄罗斯的Metalloinvest公司管理;德左更大的库楚干发电厂掌握在俄罗斯统一能源公司手中,德左赖以生存的天然气也由俄罗斯提供。

▲库楚干发电厂(墙角上太阳形状logo为俄罗斯统一能源公司标志)

俄罗斯的电影、食品、服装也充斥在德左社会生活中,这里与俄罗斯社会并无太大差别。

进入21世纪,随着俄罗斯实力的恢复,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加剧。德左成为激烈交锋的战场,双方都想掌握谈判主导权。

2002年7月,欧安组织提出将摩尔多瓦划分为多个主体的“联邦化”方案,但遭到俄罗斯和德左的反对。

▲没有结果的谈判

2003年11月,俄罗斯提议把俄军从“德左”撤军问题与当事双方签署协议的进程挂钩,结果该计划遭到摩尔多瓦反对党、美国、欧盟以及欧安组织的反对。

德左与摩尔多瓦的分歧也在扩大。德左强制关闭了境内的摩尔多瓦语(罗马尼亚语方言)学校,摩尔多瓦针锋相对,拒绝为德左的企业提供海关登记(由于不被国际社会承认,德左出口到西方国家的商品必须通过摩尔多瓦海关)。

德左则威胁给摩尔多瓦断电,并切断经过德左的摩尔多瓦对外铁路及天然气管道。

▲“德左”交通网(左)与行政区划(右)

“德左总统”斯米尔诺夫索性停止了谈判,直接在2006年举行了“全民公投”。

最终78.6%的选民参加投票,支持“德左”独立并入俄联邦的占97.1%;反对“德左”放弃独立并入摩尔多瓦共和国的占94.6%。

德左的人口中不仅有俄乌等斯拉夫民族,还有40%为摩尔多瓦族。但德左的摩尔多瓦族也大都支持独立或并入俄罗斯。

首先,德左经济强于摩尔多瓦本土,与其加入穷得叮当响的摩尔多瓦,还不如加入强大的俄罗斯。其次,斯拉夫人掌握着德左的政权,当地的摩尔多瓦民意也受到政治上的裹挟。

▲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接见“德左总统”

2004年后,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相继爆发 *** ,开始融入西方阵营。这让俄罗斯更加重视德左,将其视为本国在巴尔干的桥头堡,是俄罗斯的重要利益关切。

为了拓展德左的外交,在俄罗斯支持下,德左在2007年获得了3个“建交国”。即同样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由俄罗斯支持而获得实际独立的阿布哈兹、阿尔察赫、南奥塞梯。

▲难兄难弟

为支持德左对抗摩尔多瓦,俄罗斯不仅提高出口到摩尔多瓦的天然气价格,还以卫生不达标为由,禁止摩尔多瓦的重要创汇商品——葡萄酒进入俄罗斯,借此向摩方施压。摩尔多瓦则开始倒向西方,批评俄罗斯在本国统一进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德左问题的产生是苏联解体后,“大俄罗斯主义”与“摩尔多瓦民族主义”激烈碰撞的结果。俄罗斯、欧美国家的介入让该问题愈发复杂。

▲德左问题是苏联解体的余波

四、北极熊的餐盘

德左的全民公决结果未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但这并不影响德左加快独立进程。2009年10月,“德左”更高苏维埃通过法案,决定采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作为“国旗”。

2011年,执掌德左20年之久的斯米诺夫在大选中败北。同样是俄族出身的舍夫丘克成为新任“德涅斯特左岸共和国总统”。

▲舍夫丘克

斯米诺夫当政时期独揽大权,不设置总理一职,而是将“国家”元首和 *** 首脑的权力集于一身。因为权力过大,斯米诺夫有时也会对俄罗斯的建议表示不屑,为此也招致了俄方的不满。

舍夫丘克上台后,模仿俄罗斯政体,设立总理一职,弱化了总统的职权。

2014年3月,原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事件发生后,“德左”更高苏维埃主席米哈伊尔博拉向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申请加入俄罗斯。

▲俄罗斯国家杜马

俄罗斯国家杜马没有批准也没有拒绝德左的申请,俄罗斯肯定是不嫌领土多的,但德左入俄一定引来国际社会的口诛笔伐甚至是严厉制裁,毕竟俄罗斯自己也没有承认德左的独立地位,且德左的战略价值不及克里米亚,俄罗斯更倾向于维持现状。

2018年,摩尔多瓦向联合国提交决议,呼吁俄军撤出德左。包括美英法等61国投下赞成票,但俄军仍拒绝撤离。时至今日,俄罗斯在德左保有约1500人的驻军,这也成为德左保持事实独立的定海神针。

除了军事保护,俄罗斯还为德左提供资金和能源支持。摩尔多瓦进口的俄罗斯天然气都要经过德左,这也成为德左“要挟”摩 *** 的利器之一。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与乌克兰西部接壤的德左又受到外界的关注。西方甚至有传言俄军将以德左为踏板,入侵乌克兰西部。

▲俄罗斯在德左的驻军

2022年4月底,俄罗斯决定开启第二阶段作战,致力于控制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打通通往克里米亚和德左的陆路通道。

就在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后不久,德左“首都”蒂拉斯波的部分俄罗斯驻在机构遭到火箭弹袭击。俄方指责袭击是乌克兰所为,企图将德左拖入战争,乌克兰则表示这是俄罗斯人在欲盖弥彰。

▲俄罗斯意图将乌克兰南部控制区与德左地区相接

由于不被国际社会承认,德左60%的出口产品运往俄罗斯,而德左50%的进口商品,如食品、五金都进口自俄罗斯。

但自从摩尔多瓦于2014年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后,德左商品可以用摩尔多瓦商品的名义进入欧洲市场,其与西欧的贸易额逐年攀升,已占到德左对外贸易额的近30%,摩 *** 也把这看作笼络德左的政策工具。

▲俄军控制的摩尔多瓦与德左“口岸”

苏联在德左修建有大量军火库,军火总量超过4万吨。时至今日,虽然销毁工作不断推进,仍有2万吨残余军火,德左成为欧洲的军火走私“圣地”。

除此之外,由于不被国际社会承认,难以形成有效的追逃体系。德左也沦为欧洲人口贩卖、洗钱等犯罪的重灾区。

截至2020年,德左人口约为50万,人均GDP约2500美元。略高于摩尔多瓦的人均2300美元。人口中,大多具有双重国籍或三重国籍。

▲德左“首都”街景

罗马尼亚为了吸引摩尔多瓦与自己合并,为摩尔多瓦公民提供进入欧盟的工作机会。约30万德左公民保有摩尔多瓦国籍,这批德左居民可以较为便利的进入欧盟国家。另有15万和10万人拥有俄罗斯、乌克兰国籍,这些人大都是德左的俄乌两族居民,他们借助护照则可以通行俄乌两国。

为了自身的利益,俄罗斯、摩尔多瓦、西方国家谁也不肯在德左问题上让步,让德左成为一个地缘死结。

▲多方利益纠葛的德左问题

长期作者|

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597936.html

“送到嘴边的领土都不要?俄罗斯,为什么不吞并德左地区?” 的相关文章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刘备任命汉中太守时,为何放弃战功卓著的张飞,而是选择了魏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便物色担任汉中太守的人选。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大家都认为,担任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是张飞。谁知道,刘备最后选择的汉中太守是魏延...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李存璋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八太保,在帮助义兄弟李存勖继任晋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使得前晋转危为安。那李存璋是如何安定前晋的一,追随李克用李存璋是河东道云中郡人,早年从军。乾...

历史上庞统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庞统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有云:“伏龙、凤雏,两人得一 ,可安天下。”伏龙即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庞士元的号。能与诸葛亮齐名,庞统的智谋应该是不容怀疑的。确实,伏龙、凤雏作为正副军师,一度共同辅助刘备建功立业。但诸葛亮是三国演义...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将身边名将尽数消灭,为何偏偏萧何安然无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喜欢研究汉朝的小伙伴们对于刘邦这个人肯定是非常的熟悉,就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创立了汉朝,汉朝在刘邦的开辟下成为有一个一统的朝代,但是在刘邦称帝之后,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儿,那就是在刘邦称帝后,他...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长平之战后赵国不是实力大减吗 赵国为何还能持续几十年

长平之战后赵国不是实力大减吗 赵国为何还能持续几十年

还不知道: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还能延续几十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很熟悉“长平之战”,它是秦赵两国之间的一场大战,最后以秦军大获全胜,赵军全军覆没而告终。这场战争使得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但是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却还延续了30年,那么赵国在损失惨...

刘备在连营扎寨的时候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阻止刘备

刘备在连营扎寨的时候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阻止刘备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刘备连营扎寨,诸葛亮为何没有劝阻,陆逊给孙权说出原因。导言章武年间(221年)七月,刘备率军占领东吴,锐不可当。孙权求饶不成后,一方面向曹魏称臣,另一方面任命陆逊为将军率军战斗。陆逊和刘备僵持七八个月后,总算在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