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好!打得好!”是什么让毛主席赞不绝口?
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号召全军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运动。
郭兴福是12军某师2连副连长,他从多年的带兵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套非常有效果的练兵 *** 。
随着中央军委号召的发出,一个广泛深入的军事训练热潮席卷全军。
不久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贺龙元帅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并把自己看到 *** “尖子分队”飞檐走壁、汽车过钢轨桥、步枪百步穿杨等演练的精彩场面,绘声绘色地讲给毛主席听。
毛主席听后,对这些精彩的军事演练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在一份反映比武情况的简报上批示:“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1964年6月15日下午3点,北京西郊射击场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党和国家领导人 *** 、 *** 、周恩来、朱德等来到现场。
随着检阅仪式的开始,军事表演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登场的是 *** 的半自动步枪速射表演。场上设置了80块钢板胸靶作为射击目标。随着清脆的枪声划破长空,两名“神 *** ”开始了对150米外目标的速射。
他们的枪法精准,每一个靶子都应声而倒,弹无虚发。
主席台上的掌声此起彼伏,毛主席放下望远镜,连连鼓掌,对表演赞不绝口,称赞打得好,打得好。
这次表演的主角之一,是“神 *** ”宋世哲。他曾创下40秒内用40发子弹击倒40个钢板胸靶的惊人纪录。其间,他还需换装弹夹3次。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班的敌人在150米距离上发起攻击,宋世哲能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让这些敌人丧失战斗力,根本无法冲到面前。
射击表演结束后, *** 主席对那把百发百中的步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示意工作人员把枪拿过来。毛主席接过枪,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然后举枪瞄准。
宋世哲在射击场上所使用的步枪,见证了他的优异成绩。这支步枪在射击表演结束后,因其卓越的性能和独特的历史意义,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在这次大比武中,还有一群特殊的“兵”。他们同样枪法精准,他们就是来自基层的民兵。
当天在北京西郊射击场,到了民兵射击项目时,只见三个扛着各式枪、年龄相差悬殊的民兵共同登场,成为射击场上绝无仅有的风景线。
他们就是来自山东烟台的祖孙三代民兵。爷爷吕其喜61岁,父亲吕志玉33岁,孙子吕永顺只有14岁。
吕永顺
山东烟台崆峒岛吕氏第三代民兵
我爷爷他打得比较慢,我没有压力,小孩也不在乎,打得就快。我把我的目标打完了以后,我一看我爷爷那儿还有一个目标,我就帮助他消灭了一个目标。
在这次比武中,全国民兵代表只有7位,而吕氏祖孙三人就占了3席,足见他们的训练水平。在那之后,山东烟台当地人都称他们为“民兵世家”。
从比武场上荣归故里的祖孙三人并没有陶醉于鲜花与掌声中,而是继续加强训练,忠实地履行着保卫祖国海疆的神圣职责。后来,吕永顺的儿子吕寿庆,入伍成为烟台边防支队的一名军人。祖孙三代毕生守护的海防事业传到了第四代人,书写了一段忠诚与奉献的传奇故事。
除了吕永顺祖孙三人外,比武场上,时年26岁的女民兵刘延凤因射击水平出色获得了 *** 同志的连连称赞。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 *** 主席曾为女民兵写下的一首诗,热情赞颂了包括所有女民兵在内的中华儿女尚武的壮志。
1964年6月15日下午5点半,之一射击场的汇报表演结束。暮色中,感慨万千的 *** 主席向着射击场的全体将士深深地点了点头,表达了他的满意与认可。
虽然还有很多民兵没有参加比武汇报演出,但他们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日复一日刻苦训练,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辽阔疆域,成为了保卫家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