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他是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之一人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17)230

甲骨名人堂

他是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之一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

7月12日一早,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前排起长队,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到“大邑商”感悟伟大的商文明。

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一楼“探索商文明”序厅,以时间为轴、以重要发现为线索,全面系统梳理殷墟考古研究自1928年至今取得的重要成果,追溯了整个商文明的探索历程,绵延近600年的商代历史画卷渐渐清晰,铺展于游客眼前。

“我之前了解王国维是从《人间词话》开始的,没想到他也是‘甲骨四堂’之一。”在展板前,来自上海的游客王熠细细读完有关王国维的介绍后感叹,这次来殷墟博物馆参观,刷新了他对甲骨文研究者们的认知。

他与罗振玉是莫逆之交

王国维

王国维是国学大师,1925年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聘为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 *** 学“四大导师”,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他被称为奠基人物。

王国维与罗振玉是莫逆之交,相互扶持,并各自成就了流传后世的学问。1898年,21岁的王国维在汪康年、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任抄写与校对。此后不久,《时务报》因言辞激烈被查封,主办东文学社的罗振玉因赏识王国维的才华,便让王国维到东文学社学习日文兼做杂务。此后的交往中,罗王二人对彼此的才能都很欣赏,成为至交。

1911年11月,王国维和罗振玉东渡日本。罗振玉将他收藏的图书、甲骨器物带到了日本。王国维的兴趣本来在西方哲学,从那时起转向了国学。也正是在这个阶段,罗振玉和王国维开始了学术上的讨论和思想上的交流。

在罗振玉的帮助下,王国维开启对甲骨文的研究,并依托罗振玉收藏的甲骨文卜辞实物和拓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著述。

他用甲骨文考证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

王国维作品《古史新证》

“王国维是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之一人。”中国文字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双庆介绍,王国维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新的结论。

他自己称以上考证 *** 为“二重证据法”,意思是运用地下的材料(考古)与纸上的材料(文献)相印证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相,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这种考证 *** 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 ***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 ***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王双庆介绍,在甲骨学研究方面,罗振玉侧重对甲骨文的释析,王国维则通过这些文字来考证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

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商朝之一位国君成汤居住在一个叫“亳”的地方,王国维从甲骨卜辞所刻的200多个地名中,找到了包括“亳”在内的“雍”“曹”“杞”等8处地名。王国维写出《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不久又写出《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考证了王亥、王恒、上甲等商代先公先王,证明史书的记载大体不误,还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报乙、报丙、报丁等在排列次序方面的错误。

他开拓了古文字学新境界

“王国维不仅对甲骨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他对古文字学的贡献是全方面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人员刘浩介绍,“郭沫若曾高度评价王国维:‘他的甲骨文字的研究,殷周金文的研究,汉晋竹简和封泥等的研究,是划时代的工作。’”

“王国维不仅发现了甲骨卜辞的史学价值,对甲骨文断代研究和甲骨缀合同样有开创之功,给予后世学者莫大启迪。在甲骨文字考释上,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有过评论:‘他所释的字数虽不多,却还有其特殊贡献的……王氏所释的字数只寥寥十余字,然他认识了早期的‘王’字,对于卜辞的全体认识,是很重要的。他对‘旬’‘翌’字的认识,解决了占据很多数量的卜旬卜辞。’”刘浩向记者介绍。

“在文物的考订、铭文的释读方面,王国维的贡献也是十分突出的。他指出,古代器物上的文字之所以不好解读,在于现代人‘知古代不如知现代之深’。由于这个局限,我们不可能识读出所有的古文字,所以要反对每字必释、无义不通的倾向。这是超越时代的、十分宝贵的认识。”刘浩说。

刘浩介绍,对于如何考释文字和通读铭文,王国维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六项原则,即“考之史事,本之《诗》《书》,考之古音,参之彝器,以及由此及彼和阙疑待问”。“现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我们学习和研究古文字相比百年前方便了太多,但王国维提出的这些原则依然是研读古文字的不二法门。王国维著有很多考证名篇和金石题跋,他总是能写出考证严密、不囿于成见而能发前人所未发的创见性文章,梁启超说王国维的《观堂集林》‘几乎篇篇都有新发明’,并非有意夸饰。”刘浩介绍。

诗话甲骨文

“公”字的甲骨文字形由“八”和“口”组成,“口”表示食物,“八”是分的意思,本义是“分发食物”。后来表示对人的尊称。文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为尊。《说文解字》:“公,平分也。”后引申为公正无私。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分食物始成形,五等爵位列上乘。

不偏不倚平等事,天下为公大道兴。

(诗/文 清风)

甲骨文双语小学堂

“火”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古人对火焰的直观描绘,像一簇正在燃烧的火焰向上冒的样子。本义指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焰和热。

The oracle bone for the character “火”(huǒ)is an ancient depiction of flames,resembling a cluster of rising fire.Its original meaning refers to the light,flame,and heat produced during burning.

(文字翻译 张蕊 童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1899.html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他是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之一人”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姜夔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姜夔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曾著《大乐议》宁宗时献于朝,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谱。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轶事典故...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张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裔研涉史书,刘璋时,被举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回州任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张飞入蜀地,刘璋授张裔军队,命其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作为刘璋信使前往会见刘备...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李治,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李治临终前,为自己死后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首先,他让宰相裴炎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辅佐新皇。其次,给予自己的妻子、天后武则天仲裁国家大事的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刘秀人称外号位面之子 刘秀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刘秀人称外号位面之子 刘秀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刘秀为何被称为位面之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通常而言,我们总是在网络玄幻小说中了解到这个名词“位面之子”,最开始是08年的《魔兽世界》开始运用这个称呼,到现在网络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称呼或是类似的。那么什么是位面之子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一个...

在学术方面,叶适有哪些成就与影响?他还有哪些成就?

在学术方面,叶适有哪些成就与影响?他还有哪些成就?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刘宗敏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清朝因对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劝降未遂,派出肃亲王豪格统领满汉大军前往征讨。当年五月,豪格率部夺取汉中,有了对张献忠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此时的张献忠不仅面临着清...

赤壁之战有郭嘉就不会败北 曹操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存在

赤壁之战有郭嘉就不会败北 曹操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凭什么说:倘若郭奉孝在,赤壁之战定不会败北,有何原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赤壁战败后,曹操带着残余分子返回南郡,终于有时间休息了。曹操在宴会上突然哭了起来,说道:“如果奉孝若在这里,这场战斗将如何被打败?”曹操认为,如果郭嘉在那里,他绝对不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