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做人更高级的智慧:装穷

中国历史3天前4

在这个繁华喧嚣的时代,各种炫耀的声音不绝于耳。

然而,总有那么一群人,看似平凡,实则深藏不露。

他们善于在物质、言语、心智上巧妙地“装穷”。

所谓的“装穷”并非真穷,而是选择内敛以保护自己。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智慧。

01

在物质上装穷,不露富

《张居正》一书中写道:

“穷要嚷,富要藏,攥着金元宝哭穷,才是上上功夫。”

一个人越是有钱,越要低调,收入越多,越要哭穷。

明朝首富沈万三早年家境一般,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学会了经商,凭借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亿万家产。

有了一定财富后,沈万三养成了一个习惯,以资助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朱元璋早期打江山时就接受过他的帮助。

一天,沈万三得知好友朱元璋要修建城楼便又自告奋勇,想出资修建。

而此时的朱元璋已不是当年落魄的朱元璋,他是大明朝的皇帝,又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加上当时商人的地位很低,朱元璋内心根本就不想让一个商人来修建城楼。但苦于当时国库资金紧张,只好把城楼一分为二,由沈万三和朱元璋各自负责一半。

沈万三为了彰显自己富可敌国,大张旗鼓地花大价钱请来更好的工人,采购更好的材料,甚至赶在朱元璋前头,提前三天完工。

而朱元璋这边由于资金紧张,修建的城墙质量一般,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

偏偏沈万三装糊涂,在朱元璋面前炫耀自己修建的城楼又快又好,后来,甚至口出狂言要替朱元璋犒劳三军。

本来心理就不舒服的朱元璋彻底被沈万三激怒了,直接下令把他打入大牢,择日问斩。

幸亏马皇后极力劝阻朱元璋,才改为贬去云南,没收家产。

捡回一条命的沈万三痛定思痛,慢慢学会了低调和谦虚,最后在云南再次创业致富。

正所谓树大招风,露富招祸,越是赚到大钱,越要懂得藏富。

古人云: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富贵之人,本身就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和暗算,如果不自保还持富而骄,必会招致恶果,后患无穷。

都说赚钱靠实力,守钱靠智慧。

真正清醒的富人,都懂得在物质上装穷,保持低调谨慎,苦时自知,喜时不显,唯有如此才能安稳度日。

02

在言语上装穷,不争辩

《古语》中有一句话:

“不争辩,是智者的更高境界。”

愚者喜欢争高低,智者懂得以退为进。

有时候,不争辩,并不意味着怯懦和软弱,而是问心无愧。

清朝有一个姓魏的老中医,他精通医术,宽厚待人,从不与人争辩。

一天,他到集市上给一户贫苦人家看病,忙完后,病人的儿子正要付钱时,发现家里丢了十两银子。

而今天只有魏老先生来过,他就怀疑是魏老先生偷了,但苦于没有证据,不敢当面质问。

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拿起一炷香直接跪在魏老先生面前。

魏老先生很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病人的儿子就把丢银子的事说了出来。

魏老先生迟疑了一会,随即给回了他十两银子。

病人儿子拿到银子后转身走了,嘴里嘀咕着:“都说人心难测,没想到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魏老先生听了,只是摇摇头,没有做任何辩解。

半个月后,父子俩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儿子无意中在褥垫下发现了十两银子,大吃一惊,瞬间明白是自己误会魏老先生了。

于是,父子俩赶忙来到魏老先生家,儿子仍是举着一炷香跪在魏老先生跟前。

魏老先生见了,笑着说:“今天又是为什么呀?”

父亲赶紧回答:“上次那十两银子没有丢,是我儿错怪先生了,今天特意来奉还银子,并恳请您原谅他。”

魏老先生听了,赶紧扶起病人儿子,很诚恳地说:“没关系,小事情,不要放在心上!”

病人儿子很不解地问:“为什么您当时不给自己辩解呢?”

魏老先生回复道:“你父亲当时病情很不稳定,正是需要静心修养的时候,如果知道家里丢了十两银子,病情反而会加重,所以,我宁愿背负污名。”

父子俩听了十分感动,再次向老先生磕头。

俗话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不争是一种宽容,不理是一种智慧,不解释是一种成熟。

很多时候,我们不争,不是因为无能,而是不想发生冲突;

不理,不是因为心虚,而是学会了让步;

不辨,不是因为懦弱,而是让时间去证明一切。

03

常言道:

&34;

人生的境遇就像自然界的规律,盛极则衰。

为了安身立命,聪明人都懂得“装穷”。

在物质上装穷,不露富;

在言语上装穷,不辩驳。

“装穷”不是虚伪,不是做作,而是人生智慧的体现。

如果我们也能在这2个地方“装穷”,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找到真正的幸福。

作者简介:吴籽蒙,爱读书,喜欢码字的职场宝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9745.html

“做人更高级的智慧:装穷” 的相关文章

卫子夫只是卑微的歌女出身,她是如何拿下汉武帝的?

卫子夫只是卑微的歌女出身,她是如何拿下汉武帝的?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代雄主,但其实邂逅卫子夫时的刘彻,并没有掌握实权。那么卫子夫只是卑微的歌女出身,她是如何拿下汉武帝的?后来又是如何坐上皇后宝座的呢?刘彻出生年月,历史上有争议。他大约是十六岁左右继位当上皇帝的。十六岁,放到现在,还只是个少年,放到古代,却可以算是成人了。问题是刘彻有个年老德劭、目盲...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都诞生过哪些英雄?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都诞生过哪些英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武将方面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十二虎臣”;文官方面曹操有“五大谋士”,刘备有“卧龙凤雏”,孙权有“四英杰”。除了“四英杰”“十二虎臣”,东吴还有“五君子”。东吴五君子的出处颍...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允炆继承朱元璋皇位,为何却被亲叔叔夺了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说起明朝,自然离不开宦官、杀戮、血腥和专制统治等等,而大明的十六位皇帝更是极具“传奇”与“神秘”色...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为何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

有哪些与宋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宋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孙权是三国中称帝最晚,也是最年轻的领导者,直到公元229年,他才正式登基称帝。孙权在称帝前,娶过两个女人,谢夫人和徐夫人。下面说一说孙权的原配发妻谢夫人的故事。谢夫人出身江东的书香门第会稽谢氏,她的父亲是谢煚是东汉尚书郎、下邳徐县县令,叔父谢贞是建昌县长。谢煚在黄巾起义后辞官回乡,而孙权的父亲孙坚,...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元诩,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时期的胡灵太后,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父亲胡国珍在朝中担任司徒的职务。不过由于古代对女子一向轻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下胡太后的名讳,这里姑且称她为胡氏。据《魏书》记载,胡氏不仅聪慧,多才艺,容貌...

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 汉武帝是怎么想的

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 汉武帝是怎么想的

还不知道:汉武帝为什么非要打匈奴?或者说,他为什么必须要打匈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初年,西汉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多高,风调雨顺,有吃有穿,十分富有。反观北方的匈奴,动不动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吃了上一顿难保下一顿,过好这一年又担心下一年。两种不同的文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