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山东一奇怪姓氏,百家姓没有,专家考证后惊讶:可能是明皇室后裔

中国历史3天前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生活着一群姓“昃”的村民。这个姓氏不仅罕见,甚至在《百家姓》中都查无此姓。他们是谁?为什么会拥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姓氏呢?

而经过考古专家考证以后,结果更是让人大吃一惊,这些人竟然有可能是明皇室后裔,这是咋回事?

昃家庄的秘密

藏在山东淄博深山里的昃家庄,乍一看,和其他小山村没什么两样。但如果你来到这个村庄,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村民,都姓一个罕见的姓氏:“昃”。

“昃”这个姓,别说外地人,就连附近村子的人都没怎么听说过。关于这个姓氏的由来,村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他们的祖先,很有可能是明朝皇室的后代。

根据史料记载,当年明朝灭亡,清兵四处追杀皇室成员,他们的祖先为了活命,才逃到这个偏僻的地方,并且改名换姓,隐姓埋名地生活下来,而“昃”这个姓,很有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像传奇故事,但村里的一些东西,可是给这个传说增添了几分可信度。比如村口有一座古老的祠堂,虽然年久失修,但祠堂里供奉着明朝皇帝的画像,香火一直没断过。

每年清明节,村民们都会来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祭拜的,正是明朝的那些皇帝。

除此之外,村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也和明朝时期有些关联。比如他们每年都会在特定的日子里,做一种叫做“九层糕”的点心,据说这种点心是明朝宫廷里的御厨发明的,只有在重要的节日才会做。

为了弄清楚“昃”姓的来历,也为了证实村民们的说法,不少专家学者来到了昃家庄。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也走访了村里的老人,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家学者们还真发现了一些线索。地方志里记载,明朝末年,确实有一部分皇室成员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山东境内。而昃家庄所在的这片山区,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确实是一个藏身的好地方。

学者们还翻阅了《博山县志》《昃氏族谱》等一大堆古籍,结果发现:这些姓“昃”的村民,居然真的可能是明朝皇室的后代!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那他们又是怎么定下这个姓氏的呢?

从衡王到“昃”姓村民

当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只能在煤山上吊了。大明王朝算是彻底完了。清军入关以后,更是开启了杀戮,尤其是对明朝的皇亲国戚,赶尽杀绝,抓到一个杀一个,一点情面都不讲。

这可苦了那些原本锦衣玉食的皇室成员,为了活命,只能四处逃窜,隐姓埋名,能躲多远躲多远。其中就有一支是明宪宗的五儿子衡王的后代。

衡王原本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子皇孙,祖祖辈辈住在青州,日子过得要多舒服有多舒服。可世道说变就变,一夜之间,他们就从高高在上的皇亲国戚,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捕,他们也顾不上什么荣华富贵了,只能收拾细软,带上家人,偷偷摸摸地逃出了青州城。

一路逃亡真是吃了不少苦。他们风餐露宿,一路颠沛流离,最终逃到了颜神镇西山脚下的王大岭。这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只有一座不知何时建造的石屋,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一家老小也算是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为了生存,更为了躲避追捕,他们决定彻底改头换面,隐姓埋名。思来想去,《千字文》中“日月盈昃”的句子给了他们灵感。“昃”,象征着太阳西斜,不正如同大明王朝的命运吗?

他们觉得“昃”这个字,就像大明王朝的现状,日头西斜,要落山了,心里怪难受的。但日子还得过,先改姓换个活法,将来再说。

就这么着,他们毅然决然地舍弃了祖姓“朱”,改姓为“昃”。一来可能是为了纪念已经逝去的大明王朝,二来也可能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彻底摆脱过去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

从此他们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山谷里,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开垦荒地,播种希望,在这里不再有高高在上的皇室后裔,而是都变成了勤劳朴实的农民,时间一天天过去,当年逃亡的恐惧逐渐淡去,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原本荒凉的王大岭,渐渐有了人烟,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到了雍正年间,当年逃难至此的后人早已成家立业,他们的后代也在此繁衍生息。曾经简陋的石屋,变成了错落有致的村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有一年县衙官差来到这里进行户籍登记,看着眼前这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庄,询问村庄的名字。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往的经历让他们对官府的人依然心存顾虑,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就叫昃家庄吧。

官差听罢,也不疑有他,提笔一挥,便在户籍册上写下了“昃家庄”三个字。自此这个名字便一代代流传下来,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当年那段惊心动魄的逃亡经历,也逐渐被人遗忘在脑后,大家心照不宣地没有再提起过,只有“昃”这个独特的姓氏,似乎还在保护着这个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清朝几百年,昃姓人家里,出过读书的,也出过做买卖的,还有不少老老实实种地的,但就是没出过一个当官的!

要说是他们家风水不好,出不了读书人,那也不对,因为还是有人照样有考上功名!说到底估计还是他们家祖上那口气没咽下去,毕竟是明朝皇室后裔,给清朝当官,那不是打自己脸吗?

新时代“昃”姓村民的文化传承

如今几百年过去了,昃家庄的村民们一代又一代地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对于祖先的故事,也仅仅停留在口口相传的传说里。至于为什么姓“昃”,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慢慢地不太在意了,反正全村都这姓,也没什么特别的。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身上可能流淌着明朝皇室的血脉,很多村民们突然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开始翻箱倒柜,希望能找到一些祖辈留下的物件。

一些老旧的族谱,几件样式古朴的瓷器,甚至一块雕刻着龙纹的石头,都成了宝贝,被村民们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村里的祠堂,原本因为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现在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你出钱,我出力,大家齐心协力,要把祠堂修缮一新。

每年清明节的祭祖仪式,也比以往更加隆重,香火更加旺盛,好像在告慰祖先,他们的后代没有忘记他们。

以前村民们很少走出大山,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现在他们意识到自己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村上还邀请专家学者来村里考察调研,还组织了一些文化交流活动,

昃家庄的变化,也引起了当地 *** 的重视。 *** 部门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修建道路,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等等。

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想亲眼看看这个可能隐姓埋名的明朝皇室后裔村落。

现在的昃家庄,已经不再是那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眼界也开阔了,更是可以大声地告诉外人,关于自己祖上那些传奇的故事。

现在全国姓“昃”的人还真不多,加起来也就一万出头。这些人主要分布在几个地方:陕西的府谷县,山西的保德县,山东淄博的博山区,还有香港,台湾和台北。

虽然“昃”姓人家分布挺广,但要说到根儿上,还得说是山东淄博博山区的“昃家庄”。用当地“昃”姓人的话说,这就是他们“昃”姓的源头!

当然这都是猜测,具体“昃”姓人是怎么分布到全国各地的,还得专家们好好研究研究。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山东淄博博山区的“昃家庄”在“昃”姓人心目中,那可是相当有地位。

结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过往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昃”姓的故事,还是在提醒着大家,不要忘记历史,也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求生的人们。

就像是“昃”字所象征的太阳西斜一样,虽然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新的一天还是会到来。

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真相,也总会有重见光明的一天,再为后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昃姓的由来》——张茂荣

青春临沂——2023-08-417——山东一村庄村民都一个姓,百家姓都查不到,自称是明朝皇室后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9346.html

“山东一奇怪姓氏,百家姓没有,专家考证后惊讶:可能是明皇室后裔”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各为其主 两人到底是更加厉害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各为其主 两人到底是更加厉害

还不知道: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到底强在哪里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的谋士,虽然人数很多,但真正能青史留名的却很少,其中诸葛亮算是最有威望,后世赞誉最好的一个。历史中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司马懿是谋略的象征。诸葛亮辅佐刘备,司马懿辅佐曹操两人各为其主,各自都是曹...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没有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秦皇汉武”,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有没有什么联系呢?“秦皇汉武”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意思是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具有雄才伟...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汉献帝,东汉王朝末代皇帝,一生命运坎坷。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朝纲腐败、朝局动荡,宦官与后戚轮流把持朝政,业已成为把持朝政的两大毒瘤,把东汉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群臣拉帮结伙明争暗斗,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战。民间百姓衣食难继,流...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族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派人赐死了名将宇文神举。宇文神举是北周名将,在平灭北齐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还平定北齐余部的叛乱,巩固了宇文赟的皇位。那为何宇文赟还要害死忠心耿耿的堂伯宇文神举呢,一,出身名门宇文神举出身鲜卑贵...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

杨国忠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杨国忠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杨国忠是唐朝时期的宰相,杨贵妃族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756年7月15日),唐朝宰相杨国忠带着家人慌慌张张地来到马嵬坡,进入一家客栈休息。没多久客栈外面就响起一阵喊杀声,许多人高喊着:“杀死奸臣杨国忠,杀死奸臣杨国忠!”杨国忠听到...

秦始皇如果在壮年时立扶苏做太子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秦始皇如果在壮年时立扶苏做太子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秦始皇在盛年时就立扶苏为太子,秦朝还会灭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因为生前迟迟没有册立太子,为此给了赵高可乘之机,在秦始皇巡游途中去世后,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称帝,之后赵高独揽大权,实行苛政,激起民变,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孙权和刘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人关系很要好吗

孙权和刘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人关系很要好吗

对孙权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刘备做了这几件事情,让孙权没有安全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和刘备两人的关系很复杂,在合伙打曹操的时候。他们俩的关系很好,在胜利之后,也会因为瓜分地盘而闹矛盾。而且后来孙权还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他,虽然说在正史中并没有留名。只是说了孙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