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蕴藏的中华文明密码(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
□陈智勇
2014年5月, *** 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时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2023年6月, ***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既揭示了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质,也为我们理解和传承殷墟甲骨文的文化基因提供了重要遵循。殷墟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明密码。
传承有序的连续性
殷墟甲骨文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标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实证。其一,挖掘时间上的连续性。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至今,经历了多次挖掘,90多年来的挖掘持续不断,为殷墟甲骨文的深入持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二,文字系统层面赓续不断的连续性。世界上的其他古文字,如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印度的哈拉帕印章文字以及美洲的玛雅文字等,都先后中途毁灭成为死文字。唯独中国的汉字,从商代迄至明清,直到今天,一直没有中断,成为世界上唯一存活到今天并仍在广泛使用的古文字系统。这个文字系统虽然在形体上有所变化,但其内部深层结构从未发生根本改变,所记录的语言古今一脉相承,所形成的文献丰富而连续。殷墟甲骨文作为商朝时期的文字形式,记录了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礼制风俗、军事、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提供了之一手材料,呈现了中华文明早期图景,是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的滥觞和发轫。
文明渊薮的创新性
殷墟甲骨文具有成熟的系统和完善的功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原创精神,每个字都蕴含着古代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先民独特的创造智慧。一方面,造字 *** 的灵活多样体现了殷墟甲骨文创造创新的禀赋。殷墟甲骨文的造字 *** 体现了先民从多角度、多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造字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依类象形”的初文原创阶段,主要是象形和指事;其次是“形声相益”的滋生发展阶段,即根据已有字形的音义进行组合或变异而构造新字。殷墟甲骨文不仅是商朝时期的文字形式,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汉字的构造思路,后人可以体会先民造字时的多种意识,如特征区别意识、主次配合意识等。这些创造 *** 和创新意识在甲骨文的构形中都有所体现,成为后世创新活动的知识宝库和智慧源泉。另一方面,跨学科研究价值充分体现了殷墟甲骨文的创新性。殷墟甲骨文的研究不仅限于语言学和文字学,还涉及历史学、天文学、气象学、农学、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这种跨学科的研究催生了很多新 *** 、新成果,体现了甲骨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创新性。
通用共享的统一性
*** 总书记在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殷墟甲骨文便具有这种“维系”的功能。其一,跨文化沟通的统一性。汉字始终属于以形表意的文字系统,具有跨文化沟通的功能,有着能够沟通方言、跨民族使用的特征,成为不同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汉字的纽带维系作用,将全国各地、各民族团结为一家,促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其二,汉字构造与书写风格的统一性。殷墟甲骨文中的文字大多遵循汉字的六书原则,体现了汉字构造的统一性。由于刻写在坚硬的龟甲和兽骨上,甲骨文通常呈现出方形或长方形的形态,笔画多为直线或曲线,整体风格古朴、粗犷又不失规整,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其三,殷墟甲骨卜辞被称为商王室的档案库,其内容主要围绕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展开,数量丰富并且分布集中,为我们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充足的资料,也体现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统一性。
兼容并蓄的包容性
殷墟甲骨文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吸纳了许多远古时期的陶器符号和岩画符号,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甲骨文系统。殷墟甲骨文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很多内容记录了当时人们包罗万象的生产生活状态。其一,殷墟甲骨文不仅记录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还涉及文化、艺术、宗教等多个领域。这种广泛的涵盖面体现了殷墟甲骨文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全面记录和展示。其二,殷墟甲骨文中的文字形态多样,既有象形、指事、会意等原始造字 *** ,也有形声、假借、转注等更为复杂的构字方式。这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史过程,也体现了殷墟甲骨文对不同文字形态的包容和吸收。其三,殷墟甲骨文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张力和文化魅力,表现为在各方国部落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中,能够以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崇尚和合的和平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殷墟甲骨文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这一特征。一方面,殷墟甲骨文在记录内容上具有丰富的和平性。殷墟甲骨文主要用于记录商代的占卜活动,这些占卜活动往往与社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息息相关。通过占卜,商代人们试图预测未来、寻求指导,以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殷墟甲骨文记录了诸如祭祀、农耕、狩猎、战争等不同方面的社会生活,虽然其中包含了战争等冲突性事件,但更多的是关于祭祀、农耕等和平性活动的记录。殷墟甲骨文中“来见王”“来”“入”以及“使”人于某、“往”于某地的记载,显示的是方国朝觐商王朝以及商王朝与方国之间友好聘问的关系,显示的是“字和万邦”、崇尚和合的和平性。另一方面,殷墟甲骨文体现的和平性特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与交流。甲骨文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有后续发展的古文字,经过长期继承、发展,形成了汉字文化和世界“汉字文化圈”。汉字搭起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各国人民和平交往的纽带。我们从汉字对朝鲜、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中,不难看出蕴含和平性的殷墟甲骨文在赋能“汉字文化圈”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