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新书《金雀花帝国 》| 中世纪史名著

中国历史7天前5

《金雀花帝国 》

金雀花帝国:一部跨民族的“交错的历史"

七十年的历史预示了三百年的结局

深度描绘金雀花家族的权力盛衰与历史命运

在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中,金雀花帝国是其中一个重要阶段,影响甚至奠定了两国以后发展的基础,而其间从1154年至1224年的七十年又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即从王朝创建到其在大陆的大部分领地重归于法国王室。本书正是对这一关键时期的深入探讨。

本书并非像普通历史图书那样完整叙述金雀花帝国三百余年的历史,而是基于广泛扎实的史料、缜密深刻的思考,从王室争斗、贵族骑士、教俗关系等方面对金雀花帝国的治理体系进行了细致研究,从而对这个独特政治实体的历史命运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尤为有趣的是,为了控制这个由不同群体组成的政治空间,以它的创建者亨利二世为首,建立了一个以受过教育的神职人员和彬彬有礼的骑士为基础的官僚国家。与他们一起,他从零开始编写金雀花传奇,创造出像著名的凯尔特国王亚瑟一样令人难以置信的祖先。

——编辑推荐

金雀花帝国

(中世纪史名著译丛)

〔法〕马丁·奥莱尔 著

黄艳红译

2024年6月出版

ISBN:978-7-100-23383-5

【内容简介】

1154年,当来自安茹的亨利成为英格兰国王时,他的家族已经在英吉利海峡两岸占有广阔领地,这个政治体被称为“金雀花帝国”或“安茹帝国”。在帝国存在的约七十年中,发生了入侵爱尔兰、托马斯·贝克特遇刺、第三次十字军、布汶之战、大 *** 等重大事件。

在《金雀花帝国》一书中,马丁·奥莱尔以熟稔的叙事技巧将政治事件融入中世纪盛期的时代格局之中,并基于翔实的资料,赋予历史人物鲜活的个性形象,还原了重大历史场景中的细致画面。从帝国家族内部父子之间的相互诅咒,到坎特伯雷大教堂中杀手和受害者的每一个动作,再到宫廷的旅途奔波和君主廷臣们的玩笑,奥莱尔为我们再现了那个遥远世界中激荡的情感与活力。

【作者简

介】

马丁·奥莱尔(Martin Aurell),1958年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先后在法国普罗旺斯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获得博士、国家博士和历史学及文献学学位,其博士及国家博士论文导师为著名历史学家乔治·杜比。奥莱尔教授先后任教于鲁昂大学和巴黎四大,现任法国普瓦提埃大学中世纪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主编多种历史丛书,参与一些英文中世纪著作的撰写,并有多部著作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和罗马尼亚语。主要著作有《金雀花帝国》《有文化的骑士: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的知识与贵族行为》《中世纪普罗旺斯贵族家族》等。

【译者简介】

黄艳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近代史和中世纪史。2006年在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201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曾在索邦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所、法国普瓦提埃大学中世纪文明高等研究中心(CESCM)等学术机构访学;2011年11月到2012年8月,受“布罗代尔奖学金”资助,在法国人文之家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版专著《法国旧制度末期的税收、特权和政治》(2016年),并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译有《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观念卷》《记忆之场》《历史性的体制》《近代德国及其历史学家》等著作十余部。

【专家推荐】

这是一部法国学者关于安茹王权和 *** 的引人入胜的专题研究,采用了与大多数英语作品截然不同的 *** 。

——约翰·哈德森(John Hudson),圣安德鲁大学教授

如果你正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中世纪英国历史,那么这本书非常适合你。这本书……与弗兰克·巴洛的《英格兰封建王国》搭配,你会发现它为任何论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丹尼尔·汉默(Daniel Hanmer),书评人

《特里斯坦传奇》,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与圣杯

目 录

译者序

导论

王权的治理与强制

宫廷、廷臣及其学识

战斗中的人

批评与匡正

金雀花意识形态

国王,宣传大师

国王,有文化的骑士

加冕的国王,登基的公爵

贵族和王权:尊重与反叛之间

贵族:反叛与服从之间

享有特权的贵族

被驯化的战争

不可能存在的统一性

贝克特案

知识分子的介入

捍卫教士自由

大教堂中的谋杀

结论

大事年表

金雀花简明谱系表

史料和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总序

1137年路易七世与阿基坦的埃莉诺的婚礼

精彩试读

民族性同样展现在“金雀花帝国”(Empire Plantagenêt)和“安茹帝国”(Empire angevin)两个术语的使用之中。之一个术语在法国较通行。但一些英国中世纪史家对此提出了批评,他们的论据是,在12世纪的史料中,“金雀花”这个词只是作为亨利二世的父亲、美男子若弗瓦(Geoffroi le Bel, 1128-1151年)的外号时才被提到。我们至多只能在他的孙子狮心理查的王座两侧,以及他的大印章的正面看到金雀花(genêt)的枝条。直到15世纪时,金雀花才成为一个父姓(patronymique):当时正值百年战争,人名上的手法带有直接的政治意图,即都是为了给英格兰或法兰西国王的王朝利益诉求提供依据。不过,同样的年代混淆也见于“卡佩”(Capétien)一词,在最古老的文献中,这个词本来只用于称呼于格·卡佩(Hugues Capet),但卡佩一说如今已在中世纪史学者中广泛流传了。我们还要顺带提一下,美男子若弗瓦之所以有这个外号,是因为他喜欢树林、森林和荒野,他非常热衷于在这些地方打猎,正如我们将看到的,打猎对他的家族而言具有广泛的政治寓意。

我们已经说过,金雀花是法国史家习惯使用的说法,而且他们觉得这样用很合适。相反,我们的英国同行,除了约翰·勒·帕图雷尔(John le Patourel)这个例外, 则更喜欢用“安茹帝国”,这个说法是凯特·诺嘉特(Kate Norgate)在1887年创造的,后来詹姆斯·H.拉姆塞(James H.Ramsay, 1903年)和约翰·基林厄姆(1984年, 2001年)又用这个术语作为自己著作的标题。选择这个古老的称号表明,他们更倾向于将当时英格兰国王的各个领地与安茹家族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强调这个王朝的大陆特性和其统治的家族性质。当然,凯特·诺嘉特采用的安茹这个形容词没有任何不列颠种族中心主义的含义,因为他强调的是统治英格兰的这个王朝是“外来”的。他的这一选择可谓前程远大,不列颠的思想者很是欢迎,更何况在19世纪末的民族主义背景下,它更显得明智而又振奋人心了。

——摘自本书导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8554.html

“新书《金雀花帝国 》| 中世纪史名著” 的相关文章

平阳公主两度丧偶又是寡妇 卫青为何还会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两度丧偶又是寡妇 卫青为何还会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平阳公主

对为何一代名将卫青会娶一个比他大十几岁还两度丧偶的寡妇为妻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第一名将卫青最后娶了一个两度丧夫还比他大十多岁的寡妇是不是有点令人称奇,不过如果知道这个寡妇身份就会知道卫青有多么谨慎明智了,卫青要娶的寡妇不是别人,此女正是当时汉朝皇帝刘彻的亲...

董和: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清贫俭约,深受爱戴

董和: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清贫俭约,深受爱戴

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人。东汉末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董和率家族西迁。在刘璋手下相继担任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任内以身作则,改善了崇尚奢华的风气。后迁任益州太守,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深得他们的爱戴。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取...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对朱元璋下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就是他开创的。他不仅在唐朝的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作用,还对文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功不可没...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交战,先锋张辽和凌统大战五十合回合,不分胜败,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也想立功,于是,向孙权建议只带领一百人偷袭曹营,孙权为了挫曹操士气,同意了。于是,当天夜里,甘宁带着一百个骑兵,突...

周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孙权都有哪些贡献?

周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孙权都有哪些贡献?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与众将在濡须口相聚,席间孙权让周泰袒露上身,让他讲明身上各个伤口的来历。周泰便把力救孙权,拼死作战的事迹详细讲来,使得众人叹服。那周泰是如何舍身护主,救出孙权的呢一,投靠孙策周泰是九江郡人,因此和蒋钦是同乡,...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

于谦在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隐藏了什么真相?

于谦在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隐藏了什么真相?

说起明朝的于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于谦之死,乃是明朝政治潜规则使然,更是于谦作为官场边缘化、信奉儒家文化而导致的孤立和格格不入,最终,明朝第一国士冤死于刀下。一、从“土木堡之变”说起公元1449年,在土木...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部将石超在荡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晋军,俘获晋惠帝北归邺城。自此司马颖牢牢控制西晋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马颖就兵败逃往洛阳,被堂叔司马颙抓获。那司马颖为何会迅速走向败亡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