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外交史最强捡漏:100年前北洋 *** 随手签条约,如今赚麻了

中国历史5天前4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00年前北洋 *** 随手签订的一份条约,却在冥冥之中助力了新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

使得我们的科学家可以自由出入北极,开展相关的科学考察工作。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列强通过那些不平等条约强占我国的领土,还索要巨额赔偿。

可却总有例外。

新的利益争夺点

这份条约就是《斯瓦尔巴条约》,它或许不似《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广为人知,但其蕴含的历史作用非常重要。

顾名思义,条约的内容围绕着斯瓦尔巴群岛展开。

斯瓦尔巴群岛由之一个发现它的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命名,意为“寒冷的海岸”。

那是1596年,因为该群岛坐落于终年极寒的北冰洋上,所以那里几乎全部被冰雪覆盖,很少有人踏足。

直到1607年,来自英国的探险家亨利·哈德逊,在该群岛中更大的岛屿,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北端,发现了大量的格陵兰鲸群。

在那个年代,鲸脂中的鲸油是重要的照明和工业用油脂。

一座座捕鲸站随即拔地而起,17-18世纪那里都只是被当作捕鲸站使用。

尽管捕鲸站后来遭到废弃,但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被逐渐发现。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在财富的吸引下前去开矿,从前荒无人烟的岛屿上有了城镇。

著名的“地球最北城市” 朗伊尔城就是在此期间建立,它距离北极点只有1300千米。

有利可图,自然就会有利益矛盾产生。

欧美各国就斯瓦尔巴群岛的资源开采权和 *** 归属,展开旷日持久的争夺,唯恐自己的国家吃亏。

如果从先来后到的角度来看,最早登岛开采和定居的绝大部分是挪威人和俄国人。

如果从实施行政管辖的角度来看,挪威更胜一筹,朗伊尔城的居民就以挪威人为主。

不过,在国与国的博弈场上,实力约等同于“道理”

彼时的挪威军事实力并不是特别突出,在之一次世界大战中奉行中立政策。

而深陷内战泥淖的俄国,也无暇和一众对斯瓦尔巴群岛虎视眈眈的欧美列强讨价还价。

《斯瓦尔巴条约》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各方通过它实现了自己能接受的利益划分。

无心插柳

在经过长时间的你来我往和谈判后,1920年的2月9日,一众签约国在巴黎签订《斯瓦尔巴条约》。

鉴于挪威距离斯瓦尔巴群岛最近,且更先开采和移民等原因,条约确认了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拥有“充分和完全的 *** ”

可是该群岛丰富地下资源的开采权,则由所有签约国平等享有,美国、英国、法国等18个国家都在其列。

按照协议内容,上述签约国的公民均可以自由出入斯瓦尔巴群岛。

与此同时,他们在不超过挪威法律规定之外,还可以在斯瓦尔巴群岛上从事正当的生产、商业以及科学考察等活动。

欧美各列强正是冲着开采矿产去的,这意味着他们在该群岛上的自由度非常高,利益已然到手, *** 就不必再和挪威争夺。

不过协议虽然签订了,可谁也无法保证不会有国家在利益的驱使下,撕毁条约。

为了使这片净土免遭战火的荼毒,条约中特意言明该群岛 “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要一直维持军备废除状态。

这样优渥的条约内容,后续又吸引来了三十多个国家接连加入,根据史料记载,北洋 *** 就是在法国的邀请下加入该条约。

1925年7月1日,北洋 *** 的实际掌权者段祺瑞,派遣特使在巴黎签署《斯瓦尔巴条约》。

彼时法国之所以拉拢我们,绝不是好心而是借此挽回自己的声誉,以及拉拢我们一起对抗美国。

而段祺瑞同意也是不敢忤逆法国的意愿,以及希望将来我们的民众在斯瓦尔巴德群岛能得到保护。

就这样,在各怀心思下,我国成为该条约的协约国之一,为日后我国在北极设立科考站埋下了建设性的一个伏笔。

柳成荫

《斯瓦尔巴条约》于1925年8月14日正式生效后,各协约国纷纷开始本国在该群岛上的科学和商业行动。

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战争、经济等原因从未行使过在该群岛上的权利。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才拉开序幕,已经算是晚了一步。

众所周知,北极、南极,这两极地区不乏各种珍稀的动植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它的资源开发和航道利用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世界上之一个南极考察站奥尔卡达斯站,早在1904年就已落成。此后美国、苏联等国家,也都先后在两极,建立了自己的科学考察站。

好在随着国家越来越强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分别在南极大陆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实现了跨越性的进步。

我国在北极的科学考察事业也同步进行,与南极有大陆不同,北极以北冰洋为主。

且所有适合落脚的岛屿都已经划分好了 *** 归属,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在那里完成科研任务。

正是因为《斯瓦尔巴条约》的签订,我国如今才有权在北极地区开展经济活动和科研活动。

该条约在签订之时就言明是长期有效,它是我国在北极进行科研考察的法律和历史依据。

再加上挪威驻中国大使馆于2001年9月,主动邀请我国到斯瓦尔巴德群岛考察并建站,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通过实地考察,地址选在了斯瓦尔巴群岛上,较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新奥尔松。

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竣工并投入使用。

我国自此以后在北极地区有了一个永久性的观测研究平台,完成了极地考察站的初步战略布局。

在我国科学家数十年的呕心沥血下,黄河站已经成为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北极考察站,更强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中国极地科考35年:到世界尽头 探无人之境 来源:新京报 2019-09-25

走近之一座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来源:央广网 2019-02-16

中国在北极没领土,为何还能进行科考? 来源:人民融媒体 2022-11-08

100多年前法国强塞给中国一块地,现在起了大作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2-07

中国北极黄河站的建站历程 来源:中国海洋报2010-07-2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8531.html

“中国外交史最强捡漏:100年前北洋 *** 随手签条约,如今赚麻了” 的相关文章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高颎是隋朝第一能臣,他不仅能征善战,帮助隋文帝统一了天下。而且他在国家政务上很有能力,善于举荐人才。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宠信,然而他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最终落得含冤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高颎出身于...

王全斌是什么人?蜀地大规模叛乱与他有何关系?

王全斌是什么人?蜀地大规模叛乱与他有何关系?

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后就开始了他的统一中国的战争。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乾德三年(965年),北宋大将王全斌灭后蜀,使得巴蜀之地并入大宋版图。可过了不到一年,巴蜀之地就爆发大规模反宋起事,使得北宋对巴蜀的统治岌岌可危。直到乾德四年(966年)刘廷让率宋军入蜀平乱,才...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吕后当年真正是称得上权倾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她抗衡的。说吕后权倾天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其一,吕后可以随便欺负刘邦的儿子们,没有任何人有反抗之力。刘邦的儿子中,除了刘肥、刘...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落的?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落的?

全皇后(244年-301年),吴郡钱塘人,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尚之女,母孙恭之女。吴大帝长女全公主的侄孙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赤乌十三年(250年),因全公主推荐全氏被册为孙亮的太子妃,建兴二年(253年),全氏被立为皇后。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被权臣孙...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还不知道:从父亲角度看,努尔哈赤为何不让多尔衮继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20年,阿巴亥给代善“送饭”吃,努尔哈赤很恼火,将她赶回娘家,却舍不得她离开,很快就去接她回来。努尔哈赤宠爱阿巴亥,也疼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却不在他们之间选择继承人。1601...

有哪些与甘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甘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甘宁(? - 215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宁少年时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临终前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此人是谁?康熙此举有何用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为整个清朝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帝王。除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外,还让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也正是因为他为国家发展,...

曹丕称帝后猛攻东吴 曹丕为何不对蜀汉下手

曹丕称帝后猛攻东吴 曹丕为何不对蜀汉下手

还不知道:曹丕称帝后,为何猛攻东吴,而对蜀汉不管不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21年,夷陵之战爆发,急于报仇的刘备被陆逊的一把火烧得大败而归。但奇怪的是,刚刚称帝的曹丕却没有找蜀汉的麻烦,反而选择攻打实力强劲的东吴,这又是为何呢?孙权出尔反尔夷陵之战前夕,孙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