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是什么结局?为何杜的八子三女没有一个养她的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7-29)220

上海滩的传奇人物杜月笙,一生富可敌国,权倾一时。然而,当这位&34;驾鹤西去后,他的第五任姨太太、京剧名伶孟小冬的命运却令人唏嘘不已。作为曾经风靡全国的&34;,孟小冬在杜月笙身边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杜月笙去世后,他的八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竟无一人选择赡养孟小冬。这位曾经的名伶最终是何种结局?杜家子女为何对这位继母如此冷漠?杜月笙临终前又做了怎样的安排?孟小冬晚年的生活又是如何度过的?

孟小冬与杜月笙的相识与婚姻

世人皆知孟小冬是杜月笙的第五任姨太太,却鲜有人知这段姻缘背后竟有二十一年的痴心等待。要说这孟小冬,可不是一般的角儿。她生于1907年,祖籍安徽,自幼生长在一个徽班戏曲世家。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孟小冬却从小就跟随家人学习老生,可见其家庭对她寄予厚望。

十二岁那年,孟小冬之一次登台演出,便一鸣惊人。那清亮的嗓音,俊秀的扮相,竟让台下观众喝彩不已。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整个北平城。不到两年,上海乾坤大剧场就派人北上,邀请这位小名角南下登台。

别看孟小冬年纪小,但她的名气可不小。当时的上海滩可是卧虎藏龙,像张少泉、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这些名角儿都在乾坤大剧场唱戏。孟小冬初到上海,就能与这些名角同台演出,可见其实力非凡。

台上一出《失子惊疯》,孟小冬那清越的唱腔,细腻的表演,立刻征服了上海的观众。当时的评论界称赞她&34;。这一唱,便是惊艳全场,从此孟小冬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后来,孟小冬又拜在了京剧大师余叔岩门下。在余叔岩的悉心指导下,孟小冬的唱功更上一层楼。她的名气很快传遍全国,与梅兰芳齐名,被誉为&34;。每每登台,戏院里总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再说这杜月笙,可是个传奇人物。他1888年生于江苏川沙,比孟小冬整整大了十九岁。十四岁时,杜月笙只身来到上海,在十六铺一家水果行当学徒。谁能想到,这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日后会成为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大佬。

杜月笙为人精明,善于察言观色,对人性有着独到的把握。凭借着这份聪明才智,他很快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从小混混到青帮大佬,再到上海滩的地下皇帝,杜月笙的人生可谓传奇。

1925年的一天,杜月笙在戏院里之一次看到了孟小冬的演出。台上的孟小冬英姿飒爽,唱腔清亮,一下子就吸引了杜月笙的目光。从那以后,杜月笙便成了孟小冬的忠实&34;,常常出钱邀请孟小冬南下上海演出。

两人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杜月笙为人豪爽,每次孟小冬来上海,他都会盛情款待。而杜月笙的第四任姨太太姚玉兰,恰好是孟小冬的闺中密友。借着这层关系,杜月笙常常邀请孟小冬来家里做客,两人的关系也越发亲密。

然而,杜月笙虽然对孟小冬倾心已久,却从不轻易表露心迹。他知道,以自己的身份,要娶到像孟小冬这样的名角儿,并非易事。况且,孟小冬曾与梅兰芳有过一段婚姻,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段经历让孟小冬对感情更加谨慎。

杜月笙深谙此道,他没有急于表白,而是默默地关心着孟小冬。每次孟小冬来上海,杜月笙都会嘘寒问暖,殷勤照顾,但从不提及感情之事。就这样,杜月笙用了整整二十一年的时间,用自己的真心打动了孟小冬。

1946年,已经58岁的杜月笙终于如愿以偿,迎娶了39岁的孟小冬为第五任姨太太。这段看似不可能的姻缘,终于修成正果。当时的上海滩为之轰动,谁能想到,青帮大佬杜月笙竟然能娶到&34;孟小冬呢?

这段婚姻,不仅是杜月笙多年来的心愿,也给了孟小冬一个安稳的归宿。虽然杜月笙年事已高,但他对孟小冬的疼爱却丝毫不减。这段晚来的姻缘,为两人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杜月笙临终前的安排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上海家中溘然长逝,享年63岁。作为一代枭雄,杜月笙的离世在上海滩掀起了轩然 ***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临终前对家产的安排,尤其是对孟小冬的处置。

杜月笙生前膝下儿女众多,共有八子三女。这些子女中,有的是正室所生,有的则是姨太太所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财产继承往往偏向嫡出子女,而庶出子女则处于劣势。然而,杜月笙却打破了这一惯例,他的遗嘱中对所有子女都有所安排,体现了他公平处事的一面。

据传,杜月笙在临终前召集了所有子女,向他们详细交代了遗产分配的事宜。他将自己的庞大财产分为若干份,每个子女都分得一份。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上海滩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继承观念,体现了杜月笙的独特处事风格。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份遗嘱中,杜月笙并未对孟小冬做出特别的安排。作为杜月笙的第五任姨太太,孟小冬与他相伴多年,照理说应该得到一定的照顾。但事实上,杜月笙似乎并未给予孟小冬太多考虑。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杜月笙认为孟小冬作为一代名伶,有自己的事业和收入来源,不需要特别的经济支持。也有人认为,这或许是杜月笙为了避免家庭矛盾,故意不对孟小冬做出特别安排。无论如何,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孟小冬晚年的困境。

除了财产分配,杜月笙还在临终前对子女们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他要求子女们要团结一致,不要因为财产分配而产生矛盾。杜月笙深知,家族内部的纷争往往是家业败落的主要原因。他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和睦相处,共同维护杜家的利益。

其次,杜月笙嘱咐子女们要善待家中的佣人和工人。作为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人,杜月笙深知下人的辛苦。他要求子女们要善待这些为杜家服务多年的人,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照顾。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杜月笙的仁义之心。

再者,杜月笙还特别叮嘱子女们要善待他的几位姨太太。虽然杜月笙一生风流,但他对自己的妻妾们都很关心。他希望子女们能够尊重这些女性,给予她们应有的生活保障。这一点也体现了杜月笙的责任感。

最后,杜月笙还对子女们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那就是要继续资助一些慈善事业。众所周知,杜月笙生前热衷于慈善,曾多次捐款赈灾、兴学。他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继承这一传统,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杜月笙的这些嘱托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在他去世后,杜家子女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有的子女因为财产分配不均而产生不满,有的则开始挥霍家产。杜月笙辛苦积累的家业,在短短几年内就开始衰落。

对于孟小冬的处境,杜家子女们似乎并未太过关心。虽然杜月笙曾要求子女们善待姨太太,但在实际操作中,孟小冬并未得到很好的照顾。这或许是因为孟小冬作为最后一任姨太太,与杜家子女之间并无血缘关系,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同。

杜月笙的离世,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揭开了杜家衰落的序幕。他的遗嘱和临终嘱托,本意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团结和延续,但最终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不仅反映了家族传承的困难,也折射出那个特殊时代的复杂社会背景。

对于孟小冬而言,杜月笙的离世意味着失去了最重要的依靠。虽然她曾是一代名伶,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没有了杜月笙的庇护,她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杜月笙临终前的安排,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孟小冬此后的人生轨迹,也为她晚年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的生活境遇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风光无限的&34;到无人问津的老伶人,孟小冬的人生轨迹仿佛一夜之间就被改写。

1951年杜月笙去世时,孟小冬年仅44岁,正值中年。按理说,这个年纪的她本应继续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或是安享晚年生活。然而,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杜月笙的离世不仅意味着她失去了最重要的依靠,更意味着她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时代。

杜月笙去世后不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政策开始逐步实施。作为旧社会的名伶和&34;遗孀,孟小冬的处境变得异常尴尬。她曾经引以为傲的身份和地位,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不再是优势,反而成了她的包袱。

1952年,上海市文化局开始对旧式戏曲进行改革。作为京剧名伶的孟小冬,本应在这场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她与杜月笙的特殊关系,使得她在这场改革中处于边缘地位。许多昔日的同行都参与到了戏曲改革的工作中,而孟小冬却被排斥在外。

不仅如此,孟小冬还面临着经济上的困境。虽然她曾是一代名伶,收入颇丰,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过去的积蓄很快就消耗殆尽。杜月笙的遗产分配中并未对她做出特别安排,杜家的子女们也并未善待这位继母。很快,孟小冬就陷入了经济困难。

为了维持生计,孟小冬不得不变卖家中的贵重物品。那些曾经被她视若珍宝的戏服、首饰,甚至是杜月笙送给她的礼物,都被她一一出售。每一件物品的离去,都仿佛在提醒她曾经辉煌的过往正在一点点远去。

1954年,孟小冬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邀请。上海京剧院邀请她参与《红娘》的排演。这对于已经多年未登台的孟小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返舞台的好机会。然而,当她兴致勃勃地来到排练现场时,却发现自己被安排的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

这次经历给孟小冬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她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戏曲界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那些曾经对她毕恭毕敬的后辈,如今已经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而她这个昔日的&34;,却只能在一旁打打下手。

尽管如此,孟小冬并未放弃。她仍然努力参与排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表现重新赢得认可。然而,她很快就发现,新时代的戏曲表演与她熟悉的传统京剧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些她引以为傲的技巧和表演方式,在新的舞台上似乎已经不再适用。

1956年,孟小冬终于得到了一次重要的演出机会。上海京剧院决定重新排演《失子惊疯》,这部曾经让孟小冬一举成名的戏剧。然而,当她站在舞台上时,却发现观众席上空空如也。那些曾经为她疯狂的观众,如今已经将目光转向了其他新兴的娱乐形式。

这次演出之后,孟小冬基本上退出了公众视线。她搬离了原来的豪宅,住进了一间简陋的公房。每天,她都会独自一人在家中练功,仿佛还在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舞台。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孟小冬的名字逐渐被人遗忘。那些曾经追捧她的戏迷,要么已经去世,要么已经转向了其他的娱乐方式。就连杜家的子女们,也很少有人来探望这位曾经的继母。

1960年代初,孟小冬的生活更加困难。由于长期的经济拮据和心理压力,她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每天练功。邻居们常常能听到从她家中传来的京剧唱腔,那清亮的嗓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沧桑。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作为旧社会的名伶和&34;遗孀,孟小冬成为了批斗的对象。她被迫多次参加批斗会,遭受身心折磨。那些曾经让她引以为豪的戏服和道具,都被视为&34;,被付之一炬。

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孟小冬仍然没有放弃对京剧的热爱。她开始在家中秘密教授一些年轻人京剧技艺,希望能够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承下去。尽管这样做有很大风险,但她依然坚持了下来。

孟小冬晚年的生活状况

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风华绝代的&34;孟小冬步入了晚年。然而,她的晚年生活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安逸,而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197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仍在持续。作为旧社会的名伶和&34;遗孀,孟小冬的处境依然艰难。她被迫多次参加批斗会,遭受身心折磨。那些曾经让她引以为豪的戏服和道具,都被视为&34;,已经付之一炬。在这样的环境下,孟小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1972年,孟小冬搬进了上海市淮海中路的一间小公寓。这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房子成为了她晚年生活的全部空间。与她昔日的豪宅相比,这里显得格外简陋。然而,孟小冬并没有抱怨,她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落差巨大的生活。

在这间小公寓里,孟小冬保留了为数不多的几件戏曲用品。一面破旧的铜镜,一把已经褪色的折扇,还有几本残缺不全的戏本。这些物品成为了她与过去辉煌岁月唯一的联系。每天清晨,她都会站在铜镜前练习发声,仿佛还在为即将到来的演出做准备。

尽管年事已高,孟小冬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凌晨四点,她就会起床开始练功。邻居们常常能听到从她家中传来的京剧唱腔,那清亮的嗓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沧桑。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嗓音已经不如从前那般圆润有力,但她依然坚持每天练习。

1975年,文化大革命进入后期,社会环境有所缓和。一些老艺术家开始受到重视。然而,孟小冬似乎被遗忘在了角落里。她曾经试图联系上海京剧院,希望能够重返舞台,但却没有得到回应。那些曾经与她同台演出的老伙伴,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则已经退休。孟小冬发现,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被时代遗忘的人。

为了维持生计,孟小冬不得不开始给一些年轻人私下教授京剧。尽管这样做有一定风险,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她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希望能够为京剧的传承尽一份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愿意学习传统京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孟小冬只能独自一人练功,仿佛在为一个已经不存在的观众演出。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文艺界也迎来了新的春天。然而,对于年近古稀的孟小冬来说,这一切似乎已经太晚了。她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已经无法承受舞台表演的强度。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每天练功,仿佛这是她唯一能够坚持的事情。

1980年代初,一些文艺工作者开始关注到孟小冬的存在。他们试图采访这位昔日的&34;,希望能够记录下她的人生经历。然而,孟小冬却婉拒了大多数采访请求。她似乎不愿意回顾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只是默默地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孟小冬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她的视力逐渐减弱,行动也变得不便。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每天练功。邻居们常常能看到她扶着墙壁,一步一步地在家中移动,嘴里还在哼唱着京剧曲调。

1985年,已经78岁高龄的孟小冬迎来了人生的转机。上海京剧院决定为她举办一场纪念演出,以表彰她对京剧事业的贡献。这个消息让孟小冬备受鼓舞。尽管她已经无法亲自登台演出,但能够看到自己的弟子们演绎自己的代表作,对她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安慰。

然而,就在演出前夕,孟小冬突然病倒了。多年的艰辛生活和持续的练功,让她的身体负荷过重。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要去观看演出。在朋友的搀扶下,她勉强来到了剧场。当熟悉的唱腔响起时,这位昔日的&34;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场演出成为了孟小冬晚年生活中最后的高光时刻。之后,她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每天在家中练功,仿佛这是她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

1988年,孟小冬在上海的小公寓中溘然长逝,享年81岁。她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结束。那个曾经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的&34;,最终以一种近乎默默无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她对京剧的热爱和坚持,却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她深深热爱的舞台上。

孟小冬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孟小冬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京剧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她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她的艺术生涯不仅见证了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也为后世的戏曲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孟小冬的艺术成就首先体现在她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上。她所创立的&34;艺术风格,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方式,为京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34;以其细腻婉约的唱腔著称,特别是在表现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时,她的表演总能将人物的情感细腻入微地展现出来。这种表演风格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也对后世的京剧表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失子惊疯》这出戏为例,孟小冬的演绎为这个经典剧目注入了新的生命。她通过精湛的表演,将剧中母亲失子后的悲痛和疯狂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表演不仅仅是对传统表演方式的继承,更是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这种表演方式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后世的演员树立了榜样。

孟小冬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她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教育。尽管在晚年遭遇了诸多困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传播。她在家中私下教授年轻人京剧技艺,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她对艺术的执着,也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20世纪30年代,孟小冬还参与创办了&34;,这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专门培养戏曲人才的学校之一。她亲自担任教师,为众多年轻人传授京剧技艺。这所学校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京剧演员,为京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孟小冬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她对京剧剧目的创新和改编上。她不满足于只演传统剧目,而是积极参与新编历史剧的创作。例如,她参与创作并主演的《杨门女将》,就是将传统戏曲与现代表演相结合的成功尝试。这出戏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京剧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此外,孟小冬还积极参与京剧的海外传播。在20世纪30年代,她多次出国演出,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推广到国际舞台。她的演出不仅让外国观众领略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尽管孟小冬在晚年经历了诸多磨难,但她对京剧艺术的贡献并没有因此而被遗忘。在改革开放后,文艺界开始重新评价孟小冬的艺术成就。1985年上海京剧院为她举办的纪念演出,就是对她艺术成就的一种肯定。

孟小冬的艺术生涯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她的唱片录音、舞台照片等,都成为了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史料。这些资料不仅记录了孟小冬个人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戏曲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在中国戏曲史上,孟小冬的地位是独特的。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更是京剧艺术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她的艺术成就跨越了旧社会和新中国两个时代,见证了中国戏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

孟小冬的艺术影响至今仍在延续。她的许多弟子和再传弟子仍活跃在当代京剧舞台上,继续传承和发展着&34;艺术。在当代京剧表演中,我们仍能看到孟小冬艺术风格的影子。她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对唱腔的细腻处理,都成为了后世京剧演员学习的榜样。

同时,孟小冬的艺术生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现代戏曲发展的独特视角。从她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戏曲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求生存,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平衡。这些都为我们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尽管孟小冬已经离世多年,但她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仍然深远。她的艺术成就,她对京剧的热爱和坚持,她在艰难时期对戏曲传承的贡献,都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个人传奇,更是中国戏曲发展历程的缩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7/603241.html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是什么结局?为何杜的八子三女没有一个养她的” 的相关文章

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安抚境内,坐镇北疆

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安抚境内,坐镇北疆

牵招(?—231年),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牵招早年师从乐隐,与刘备成为刎颈之交。投靠冀州牧袁绍,担任冀州从事,统领乌丸突骑。袁绍死后,跟随冀州刺史袁尚,受到并州牧高干加害,投奔丞相曹操,授军谋掾。从平乌丸,出任护乌...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自古以来,很多男人为了前途功名而抛家弃子遗臭万年之人,不在少数。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宋靖康年间,一场由金人南侵引发的“靖康之变”让宋朝的半壁江山变色。其后,金人陆续扶持张邦昌、刘豫等建立伪朝,宋高宗登基称帝,宋和伪齐、金国之间大战连连,后又签订和议息兵。长时...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吕布,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号称“飞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一年,发生了好几件影响到历史走向的大事。先是王允联手吕布干掉了权倾一时的董卓,然后两人在长安共掌朝政,眼看就要天下太平。但仅两个月后,董卓余部就在李傕、郭汜、张济、樊...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忠贤掌权期间,为什么清军无法攻破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宦官祸乱朝政,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恶贼当道,大明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明代的阉宦之祸,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可谓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说到明朝赫赫有...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代的皇帝和后妃们在宫禁中的服饰,基本上是由饱读经史的文臣们去详定和解释的。中国古来的舆服制度卷帙浩繁,有时候却又语焉不详,帝王们也时常对此大惑不解。唐高祖李渊就曾询问过令狐德棻:“丈夫冠、妇...

刘禅有何优点,刘备为何会选择把皇位传给他?

刘禅有何优点,刘备为何会选择把皇位传给他?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蜀汉后主刘禅身上,你也许会发现这些标签: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扶不起的阿斗等等。刘禅遭人诟病的地方大概有三处:宠信宦官黄皓;不战而降和“乐不思蜀”。既然如此,刘备为何还要将位子传给资质平平的刘禅?刘备一共...

薛应旗:明朝学者、藏书家,他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薛应旗:明朝学者、藏书家,他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薛应旗(公元1500年-公元1575年),明学者、藏书家。字仲常,号方山。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曾任慈溪知县,官南京考工郎中。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薛方山的生平大致可分三个阶段:35岁前,主要是读书,准备科举;1535年中进士,开始二十一年的官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