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上海滩“三大亨”的分道扬镳
在中国近代史中,1927是继1921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年份。
这一年的上半年,国共之一次合作在蒋介石引发的政变中破裂;这一年的下半年, *** 拿起“枪杆子”,发动了意义非凡的三大起义。
在历史的洪流中,1927年的上海滩“三大亨”只能算是随波逐流的小人物。只不过,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在这一年发生了“转向”,从而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今天要讲的,是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三位旧上海的大亨,以及他们与那场血腥政变的“渊源”。
左起: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 | 图源: ***
在大多数有关“四一二”政变的影视剧中,都会有杜月笙诱杀工人领袖汪寿华的剧情。其实,杜月笙只是个“代表人物”,这起事件的幕后主使一共有六人,“三大亨”皆在其中。
从汪寿华误入陷阱可知,他在赴约前对危险的估计并不充分,换言之,没有预料到“三大亨”会如此坚决、迅速地投蒋。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汪寿华轻信了杜月笙的邀约?“三大亨”当时是什么立场?以及,他们为什么会在“四一二”之后分道扬镳呢?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三大亨”是如何成为“三大亨”的。
01
“三大亨”在上海滩的发迹,依靠的是舞厅、赌场和烟馆这三门生意,按现在的总结就是“黄、赌、毒”。
这其中,更赚钱的毫无疑问是“毒”。而且“三大亨”做的烟土生意,不是简单地开开烟馆,而是垄断性的烟土批发。三人以此发迹,也由此走到了一起。
“三大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个整体,那么,其中谁的贡献更大,或者说谁是主导者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动态的:早期的主导者是黄金荣,有了他,烟土生意才能“发芽”;中期是张啸林,有了他,生意才能“生根”;后期是杜月笙,有了他,才能把这门生意做得“枝繁叶茂”,冲出法租界,走向全上海…
黄金荣是法租界巡捕房的华探长。他的特别之处在于,法国人原本规定“捕房中人不得兼营别业”,但到了黄金荣这里,法国人松口了。
图源:电影《1921》
于是,黄金荣除了当探长,领一份薪水外,还做起了各种生意。一开始还比较正常,比如开茶楼、戏院这些,慢慢发展成舞厅和赌场,最后就是烟土了。
黄金荣说到底只是个流氓出身,烟土的销售渠道,他是有的,但采购所需的人脉资源和海外渠道,他一开始是不具备的。所以,黄金荣初涉烟土生意的“商业模式”就一个字:抢。
民国时期的上海,既是烟土的更大消费市场,又是这门生意的集散地之一。华界大佬、租界大佬,以及广东人、潮州人、苏北人等各地烟土商,都在这里接货。
一般的流程,是开一艘小火轮到公海,从远洋货轮上拿货,然后经吴淞口运进上海。
背景硬的,就堂而皇之从黄浦江开进来,没背景的,就分装在小舢板上,趁着夜色躲开水警鱼贯而入。也有干脆把烟土打包扔进江里的,然后算好潮汐涨落,再到黄浦江滩上去捞。
最后,就是走陆路运到租界或华界。毫无疑问,这么多运输环节,势必给“黑吃黑”留出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黄金荣就专干这事,他不仅养了一帮亡命之徒,还有法租界华探长这个先天优势,只要抢来的货运进法租界,就没人能奈何得了他了。当然,前提是要把法国人打点好。
杜月笙能从一个卖水果的小混混变成黄金荣的手下爱将,便是因为抢烟土这事。
02
杜月笙在投入黄金荣门下之前,是个卖水果的小混混。
在电影《建军大业》中,出现诱杀汪寿华这段剧情时有个细节:杜月笙为汪寿华削了个梨。
图源:电影《建军大业》
这个细节其实蛮有意思的,因为杜月笙年轻时曾有两个外号:“水果月生”和“莱阳梨”。据说他的绝活就是削梨,三下两下就能把一个烂梨削成“好梨”。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固有印象:杜月笙是拜在黄金荣门下而进入青帮的。其实不是,杜月笙进入青帮拜的是一位名叫陈世昌的“小人物”,虽然辈分与黄金荣相同,但没什么实力。
辛亥革命前后,青帮的辈分排行进入到了“大通悟学”这四个字。比如沪军都督陈其美、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西北军将领张树声等都是“大”字辈。
黄金荣比较特殊,一开始他自封“天”字辈,但越到后来越玩不转,于是就花了钱,拜在“大”字辈的张仁奎门下。张仁奎就是张镜湖(张锦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威望更高的青帮大佬,号称“帮会元魁”。
蒋介石在青帮拜的就是“通”字辈的黄金荣,所以和杜月笙同为“悟”字辈。
杜月笙拜入黄门,一开始只是打杂。后来他之所以能被黄金荣赏识,就是因为在抢烟土时的机智果断和胆大心细。更重要的是,杜月笙这人比较“上路”,抢来的烟土一向如数上交,从不私吞。
“帮助”杜月笙走上发迹之路的,是黄门烟土生意遇到的一次危机。
当时英租界(后来称公共租界)有个“大八股党”,不仅垄断了英租界的烟土生意,还和上海的缉私营和水警营完成了深度利益绑定。后果就是,“大八股党”的烟土一路由官方缉私部门“护送”进入英租界,然后销售到全上海。
旧上海外滩 | 图源: ***
所以对于黄金荣来说,不仅抢烟土的难度大大增加,连法租界的烟土市场也受到冲击,“进”、“出”两头受阻。
化解这个危机的,便是杜月笙。他其实并没有想出什么石破惊天的妙计,而只是优化了“抢土行动”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换言之,细节决定成败…
杜月笙组织了一个八人小团体,号称“小八股党”,但其实更像是一支高组织度的“特种小分队”。
这支小分队,行动前必做详细的计划,然后反复推演,行动中则分工明确,纪律严明,就靠着这些,黄门抢烟土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了。黄金荣以前都是把抢来的烟土存在家里,“小八股党”成立后,得需要仓库了…
不久后,黄金荣、杜月笙,以及另一位黄门的“通”字辈人物金廷荪,合伙开了一家“三鑫公司”,彻底垄断了法租界烟土生意的批发和零售。
1919年后,国际社会的禁烟呼声越来越高,不久后北洋 *** 宣布禁烟。表面上看,这又是一次“危机”,但杜月笙却再一次把它变成了“机遇”。
“三大亨”的最后一位,张啸林,也在这个时候“登场”。
03
在“禁烟危机”中,黄金荣和杜月笙有一个潜在“优势”:他们不是最“招风”的那棵“大树”。
一方面,法租界的面积远比英租界小,所以黄门的烟土生意一直做不过“大八股党”,但也避免了成为“出头鸟”。
图源: ***
另一方面,相较于英国人和美国人,法国人的管理比较松散,所以法租界的禁烟力度要弱于公共租界。
北洋 *** 派专员来上海禁烟,既要完成政绩,又要捞点好处,这个心态被杜月笙准确拿捏。于是,在他的运作下,黄门拿出了一批烟土给专员公开销毁,然后杜月笙又买通专员,乘势打击了“大八股党”。最后,寻求新“保护伞”的各大烟土商纷纷迁往法租界。
虽然“三鑫公司”的形势一片大好,但这个时候反而出现了“瓶颈”:不和水警、缉私,以及华界的警局搞好关系,黄门如何保护烟土商的进货安全?换言之,抢烟土起家的人现在不得不考虑如何防抢了。
杜月笙不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有一个更大的成功经验: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所以他一辈子都出手阔绰,最讲江湖义气,由此结了不少“交情”。然后他也不急着要回报,都先“存”着。实话实说,这一点很厉害。
张啸林,是杜月笙在投靠黄门前就认识的。
当时张啸林刚从杭州来到上海发展,恰巧一个杭州商人运货到上海,就雇张啸林在码头保护这批货物。张啸林自知在上海根基不深,于是找到了已经在东昌码头有点名气的小混混头子杜月笙,合伙赚这笔保护费。
杜月笙一口答应,但这事被码头的其他几股势力盯上了,于是合起伙来把东西抢了。杜月笙和张啸林被打伤,但由此成为了患难兄弟。
旧上海的码头 | 图源: ***
后来,张啸林“混码头”得罪了稽查局,被稽征巡警打了一顿后关了起来。杜月笙闻讯后,竟带着人夜袭稽查局,救出了张啸林。为了朋友,就敢冒得罪官家的风险,杜月笙不仅胆子大,而且确实讲义气。
经此一事,张啸林离沪返杭,而杜月笙也开始找靠山了,最终入了黄门。
黄金荣和杜月笙正在为如何打通上层关节发愁的时候,张啸林回到了上海。杜月笙“存”的这份交情,发挥了大作用。
张啸林是浙江武备学堂的辍学生,虽然没能毕业进入军界,但当时浙军中的“武备系”,大多是他的同学。
1919至1924年间,上海是浙江军阀卢永祥的势力范围,而浙江省的省长张载阳,则是张啸林在武备学堂时的铁党好友。
长话短说,凭着这些人脉,张啸林帮杜月笙搞定了浙江的军政两界,上海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张啸林的加入,使得“三鑫公司”的烟土生意有了彻底的保障,“三大亨”的格局就此形成。其实从形成过程中就能看出,三大亨表面上的老大是黄金荣,但杜月笙才是真正的纽带与核心。
让我们“快进”到1927年,看一下“三大亨”与“四一二”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分道扬镳的原因。
04
在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中,一位工友在汪寿华赴宴时提醒他:“杜月笙这个时候请吃饭,会不会是鸿门宴?”而汪寿华的答复是:“咱们身后有几十万的工人,谅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图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
这是汪寿华敢于去赴宴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则来自对杜月笙的一种“惯性认知”。
1924年卢永祥倒台后,上海一直是各系军阀抢夺的对象,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消停过。而“三大亨”的应对之策向来是:以不变应万变。反正,谁上台都要靠烟土生意发财,都离不开“地头蛇”的支持,所以,何必提前“站队”,静观其变即可。
胜负未明之时,杜月笙惯用的策略仍是广交朋友,两边都联系着,小事帮一帮,大事不表态。正因为有这个“惯有印象”,才导致汪寿华对杜月笙的邀约放松了警惕。
那么,为什么“三大亨”这次选择了提前站队,并直接充当蒋介石的帮凶呢?
表面原因,黄金荣和蒋介石有旧谊。根本原因,核心人物杜月笙深切地感受到,如果 *** 控制了上海,将和之前的历次“改朝换代”完全不一样。杜月笙没读过几天书,应该不知道“阶级斗争”这个词,但他毫无疑问明白了一点:“三大亨”和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
同时,在蒋介石发动政变的计划中,帮会力量是重要一环。当时国共之间仍维持着表面上的合作,为了不落人口实(被武汉 *** 攻击),蒋介石首先要制造上海的“内乱”,然后再“名正言顺”地出兵“平乱”。
被蒋介石派到上海的,是北伐军中一武一文的两位高层人物:杨虎和陈群,其中杨虎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政变发生前,又来了位老是打败仗,但级别很高的人物:之一军副军长王柏龄。
这六个人不仅策划了对汪寿华的诱杀,还结拜成了异姓兄弟,杜月笙排行老五。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上万名流氓武装分子从法租界的出发为开端。
图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
首先他们得穿过公共租界,但英国人假装看不见,因为杜月笙已经提前打好招呼。其次他们得和工人纠察队真刀真枪的交火,但根本打不过,于是只能依靠火力优势,杜月笙不仅从军方那里要来了机关枪,还问英国人借了20门小钢炮…
为了“围剿”革命力量,军阀、流氓和西方列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之一个奉命进入上海“平乱”的,是第26军的一个团。而这个第26军,其实成为了“三大亨”分道扬镳的一个“引子”。
05
国民革命军第26军,原来的番号是浙江陆军第3师,属于孙传芳的“五省联军”。
北伐军占领浙江后,浙军第3师投蒋,被编为第26军。蒋介石让这支刚“归顺”的旧军阀部队之一个进入上海,“小心思”是很明显的:不让自己的嫡系部队去当这个“出头鸟”。
但第26军也不甘心完全成为蒋介石的提线木偶,所以“平乱”后发出的公告是这样写的:
照得本日拂晓,本埠各处忽闻枪声四起,即经派人调查,据报系有工人及莠民暨类似军人持械互斗,势正危急等语…
乍一看是不是没啥问题?那比较一下当时和蒋介石更“亲近”的白崇禧发的公告,就能看明白其中的区别了。
本早闸北武装工友大肆械斗,值此 *** 时期,并前方用兵之际,武装工友任意冲突,殊属妨碍地方安宁秩序…
看到没,白崇禧说的是“工友”内部“械斗”,这是符合原始“剧本”的,因为杜月笙的手下也都带着“工”字袖标。但第26军说的却是“工人及莠民”在“互斗”。
如果你是当时的上海市民,看到第26军的公告,那一定会想:工人是谁我知道,那莠民又是谁呢?再一想:哦…有能力闹出那么大动静的,一定是流氓头子“三大亨”的人咯!
这份公告,等于把“三大亨”给“卖”了。但杜月笙和黄金荣并没太在意,这出双簧戏的“编剧”是蒋介石,现在“剧本”曝光,最没面子的应该是他。
可是,张啸林怒了,这人脑筋短,肠子直,于是觉得自己被耍了,直言蒋介石这人不靠谱。换言之,“三大亨”在“四一二”之后,对于未来与蒋介石的合作,开始产生分歧了。
紧接着,另一件影响“三大亨”未来走向的事情发生了。
06
“四一二”之后的第二天,上海“清党委员会”成立,主任是陈群。杜月笙、张啸林,以及一众青帮子弟也加入其中。
没几天,张啸林就以“清党”为名,抓了上海滩染料大王薛家的二公子薛恒。这里面的缘由,是个挺长的故事,我们简要梳理一下。
当年上海滩的 *** 舞台有个京剧名伶,名叫露兰春,是黄金荣捧红的。论黄门辈分,露兰春是黄的孙辈,但架不住,爱情它说来就来…
露兰春 | 图源: ***
黄金荣“陷”得很深,甚至为了露兰春而得罪过卢小嘉。卢小嘉是前述的卢永祥之子,被人称作民国“四大公子”之一。露兰春有一天唱戏走了板,卢小嘉在台下喝倒彩,就被黄金荣叫人给打了…
打完后才知道是卢小嘉,把黄金荣吓得不轻,最后还是靠杜月笙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这场危机。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也弄了个人尽皆知,黄金荣一想,就索性提出要把露兰春纳为妾室。露兰春不咋愿意,就说要明媒正娶,还要当家管钱,希望以此让黄金荣知难而退。
但没想到,黄金荣“用情太深”,竟同意了…黄金荣的发妻林桂生,是个不一般的女人,她是黄金荣的幕后智囊,还是杜月笙的真正“伯乐”。林桂生没吵也没闹,而是选择离婚,成全了黄金荣。
网上林桂生的照片有多种版本,感觉这张气质比较像
得偿所愿的黄金荣没能幸福太久,两年后,露兰春就卷了家里的钱财和人私奔了。那个私奔对象就是薛二公子。
按理说,以“三大亨”的势力,把两人抓回来不是难事。但黄金荣在那一刻心灰意冷了,于是让杜月笙出面调停,要回了财物,然后协议离婚。
这事对黄金荣的打击很大,从此进入到了“半退休”状态。而“四一二”政变让黄金荣又振作了起来,因为事情办成了,而蒋介石最初派来的杨虎、陈群二人,拜访的也是他黄金荣。
但谁曾想,张啸林竟假公济私抓了薛恒,本想为黄金荣报仇,结果却害了大哥。因为薛二公子好歹也算上海滩的名流,认识并了解他的上层人物不少,没有一个觉得他会和 *** 有关联。
这场闹剧最终以薛恒被释放而告终,但黄金荣再一次颜面扫地,成为了那段时间上海滩的“八卦中心”。从那以后,黄金荣彻底隐退幕后,开启了养老模式。
张啸林的“愤怒”和黄金荣的“隐退”,各有各的表面原因,但还有一个统一的根本原因:杜月笙“受宠”。
因为,蒋介石也是个人精,“三大亨”之中谁是核心人物,他一看便知。于是,在“四一二”后不久,蒋介石虽然给“三大亨”都赏了个少将头衔,但却单独召见了杜月笙。
杜月笙与戴笠 | 图源: ***
这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了。黄金荣识时务,而且年纪也大了,所以选择了“不争”,安享晚年。
张啸林的心态就没那么好了,因为他的“核心资源”都在旧军阀,所以某种程度上和蒋介石这个新军阀有先天矛盾。再加上蒋介石只认杜,不认张,所以张啸林心态失衡的祸根就在1927年种下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杜月笙远走香港,黄金荣不问世事,张啸林发现他“翻盘”的机会来了,于是投敌成为了汉奸。
1940年,张啸林的贴身保镖被军统策反,最后惨死家中。
新中国成立后,82岁的黄金荣选择了留在上海,四年后病逝。
杜月笙则在1951年病死在了香港,据说,他留下的遗产只有十万现金。而他存下的那些“交情”,随着新旧世界的交替,也早已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