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八路山头多,谁来掌舵成难题,毛主席调走两个人
山东八路山头多,谁来掌舵成难题,毛主席调走两个人,扶正罗荣桓
1937年7月,日本蓄意制造七七事变,正式打响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之一炮。日军蓄谋已久的火力狠狠地砸向中华大地,在京津两地接连失守后,日军开始挥师南下,虎视眈眈地沿津浦线踏入了山东。
当时驻守山东指挥抗日的 *** 山东总司令韩复榘不胜重任,弃国危急存亡不顾,抛黎民百姓不管,选择不战而逃。
我党得知消息后,命令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前往山东支援。
第115师的支援力量为山东纵队注入强有力的力量,面对日军日复一日的猖狂暴行,山东八路的两个支队急需掌舵人来统一领导的局势令毛主席陷入了深思熟虑。
最终,毛主席选择调走两人,扶正罗荣恒,正因如此成就山东抗日的胜局。
1963年,罗荣恒因病逝世,毛主席听闻噩耗,悲痛欲绝,写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问可问谁”,高度地赞扬罗荣恒殚精竭虑为 *** 事业奉献的丰功伟绩。
1927年,罗荣恒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期间两人交流先进思想文学和政治抱负,相谈甚欢,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毛主席也常称赞罗荣恒严于律己且顾全大局的本性正是 *** 所最欣赏的。
随着第115师的支援加入山东纵队后,为山东抗日战线挑选一个合适的掌舵人,成为让毛主席觉得头痛的问题。
毛主席十分赏识罗荣恒坚守原则和处事谨慎的能力,但指挥山东抗日纵队的重任,对于长期从事政务工作的罗荣恒来说实在过于生疏。
最后,毛主席决定委任徐向前司令前往山东指挥作战,力荐罗荣恒授任第115师的政训处主任,于1939年又委任罗荣恒为山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罗荣恒在职期间,不负毛主席的重视,响应党的号召,凭借过人的沉着冷静、缜密的逻辑分析与敢于进言的能力,维护山东抗日纵队的军风,极大地鼓舞山东政党与百姓上下团结、奋起反抗的心。
徐向前司令上任后,紧急调整军队的抗日态势,扭转八路军的局势。
1940年6月,徐向前在前往延安参加“七大”会议途中意外骑马受伤,虽衷心想力效祖国,却也不得不顾及伤势对身体的严重残害。
在毛主席尚未重新任命掌舵人的期间,朱瑞成为组织名义上的掌舵人,由于朱瑞本身欠缺领导大部队作战的工作经验,在指挥工作的过程中常常因不能协调两支队引起共愤。
朱瑞深知个人能力无法操控山东抗日的军事指挥工作,选择致电中央请求协调局面,后经 *** 中央的一致协定,委任陈光与罗荣恒共同负责山东的军事指挥工作,朱瑞的工作重心则更偏向山东分局的工作。
同年10月,突发的“南大顶事件”,成为引火线一把点燃山东抗日纵队的内部矛盾。
事情起源于镇守天宝山的领导人廉德山带头叛变投敌,导致八路军13名战士惨遭日军杀害,八路军115师得知后对南大顶发起强势攻击,企图消灭叛军势力。
经八路军115师的奋勇作战,叛变军队被成功歼灭,天宝山失地也被顺利收复,被禁锢威胁的群众也重获自由。
在作战过程中,我军政工科长擅自枪杀俘虏,严重违反政策行为,罗荣桓负有领导责任,多次主动担责自我批评,请求辞去职务。
事后在召开的桃峪会议上,性子刚烈的陈光出言反驳朱瑞的严厉声讨,两人相顾不满导致会议最后不欢而散。
毛主席知晓罗荣恒左右为难后,多次驳回罗荣恒的请辞,耐心给予他极大的肯定和坚守山东的信心。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趋向缓和的阶段,经毛主席的重视扶持,山东军政核心领导的这顶帽子在经历一次次的大浪淘沙后,落在罗荣恒的头上。
罗荣恒上位后,对山东军队的军风军纪进行严厉整改,培养出一批批高素养的武装力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极大鼓舞山东上下团结抗敌的信心。
在罗荣恒的领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为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打赢漂亮的一仗。
山东抗战胜利的背后更离不开毛主席的知人善用,罗荣恒跟随八路军第115师的工作中积累了许多指挥作战的经验,加上罗荣恒本人十分谦虚负责,坚持实事求是。
1945年抗战胜利后,罗荣恒率领山东精干的兵力前往东北,为我军站稳、解放东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荣恒作为唯一与毛主席一生共事的元帅,两人怀揣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热忱,一路上相互照料,相互扶持,成就世世代代传颂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