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罕见大发雷霆,卫生部长心惊肉跳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在大会上聆听卫生部部长
钱信忠
汇报工作。钱信忠在作了卫生部工作的一般性汇报后,讲到了全国医务人员分布情况和医疗经费使用的占比:全国现有
140多万
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
90%
在城市,其中
70%
在大城市,
20%
在县城,只有
10%
在农村;全国的医疗经费使用,农村只占
25%
,城市占去了
75%
。但他没有注意到,毛主席越听脸色越不对。
尤其是当这一组数字说完后,毛主席突然发怒了。毛主席面容严肃地站起来,态度非常严厉。他讲:“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
15%
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
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
,一无医,二无药。”钱信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毛主席说:“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毛主席一发脾气,钱信忠吓得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接话,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愣愣地站在那。过了好久,毛主席才接着说,“
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去
,应该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服务。”
为此,毛主席深思熟虑,决定在短时间内,
快速有效扩充医疗队伍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毛主席强调,要想调整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对医疗教育进行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降低录取要求,简化医用学习。那时候不用读那么多书,高小毕业学够三年能达到门槛,可以从实践中不断去锻炼。
钱信忠回去之后连夜传达,卫生部立即研究怎么贯彻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时间是在1965年6月26日,所以当时卫生部把毛主席在这一天的指示称为“
六二六”指示
。
于是,浩浩荡荡的医师培养计划提上了日程,很快,落实到了中国大地上。正是在这一时期,有很多重要的人物油然而生,他们保证了农民的健康,让大多数农民都看得起病,他们就是被称之为医学特种兵的“赤脚医生”。
1971年我初中辍学,在乡下做“赤脚医生”,针灸、 *** 、推拿、拔罐,我都做过。所以现在聚会的时候,有年纪比我大、德高望重的,身体不舒服的人,我就随便给人家捏一捏,人家都说司马南很专业。这是当然,毕竟年轻当过“赤脚医生”。
在毛主席“六二六”指示之后,全国就培养了很多农村医生。赤脚医生“
一根银针治百病
”,走家串户给老百姓治病。那是在当时中国物质生产力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之下,适合中国农村的一种医疗卫生制度。
这个制度今天看来,可以说很粗陋,没有大学毕业文凭怎么能给人看病呢?但是中国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就是这样,关键是 *** 坐在什么板凳上,是不是坐在绝大多数老百姓坐的那个板凳上?关键是心是不是和老百姓在一起,是不是设身处地的替他们着想?即使那个时候,在城里的专家也要到村里去。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河北霸州,那个地方搞了个项目,让我去听一听,听了之后我很受启发。他们当地的小家电、体育用品、清洁用品占了全国市场很大的比重,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品牌,都是给别人贴牌。现在他们想做一个自己的品牌,利用互联网效应把这事做出来。
我在那儿遇到一个刘叔叔,他
90
多岁了,是中国最有名的妇产科专家。他年轻的时候就落实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到河北农村去,一待就是几个月,背着药包走街串巷,给妇女治病,接生孩子。
“赤脚医生”指没有固定编制,具备初步的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
亦农亦医
,忙时务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 *** 医疗人员。
当时赤脚医生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医学世家、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
赤脚医生的出现,解决了或者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根除血吸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电影《春苗》剧照
有个老电影叫《春苗》,讲述了赤脚医生的故事。妇女队长春苗看不惯医疗卫生大权把持在有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人手中,她主动请缨到公社卫生院学习,以期学成回村为贫下中农服务。她不顾院长杜文杰和医生钱济仁的刁难排挤,在方明的帮助下,她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但杜与钱的所做所为还是让她愤然离开了医院。春苗回村后,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她在村里的卫生室做了一名赤脚医生。
我知道我讲的内容,对于今天80、90、00后的孩子们来说,是一段不容易产生共鸣的历史,但是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却是抹不去的记忆,而且是美好的、印象非常深刻的记忆。
责任编辑|胡言 蒋话
部分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