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追随蒋介石6年,晚年称:蒋更大错误,就是接受雅尔塔协定
2020年,郝柏村老先生在台湾逝世,台当局评价说“斯人虽逝,风范长存”。可是哪怕有如此高的评价,依旧有许多人并不认识他。
虽然他在蒋介石居于台湾之后,与蒋派众人观念不同,不求独立,而是致力于祖国统一,可他在此之前却是一个追随了老蒋派系三代领导人,实打实的三朝元老,曾经对于老蒋他可是相当推崇,甚至可以说是指哪打哪。
可人到晚年,再回顾从政生涯,郝柏村却说,蒋介石有错,且错处不小。这处错说的就是《雅尔塔协定》。
距离协定签立早已过去几十年,这个协定究竟是何内容,让这位昔日的党派二把手开始质疑起了追随多年的老领导?一心打胜仗的士兵
民国时期,政坛风起云涌,能上位的都是相当厉害的人物,蒋介石便是其中之最,能成为蒋介石身边得力助手的人,自然也绝非寻常之辈。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助手应该是他的钱袋子宋子文,是他的御用笔杆子陈布雷,可是这都是早期陪在蒋介石身边的人。
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是在老蒋正风光的时候出现的,所以名号响亮。而郝柏村这个在后来让老蒋托付性命的侍卫长,尽管身担重职,却因为早已没人关心老蒋了,所以鲜少有人知道他。
在跟随老蒋去台湾之前,郝柏村是在战场上与敌军对战的万千士兵之一,他是真出 *** ,但是在那时,他的脑子里只有抗战,他把日本人视为更大的敌人。
抗战爆发的时候,他不过二十岁,正是热血的年纪,黄埔军校给了他学习与成长的空间,让他从空有一腔热血,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战士。
郝柏村毕业的时候,蒋介石还亲自主持了毕业典礼。
他们那届学生属于提前毕业,临危受命,能得到校长的重视,在他们看来,无疑是一种荣誉,也正是这件事,坚定了郝柏村追随蒋介石的想法。
从1938年开始,郝柏村便一直在战场历练,虽然蒋介石的决策不都是正确的,但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职责,他从未有过质疑。
在此之后的几年,抗战打的多不容易,郝柏村这个亲历者,自然深有体会。在他顾着打仗的时候,搞政治的这群人也没闲着,有的亲美,有的亲苏,一个个的搞的都是头脑风暴。
只不过当时由于战事过于紧张,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战场了,所以大家都忽略了政治圈,那些所谓的领导人们都做了些什么。
郝柏村那时,便是如此,满脑子打仗,命都快保不住了,哪还有什么心思管别的。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对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才算结束。
安稳只是短暂的,蒋介石便又出了幺蛾子,搞起了国共内战,没了外在敌人,又开始挑起内部纷争,作为蒋派的小人物,郝柏村自然听从命令。
这一次蒋介石败了,灰溜溜的跑去了台湾,郝柏村也没脸再呆在大陆,便也随之去了台湾。忧国忧民的反独派
此时他的老乡顾祝同发达了,仕途一路高歌猛进,被任命为国防部参谋长,这可是个大官,顾祝同自己发达了也没忘了朋友,对于郝柏村,他还是十分看好的,于是让他成为了自己的随从参谋。
郝柏村果然没让顾祝同失望,这个职位他如鱼得水,很快就变得得心应手,郝柏村在仕途坦荡的同时,又有了一点不满足。
一个人安逸久了也就不想要追求更多了,但是一尝到甜头,谁不想多来点呢,郝柏村想让自己再进一步,又不好意思再欠人情,便开始自己研究。
他去陆军学校学习,充实自己,希望自己的实力能配得上自己的野心。他相当努力,拿出了当年在战场上拼搏的劲头,让自己成为了当年陆军学院中的佼佼者。
毕业之后他便不再是个小兵了,他成为指挥官,这是对他成绩的肯定。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局势趋于平稳,但是却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安全与和平,危机时刻都在,郝柏村这指挥官也不是吃白饭的,有事真得上啊。
炮击金门时,郝柏村被任命为师长还立了功。成功在蒋介石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在蒋介石后来要选拔啊侍卫长时,想到了他。
成为了蒋介石侍卫长的郝柏村,算是多年的努力熬出了头,成为了总统身边最被信任的人,虽然是侍卫长,但是却离蒋介石更近了,听到的见到的也就更多了。
跟在蒋介石身边的这几年,对于郝柏村来讲,收获颇丰,或许曾经的郝柏村是个一心只为了打胜仗的小兵,但现在不同了,他所闻所见,全是高段位的,他自然也成长了不少。
在蒋介石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蒋经国接替了,老爸的位置,成为了台湾新一任领导人。作为被蒋介石委以重任的郝柏村自然也得到了蒋经国的器重。
在蒋经国的提拔下,他成为了国防部新一任总参谋长。自打来到台湾的这三十余年的时间里郝柏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打仗的士兵了,对于国家大事,他已经是一个能够参与决策的人了。
再后来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位,此时已经七十多岁的郝柏村依旧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并不是台湾政局无人,而是郝柏村真的是一个在关键时刻很得力的助手。
可是哪怕他再怎么得这几位领导人的重用,但他却依旧在许多政见上与他们有所不同。
就比如说在蒋经国与李登辉呼吁独立的时候,其实在郝柏村的主张看来,一直都是追求统一的。
这样一个“反独”的他,遭到了不少对立党派的围攻。在那时,不管是政敌的职责,还是舆论的攻击,都没有让郝柏村对于自己的目标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哪怕后来被迫退出了 *** ,郝柏村也从没有认为自己的想法有任何错误。反而在离任之后,让郝柏村变得愈发自由。
他不止一次重返故土,回到大陆,不只是去老家探亲,他还去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回顾往昔,有媒体知道他回来,还专门去采访过他,对于媒体的提问,郝柏村从不回避,有问必答。
每一次,只要有人问起,如何看待台湾与大陆,他都会提起他想要的统一。在豪郝柏村的心里,国家的完整统一是所有事情的基础,也是立国之本。
祖国的领土,是不能被割裂开来的,哪怕是自己人也不行,更别提会有别人来瓜分自己的国家,这是决不能容忍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让他对于曾经蒋介石所签署的《雅尔塔协定》越发的不理解,甚至在媒体采访问及蒋介石的时候,郝柏村说,这个协定的签署是蒋介石做过的最错误的决定。失去的领土令人叹息
之所以郝柏村会对《雅尔塔协定》万分不理解,不赞同,就是因为在《雅尔塔协定》中,对于中国领土毫不尊重,毫不重视。
正是因为《雅尔塔协定》的签订,才将一直以来属于中国的蒙古变成了外蒙古,让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与中国再无关联。
在这个《雅尔塔协定》签订的那个时间点,正是抗日战争的白热化阶段。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抗日战争是何时结束的,但在当时,对于未知的战争,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对此都相当的恐惧。
当时在被觊觎的各国大家齐心对抗日本,成为了彼此的共识,但是战斗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当时欧洲战场基本已经让日本毫无换手之力,中国战场虽然伤亡惨重,但也是让日本一败再败,毫无往日威风,但原本把控着东南亚的美英则不同,他们与日本还在僵持。
而另一方面,另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苏联,因为一时没有受到日本多大的打击,二是离中心战场遥远,并没有全力以赴地加入到对抗日本的战斗中来,毕竟谁不想高高挂起。
这让身处困境中的其他国家,都想尽办法想要拉拢苏联。于是便有了美国,英国,苏联齐聚雅尔塔,开启的那场雅尔塔会议。
按理来讲,开会就开会,这件事情并无任何不妥,但是这场会议,偏偏谈论到了中国,谈论到了如何划分原本属于中国的领土。
蒙古,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但是随着中国被侵略,蒙古便一直不太消停,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在一九二几年的时候,曾宣布独立。
可是他们这样的单方面独立,怎么可能被认可?只不过是当时的中国自顾不暇,没有功夫去管制他们罢了。
可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这三个和蒙古毫不相干的国家,却妄图左右蒙古的命运。而这场会议,作为话题中心的中国却并没有参加。
而美英苏对此毫不介意,在会议结束之时,来了份公告,直接把蒙古安排的明明白白。当时有不少人说,这哪是公告,明明就是密约。
可不管是公告还是密约,对于中国来讲,都是不公平的。
而蒋介石方面在得知了这个密约内容之后,自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便派了他的得力助手宋子文,以及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前往苏联,想要对中国领土问题进行一番谈判。
但此时的这个谈判中国无疑是弱势的一方,因为在苏联背后有美英的支持。在苏联看来,这个雅尔塔密约其实就是通知。
对于外蒙古的独立,苏联不做任何的犹豫,中苏两方就因为这个问题,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这样的僵持,苏联无所谓,但蒋介石坐不住了。苏联,在他看来是惹不起的。
看苏联如此坚持,蒋介石便只能答应了苏联的条件。参与谈判的宋子文被蒋介石的决定气得不行,直接甩手走人了。
宋子文都知道,这协定决不能同意,但是蒋介石依旧同意了,其实就是因为同意了这个,就是让苏联成为了自己人。
苏联看蒋介石这个态度,也的确没有一味的强硬下去,对于蒋介石他们保证会支持他。
毕竟在当时的中国,蒋介石所领导的派系,其实已经并不占上风了,有了苏联的支持,对蒋介石来讲是个很大的助力。
但同意了这份协定,就是把蒙古推了出去,也正是因为蒋介石当年为了一己之私,才导致至今为止外蒙古还是外蒙古。
这怎能叫郝柏村不痛惜,在这份协定签订的时候,郝柏村还不懂政治,不知道这份协议究竟代表着什么,但是几十年过去了,郝柏村也算是在官场沉浮了几十年,对于领土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再回看这个雅尔塔协定,哪怕曾经他对于蒋介石再推崇,再支持,他依旧理解不了为了权,为了利,而舍弃自己国家领土这样的事情。
就为了这外蒙古的 *** 问题,新中国领导人们,还专门在斯大林七十大寿的时候拜访苏联,试图在和苏联方面进行沟通,但是还是失败了。
因为外蒙古的独立,已成事实 ,不只是苏联,美英方面承认,就连曾经的中国 *** 也承认,如今还怎么可能被中国单方面推翻呢。
苏联对于蒙古,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接触与往来,他们支持蒙古独立,就是想扶持一个可以夹在中国与苏联之间做跳板与缓冲的国家罢了,毕竟中国一点点的变强,苏联怎么可能没感到危机呢。
不只是郝柏村认为当年蒋介石这个决策是错误的,大家都是这样觉得,我们一直在强调的维护 *** 领土完整,不是一句口号,这是个动词,是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努力,为之坚持的。
没有什么会比自己的国家完整来的更实际,预期向蒋介石一样把自己国家的未来与安稳押注在别人的身上,不如依靠自己,让祖国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