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战士在烧炭时牺牲,警卫队长想就地掩埋,毛主席大怒
1944年,29岁的战士张思德在烧炭时牺牲,警卫队长想就地掩埋遗体,不料毛主席震怒:“你敢!赶快派人,把人抬回来!”
张思德出生于1915年,十二三岁起,就被迫给地主放牛割草,在阶级压迫的重压下,他亲身体会到了贫苦农民的艰辛。
这段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也锻炼了他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
1933年,张思德做出了改变命运的选择,他加入了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随后又成为中国 *** 党员,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
在红军北上抗日的征程中,张思德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三次穿越被称为死亡之地的草地,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他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即便负伤,他也从未退缩,反而在战斗中屡建功勋。
1942年,张思德被调入中央警卫队,开始了平凡却不平凡的警卫生涯,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岗位上,他以自己的方式闪耀着光芒,无论是站岗、送信,还是参与生产劳动,张思德都兢兢业业,力求做到更好。
他的勤劳和技艺在打草鞋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张思德打的草鞋不仅结实耐用,还款式多样,深受战友们的喜爱,许多人都穿过他亲手打的草鞋,甚至连 *** 也注意到了战士们脚上这些精致的草鞋。
张思德与群众的关系堪称血肉相连,每到一处,他都主动帮助当地群众干农活,无论是挑水、扫院子,还是喂牲口、收割庄稼,他都乐此不疲,他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张思德总是将自己置身人后,他常常将新发的衣服和鞋子让给战友,自己则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
1944年中旬,为了解决即将召开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代表们的取暖问题,警备团派出一批战士到山里烧木炭,凭借过往的经验,张思德被选中执行这项任务,他带领两名战友前往陕北安塞,开始了艰辛的烧炭工作。
烧炭是一项技术活,需要精准把控火候,火大了,木头会变成灰烬,火小了,又无法产生优质木炭,张思德凭借丰富的经验,不仅保证了木炭的质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短短一个月内,他们就烧出了五六万斤木炭,超额完成了任务。
9月5日,注定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张思德带领战友们挖掘新的炭窑,然而,命运却在这一天无情地画上了句号。
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使得本就松软的土质更加不稳固,就在张思德和战友们挖掘新窑洞时,突如其来的塌方将三人掩埋。
危急时刻,张思德展现出了一个 *** 员的高尚品格,他奋力将一名年轻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厚重的黄土深深埋住,当救援人员最终将他挖出时,张思德已经停止了呼吸。
张思德的牺牲震惊了整个延安,当消息传到 *** 耳中时,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显得异常悲痛,在询问要怎么处理张思德的后事时,毛主席听到有人说就地掩埋,直接就生气了,并说到:“你敢,赶快派人,把人抬回来。”
*** 坚持要为张思德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他的这一决定,不仅是对一位普通战士的褒奖,更是对革命精神的崇高礼赞。
追悼会上,人们回忆起张思德生前的点点滴滴,他在长征途中三过草地的坚韧,他在战斗中英勇负伤却仍坚持战斗的勇气,他在和平时期勤勤恳恳工作的态度,无不令人动容。
张思德的精神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它体现了 *** 人的本质,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他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他不畏艰难险阻,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 *** 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