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若无西安事变,红军前途如何?徐向前回忆:已经计划好第二次长征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6-24)420

编辑|t

引言

1936年10月,红军顺利会师,结束了史诗般的长征,开启了新征程。而仅仅两个月后,张学良、杨虎城就发动了

西安事变

,震惊中外。

可以说,西安事变是红军以及全国四万万人民命运的转折点。此后,

国共正式开启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历史的方向回溯,这次兵谏是无数个偶然碰撞在一起的,因此,人们不免想到,

若无西安事变的发生,我们红军的前途又会如何呢?

其实,徐向前的回忆已经揭示了历史可能的另一个走向。

(蒋介石与张学良)

一、西安事变:风起云涌一声雷的历史转折

1936年12月12日,一份紧急电报被送到 *** 中央毛主席手上。

电报来自于西北“剿共”总司令部,而它的内容,更是让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整个 *** 高层大吃一惊!

原来,这电报正是时任“剿共”副司令的张学良发出的,里面写道,

如今他们已经将蒋介石及陈诚、蒋鼎文等 *** 高级将领扣押

,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及前途,希望与我党商议决策,盼速回复。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等人联合通告,发出了停止内战、释放爱国领袖、保障人民自由等八项救国主张,表明自己兵谏的目的。

(张杨兵谏)

随后,不论是南京 *** 当局,陕北苏区,还是英美德法日等国家,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座六朝古都。

西安的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虽对张学良等人的行为措手不及,但是 *** 中央迅速召开扩大会议,最终决定派周总理前往西安,致力于和平解决事变问题,并

全力推进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而南京 *** 中央则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党内主和、主战派争论不休,最终主张讨伐的何应钦得到支持。

(原南京 *** 会议室)

16日, *** 刘峙、顾祝同等分别率领军队,从东西两路逼近西安,大战一触即发。

几天后,周总理、张学良,以及 *** 的宋美龄、宋子文,在西安城进行了整整两天的谈判,初步确定了国共合作,成立抗日联合 *** 的意向。

可以说,

西安事变是影响我党、我国命运,生死攸关的一次转折,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打下基础。

而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的前途又在何方呢?

(中国工农红军)

二、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假如没有西安事变

10月份,三大红军主力部队在会宁会师后,蒋介石部队穷追不舍,举全军之力围剿。

我军对此并没有坐以待毙,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全军做了战略部署,决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逼蒋抗日。

于是,一方面,党中央下令,

命红四方面军组成两万人的西路军,横渡黄河,希望通过宁夏战役,打通陕甘苏区与苏联的通道,获得苏联方面的国际主义援助

(美术作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当时在青海、宁夏一带的势力,主要是马家军阀控制的西北军

,他们受命于蒋介石,顽固不堪,丝毫没有与我党携手,共抗外敌之意。

因此在西路军西征过程中,马步芳、马鸿逵等西北诸马带领马家军,对我军围追堵截,肆意残杀。

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虽然不畏强敌,英勇抗战,毙伤敌军2万人,然而自身也承受了严重损失,余下部队不满3000人。

(西路军遭屠杀惨状)

另一方面,我党积极拉拢可能的抗日力量,并与张学良多次进行友好沟通协商,最终,我军与东北军达成协定,决议互不侵犯。

在这之后,张学良渐渐开始从中斡旋,充当起我党和 *** 蒋介石沟通的桥梁,并多次向蒋介石表明了停止“剿匪”,共同抗日的态度。

然而,

蒋介石一次次强硬地回绝,并毫不迟疑地推进“剿匪”计划

。他不仅派胡宗南在河东与我军作战,还在12月4日亲自飞往西安,调大军集结在潼关。

9日,蒋介石任命陈诚、卫立煌等亲信为“剿匪”指挥,准备在12月12日大举进攻红军,颇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

看到蒋介石如此行为, *** 中央已经不抱希望,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即 *** 坚决不联共抗日。

(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三人在西安合影)

此外,正值严寒冬季,陕北高原寒风冷冽,红军部队处境艰难,缺衣少食,周围又有胡宗南军队、马家军的虎狼环伺。

根据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

*** 中央正积极研究,打算执行“新计划”,离开陕甘宁根据地,进行新的战略转移。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将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新长征”,同时我们的西路军将设法打开局面,建立我军与苏联红军的联系。

而随后的西安事变,令我军再次看到国共合作的希望。

这才有了我军迅速调整策略,搁置战略转移,

命令西路军不再向西,转向东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一起,牵制 *** 的中央军队。

(延安红军故居)

三、历史没有如果:西安事变改变近代史进程

虽然说,我党为适应局势的变化做了多种准备,但是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一切将更加艰难和不可预测。

西路军的西征将会遇到何种场面,新长征路途艰险,将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这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

而历史也从来没有如果。

正是有了西安事变,才扭转了时局,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国人的命运。

1937年9月22日, *** 中央通讯社发表《 *** 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等回到延安时受到 *** 等的欢迎)

从此,十年内战结束,中国人放下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成见,联合抗日,真正携手,共同走在了孙中山先生所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道路上。

因此,我们才会对西安事变持以肯定的态度,并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报以崇高敬意。

作为改变中国近代史进程的两位将军,

张学良终身被监禁,从此消失在政治舞台上,杨虎城本人被 *** 特务关押后被杀,妻儿也惨遭杀害。

他们的事迹,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所写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杨虎城的合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9469.html

“若无西安事变,红军前途如何?徐向前回忆:已经计划好第二次长征” 的相关文章

陆逊作为东吴的将领 孙权为何将人活活骂死

陆逊作为东吴的将领 孙权为何将人活活骂死

还不知道:东吴的神将陆逊,为何被孙权活活骂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孙权为什么和陆逊是世仇?陆逊的家族是江东大族,在东汉末年。世家门阀就代表了统治阶级,陆逊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做官的,但很可惜,他们都去世得很早,但陆氏家族一向同气连枝,于是陆逊就由祖父辈的陆康抚养...

曹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操是如何称赞他的?

曹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操是如何称赞他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于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董卓。因曹操起兵,散布在各地的曹氏族人在得知消息后,陆续投奔到曹操麾下。其中,就有当时才十多岁的曹休。他携老母从遥远的江南吴郡(曹休之父早亡,祖父曾在吴郡做太守,有故旧,因是...

赵姬作为秦始皇的生母 秦始皇为什么要囚禁她

赵姬作为秦始皇的生母 秦始皇为什么要囚禁她

对秦始皇为什么囚禁母亲赵姬?她对嬴政伤害有多大?背后有何隐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囚禁自己的生母赵姬,是因为赵姬做出了让秦始皇感到又气又恨又耻辱的事,甚至威胁到他的生命。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看下赵姬的身份。秦始皇的生母赵姬,...

历史上令妃如何受宠却没能成为皇后,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令妃如何受宠却没能成为皇后,是因为什么?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嘉庆帝生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令妃是包衣出身,据史书记载,她早年被选入宫中做了宫女。由于她生得秀美,心地淳良,因此得到了乾隆特别的宠爱。但是,乾隆在没有皇后,又将令妃儿子永琰立为继承人的情况下,却一直不立令妃为皇后。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王氏,生卒年不详。荆州南阳人。吴大帝孙权妃嫔。吴景帝孙休生母。又称南阳王夫人、小王夫人。同大懿皇后(大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儿子即位前就已亡故,景帝继位后,尊王氏为敬怀皇后,将之改葬敬陵。人物生平敬怀皇后,她的母亲起初嫁给王家,生下王...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黄初二年(221年),曹魏镇西将军曹真率军征讨占据河西的叛贼。最后魏军大胜,歼敌五万余人,还俘获大量牛羊等战利品,不仅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还使得西域重新归属中原皇朝。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马曹真病逝,司马懿自此成为曹魏...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还不知道:假如没有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襄樊战役能取得多大战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甚至连曹操,都在考虑迁都了。不过,由于孙权偷袭荆州,关羽最终惨败、被杀,让人遗憾。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关羽是否能夺...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诸葛亮失败在什么地方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诸葛亮失败在什么地方

还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的北伐失败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权力跌宕起伏,地方长官不听中央号令,俨然成为一股全新的力量,皇帝皇权旁落,毫无威信可言,京城中的守卫力量大都被奸人所掌握,朝政混乱。在这特殊的时期,中国再次如春秋战国时期一般迎来了人才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