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攻城受阻,一少年献十计,曹操用一计破城,曹操:此人不能留

中国历史1周前 (06-13)7

虽说历史上的曹操给自己打造的人设是

“一个求贤若渴的枭雄”,

比如他就曾活捉了关羽,又将他放走了。

但实际上曹操会留关羽一命,也是觉得对方没有对他构成真正的威胁。

一旦曹操察觉对方真的会对自己图谋已久的帝王业产生威胁,那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对方除去,

比如那个给他献了攻城十计的少年。

曹操只用了十计中的一计,就破了那座久攻无果的城后,他就知道,这个少年留不得了。

曹操入荆,收管此地

公元208年,在7月的一个暑气蒸腾的夏日,曹操带着浩浩荡荡地大军向荆州逼来。

荆州原还想与曹军一战,可奈何荆州之主刘表在8月因被背疽发作而病死了,

接手刘表事业的少子刘琮在谋士的劝说下,举荆州降了曹操。

要知道,刘备在此前也投靠了刘表。按理来说,他应该也要和刘琮一样,成为曹操的部下。但心怀帝王业的刘备怎会轻易屈从,就潜逃出了荆州。

但因这次的逃亡过于匆忙,他也没来得及通知在刘表这里结交到的好友周不疑。

因此,周不疑就留在了荆州,

和刘琮一同被迫在曹操手下做事。

周不疑这个人物,在三国群星璀璨的历史上显得有些黯淡,这不是他的足智不够,而是他死得太早了。

公元208年,年仅17岁的周不疑遭到了曹操的暗算,魂归西天。

可,曹操为什么会对一个少年下杀手呢?仅仅是因为他曾经和刘备有私交吗?

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曹操除掉周不疑,是因为他觉得待自己百年以后,曹家满门无一人可驾驭此人。

显露才华,得到重视

周不疑是刘表佐官刘先的外甥,惊才绝艳的他自幼得到了刘先的关注,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

为此,刘先还想让年少成名的刘巴去帮忙栽培周不疑。

可刘巴在得知此事后却婉拒了刘先,他给出的理由是自己的才华不够,教不了周不疑。

或许在这里面有推脱的成分,因为他不想和刘表的部下走得太近,毕竟刘巴在后期是想离开刘表,改投曹操的。

但从这份推辞中也能看出,可能也是周不疑太聪明了,才让刘巴不敢轻易成为他的老师。

没能得到刘巴的教导,周不疑就自己学习。

后来,曹操入主荆州后,周不疑也就跟着刘琮加入了他的阵营。由于曹操对周不疑的才智早有耳闻,在见了真人后,也觉得传言不虚。

有一次,曹操见到了一只颜色纯白的鸟,觉得这是祥瑞之兆。

于是,曹操就让手下的儒生用此鸟写颂。

颂写完后,曹操又让周不疑再写了一篇。

结果周不疑写了一篇文采远超儒生的文章,让曹操对此感叹不已,觉得他是一个能为自己大业做贡献的人才。

为了拉拢周不疑,

曹操提出要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下嫁给他,但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周不疑对曹操说,他现在的身份低微,还没有资格迎娶曹女。

见到将自己姿态放得如此之低的周不疑后,曹操只是面无表情的沉默片刻,但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便暂将此事作罢。

尽管周不疑不愿成为曹操的女婿,但他却乐意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来往,和他在一起研究兵法,畅聊诗文。

和“少有异才”的周不疑一样,曹冲也是个天才少年。

从《三国志》中的记载中可以得知,曹冲在五六岁的时候就有了“成人之智”,曹操也因此对这个儿子格外的偏宠。

曹冲除了聪慧过人外,他还怀揣着仁爱之心。

《魏书》中有写,曹冲有着很强的共情同理心,有一次他还救下了一个因看守马鞍出了过错的小吏。

那个小吏没有注意到放着马鞍的仓库中有老鼠出没,导致曹操的马鞍被咬了一个洞。

按理来说,他会被军法处置。

但幸运的是,曹冲比曹操先知道了这件事。

在曹冲看来,马鞍被咬是寻常事,没有必要苛责小吏。所以,他才会设计让曹操免了对小吏的责罚。

在这件事后,曹操也对这个儿子更加满意,还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谋臣面前夸奖曹冲。

所以,这也让不少人觉得曹冲是那个最有可能接手曹操事业的儿子。

可是,曹操却没能等到这个儿子长大。

魏史中记载,曹冲在13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但却没有写明究竟是因和中疾病而死的,而且关于这部分的文字描述还十分地模糊。

不禁让人猜想,曹冲或许是被权力之争害死的。

另外,曹冲死后,曹操说的这句“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也给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除了这些之外,后来曹丕在逼死曹植时,对方写下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句也不难让人想到早夭的曹冲。可能他的死也和曹丕有关。

然而,就算曹操再伤心,他也不能过分地沉湎于这份丧子之痛中,因为他还有天下要夺。

曹冲身故,埋下隐患

曹冲之死除了给曹操带去了极大的打击外,也让周不疑十分伤怀。他失去的不单单是一个好朋友,也失去了与曹操阵营唯一的连结。

在重新整理了心情之后的曹操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之前可以接纳周不疑,也是因为周不疑和曹冲交好。

另外,曹操觉得,以曹冲的才智是能压制住周不疑。

但现在的事实是,曹冲已经不在了。所以,周不疑也就成为了曹操心里的一根刺。

在对他起了猜忌之后,曹操就想起了周不疑之前拒绝他赐婚的行为,觉得他是一个难以驯服之人。

身为曹操之子的曹丕,也意识到了父亲动了除掉周不疑的心思。

可此时的他正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就想把周不疑拉入自己的阵营,于是就对曹操说,想让周不疑跟着自己做事。

曹操在听完后,不但没有觉得这个儿子在帮自己解决问题,反倒是认为他在添乱。

在曹操看来,周不疑的才华太出众了,根本不是曹丕所能控制得了的。

虽然曹操知道,曹丕不像曹冲,是个会将自己才智摆弄到众人面前的人,但他心里也清楚这个儿子的隐忍,也是因才华不能与曹冲媲美的缘故。

因此,曹操怒斥了曹丕一顿,让他断了要收周不疑为自己所用的念头。

柳城10计,不敢留用

在这个时候,曹操又想起了周不疑曾在柳城之战中,对他献的那10计了。

公元207年,距离曹冲之死还有一年的时间,曹操对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发动了战争。

乌桓,此前趁着中原乱局,占领了辽西郡中的大部分地区,并以柳城作为部落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袁绍在见乌桓势大,就动了拉拢的心思,将族中的女子嫁给了乌桓的首领,以结“秦晋之好”。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一战中大败袁绍,夺下了中原北方的控制权。

惨败的袁绍残部朝着乌桓部落逃去,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煕也想利用乌桓的军队,从曹操手中重新夺回北部的疆土。

所以,曹操对乌桓的进攻也是为了彻底粉碎袁绍集团的野心,将北方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战事一开始,曹军打得很顺利。可当大军兵临柳城下时,却再难往前一步。

曹操见柳城久攻不下也有些焦急,就在这个时候,周不疑向他献上了10计。

周不疑认为可以采用火攻的方式,烧毁对方的粮草物资,击溃城内将士的心理防线,降低他们的战斗力。

或者可以佯装撤退,引诱敌方出城查探,在不远处的特定地点埋伏,将其一举攻下。

又或者是在柳城内散布虚假消息,搅乱人心,让其不攻自破。

除了这些之外,周不疑也提到了要摧毁来柳城的乌桓援军,迫使他们被动放弃这座城池。而且,也需要截断城中向外传递的信息源,让他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

曹操听完后,对眼前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十分钦佩,觉得他小小年纪就能考虑得如此周全,将来肯定是不可估量。

当然,曹操会有这个想法也是因为曹冲还没死,他觉得周不疑还是可以信任的。

于是,久经沙场的曹操就从这10条中选了1条最适合攻下柳城的计策。

果真如周不疑设想的那番,曹军攻破了柳城,领兵的大将张辽斩杀了乌桓首领。

经过这一战,曹操成为了北方的霸主,这也让他有了更多夺天下的信心。而且,他也觉得日后周不疑也能成为自己帝王业上的依仗。

然而,公元208年,曹冲病亡了。

这件事过后,曹操也不敢再信任周不疑了。

在有了猜疑之后,曹操也对周不疑进行了更深的调查,于是就查到了他当年和刘备交好的过往。

而且,刘备当年还给周不疑挑选过传道授业的老师。

可见,两人的交情很深。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后,曹操才会说出“周不疑不能留”的话。

为了自己的江山伟业,曹操决定在曹冲去世的那一年,派人杀死了周不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598226.html

“曹操攻城受阻,一少年献十计,曹操用一计破城,曹操:此人不能留” 的相关文章

苏绰: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

苏绰: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早年担任行台郎中。后得仆射周惠达的举荐,被任为著作佐郎。此后愈发受到西魏权臣宇文...

年羹尧到底在执着什么 为何死都没有向雍正低头

年羹尧到底在执着什么 为何死都没有向雍正低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生戎马的年羹尧,为什么宁死都不认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清朝名将年羹尧,大家首先都会想起那充满着恐怖的血淋淋的“血滴子”。它是雍正设立的特务暗杀组织机构,而年羹尧就是“血滴子”的首领,曾用血滴子帮助雍正稳固皇位,残酷地杀掉一个又一个的对头。然...

秦国灭赵国之后 后世还有哪些赵为名的国家

秦国灭赵国之后 后世还有哪些赵为名的国家

还不知道:赵国灭亡后,还有哪些以“赵”为名的国家?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今邯郸),从此邯郸成为赵国的国都。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陆机《辩亡论》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的武将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江表十二虎臣”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今天我们聊聊十二虎臣中唯二战死沙场的两位(其他人基本都是病逝或正常死亡),陈武成了张辽的背景板,董袭抗曹...

朱允炆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丢了江山?

朱允炆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丢了江山?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生于应天府,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明朝靖难之役都是一场堪称神奇的战争。拥有全国资源且有天子名分的建文帝朱允炆,竟然会在朱棣面前完...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对朱元璋临死前,为何下了一道殉葬的残忍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8年,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病入膏肓,在临终前,他下了一道诏书:“朕死后,所有妃嫔一律殉葬!”就此恢复了残酷的“人殉”制度,为什么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会恢复如此残酷的制度呢?人殉制度是殉葬制度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