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评价麦克阿瑟:他要是我部下,我非毙了他不可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10)310

1950年冬,朝鲜战场上风云突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雷霆之势横扫联合国军,将其从鸭绿江边一路追击至三八线以南。这场惊天动地的战役,不仅改变了朝鲜战争的走向,也彻底粉碎了美国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美梦。

在这场历史性的胜利中,一位中国将领的评价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以其犀利的军事洞察力,对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作出了惊人的评价:他要是我部下,我非毙了他不可。

这句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军事智慧?麦克阿瑟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竟让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国将领如此严厉批评?韩先楚的这番评价,又是基于怎样的战场洞察?让我们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一探究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军事生涯可谓传奇。1880年出生于军人世家的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1899年,麦克阿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之一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崭露头角。他率领的第42步兵师在法国战场上屡建战功,为他赢得了彩虹师的美誉。战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校长。

然而,真正将麦克阿瑟推向军事巅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尽管在菲律宾战役中遭遇挫折,但麦克阿瑟很快就扭转了局势。

1944年10月,麦克阿瑟指挥的跳岛战战术在莱特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场胜利不仅使日本失去了菲律宾,也切断了日本与其占领的东南亚地区的联系。麦克阿瑟因此声名鹊起,被誉为太平洋的拿破仑。

战争结束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盟军驻日本更高统帅。在这个位置上,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废除天皇的神格、推行土地改革、鼓励工会运动等。这些措施为战后日本的民主化和经济复兴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提升了麦克阿瑟的声望。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再次被推上了历史舞台,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在战争初期,麦克阿瑟指挥的仁川登陆作战取得了巨大成功,一度将朝鲜人民军逼退到鸭绿江边。

然而,麦克阿瑟的辉煌军事生涯并非没有争议。他的个性傲慢,常常无视上级命令,这在战争中多次引发争议。例如,在菲律宾战役中,他坚持死守马尼拉,导致大量美军被俘。在朝鲜战争中,他又不顾中国的警告,执意越过三八线,最终导致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尽管如此,麦克阿瑟在美国国内仍然享有极高的声望。他被视为二战的英雄,是美国军事实力的象征。许多美国人相信,只要有麦克阿瑟在,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正是这种过度自信,加上麦克阿瑟本人的傲慢和轻敌心理,最终导致了他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时,麦克阿瑟轻视对手,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他甚至扬言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然而,历史证明,麦克阿瑟大大低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实力。在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等将领的指挥下,志愿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术,连续击败了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将其从鸭绿江边一路追击至三八线以南。

麦克阿瑟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他个人的军事判断失误,也反映出美国军方对共产主义国家军队的普遍轻视。这种轻视最终导致了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惨重损失,也为韩先楚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迅速做出反应,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这位在太平洋战争中声名鹊起的将军,再次成为了世界舞台的焦点。

战争初期,局势对联合国军极为不利。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推进至釜山外围。麦克阿瑟面临着巨大压力,不得不制定一个大胆的计划来扭转战局。这个计划就是后来被称为世纪两栖登陆的仁川登陆战。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在仁川发动了大规模登陆作战。这次行动充分体现了麦克阿瑟的军事才能。他选择了朝鲜人民军防守薄弱的仁川港作为登陆点,利用潮汐变化,成功实施了这次高风险的军事行动。

仁川登陆的成功,使得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补给线被切断,前线部队陷入被包围的危险。麦克阿瑟随即指挥部队向北推进,很快就收复了首尔。这次军事行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两栖作战,麦克阿瑟也因此被推上了声誉的顶峰。

然而,胜利的光环似乎蒙蔽了麦克阿瑟的判断。在收复首尔后,他做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决定: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这个决定不仅超出了联合国的授权范围,也引发了中国的强烈警告。

1950年10月7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麦克阿瑟信心满满,他向记者宣称: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美国士兵可以在圣诞节前回家。然而,他低估了对手的决心和实力。

中国 *** 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警告美国,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采取行动。但麦克阿瑟对这些警告置之不理。他认为中国不会参战,即使参战也不会对战局造成重大影响。

麦克阿瑟的这种轻敌心理,源于他对共产主义国家军队的普遍轻视。他曾经公开表示:亚洲人不懂得现代战争。这种傲慢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他在战略判断上的重大失误。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秘密入朝。然而,麦克阿瑟仍然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他继续指挥部队向北推进,甚至下令部队全速前进,以尽快占领鸭绿江沿岸。

11月初,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之一次战役。联合国军遭遇了自战争开始以来最为惨重的失败。麦克阿瑟这时才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

面对节节败退的局面,麦克阿瑟开始寻求更激进的军事手段。他主张对中国东北进行空袭,甚至考虑使用核武器。这些主张引起了美国 *** 的强烈不满,认为麦克阿瑟的行为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麦克阿瑟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判断失误,也反映出美国军方对亚洲共产主义国家的普遍轻视。这种轻视导致了战略上的严重错误,最终使得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随着战局的恶化,麦克阿瑟与美国 *** 的矛盾也日益加深。他多次公开批评 *** 的政策,甚至威胁要扩大战争。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军人服从文官领导的原则,最终导致了他的下台。

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总统宣布解除麦克阿瑟的所有职务。这位曾经的太平洋的拿破仑,就这样黯然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军旅生涯。麦克阿瑟的失败,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标志着美国在亚洲的军事政策面临重大转折。

韩先楚,这位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将领,其军事生涯堪称传奇。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的韩先楚,自幼生活在贫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年仅18岁的韩先楚加入了中国 *** ,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

韩先楚的军事才能在长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1934年,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在这场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远征中,韩先楚表现出了卓越的战术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特别是在强渡大渡河的战役中,韩先楚率领部队成功突破了 *** 军的重重封锁,为红军主力的北上开辟了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先楚在华北战场上屡建奇功。1940年,他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中的一支部队。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对日作战中,韩先楚领导的部队摧毁了大量日军设施,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期间,韩先楚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1948年,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韩先楚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他指挥部队连续作战70多天,歼敌10万余人,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4月,韩先楚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中,韩先楚指挥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 *** 军的防线,为解放南京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不仅体现了韩先楚的军事才能,也显示了他对时局的精准把握。

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这场被称为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韩先楚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入朝作战。韩先楚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和指挥部队行动。他充分利用了志愿军的优势,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地打乱了联合国军的部署。

在第二次战役中,韩先楚制定了著名的运动歼敌战术。这一战术充分利用了志愿军机动性强、适应性好的特点,通过不断的迂回包抄,将联合国军分割包围。这一战术的成功运用,使得志愿军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取得胜利。

1950年11月底,在第二次战役即将结束时,韩先楼得知联合国军正在准备撤退。他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加快进攻速度,以求一举歼灭敌人。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很快得到了证实。志愿军成功地切断了联合国军的退路,迫使其仓皇撤退,造成了大量伤亡。

在第三次战役中,韩先楚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制定了三个拳头的作战计划,即在西线、中线和东线同时发起进攻,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使得志愿军一举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将其赶出平壤,推进到三八线以南。

韩先楚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战术指挥上,还体现在他对敌情的准确判断上。他多次准确预测了联合国军的行动意图,为志愿军的胜利赢得了先机。例如,在第五次战役中,韩先楚准确判断出敌人将在金化地区发动进攻,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防御计划。这一判断的正确性为志愿军赢得了主动权。

韩先楚的军事才能还体现在他对部队的管理上。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始终注重部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保持了部队的高昂士气和强大战斗力。他还特别注重保护士兵的生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这种对士兵生命的珍视,赢得了全军上下的敬重。

正是凭借这些卓越的军事才能,韩先楚在朝鲜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了志愿军的中流砥柱。他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为志愿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现代军事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发生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3日。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朝鲜战争的进程,也成为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顽强战斗精神和高超的战术运用。

战役伊始,美军第10军团在麦克阿瑟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命令下,沿着长津湖地区向鸭绿江推进。面对这一严峻局势,志愿军司令部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采取绞杀战术,即让敌人深入,然后切断其退路,最后全歼敌军。

为实施这一战术,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将兵力分为三路:主力第20军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第27军负责包抄敌军左翼,第26军则负责切断敌军退路。这一部署充分利用了长津湖地区的地形特点,为后续的作战奠定了基础。

11月27日,战役正式打响。志愿军第20军在长津湖东岸与美军第1海军陆战师展开激战。在数天的激烈交火中,志愿军将士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缺乏重武器支援的情况下,依靠灵活的游击战术和顽强的意志,成功阻挡了美军的进攻。

同时,第27军和第26军也开始了迂回包抄行动。他们冒着严寒,翻山越岭,悄无声息地潜入美军后方。12月1日晚,第26军成功切断了美军的退路,在狮子岩地区设下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美军意识到危险后,立即下令撤退。然而,志愿军早已在预设的关隘处设下埋伏。在著名的九宫格战术指导下,志愿军将士利用地形优势,对退却中的美军展开了猛烈的袭击。这一战术要求每个连队占据一个山头,形成九宫格状的火力网,有效地封锁了美军的退路。

在长津湖西岸,志愿军第27军也展开了凶猛的攻势。他们采用钻山打洞的战术,利用复杂的山地地形,不断渗透到美军阵地后方,给予敌人沉重打击。这种战术充分发挥了志愿军将士动作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武器装备的劣势。

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战发生在长津湖南岸的下碣隅里。在这里,志愿军第20军58师将美军第1海军陆战师团团包围。面对美军的顽强抵抗,志愿军采取了麻雀战术,即利用小股部队不断骚扰敌人,消耗其体力和弹药,最终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5天5夜。志愿军将士在极度缺乏补给的情况下,依靠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美军第1海军陆战师遭受了建军以来最惨重的失败,不得不突围撤退。

在美军撤退的过程中,志愿军继续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术。他们在公路沿线设置多重阻击阵地,对撤退中的美军进行不间断的打击。这种战术不仅造成了美军的大量伤亡,也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士气。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不仅体现了志愿军将士的顽强战斗精神,也展现了中国军队在战术运用上的高超水平。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志愿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最终取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幻想,迫使联合国军退至三八线以南,为后续的战局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这场战役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韩先楚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继续在中国人民 *** 中担任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 *** 首批上将之一。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在战争年代的卓越表现的肯定,也是对他在和平时期继续为国防事业努力的认可。

1956年,韩先楚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在这个位置上,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他特别重视军队的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建议。例如,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强调了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并推动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1959年,韩先楚调任 *** 司令员。在这个位置上,他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应对当时紧张的 *** 。他制定了一系列应急预案,并多次组织大规模军事演习,有效地震慑了台湾当局的冒险行为。同时,他也注重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经常深入基层部队,了解官兵的训练情况和生活状况。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爆发。作为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韩先楚被调回北京,参与制定应对策略。他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既坚决捍卫国家 *** ,又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这一策略的成功实施,为后续的外交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入70年代后,韩先楚开始更多地参与国防政策的制定和军队改革。1975年,他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军事决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推动了军队的精简整编。他认为,随着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不断引入,军队应该精而强,而不是大而全。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军队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韩先楚敏锐地意识到,军队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他积极支持军队参与国家经济建设,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思想。在他的推动下,许多军工企业开始转产民用产品,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0年,已届古稀之年的韩先楚退出了之一线的军事工作,但他并未停止对国防事业的关注。他经常应邀参加各种军事研讨会,为年轻一代的军事人才传授经验。他特别强调要重视信息化战争的研究,预见到未来战争形态的变化。

1986年,韩先楚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军事生涯回忆录。这部回忆录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经历,也是中国现代军事史的一个缩影。他在回忆录中详细记述了许多重大战役的决策过程,为后人研究中国现代军事史提供了宝贵的之一手资料。

1989年,韩先楚以80岁高龄出版了《韩先楚回忆录》。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在军事界,在普通读者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书中对许多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为人们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1990年代,尽管年事已高,韩先楚仍然保持着对国际形势的关注。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分析国际局势变化对中国国防安全的影响。他特别强调要警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00年2月11日,韩先楚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他的一生跨越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动荡也最辉煌的时期,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转变。他的军事才能、战略眼光和爱国情怀,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和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韩先楚的一生,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他的军事思想、战略眼光和爱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的历史丰碑上,成为后人学习和追随的楷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7/601208.html

“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评价麦克阿瑟:他要是我部下,我非毙了他不可” 的相关文章

西汉时期的外戚势力那么大 最后为何只有王莽能推翻西汉

西汉时期的外戚势力那么大 最后为何只有王莽能推翻西汉

对西汉的外戚势力轮番掌权,为何只有王莽家族能推翻西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汉朝的政治,人们往往会想到外戚干政,直接削弱了刘家的统治力,而且也正是因为有外戚的扰乱,才导致了西汉的国政一日不如一日,王莽作为一个外戚,他本身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人,但是在外戚互相制衡的过...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210年或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贲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孙贲初时为郡督邮守长,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上称其“性度...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死后,刘备为何没有追谥他,是在怨其丢失荆州之过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获得人生的第一个谥号,已经是他薨后四十年的事情了。季汉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此时的季汉政权已经到了国祚的最后三年。一、刘备是没有资格追谥关...

高迎祥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会失败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高迎祥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会失败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高迎祥,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三十六营”联盟主要成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陕北府谷农民王嘉胤为响应前一年在关中爆发的“王二起义”,揭竿而起,一时应者如云,拉开了崇祯年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王嘉胤也成为各支农民起义军公认的...

孙尚香和寡妇吴氏相比 刘备为何会吴氏做皇后

孙尚香和寡妇吴氏相比 刘备为何会吴氏做皇后

还不知道:刘备为何离弃孙尚香,迎娶死了丈夫的吴氏,还把她立为皇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孙权的安排下,刘备这个糟老头子迎娶了年轻貌美的孙尚香,做了孙权的妹夫。说起来,孙尚香可是孙权嫡亲的妹妹,皇亲贵族。但是刘备却对她一点儿也没兴趣,反而迎娶了一个寡妇吴氏。这是怎么...

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不派魏延与张郃正面交锋是为何?

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不派魏延与张郃正面交锋是为何?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参军马谡去守街亭,派高翔去街亭东北的列柳城驻扎,抵挡魏国大将张郃,因为担心高翔不是张郃对手,又让魏延去街亭之后驻扎,以防不测。魏延作为猛将,是这时蜀汉武将中的一哥,诸葛亮为什么要把魏延放在街亭之后...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随后,蜀汉军队系统中,马上就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冲突的双方是(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和元老大将魏延。结果是,杨仪在蒋琬、董允等人的配合下,先污蔑魏延谋反,然后将其斩杀,《三国志·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