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初之一文臣宋濂是怎么死的?朱标因害怕想跳河自尽是真的假的?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03)2955

在电视剧《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宋濂因牵扯到胡惟庸案将被处死,

▲上图为宋濂画像,宋濂曾被朱元璋评价为大明之一文臣

宋濂,元至大3年(公元1311年)出生于浙江浦江,背过《送东阳马生序》的铁子们都知道,宋濂小时候家里贫寒,通过努力读书才改变了命运。至正年间元庭曾邀请宋濂出山担任翰林院编修,但宋濂以要侍奉老母拒绝。

朱元璋称帝后,宋濂入仕担任儒学提举,随后开始辅导太子朱标,并且在洪武2年开始主修《元史》,洪武3年又因不参加朝会被降职。洪武10年,68岁高龄的宋濂辞官归养。宋濂在学术上的成就没得说,《明史》记载宋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皇明名臣记》记载,朱元璋评价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宋濂不隐真情》这篇课文,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次宋濂与多位大臣聚会,期间有朱元璋安插的特务进行监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第2天,朱元璋问宋濂,你昨天跟谁聚会了?吃了什么食物?这些人座位是怎么安排的?宋濂都如实进行了回答。朱元璋听到后笑着说:“诚然,卿不欺朕。”后来,朱元璋又召见宋濂,询问他诸位大臣到底谁好谁坏,结果宋濂只挑一些比较好的官员说,朱元璋问为什么只说好的官员而不说坏的?宋濂回答道:“好的官员跟臣是朋友,所以我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而坏的官员不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不清楚他们的为人。”

可见宋濂跟刘伯温类似,都是只想专心做事而不想结党营私。在宋濂眼中,在做好文臣的同时能一心辅佐太子就可以啦。可就这么一个堪称文臣典范的人物,怎么会得罪朱元璋差点被处死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朱元璋狠下心来对宋濂下手。

《明史》记载:“洪武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四川茂州。”《明史后妃传》记载:“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上图为朱元璋画像,朱元璋晚年借助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了不少人,其中也有像宋濂这样无故蒙冤的。

张岱所著《石匮书》中,对马皇后替宋濂求情的事情记载则更为详细:“宋学士濂常授太子经,以诖误置重辟,后闻,为素食。帝还宫问故,后曰:‘宋先生当刑,祈天宥之耳。’因泣下曰:‘民间延一塾师训子弟,尚始终不忘。宋先生授太子诸王经甚劬,今奈何杀之?况宋先生致仕在家,又何与京师事也?’乃得贷。”

整体来看,宋濂是因为次子宋

和长孙宋慎牵扯到胡惟庸案,导致宋濂也被诛连,但经过太子和皇后的求情最终将其发配到了四川茂州。马皇后为了给宋濂求情,曾通过只吃素来吸引朱元璋的注意,当朱元璋问其原由时说是在为宋濂祈福。并借机向朱元璋进谏说宋濂已经退休了,不可能跟京城的事情有关系,这才使得宋濂逃过一劫。

而之所以宋濂受到牵扯,恐怕还与另外一件事情有关。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祯卿所著《剪胜野闻》记载:“

洪武十年,宋学士濂上疏乞骸骨归,帝亲饯之,敕其孙慎辅行,濂顿首辞,且要曰:

臣性命未毕,蓬士请岁觐陛阶。

既归,每就帝圣节称贺如约,帝推旧恩,恋恋多深情。十三年失朝,帝召其子中书舍人璲、殿廷仪礼司序班慎问之,对曰:

不幸有旦暮之忧,惟升下哀矜,裁其罪谴。

帝微使人廉之,则无恙。下璲、慎狱,诏御史就诛濂,没入其家。

当年宋濂退休的时候朱元璋亲自为其践行,宋濂也曾感激涕零并答应朱元璋,只要活着每年会在皇帝生日的时候前来贺寿。但在洪武13年宋濂却没有来。朱元璋问宋

和宋慎,结果二人回答说是宋濂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到京城了,希望能够可怜宋濂免其罪责。朱元璋派人去看望宋濂,结果宋濂什么病都没有。宋璲和宋慎因此下狱,宋濂也被抓了起来。如果徐祯卿记载的事情为真,宋濂、宋璲和宋慎这1家三代人都有欺君的嫌疑。作为皇帝,最希望的就是臣子能够对自己无所隐瞒,而宋濂1家却看起来像是在联合起来忽悠老朱,难怪会被朱元璋抓住机会治罪呢。

可见宋濂入仕前期可能比较谨慎,能够做到有一说一忠心侍君。但后期可能是觉得自己已经退休就彻底放飞自我了。在洪武13年帝圣节居然没来贺寿,这极大可能会引起朱元璋的猜忌而埋下祸根。

宋璲和宋慎最终都因为牵扯到胡惟庸案被杀,宋濂则被发配到茂州,仅仅1年之后就去世了,而宋濂之死却有多种说法。《明史》记载:“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明史》没有详细记载宋濂的具体死因,我最初以为宋濂是自然老死的,但现在更倾向宋濂是受到打击后郁郁而亡。

不过宋濂的结局也存在另外一种说法:宋濂最后是自尽的。何乔远的《名山藏》记载:“至夔,宿野寺,侘傺语曰:‘闻之佛书报应以类今爽濂也。’其夕,投缳死。”谈迁的《国榷》也记载了宋濂类似的结局:“至夔州,宿僧舍,叹曰:‘佛书报应以类,何爽也。’夕自经。”

而关于太子朱标投河的记录,可以参考的文献并不多,徐祯卿的《剪胜野闻》倒是记载了当时朱标替宋濂求情时的情景:“

先是,濂尝授太子及亲王经书,太子于是泣泪谏曰:

臣愚戆,无他师傅,幸陛下哀矜,裁其死。

帝怒曰

:‘

候汝为天子而宥之

。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帝且喜且骂曰:

痴儿子,我杀人,何预汝耶?

因遍录救溺者,凡衣履入水者擢三级,解衣舄者皆斩之,曰:

太子溺,候汝等解衣而救之乎?

乃赦濂死而更令入谒,然怒卒未解也。濂至,帝令无相见,谪居茂州,而竟杀璲、慎。

▲上图为朱标画像,朱标曾被朱元璋寄予厚望,虽生性仁慈但作为守成之君还是可以的,不幸的是作为储君英年早逝。朱标去世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借蓝玉案大肆屠戮功臣,也存在为朱允炆清理障碍的可能。

太子朱标眼看自己的师傅要被不明不白处死,立刻跑来向朱元璋求情,结果朱元璋大怒,斥责太子说等你当了天子再想办法保他。这句话让心灵弱小的太子产生了巨大的恐慌,恍惚之下竟然试图跳河自尽,随从们立刻将太子救了上来。朱元璋这时又喜又气,恨铁不成钢的说道:“这儿子怎么这么傻,我杀其他人,跟你有什么关系?”随后更是下令让那些穿着衣服跳河救太子的人官升3级,而当太子跳河却还在想着脱衣服才救太子的人则处死。理由是太子都掉河里了,等你们脱完了衣服再下河,太子还有生还的机会吗?最后虽然赦免了宋濂,但心中的怨气仍未消除,下令让宋濂别来谢恩了,而是直接贬到了茂州。宋濂次子宋璲、长孙宋慎则依然被杀。

不过《明史》、《明太祖实录》等都没有关于太子投河自尽的记录,因此太子投河一事水分还是比较大的。毕竟作为太子储君,对君父下达的命令只能进行劝谏,朱元璋再想借机铲除奸党也不会把朱标怎么样。

宋濂 宋璲和宋慎这1家三代人因胡惟庸案受到牵连,结果是2人被处死1人被流放,宋濂最终也在流放1年后去世。不过没有直接证据表面宋濂极其子孙是胡惟庸一党,如果因为工作交集而跟胡惟庸产生信件方面的往来因而被打成胡党的话,那就太冤了。当然,也不排除朱元璋是在借清理胡党的机会向浙东党开炮,毕竟宋濂被称为文臣之首,现在胡党都没了,浙东党也得进行打压才能平衡朝廷各方势力。

▲上图为锦衣卫牙牌(腰牌),材质为象牙,明初文武官员都会发放牙牌作为身份象征。

宋濂死后,知事叶以从将宋濂葬了莲花山下。蜀王

朱椿

仰慕宋濂,又

命人

将宋濂转葬华阳城东。

其实原本宋濂有机会早日洗清冤屈的,但历史仿佛又跟他开了个玩笑。方孝孺就是宋濂的得意门生,他完全可以在朱允炆上台后,向朱允炆申请为宋濂 ***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靖难之役后,朱棣上位,方孝孺也可以借机给恩师 *** ,但方孝孺为了自己的名声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这样一直到

弘治

9

年(

公元

1496年),

明孝宗

下令为宋濂 *** ,追复官职,赐春秋祭葬。正德年间,

明武宗

为其上谥

号“

文宪

”。这位明初之一文臣,在死后一百多年终于等到了历史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明史》

2.

《皇明名臣记》

3.

《石匮书》

4.

《剪胜野闻》

5.

《名山藏》

6.

《国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0458.html

“明初之一文臣宋濂是怎么死的?朱标因害怕想跳河自尽是真的假的?” 的相关文章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对“三朝老臣”张廷玉谨慎一生,乾隆为啥要抄他的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管是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有领导人就能将国家领导好。他们都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管理整个国家。在我国就是各级领导,反映到古代就是指皇帝需要贤良的大臣来辅导他们做好对国家...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时代,名将辈出,蜀汉前期有张飞、赵云、马超、魏延等大将,到了后期,这些大将有的先后故去,只剩下了魏延,似乎人才凋零殆尽。其实,蜀汉后期,并非无将可用,有一位将领就是蜀汉的后起之秀,像赵云一样智勇双全,诸葛亮很喜欢他,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相...

顺治一共有八个儿子 顺治临死前为何想要传位给堂兄

顺治一共有八个儿子 顺治临死前为何想要传位给堂兄

对顺治帝明明有八个儿子,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使清朝由关外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于顺治十八年因染天花而驾崩,年仅24岁。根据“汤若望传”来看,顺治帝临驾崩之前并不...

罗弘信是什么出身?他选择依附朱温是因为什么?

罗弘信是什么出身?他选择依附朱温是因为什么?

罗弘信祖籍长沙,晚唐军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乾宁三年(896年),河东军入侵魏博,不仅败于宣武军,连主帅之子李落落都被俘。宣武军把李落落交给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处置,以试探其态度。结果罗弘信立即杀死李落落,向朱温表示臣服。此前罗弘信一直在河东与宣武两镇之间左右摇摆,但亲近...

汉献帝在被曹操借时 其他诸侯在做什么

汉献帝在被曹操借时 其他诸侯在做什么

曹操迎汉献帝时,其他诸侯为何无动于衷,都在干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中的曹操的势力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这么迅速,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的手中控制着汉献帝刘协,这让他能够名正言顺的去扩大自己的地盘。曹操的实力也正是在他迎奉汉献帝之后,才逐渐发展...

张良最后是什么结局?他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张良最后是什么结局?他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张良,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游记》里孙悟空与唐僧闹掰,到东海龙宫讨酒吃。他看到龙宫墙壁上挂着一幅画,便问东海龙王画的内容。老龙王说,画的名字叫《一桥三敬履》,说的就是张良和黄石公的故事。故事寓意很简单,告诫人们要知进退、懂孝道。张良,西汉开国功臣,“...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曹操麾下第一先锋:“五子良将”之一,三国中最不该被人忽略的十大将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乐进为人骁勇善战,经常充当大军先锋,无坚不摧,深受曹操重用与信任。那乐进是如何“奋强突固,无坚不陷”的呢,又为何不出名呢一,投靠曹操乐进早年从军,在曹操帐下效力,虽然身材矮小,但为人骁勇善战,因此很得...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失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熟悉三国的人应该知道的是,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场生死之战,这次战役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当时第一大诸侯,而这场发生在建安五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受到了后世的吹捧,袁绍毫无疑问...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