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 唯一被捕经历:秋收起义前夕被抓险遭不测,靠两块银元脱险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6-25)390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这首《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江西之一次出现在 *** 的诗词中。

从秋收起义,到踏上长征路, *** 人生中的整整7年时间都战斗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诗中的“修铜”,指的是江西的修水和铜鼓二县。

铜鼓,位于湘鄂赣边,因城东有一石,色如铜,型似鼓,因而得名。铜鼓县内有个月形湾,群山环绕,树林茂密,溪流淙淙,山上长满了翠竹、灌木与茅草。

1927年,轰动全国的秋收起义爆发前夕,34岁的 *** 在这里遭遇了人生之一次被捕,命悬一线,九死一生才逃出虎口。

张家坊遇险

1927年,中华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

从长江到湘江,从上海到南昌,从城市到乡村,都被无处不在的“白色恐怖”所包裹。

反动派抱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掉一人”的心理,对 *** 人高高举起了屠刀。

处在革命中心的湘赣一带,土豪劣绅、乡匪民团飞扬跋扈,几乎天天都能听到 *** 人被枪决的噩耗。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 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冒着巨大危险回到湖南,肩负起了领导秋收起义的重任。

当年9月初, *** 到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

这次会议,也是他领兵挂帅的开端。为尽快了解驻铜鼓、修水部队的情况, *** 在会后从安源马不停蹄赶赴铜鼓。当时陪着他的,

还有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和地下党员易子义。

安源到铜鼓,相距200多里,途经湖南浏阳。

当时,湖南反动当局大搞“铲共”、“清乡”运动,在交通要道上加岗设哨,严厉盘查,搜捕 *** 人。所以他们这一路,注定不会太平。

9月5日早晨,曙光待升。

*** 一行人迎着清凉的秋风,乔装成伙计的模样,悄悄地离开了安源,朝铜鼓方向前进。

易子义挑着货担、哼着小调走在前面, *** 和潘心源在后面跟行。

他们刻意避开行人较多的大道,进入了峰峦起伏的万载山区。由于长时间在山路行走, *** 的脚上起了很多血泡,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一天晚上,他们到达了地处浏阳、铜鼓两县边界的张家坊。

张家坊,是湘赣两省交通要冲。这里关卡盘查严密,流动哨随处可见。

*** 嗅到了空气中的危险气息,决定先不赶路,在附近一家客栈里暂时住下来。

果不其然,他们第二天早上坐在店里吃饭的时候,遭到了团丁的盘查。

潘心源知道 *** 讲的是湘潭话,怕团丁怀疑,便抢先一步用本地话说

:“老总,我们是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准备去铜鼓采购夏布、桐油。乡里乡亲的,行个方便。”

那团丁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别来这一套,就是天王老子,也得检查。 ”

潘心源赶紧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字条递上,讨好地说:“这是矿上的证明信。”

团丁反复盯着证明信看了两遍,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就出门走了。

还没等 *** 心里的大石头落下来,对方就去而复返,指着他们说:“看你们不像是矿工,到团防局走一趟。”

潘心源刚刚松弛下来的神经又绷紧了,他大声问道:“不是检查过了么,怎么又要带人啊? ”

一个团丁厉声喝道:“别多废话,惹火了老子,就用绳子绑着你们走。”

*** 害怕弄僵了反而要吃苦头,连忙给潘心源使了个眼色,说:“走就走吧,无非是耽误一些时间。”

店老板眼看着自己的客人被抓走,忍不住连连感叹

:“哪有几多共党、赤匪哟!团防局横行乡里,胡作非为,真是作孽啊!”

等 *** 走出客店一看,民团已经抓了一大批人,要一起带回团防局去。

其实这些人大部分是小商小贩和平头百姓,但是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刻,他们都莫名其妙被当成了 “共党嫌疑犯”,用绳子捆绑着押往团防局审问。

而 *** 、潘心源等人,也成了队伍中的一员。

两块银元换生机

这是 *** 之一次被捕,也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被捕。

此时此刻,民团还并不知道他们抓的嫌犯中有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如果那帮凶神恶煞的团丁知道眼前这位两颊瘦削的年轻人就是 *** 高价悬赏的 *** ,肯定会迫不及待地交上去邀功请赏。

刚上路时,团丁们盯得很紧,生怕“犯人”逃掉。走了一段路以后,他们就放松了许多,还开始抽烟、聊天。

可是随着离团防局越来越近, *** 心里越来越着急,他深知这一去凶多吉少,一旦牺牲,起义计划就将付诸东流。

*** 边走边想脱身之策。

他突然想起,自己和潘心源身上,还带着几块银元。

这些团丁都是“雇佣兵”,穷得很,肯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捞钱的机会。不如用银元贿赂他们,说不定能逃出去。

于是, *** 快步走近潘心源,低声问道:“钱好拿吗?”

潘心源摇了摇头:“捆在里面了,一下子拿不出来。”

“那就算了,团防局千万进不得,否则会耽误大事。你们加快脚步,走在前头,我垫后,分成两伙行动,到时在铜鼓会合。

潘心源心领神会,赶紧走快些,故意让 *** 落在后头。

团丁见状,大声斥责 *** 加快步伐,跟上队伍。

*** 忙说:“老哥,我脚痛。”

说完,他晃动了一下身子,故意使口袋里的银元和铜板发出响声来。

果然,团丁听到声音后,死死盯着他装钱的口袋。

*** 见他贪财,趁热打铁问道:“老哥贵姓,家住哪里,生活可好?”

团丁一改刚才的凶恶:“我姓黄,湘潭人,一家老小全靠我卖命挣几块钱过活……”

*** 偷偷从口袋里抓出两块银元塞到团丁手里,轻声说:“黄大哥,这点钱,莫要嫌弃,拿去买碗茶喝。”

团丁迅速接过钱塞在衣服里,然后装作没事的样子继续聊天。

等他们来到一边是山林,一边是稻田的弯路上,团丁朝山林方向一努嘴,示意 *** 可以往那边跑了。

*** 道了一声谢,撒腿就跑。

剩下的那些团丁们发现有犯人逃跑,连声大叫:“有人跑了,快追啊!”

民团队长手持土枪,口吹哨子,下令赶紧追捕。

*** 急中生智,从衣袋里抓出剩下的银元往路边一抛。

团丁们看到银元果然两眼发光,只顾着捡钱,给了 *** 趁乱逃跑的机会。

而潘心源则单独往大路走去,故意将团丁引到自己这个方向,结果被捉住。

不过在押解县城的途中,潘心源抓住了机会,借机逃脱。

*** 离开安源时,记得潘心源曾说过“铜鼓在浏阳东北角”,于是一口气往东北方向跑见山就翻,逢岭就越。

跑到一片灌木丛生的开阔地后, *** 才意识到这里没有藏身之地。

情急之时,他突然发现山脚下有一条深水沟,沟两边的茅草长得又高又密,毫不犹豫就跳了下去,将整个身体隐藏在密集的茅草下面。

偶遇好心人

直到很多年以后, *** 还对在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心有余悸,他曾经在陕北向美国记者斯诺细致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据 *** 回忆,当他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有好多次,追捕的人已经离他很近了,几乎一伸手就可以碰到。 *** 几乎放弃了逃跑的希望,觉得自己肯定会被抓到,但是冥冥之中似有神助,这些人到最后居然还是没发现他。等到天近黄昏了,民团又饥又渴,疲惫不堪,终于放弃了追捕,怏怏下山去了。

*** 等到团丁们走光以后,从水塘草丛中悄悄走出来。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暮色将至。

*** 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光着两只脚,满身都是泥,衣服也被扯破了。由于没有鞋,脚上的伤口鲜血直流,疼痛难忍。

他坐在路旁的石头上,感到又饥又累,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挑柴的农夫从山上下来。

*** 像遇到了救兵,连忙迎上前去打招呼:“请问老哥,此地归哪个县管,叫么子地名?”

樵夫放下担子,回答道:“你怎么走到这山坞里来啦,这就是铜鼓的地盘喽,叫月形湾。 ”

*** 看对方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后,就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个大概。

樵夫把 *** 从头到脚打量一番,感觉不像是坏人,便朝山口指着说:“前面冒烟的地方就是我住的村子,你沿这条路慢慢往前走,我把柴挑到家就回来接你。我们村子很僻静,不是民团出没的地方。”

*** 连声说道:“谢谢老哥,谢谢老哥。”

在这个好心的樵夫家里, *** 吃了一顿饭,歇了一晚,还拖樵夫帮忙买了一双草鞋和一把雨伞。

第二天一早,樵夫带着 *** 来到一个叫“交车岭”的三岔路口,指着前方说:“这条路通往铜鼓县城,翻过那座山就是排埠,从排埠到县城只有二十来里路。”

两人在三岔路口分了手, *** 踏上了去铜鼓县城的路。

他只知道救命恩人参加了当地的纸工工会,对于他的姓名、家世一概不知。

这个朴实的砍柴人施恩不望报,所以一直不肯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后来 *** 上了井冈山,通过地下交通员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那个好心樵夫的真实身份。

他姓陈,名帷德,又叫陈九兴,是铜鼓纸工会的会员,后来还参加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工作。

解放后, *** 给陈帷德写过信,信中称呼他为“救命恩人”。

赶到铜鼓县城后, *** 和同志们汇合,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召开会议、改编部队、下连队看望战士……

9月11日清晨,旭日东升,霞光万丈。

平地一声惊雷,震惊全国的秋收起义爆发了,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湘赣边界飘扬。

*** 心潮起伏,大笔一挥,写下了《西江月秋收暴动》。

秋收起义点燃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奠定了基础,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很多年后,人们回看这起伟人发生在月形湾“虎口求生”的经历,都不得不感叹一句“天佑中华”。当年如果 *** 没有在这里脱险,秋收起义甚至中国革命的历史都将要改写。正因如此,铜鼓县也成为一代伟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宝地,

很多人将月形湾形容为中国革命的“有福之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9561.html

“ *** 唯一被捕经历:秋收起义前夕被抓险遭不测,靠两块银元脱险” 的相关文章

高宾:北周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高宾:北周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高宾(504—571年),字号不详,渤海郡蓚县人,北周时期大臣,隋朝名相高颎之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年聪颖,文武双全。初仕东魏,历任龙骧将军、谏议大夫、立义都督。大统六年(540年),投奔西魏,官至通直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大都督。北周世宗即位后,担任咸阳郡...

吕布联合王允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是真的为了貂蝉吗

吕布联合王允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是真的为了貂蝉吗

对吕布为何与王允合谋诛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里著名桥段,王司徒巧施连环计,吕布手刃义父董卓。可笑,董卓至死还不知道干儿吕布为何要背叛自己。一句“吾儿奉先何在?”得到的回应却是“有诏讨贼!”在王允的连环计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王允的养女貂蝉,她和吕布还...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基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基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258年),字仲若,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操部将文稷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魏明帝太和年间文钦任牙门将、五营校督,后拜庐江太守、冠军将军,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及其同党在高平陵之变中被杀,文钦心中不安,执政的司马氏集团为了安抚文钦...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邓方: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邓方: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邓方(?~221年),字孔山,荆州南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随刘备入蜀,后任庲降都督,卒于任上。邓方是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邓方是南郡人,后出仕刘备,任荆州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

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为何没有担任先锋?

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为何没有担任先锋?

赵云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浩大,在正史中,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据箕谷,以作疑军,而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在演义中,诸葛亮北伐点将,却没考虑赵云,并未通知他,因此,赵云主动找来,要求担任先锋,诸葛亮不允,赵云说,如果不让我当先...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对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两个,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就治国才能来说,兄弟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格局,是开国之君。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