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被孙殿英扔掉的乾隆随身下葬遮布,被拍出1.3亿,为何值如此天价

中国历史2周前 (06-12)8

拍卖会上,秦先生发现一件袈裟里藏着东西,他花了9万元买下。没想到里面竟然是乾隆的裹尸布。后来,这条裹尸布卖出了1.3亿元的天价。

秦先生捡的这个漏实在是太大了。不过,他捡漏更多靠的是运气。而接着捡他漏的那位女士,靠得是对文物估值的真本事了。

一、秦先生捡了个大漏

2005年,秦先生在北京参加了一场拍卖会。

说起来秦先生也并不是富豪,存款有限。不过他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对收藏的兴趣十分浓厚。

因此,秦先生时常去参加一些拍卖会,奉行着“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原则。

拍卖会进行到半场,气氛热烈。主持人拿出了一件破旧的清末黄段子袈裟,结果冷了场,竟然无人问津。

秦先生却大感兴趣,他的眼睛盯住了这件黄缎子袈裟,心里暗自嘀咕:袈裟大部分都是用小布片缝缀而成,这件袈裟却是用了一整块完整的黄缎子。外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花纹,在某个角度的光线照射下,里面似乎有隐约的花纹和文字,难道里面有什么蹊跷?

秦先生深知自己的财力远远无法与现场的那些竞拍者竞争,于是他默不作声,只是悄悄观察袈裟的拍卖情况。

这件破旧的袈裟没有引起在场竞拍者的兴趣,最终流拍了。

第二天,秦先生一大早就来到拍卖公司。直接说明来意,想买下那件流拍的袈裟。拍卖公司开出了9万元的价格,秦先生这回毫不犹豫,立即凑够了9万元,将袈裟带回了家。

回到家,秦先生迫不及待地拆开了袈裟,果然内里藏着一件丝织物,露出的一角就能看出丝织物的精致和美丽。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件丝织品拉了出来。展开一看,这竟然是一件长2米,宽1.38米的被子。

抚摸着上面的花纹,秦先生激动不已,被子上的花纹神秘而又充满吸引力,看得出工艺精湛,不是凡品。

被子上有秦先生认识的汉字,也有他不认识的奇怪字符。

为了搞清楚这条被子到底是什么来历,秦先生四处找大师帮忙鉴定。

原来这是条缂丝陀罗尼经被,俗称“往生被”。是死者入殓时在棺中覆盖遗体的织物。上面有多种由梵文书写的诸佛菩萨真言密咒。佛教密宗认为,人逝后用经被覆体,倚仗经被密咒加持,可让死者往生极乐世界。

从经被的尺寸、纹饰、经文及色彩上断定,这是清宫御用品,经被的主人是乾隆帝。

这个判断得到了乾隆六世孙的确认。这条经被确实是乾隆入葬时,一同放入棺中,覆盖在遗体上面的。

一幅皇家御用品是如何流传到古玩市场的呢?这要追溯到一场野蛮粗暴的盗墓事件。

二、这条经被是如何流入古玩市场的呢?

时间定格到1928年,正是孙殿英被蒋介石收编,委任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时候。

这一年的6月份,曾经被奉军收编的土匪马福田率部叛逃。他急于得到一笔经费用来扩充军队,于是直奔清东陵旁边的马兰峪,打算伺机盗挖清东陵。

而此时,孙殿英奉命剿匪,带领部队直扑河北。这一路行来,正好路过清东陵。看到清东陵的巍峨气派,又听说皇帝下葬时,陪葬品往往价值连城,孙殿英心有所动。

孙殿英将部队驻扎在了蓟县的马伸桥附近,这里距清东陵距离极近。

他派人四处打探,得知看守清东陵的清朝部队早已随着大清皇帝的退位不见踪影。

这样一座远离城市,无人看守的藏金窟让孙殿英心痒难耐,大笔的金银珠宝几乎唾手可得,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好借口。

毕竟盗墓掘坟自古以来就让世人所诟病,即使有军队做后盾,也不能大张旗鼓地挖掘大清皇帝的陵墓,否则很可能中途就被阻止,弄不好还会被千夫所指,有牢狱之灾。

于是,孙殿英以抓捕盗墓贼马福田为借口,迅速挺进到马兰峪。轻而易举地击溃了马福田后,他以军事演习为名,赶走了清东陵残存的守陵人,将清东陵三十里范围内都封锁起来,实施 *** 。

清东陵是一座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西北约30公里的硕大陵园,占地80平方公里。陵园内埋葬了161位皇室成员。从清朝的顺治皇帝开始,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嫔妃、3位阿哥、2位公主。

那么,到底先盗掘哪一位的陵墓?孙殿英颇费了一番思量。

最后,他选择了以奢靡著称的慈禧太后和清朝最鼎盛时期的皇帝乾隆的墓地。

在挖掘之前,孙殿英以征粮为名,向遵化县 *** 请求了30辆大车,以便到外地运送粮食。

万事俱备,一声爆炸声在清东陵响起,慈禧的陵墓率先被炸开,劫掠一空。随后,孙殿英就将目光集中到了乾隆陵墓上。

当年乾隆皇帝以为固若金汤的“金刚墙”和每扇重达3吨的汉白玉墓门,在 *** 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乾隆的地宫中安葬着乾隆和他的后妃,经过岁月的腐蚀,如今只剩下森森白骨。

众所周知,乾隆是个附庸风雅的风流皇帝,他的墓地中陪葬了许多名贵的古董玉器、名人字画。

后来孙殿英回忆说:“乾隆的墓堂皇极了,陪葬宝物很多,最珍贵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108颗中更大的两颗是朱红色。还有一柄九龙宝剑,剑鞘上镶嵌了九条龙,剑柄上都是宝珠......”

士兵们你拥我挤地疯抢起来,他们一把拉下盖在乾隆身上的经被,拽下上上面缀着的珍珠,然后将经被随手一扔。

帝后的尸骨也被硬生生地从棺中拽了出来,散落一地。

慈禧和乾隆墓地中的各种珠宝装了满满30多辆大车。而那件盖在乾隆身上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就被遗弃在了墓室中,沾满了污秽和泥水。

盗案发生四十天后,清朝的遗老们在溥仪的召集下,开了个会议,决定要重新埋葬乾隆帝后的尸骨。

于是,他们组了一个70多人的团队到乾隆陵墓收尸。裕陵中的一片狼藉让他们悲痛欲绝。乾隆的头骨卡在被炸的石门下,手指骨和脚趾骨因为太细小,无法找全,可怜一代风流皇帝就落得尸骨不全的下场。

而那条“缂丝陀罗尼经被”不知道被谁偷偷捡了起来,带出了墓地,缝在了一件袈裟中。也不知道经过了哪些波折,这件袈裟出现在了北京拍卖会上。

三、为什么这条经被能够拍出天价?

2008年,距秦先生9万元购买袈裟3年后,秦先生将这条经被拿出来重新拍卖。

作为这次拍卖会的压轴珍品,“缂丝陀罗尼经被”一出场就引起了热烈的追捧,气氛一下子就达到了 *** 。

起拍价6000万,经过11轮竞价后,这条经被以6550元的价格被一位女士拍走,加上佣金,实际成交价高达7205万元,是当时全球缂丝艺术品拍卖价格的第二名。

秦先生的这个漏捡得实在太大了。短短三年,价格暴涨了700多倍。秦先生一跃而成千万富翁。

可是,关于这条经被的传奇还没有结束。

2013年,这条经被再次出现在拍卖场上,这次拍出了1.3亿元的天价。

那位从秦先生手中买走经被的女士,短短几年就赚了几千万。她对文物价值的判断简直太惊人了,这才是真正的捡漏大王。

一条被子凭什么值那么多钱呢?这还得从被子的来历说起。

1、经被的原材料极其难得,再也无法复制。

缂丝陀罗尼经被是由藏羚羊绒、香樟绒、金线捻丝制成。其中藏羚羊绒无比珍贵,价值超过黄金,民间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藏羚羊绒只取羊尾巴尖上极少的一点绒毛, *** 这样一条经被,需要收集几万只藏羚羊的绒毛。现在藏羚羊是国家保护动物,经被已经无法复制。

2、工艺价值极高,顶尖匠人需耗时数年才能完成。

缂丝是中国纺织技术中的巅峰。经线是长长的生丝,而纬线则用染色的熟丝。缂丝中有一句行话,就是“通经断纬”,意思是经线是不会被截断的,要多么长的长度都可以。而纬线则是会被截断的。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 *** 书画作品。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高的书画艺术修养才能完成。

由于缂丝工艺的特殊性,就算是皇宫内也只会 *** 小尺寸的服饰和装饰物。而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尺寸大,采用的是最复杂的双面缂丝技术,如今几乎找不到有这种精湛手艺的纺织匠人。

3、经被为私人定制,皇室专属,数量极其稀少。

清朝的丧葬礼仪制度中,规定了陀罗尼经被的使用只能用于皇帝、皇后、皇贵妃、皇太子等丧仪。皇帝可以御赐经被给大臣们,当然材质和工艺都有严格规定。

根据《大清会典事例》的规定:“皇帝、皇后、皇贵妃、皇太子等丧仪,均用梵文陀罗尼裳,王大臣死于京师,得钦赐陀罗尼经被。”

这样的经被是皇家御用,民间根本无法见到。目前仅存于世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只有两条,分属乾隆和慈禧。乾隆的是正黄色,慈禧的为明黄缎底。

乾隆帝的这件私人订制被记载在藏羚了《清会典·葬礼》中,“织金梵字陀罗尼黄缎袭,绣九龙黄缎袭各一。内衬织金五色梵字陀罗尼缎五,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凡十有三层。”

4、经被的宗教意义非同凡响

经被上缂有“梵、藏、满、汉”四种语言,主体是一个缂满“陀罗尼经”的佛塔,佛塔图案内还满了梵文体的陀罗尼经经文。

经被由活佛念过经、持过咒。佛教认为,它具有不可思议之大威德加持力,无论男女,在寿终之际将此衾覆盖其遗体上,能令亡者罪灭福生,免除过去世间一切冤家魔障之难,亡者身心安乐,魂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去。

这条缂丝陀罗尼经被历经200多年,依旧完整无损,灿烂耀眼。其稀有性、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注定这条经被不同凡响。

古代帝王的奢侈是老百姓无法想象的。而正因为这些价值连城的随葬品引起了盗贼们的觊觎,使得他们陵墓多次被盗,尸骨无存,无法如他们生前想象的那样长眠于另一个世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8184.html

“被孙殿英扔掉的乾隆随身下葬遮布,被拍出1.3亿,为何值如此天价”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称帝后还有哥哥姐姐在世吗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亲人的

朱元璋称帝后还有哥哥姐姐在世吗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亲人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在称帝之后还有哥哥姐姐在世吗?他是如何对待这些亲人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靠开局一个碗儿而建立大明的农民皇帝朱元璋其实是家中的老幺儿,他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三个哥哥。别看朱元璋对大臣们很猜忌多疑,但是他对自己家的哥哥姐姐是非常地好且毫无猜忌和防备,下面就说说朱元璋称帝之后...

崔浩:北魏杰出政治家,太武帝知道他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罢黜?

崔浩:北魏杰出政治家,太武帝知道他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罢黜?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草根皇帝之一,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大概齐都会遇到这四类人: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小人的责难和个人的努力。在这些各色人物里面,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尤为重要的。小到一介布衣,大到一国之君,想要成功...

曹丕即位后七年就驾崩了 曹丕为何如此短命

曹丕即位后七年就驾崩了 曹丕为何如此短命

还不知道:曹丕在位7年就驾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争霸的历史中,魏国毫无疑问是历史的主流,因为这个国家在三国之中最像一个国家,而且有了基本的国家构架。正因如此,这个国家虽然故事比较少,但是却是发展势头最好的一个,未来统一天下的希望也都在这里。不过可惜,在曹...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没有在周瑜与鲁肃的建议下早早称帝?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没有在周瑜与鲁肃的建议下早早称帝?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229年-252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丕公元220年篡汉称帝,刘备紧接着在221年在成都称帝,而孙权则是一直“隐忍”到了公元229年才称帝。虽然孙权最晚称帝,但周瑜、鲁肃两位“野心家”,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经有辅佐孙...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

秦始皇灭六国抓到的俘虏肯定不少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的

秦始皇灭六国抓到的俘虏肯定不少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扫灭六国时,抓来的俘虏怎么处置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扫灭六国,前后十余年,出动兵力总计百余万人次,大小数百战,当然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既然胜利,就会抓不少俘虏,那么,这些俘虏,秦始皇以及秦国最后都怎么处置了呢?事实上,关于俘虏,历来...

傅友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傅友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傅友德是明朝开国功臣,著名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傅友德是明朝名将,在消灭陈汉,推翻元朝,平定巴蜀,横扫漠北时屡战屡胜,可以说为明朝的统一立下盖世奇功。朱元璋屠杀功臣时,傅友德也惨遭杀害。但是有史料说傅友德是先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拿着二人的头颅去找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