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虽是奸臣却立下三大奇功,康熙为何宁杀索额图也不杀他
前言
纳兰明珠,清朝历史上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他被视为奸臣,但却立下了三大奇功,这些功绩不仅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更对康熙皇帝产生了深远影响。
令人不解的是,康熙宁愿处死自己的亲信索额图,却始终不对纳兰明珠动手。这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
纳兰明珠到底立下了哪些奇功,能让康熙如此信任?是政治上的算计,还是个人的恩怨情仇?
一、皇室姻亲:从满洲贵族到朝廷重臣
纳兰明珠,生于1635年,出身叶赫那拉氏,这个曾经的满洲最显赫的贵族家族。他的祖父是叶赫那拉部落的首领,妹妹更是嫁给了后金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为元妃。
如此显赫的家世,本可以让纳兰明珠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从小,纳兰明珠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
当其他八旗子弟沉迷于骑射和武艺时,他却埋首书堆,不仅精通满族文化,还广泛涉猎汉家典籍。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让他的父亲尼雅哈颇为不解。
有一天,尼雅哈忍不住问道:"咱家跟着汗王打天下,靠的是刀枪骑射,你天天念那些汉书有什么用?"
纳兰明珠微笑着回答:"打天下固然以骑射为主,守天下却需要这些汉书的智慧。"这番话,不仅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康熙元年(1662年),26岁的纳兰明珠成为了一名御前侍卫。虽然他的武艺并不出众,但他的思维谈吐在一群八旗莽汉中格外突出。
孝庄太后很快注意到了这个温和持重,谈吐不凡的年轻人。纳兰明珠的才学,恰恰是刚刚定鼎中原的清王朝所急需的。
于是,他的仕途如坐火箭般快速上升。再加上他确实是个能臣干吏,为朝廷屡立功勋,到了1672年,他已官至兵部尚书,成为朝中重臣。
二、力主削藩:勇气与智慧的较量
康熙初年,朝廷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三藩问题。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这三大藩王势力庞大,拥兵自重,成为清朝统治的一大隐患。
当这三位藩王提出"请撤三藩"的奏议时,朝廷陷入了两难境地。一个夏日的傍晚,乾清宫灯火通明,康熙和一众重臣围绕着三份奏折展开激烈讨论。
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就在这时,纳兰明珠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清亮而坚定:"万岁无需犹疑,裁撤三藩乃天命所归,民之所向。不管准与不准,三藩必反,不如抢占先机,激昂士气,我军必胜!"
这番言论与康熙心意相合,但索额图却持不同意见:"若与三藩一战,劳民伤财,国本动荡,不如拒之,以和为妙。"索额图曾跟随康熙智擒鳌拜,是其身边之一得用之臣,他的意见得到了许多大臣的附和。
然而,纳兰明珠并未退缩,他据理力争:"索相之言差矣,癣疥之患不除,待病入膏肓悔之晚矣!"这番慷慨陈词,打动了康熙。最终,康熙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联意已决,与其夜不安枕,不如壮士断腕,我大清勇士,惮一战乎!"
康熙的决定果然引发了吴三桂的反叛,朝野一时间人心惶惶。索额图再次上奏,希望以和为贵,甚至建议严惩以纳兰明珠为首的主战派。
但康熙坚持己见,甚至说:"若惩撤藩,朕居首!"在康熙的大力支持下,以纳兰明珠为首的主战派调集军队,筹措粮草,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最终确立了清朝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纳兰明珠凭借此功,坐上了太子太保的高位,成为康熙心中的之一重臣。这一决策不仅展现了纳兰明珠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三、 *** :寸土不让的气节
三藩平定后,康熙将目光投向了宝岛台湾。台湾原本被荷兰海盗占据,后被郑成功收复,驱逐了荷兰人。但郑氏政权仍然号称明朝国土,拒不臣服于清朝。
对于是否 *** ,朝中再次出现了分歧。以索额图为首的 *** 认为,台湾物产贫瘠,距离大陆遥远,即便收回也不便管辖,收益不抵军费支出,不如放弃。
但纳兰明珠坚决主张 *** ,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词:
"琉球微如沧海一粟,也为我大清之粟。万岁文治武功,必为千古一帝,为清之国土,寸不可让!"
纳兰明珠的这番话,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也展现了他的战略眼光。他深知台湾的地理位置对国防的重要性,也明白放弃台湾将会给清朝带来怎样的国际影响。
康熙被纳兰明珠的气节所打动,正值台湾郑氏延平王郑经病逝,内乱频发,康熙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他派出福建提督施琅率兵平台,郑氏王朝闻风丧胆,12岁的小延平王郑克塽早早出城投降。康熙将台湾划归福建省管辖,宝岛终于回归祖国怀抱。
这次台湾之战,不仅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也为后世留下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的历史依据。纳兰明珠在这场战役中的贡献,再次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
四、对俄外交:智慧与胆识的较量
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清朝开始面临新的挑战:沙俄对东北地区的觊觎。沙俄多次在雅克萨别境挑衅,与清军发生摩擦,逐步侵占雅克萨地区。接到地方奏报后,康熙震怒不已。
为了亲自了解情况,康熙带着纳兰明珠前往乌喇地区实地考察。他们亲眼目睹了沙俄士兵在中俄边境的暴行,看到他们肆意烧杀,抢掠百姓。康熙当即决定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向沙俄开战。
在这场战争中,纳兰明珠再次发挥了他的才能。他及时征集粮饷,调集军队,为萨布素的行军做好了一切后勤保障工作。
有了充足的补给,萨布素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很快取得了雅克萨大捷,迫使沙俄不得不与清朝议和。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沙俄派出议和代表团抵达北京。以纳兰明珠为首的中方代表与之展开谈判。
面对清朝官员,沙俄代表仍然桀骜不驯,甚至声称清朝无故挑起战争,要求清朝赔偿军费。面对沙俄的蛮横态度,纳兰明珠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
他冷静地逐条批驳:"雅克萨乃我清王朝国土,尔等擅自驻扎,欺侮我国百姓,屠杀我国猎人,已犯我国律令!尔等在我国境内,擅立武装,私下容留我朝罪人,种种行径,无异于与我国宣战!我清军百万雄狮,一呼百诺,尔等尝试否?
纳兰明珠的慷慨陈词,让俄国使者哑口无言。在他的努力下,沙俄最终同意立即将士兵撤出雅克萨,且不在雅克萨驻军。
这为日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清朝赢得了宝贵的和平时期。
五、功过是非:一代名臣的浮沉
纳兰明珠的政治生涯可谓是荣辱并存。他的才能和功绩让他在朝中地位节节攀升,但也引来了以索额图为首的 *** 的忌惮。两派的矛盾愈发激烈,而康熙对此却持中不发,导致党争更加白热化。
索额图作为康熙原配嫡后赫舍里氏的叔叔,与太子胤礽关系密切。他大肆勾结朝廷官员,紧紧围绕在太子身边,对非 *** 进行严厉打击和迫害。
然而,他妄图拥立太子登基的行为,触及了康熙的底线。尽管二人感情深厚,但在皇权面前,康熙还是翻脸无情,将索额图捉拿下狱,最终暗中使人将其饿死。
索额图的倒台,让纳兰明珠暂时避过一劫。但他的一大弱点——贪腐
,也让他的仕途即将走到尽头。纳兰明珠为相多年,买官纳贿,积累了大量财富。
康熙不能容忍他在朝堂一家独大,于是在短短数日之内,弹劾明珠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面对这个纵横官场几十年的老狐狸,康熙是动过杀心的。
纳兰明珠被捉拿下狱后,康熙正欲亲征葛尔丹,于是将他关在牢中随军西征。一路风餐露宿,纳兰明珠险些病饿而死。
就在纳兰明珠奄奄一息之际,康熙却又想起了他陪着自己南征北战,为清王朝立下的赫赫功勋。
虽然明珠贪腐,但他毕竟全心全意忠诚于康熙,没有踩过皇权的高压线。在生死攸关之际,康熙还是留了纳兰明珠一命。
然而,西征葛尔丹之后,纳兰明珠虽然仍在朝中任职,却再也没有得到康熙的重用。他以不甚光彩的方式退出了官场,但最终还是落得了善终。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纳兰明珠寿终正寝,享年73岁。康熙得知这个消息后,沉默良久,最后叹道:"明珠的文采真的惊世绝艳,毕竟是皇亲,三阿哥的文采更好,去送送他吧!"
纳兰明珠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最励精图治的时代,跟随着康熙这样的明君建功立业,充分展现了他的惊世才华。
虽然因官场倾轧和贪腐而晚景落寞,但这无法掩盖他的功绩。最后得到皇三子胤祉的陵前祭奠和送葬,也算是最后的体面。
结语
纳兰明珠的一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他的才华与功绩,他的忠诚与贪腐,都给后人留下了深思的空间。
在评判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既不能因其过失而否定其功绩,也不能因其功绩而忽视其过失。
纳兰明珠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照见了权力、忠诚与人性的复杂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