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连战七场:周总理能文能武的得意门生,被粟裕打得几乎退出军界

中国历史1周前 (06-13)7

他是周总理的得意门生,却被粟裕差点打得差点退出军界。

这位周总理的门生是谁?为何在黄埔军校中有能文能武的称号?他和周总理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情谊?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不论国共两党,许多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都习惯称呼周总理为周主任。

而周总理在和也许多的老师一样,在学校里面有自己喜爱和中意的学生,而黄埔军校之中,周总理最看喜欢的学生,便是李默庵。

李默庵的家庭并不富裕,从小就得帮家里干粗活。后来读完小学后,便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停学。

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去了亲戚家任职的学校就读,即便如此,也是一段时间当学徒工,一段时间在学校读书。

十九岁时,国民 *** 在长沙公开招考军校学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并推荐同一批次入取的陈赓为领队,一同前往广州。1924年,正式加入黄埔军校。

当时的广州,鱼龙混杂,既有进步的革命人士,也有混日子的兵痞混混。好在李默庵在自己认的“大哥”陈赓,还有好友左权等人的影响下,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而入学黄埔军校后,他的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不论是军事训练,还是政治文化课,他都名列前茅,即便是他入学较晚,但不少人都把他列入“黄埔三杰”。

甚至在黄埔一期学员内部,出了个打油诗,说是“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

而他作为跟着陈赓一路南下的“小兄弟”,入学不久就被陈赓介绍给了周总理认识,周总理十分喜欢他,也要求陈赓积极发展他进入我党。

1925年,李默庵秘密加入中国 *** ,是黄埔一期学生中,是黄埔军校开办后,之一个在军校内加入 *** 的学员。

当时李默庵入党,周总理十分高兴,常常单独和他交流谈话,特地把他调到政治部学习,让他跟在自己身边。而李默庵,也是真心把周总理视为老师,两人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

但到了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爆发,国共之一次合作结束。在蒋介石的命令下,为了继续留在国民革命军之一军,他选择了脱离我党。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向温文尔雅,平和谦和的周总理难得失态,大发雷霆,训斥他说:“之一个入党的是你!之一个 *** 的也是你!你太让我失望了!”

其实不仅仅是周总理,李默庵的“大哥”陈赓,还有他的老领导 *** ,都对他的选择十分遗憾。

当然,蒋介石这边对他这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也十分重视,在后来的国民军北伐以及中原大战的过程中,李默庵也的确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取得诸多战功。年纪轻轻就被蒋介石任命为第10师的中将师长。

1932年6月,蒋介石为了拔出我红军鄂豫皖根据地,调集 *** 精锐大军50万,预备完成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

李默庵、胡宗南、汤恩伯等 *** 名将,全部率部参战。而他们面对的,是我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徐向前、陈赓等人带领下,坚决抵抗。

而无巧不成书,但是李默庵率领第十师,正好对上了他的“大哥”陈赓率领的红12师,双方碰面之后,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随着双方后续增援的到达,这场遭遇战的规模越大越大。就连徐向前元帅也对这一战记忆深刻。

最终,李默庵和卫立煌坚持不住,被迫后撤。在路上,他还和卫立煌开玩笑,说自己要是被抓了,对面陈赓是自己大哥,不会要自己命,你卫立煌被抓了,可就说不定了。

他此时的表现,让不少人心寒,觉得周总理看错了人。但真的是这样吗?

他是周总理的得意门生,却连打7场,被粟裕差点打得差点退出军界。

他是周总理看好的学生,但他却选择了退出 *** ,难道真是周总理看错了人?

这个后来被差点被粟裕打得退出军界的学生,到底是他是中看不中用?还是粟裕将军太强?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之变,开启了他们罪恶的全面侵华战争。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即便是以农业社会对抗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日本,也绝不后退。

在我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停止内斗,一致抗日,实现了双方的第二次合作。

而李默庵,在当时那个背景下,也在西安事变后,受命来到西安处理一些任务。只是他没有想到,在这次来西安,见到了他一直不敢面对的人。

听说自己最牵挂的学生来到了西安,周总理带着一个警卫员,就直接去到了李默庵驻扎处,都不等李默庵的勤务兵完成通报,就这样径直走了进去。

能让周总理做出如此举动的人,李默庵还真是独一份。

而见到对自己十分器重,自己却辜负了的恩师周总理后,李默庵显得很是局促。两人十多年没有见面,如今,却在这样的情形下再会。

李默庵连忙对周总理行礼问好,周总理看到自己曾经最喜爱的弟子,内心也有千言万语,只是摆手让他坐下,师生之间,就这么聊了起来。

其中,周总理甚至还吟诵了李默庵的诗句“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可见即便是分别多年,周总理一直对自己的这个学生很是留意。

只是尴尬的是,这句诗,正是李默庵率军参与第四次“围剿”红军时所写。

而周总理这次来,也是趁着国共二次合作的机会,来看一看自己的这个学生,同时也是鼓励他,在抗日战场上多多努力,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

而李默庵,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周总理的眼光。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李默庵率领部队,担任晋北方面左翼兵团指挥官,参与了忻口会战。他的任务,是守住大白水阵地。

他带领部队,钉在这里近一个月,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10月12日,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突破了国民军第九军的阵地,军长郝梦麟,师长武家麒殉国成仁,南怀花高地被日军夺走。

李默庵得到消息后,亲自指挥左翼兵团,还拉出了总部预备队,对日军展开反击,通过血战,夺回阵地。

当时日军为板垣师团主力精锐,配有三十多辆坦克,数百门火炮,更有数十架飞机座位掩护。李默庵的部队根本无法正面抵抗。

于是,李默庵组织了敢死队,用汽油砸向对方坦克,然后用手榴弹投掷,令地日军坦克起火后,不得不后撤。

对于日军火炮,李默庵则是组织部队进行夜袭,和日军进行夜间混战,令日军不能发挥火炮优势。但日军的飞机,依旧对李默庵不造成了巨大伤亡。

直到10月底,日军在其他方向突破成功,逼近太原。李默庵率领的第14军伤亡过半,85师仅剩一个营,但依旧守住了阵地。

只是到了这个局面,他的坚守已经没有必要,在11月初,他率领剩余部队,成功甩开日军,脱离了战场。

后来,李默庵被调到湖南,为敌后游击培训人才,这一次,他的搭档,是 *** ,两人携手合作,共同培训了三期抗日游击学员,为抗日事业的敌后战场做出贡献。

1941年后,李默庵前往主持浙江地区的抗日活动。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 *** ,在绍兴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但可惜的是,没有认清蒋介石本质的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再次走到了我党的对立面,这次,他面对的是粟裕将军。

李默庵是周总理的得意门生,却被粟裕差点打得差点退出军界。

黄埔军校中,能文能武还被周总理看重的他,解放战争面对粟裕,被打出了什么样的战果?最终,他又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人民期望和平,期望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但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议,想要继续完成他对 *** 的“清剿”行动。于是,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当时,备受蒋介石期望的李默庵,率领12万美械主力,剑指苏中地区。而这里,正是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中野战军,部队数量,约莫3万多人。

不论是军队人数,还是武器装备。李默庵率领的国军,都占据优势。但战争的结果,不仅仅看人数,也不单单只看武器装备,还要看指挥官,还要看天下民心!

当时,国军这边仗着自己有优势,整编第83师想要抢功冒进,结果粟裕将军集中力量,完成运动包抄,一战歼敌三千。

接着在李默庵让整编49师进攻如皋县城时,我 *** 主力部队,完成远程奔袭,再次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打残了敌整编49师。

此刻,李默庵意识到我 *** 的战斗力不一般,决定依靠稳扎稳打的方式,在飞机的掩护下,逐步靠近华野指挥部所在的海安,想要一举击溃我军指挥部。

在海安防御战过程中,我军依靠运动战,袭扰战,不但顺利突围,还有效杀伤敌军超过3千余人。

而李默庵更没有想到,我军突围后,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突然来了一个回马枪。趁着敌军驻守李家堡的部队换防时,神兵天降,一战消灭了国军8千多人。

为了限制我军的运动战,李默庵调出五支特务武装部队,扼守交通,妄想限制我军的机动性。但我军的一场夜袭,他的五支交通大队,全部被我军消灭。

而后,李默庵所部准备进攻邵伯,逼迫我军分兵。但粟裕将军反其道而行,率领部队反攻敌军腹地,迫使李默庵不得不回撤部队救援,在 *** 军队回援路上,完成歼灭。

之后,华野主力全军出击,围攻想要敌军腹地被我军围困的敌人,敌军65师直接缴械投降。

前前后后,李默庵的部队和粟裕将军交手七次,七战七败。他也因此被蒋介石撤了军职,后面考虑到他是周总理最喜欢的学生,对他也各种防备。

而李默庵,也在这段期间冷静思考之后,发现了自己从前的错误,但这时,浪子回头的他,又总觉得自己对不起恩师周总理,于是选择了前往长沙,过上了半退休的生活。

后来他也在为湖南的起义,奔走联络,做出了贡献。1949年,已经移居香港的李默庵,带领44位 *** 将领,通电起义。

当时,我党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北京,参与到人民政协的工作中来。但心怀愧疚的李默庵自觉无颜再见恩师周总理,选择变卖家产,去了阿根廷生活。

他不知道的是,在周总理见功德林特赦战犯的时候,还在念叨他。“不知道李默庵去哪里了,他要是能回来就好了。”可见周总理对他,真是恩师看待自家弟子一般的深情。

1981年,在海外漂泊多年的李默庵,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活动,还是周总理夫人邓颖超站出来,为他撑腰,向所有人介绍:“这位是爱国将领李默庵。”

而李默庵回国,邓颖超见到他,就哭了。告诉他:“恩来找你找得好苦。”

这一次,李默庵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回国定居的他,除了为湖南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外,也一直为国家的和平统一发声奔走。

他的人生,也终于走上了周总理所期望的道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598260.html

“连战七场:周总理能文能武的得意门生,被粟裕打得几乎退出军界” 的相关文章

苏麻喇姑未嫁的原因是什么 苏麻喇姑真的是为了康熙吗

苏麻喇姑未嫁的原因是什么 苏麻喇姑真的是为了康熙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苏麻喇姑一生未嫁,真的是为了康熙皇帝吗?里面有什么原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康熙王朝》中的故事有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令人深刻的便是里面康熙皇帝和苏麻喇姑的故事。在电视剧中,苏麻喇姑和玄烨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关系就...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的谋臣陈平,虽比不上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声名显赫,但也确实算得上一个风流人物。他出生低微,身处穷巷陋室,但胸存大志,广结高人,游学读书,投靠英主。他辅佐刘邦,屡出奇计,匡扶汉室,位及相位。虽然遭遇...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收纳了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后来,当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打算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么,他究竟为什...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会因为东吴的关系立为太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原因可能与东吴有关,但却不仅仅因为是东吴。历史记,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太子。因为刘备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没有记载,估计早夭,二...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

郑当时你知道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郑当时,字庄。也被叫郑庄。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乃名流之后,郑桓公二十二世孙,他的父亲郑荣曾做项羽手下的将领,而他本人谦恭好学,乐于助人,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就是负责监管太子府中的士兵,履行太子的吩咐。到了休...

王达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王达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王达,江苏无锡人,生于公元1350年,是明成祖时期有名的书法家、画家,还是优秀的诗词达人。他与浦源、王绂合称";锡山三杰";,与解缙、王璲、王洪、王偁并称大明";东南五才子";。然,...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李香君本姓吴,苏州阊门枫桥人氏,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李香君的父亲是个武官,不过品阶很低,两个哥哥几乎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李香君8岁时,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漂泊到异乡,被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李贞丽收养...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被誉为盛唐第一猛将,玄宗皇帝的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当时唐朝只有十个节度使,王忠嗣一人能节制四镇,比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也多过一镇,可以说是唐朝最牛节度使。可是不久之后王忠嗣就被唐玄宗免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