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会先杀谁?刘伯温说了3个字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19)440

引言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会先杀哪个人?”刘伯温回答了三个字:“小明王。”

这一简短的对话揭示了朱元璋称帝之路上更大的障碍和刘伯温卓越的政治智慧。

朱元璋的崛起历程充满了权谋与斗争,而刘伯温作为他的谋士,为他扫清了重重障碍,最终助他登上帝位。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也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和谋略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元末的乱世与红巾军的崛起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苛捐杂税盛行,民不聊生,各地民变不断,此时,红巾军起义风起云涌,成为推翻元朝的重要力量。

红巾军由韩山童和刘福通领导,声势浩大,迅速在中原地区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韩山童与刘福通利用宗教和神秘预言动员民众,声称自己是宋朝皇室后裔,借此号召百姓反抗元朝暴政。

韩山童的口号“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迅速传遍各地,吸引了大量民众加入起义,起义军势如破竹,占领了许多重要城市,元朝统治摇摇欲坠。

在这乱世之中,朱元璋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逐步崭露头角,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失去父母,曾在寺庙中当过和尚。

成年后,他投奔了郭子兴的义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朱元璋在军中迅速崭露头角,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逐步赢得了郭子兴的信任和重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势力不断壮大,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凡的智慧,逐步统一了江南地区。

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还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赢得了民心。

在朱元璋的崛起过程中,刘伯温的出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伯温,名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谋士。

他精通天文、地理、兵法,对命理和风水也有深入研究,被誉为“行走的百科全书”。

刘伯温的智慧和才干迅速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朱元璋将他视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多次征求他的意见,并在关键时刻采纳了他的建议。

刘伯温不仅在军事上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还在政治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为朱元璋的胜利和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面临的威胁

在朱元璋的争霸过程中,张士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张士诚早年因不满朝廷的苛捐杂税而自立政权,成为江南地区的一方霸主。

朱元璋与张士诚多次交战,双方势均力敌,难分高下,张士诚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坚固的城池,给朱元璋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朱元璋深知,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先解决张士诚这一强敌,在与张士诚的交战中,朱元璋展现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

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朱元璋终于在1367年攻陷了张士诚的都城平江(今苏州),张士诚被俘后在南京被处决。

与张士诚相比,陈友谅更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陈友谅原为红巾军的一员,后自立为帝,建立了大汉政权。

他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还善于运筹帷幄,多次在战场上给朱元璋制造麻烦,两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鄱阳湖大战是双方争夺的关键一役,1363年,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展开大规模水。

朱元璋充分利用地形和气候条件,巧妙地设计了包围圈,将陈友谅的船队困在湖中。

经过数日激战,陈友谅被射中眼睛,最终不治身亡,此役后,朱元璋彻底击败了陈友谅,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尽管朱元璋在战场上屡屡获胜,但他在政治上的野心却一直受到小明王的制约,小明王,本名韩林儿,是红巾军首领韩山童的儿子。

在父亲去世后,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韩山童被捕后,韩林儿和母亲在之一时间选择了逃亡,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极其危险。

母亲带着韩林儿一路辗转,终于在武安山找到了一个隐蔽的藏身之处,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他们过上了低调而艰难的生活。

韩山童的死并未能摧毁红巾军的斗志,尤其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刘福通,刘福通一直忠诚于韩家,誓要为已故的韩山童报仇,并继续他的事业,在韩山童去世的一年后,刘福通重新举起了红巾军的大旗,招募了大量的新兵,逐步恢复并扩展了红巾军的力量。

刘福通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明白,要让红巾军真正重获新生,必须找到韩山童的继承人韩林儿。

于是,他在四处征战的同时,也不忘派人秘密寻找韩林儿的下落,这一寻找,历时数年,期间红巾军在刘福通的带领下逐步壮大,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地盘。

在韩山童去世后的八年间,刘福通带领红巾军逐步恢复元气,他的努力终于在公元1355年迎来了回报。

经过多方打听和细致的搜索,刘福通最终在武安山找到了韩林儿,当他得知韩林儿和母亲藏身于此时,立即亲自带队前往迎接。

刘福通一行人到达武安山时,韩林儿和母亲正靠在茅屋前的石头上休息,听到外面传来的马蹄声,母亲迅速起身护在韩林儿身前,紧张地注视着来人。

当刘福通下马走到他们面前时,立即恭敬地单膝跪地,向韩林儿行礼,刘福通的忠诚和虔诚让母子二人放下了戒心。

刘福通恭敬地对韩林儿说:“公子,属下刘福通奉韩将军遗命,特来迎接公子回归红巾军,继续带领我们抗元复宋。”

韩林儿的母亲眼中闪烁着泪光,拉着儿子的手对刘福通点了点头,就这样,韩林儿跟随刘福通离开了武安山,开始了他的新旅程。

在返回红巾军根据地的路上,刘福通向韩林儿详细介绍了红巾军目前的状况和他为红巾军所做的努力。

韩林儿听得入神,心中充满了感激和责任感,他知道,父亲的遗志将由他继续完成,他必须为家族和红巾军的未来而奋斗。

回到亳州后,刘福通将韩林儿安置在红巾军的核心营地,红巾军的将士们纷纷前来拜见他们的新领袖,对韩林儿表现出了极高的敬意和支持。

刘福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军队和资源全部交给韩林儿,正式将其推上了红巾军领袖的位置。

为了巩固韩林儿的领导地位,刘福通在红巾军内部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在众将士的见证下,韩林儿被正式推举为“小明王”,并建立了以“宋”为国号的龙凤政权。

虽然小明王名义上是红巾军的领袖,但实际上他早已成为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然而,小明王的存在却成为朱元璋称帝的一大障碍。

朱元璋如果贸然杀掉小明王,不仅会引起红巾军其他将领的反对,还会背上“弑主”的恶名,失去民心。

面对这一困境,刘伯温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谋略,他向朱元璋分析了形势,提出了暂时不能杀小明王的三个理由:其一,小明王虽然名义上是领袖,但实际上已经没有实权,杀掉他并无实质意义;其二,贸然杀掉小明王会引起其他反对势力的联合反扑,得不偿失;其三,杀掉小明王会背上“弑主”的骂名,影响朱元璋的统治合法性。

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朱元璋决定暂时放缓称帝的步伐,继续发展自身实力,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事。

这一决策展现了刘伯温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也为朱元璋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小明王的最终命运

1366年,朱元璋准备迎接小明王到应天府(今南京)居住,并为其修建了一座新的王城。

然而,在小明王一行人乘船途经瓜步时,船只突然侧翻,所有人包括小明王在内全部遇难。

这场“意外”成了朱元璋除掉小明王的契机,消除了他称帝路上的最后一个障碍。

关于这次沉船事故,民间一直流传着各种猜测,有人认为这是朱元璋策划的一场阴谋,目的是为了除掉小明王。

然而,无论真相如何,小明王的死对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从此,他再也不必担心小明王会威胁到他的权力。

1367年,小明王死后一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改国号为“明”,开启了朱家人的统治时代。

朱元璋的称帝标志着元朝的终结和明朝的建立,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朱元璋登基后,刘伯温继续辅佐他,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刘伯温不仅在军事上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还在政治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使得明朝在初期得以稳定发展。

结语

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充满了血腥与阴谋,但在刘伯温的辅佐下,他成功地消除了小明王这一更大的威胁,建立了大明王朝。

尽管权力的争夺充满了残酷,但这段历史中的智慧与策略依然闪耀着光辉,刘伯温的忠诚与谋略不仅成就了朱元璋的帝王梦,也为大明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我们见证了智慧的力量,也看到了忠诚的可贵。这段传奇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成为后人借鉴和反思的宝贵财富。

参考资料:韩林儿之死因考辨 - 中国知网 (cnki.net)

韩林儿、刘福通死难考辨 - 中国知网 (cnki.net)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2273.html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会先杀谁?刘伯温说了3个字”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许褚说生擒关羽,他真的能做到吗

三国时期许褚说生擒关羽,他真的能做到吗

许褚。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和典韦一同统率着曹操的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后,挂印封金,拜书告辞,千里寻兄,投奔刘备。曹操得知挽留不住,先派张辽追关羽,沿途传话不让拦截,然后,亲自带人来见关羽,并送关羽一件锦袍,关羽用刀接过来,许褚大怒,对曹操说,此人太无礼了,何不擒之?许褚说生擒关...

曹丕即位后曹植穿丧服为汉朝痛哭 曹植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曹丕即位后曹植穿丧服为汉朝痛哭 曹植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曹丕即位,兄弟曹植穿上丧服为汉朝痛哭,后来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22年,31岁的曹植被哥哥曹丕封为鄄城王,封地远离京城,食邑只有2500户。之前,曹植和曹丕争储失败,所以他很受曹丕的忌惮和打击。昔日很受曹操宠爱的王子,如今成为被曹...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谋士陆逊?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魏蜀吴三国争霸的过程中,每一个王朝都有属于自己的谋士,没有这些谋士的辅助,主公肯定是不会成就大业的。就拿曹操来说,没有郭嘉的辅佐,恐怕曹操根本统一不了北方。要知道当时的北方有袁术这样的大诸侯,没有谋略肯定是不行的。...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方醒悟:原来你在装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随着刘备的去世,蜀汉的前程交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shan)身上。从电视剧来看,后人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说他是个庸碌无能的人,那么他本人是如何想的呢?在公...

曹植和曹丕在夺位中 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植和曹丕在夺位中 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在夺嗣之争中,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代枭雄,这一辈子都没有当上皇帝。但不可否认,他是曹氏政权的开端,为老曹家打下了一片江山。谁都知道继承了这个家底意味着什么,所以,虽然这不是皇位继承,但也是够血腥的。曹植和...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官员及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吴郡朱氏。朱据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善于论辩诘难。黄武初年(222年),担任五官郎中、侍御史。孙权以朱据文武兼备,授任他...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继承父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家世在西陵,卒被征命,忧谗畏讥,于是归顺晋朝。晋武帝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调露元年(679年),唐朝大食安抚使、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回国。在途径西域的路上,裴行俭招募一万人马,发动突袭,平定了西突厥。为何裴行俭没有从长安带一兵一卒,仅在西域招募了一万没打过仗的人就兵不血刃平定了西突厥呢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