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高勿庸被杀,邬思道却能活命?他是如何自救的呢?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8-05)370

在清朝历史中,雍正皇帝以其果断的手腕和铁血手段稳固皇位,其中一部分功劳都得益于他身边有一位谋士,即以智慧和语言艺术著称的邬思道。

在雍正继位的关键夜晚,正是这位谋士出谋划策,才能使得他顺利登基并稳住大局。

与此同时,他还凭借出色的语言艺术和卓越的智慧,化解皇帝对自己的疑虑,成功地在生死一线间保全自己。

这段故事可谓是充满智慧与权谋,不仅展示邬思道的才智,更揭示权力斗争中的复杂与残酷,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雍正与邬思道

邬思道出身贫寒,父亲是个小官吏,职位不高却对儿子的教育极为重视。邬思道自幼聪慧异常,少年时期便饱读诗书,尤其喜欢研读兵法和史书。

他的才华逐渐引起地方官员的注意,并被推荐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邬思道在京城的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工作,期间还结识一批有志之士,逐渐进入朝廷的权力核心。

然而,由于卷入一场政治斗争,邬思道被贬出京城流放至边远地区,这段经历使他深刻地理解权力斗争的残酷。

康熙末年,四阿哥胤禛因其出色的才能和稳重的性格,逐渐受到康熙帝的重视。

在一次巡边过程中,他无意间结识被贬至边远地区的邬思道,两人相谈甚欢,胤禛被邬思道的才华和谋略所折服,决定将其收为己用。

邬思道被召回京城后成为四阿哥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分析全局,随后的岁月里多次帮助胤禛化解各种政治危机,稳固在皇位争夺中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胤禛对邬思道的信任日益加深,二人建立深厚的君臣情谊。

康熙帝驾崩时的那一夜,北京城中风雨交加,宫中气氛紧张而诡谲,雍亲王胤禛继位成为新的大清皇帝雍正帝。

然而,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内心并不平静,必须迅速解决一件心头大事,就是处理他的谋士邬思道。

雍正登基之后对邬思道的信任逐渐变得复杂,既需要邬思道的智慧来稳定新政权,又担心他的过度聪明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决定在继位当夜亲自前往潜邸与邬思道一见,说是“见上一面”其实就是想要将其处理掉。

雍正一向精明,对待权力斗争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谨慎,高勿庸曾是他身边知心的奴才,回府的之一件事情就是把他杀害,原因就是此人知道雍正太多事情。

在这些事情中还有些是见不得人的,为避免这些事情被暴露,只有将高无庸杀掉才会稳妥,邬思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可过于聪明和多谋也不免会引起警觉。

邬思道为雍正谋划许多“腌臜事”,也知道他做的一些“腌臜事”,雍正登基之后两人的地位发生变化,所想的事情也自然会改变,于是一场君臣之间的心里博弈拉开帷幕。

邬思道的语言艺术

雍正到达潜邸后立即召见邬思道,雍正一开始便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向对方,言辞中带着关切之意,但其中隐含的警惕和试探之意却清晰可见。

一边表示是“顺便来看看你”,一边观察邬思道的反应,后者敏锐地察觉到雍正的试探,立即从当初的“四爷”改口称“皇上”,以表示尊重和臣服。

邬思道深知此刻自己的言行将决定生死,在与雍正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措辞既不显得谄媚又不失恭敬。

雍正提出几个看似随意的问题,但每一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试探,邬思道一一应对巧妙地化解杀机。

前期的寒暄结束接下来便进入正题,雍正询问邬思道想要什么赏赐,说白了就是想要什么官职。

邬思道先是表示感激,随后拒绝入朝为官并解释道“我根本就不是为官之人,哪有一个瘸子立于庙堂之上的?”

他以自己的身体残疾为由,表明无意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紧接着又进一步指出自己曾在康熙朝获罪,现在若是重新启用可能会引发朝廷内部的非议和质疑。

这个理由多少有些牵强,唐朝时期太子李承乾还是个瘸子,明朝时期太子朱高炽是个“瘸胖子”,“重新启用引发非议”更是无稽之谈。

历朝历代有很多皇帝为了给儿子铺路,都会在驾崩之前贬谪几个人,新皇继位后将这些人再提拔起来,他们就会感谢皇恩浩荡努力工作。

说白了邬思道甚至“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不为官是为了保命,而并非心中不想。帝王之心深不可测,不再朝中为官等于离开皇帝的视野,皇帝心中依然有很大的担忧。

面对雍正的步步紧逼邬思道提出“半隐”的策略,紧接着他说“我身上没钱,倘若全隐必然饿死,若长时间离开皇上必然会想念你......”说白了就是让雍正给钱来养着自己。

如此一来,自己不仅能够找个地方半隐起来,同时还能处在雍正皇帝的监督之下。

邬思道的这一策略不仅打消雍正的疑虑,也让雍正意识到邬思道并没有谋反的可能,自己也随时有能力处死对方,使得雍正最终决定允许邬思道选择“半隐”生活。

邬思道与雍正的对话步入关键时刻,张五哥却突然闯进来说十七阿哥求见。简短的禀报让邬思道心头一震,雍正掏出怀表查看时间,很显然这一切是提前安排好的。

邬思道何等敏锐,捕捉到雍正查看怀表的动作,意识到十七阿哥的到来并非偶然,很可能是想要将自己秘密处死,若是让他进来自己必然小命不保。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邬思道深吸一口气迅速调整心态,随即开口劝阻雍正不要见十七阿哥,雍正不解其中的意思,邬思道随即开口解释:

“如有公事请他转告张廷玉处置,要是关防的事就请十三爷处置,要是私事你就说天子没有私事。”

邬思道的指示无疑是僭越自己的身份,但也可见他对危机的认知有多深刻,张五哥站在门口略微迟疑了一下,眼神一直看着雍正好似在等待最后的命令。

雍正并没有立即反对,不久后起身走到他与邬思道之间微微点头,好似给予某种默许的暗示。张五哥见状迅速领会雍正的意图,然后退了出去,去传达邬思道的话。

随着张五哥的离去,邬思道终于松一口气,知道自己暂时保住性命。事情到了这里,危机只能说暂时接触,如何在接下来的日子活下去依然是个问题。

邬思道的晚年

上述提到邬思道选择了“半隐”的生活,何为“半隐”,意思就是一边隐居一边可以为雍正提供建议和帮助,后者才是保命的关键。

邬思道搬离京城后隐居在一处偏远但安全的地方,避免朝廷内部的纷争和权力斗争,但仍保持着与雍正的联系,随时为皇帝提供建议和帮助。

在这一过程中他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比如田文静在河南实施“摊丁入亩”政策时,他就曾过去帮助一二。

西北边疆发生战乱,年羹尧迟迟未能解决问题,甚至还有意养寇自重,依然是邬思道过去为雍正解决问题,种种的种种都体现着他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臣子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能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显然邬思道就是这样一个深知帝心的人。

雍正登基之夜,邬思道凭借卓越的语言艺术和机智的应对,在关键时刻成功自保展示非凡的智慧和应变能力,但真正让他继续活下去的资本却是为雍正分忧解难。

邬思道在“半隐”状态下度过晚年,虽然没有再回到朝廷的权力核心,但依然通过书信和密探向雍正提供建议。

在这一过程中,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雍正的统治提供宝贵的支持。

雍正时常想念这位忠诚的谋士,两人之间的君臣情谊在岁月的流逝中得到升华,随着雍正坐稳皇位、大清朝蒸蒸日上,他再也没有杀邬思道的心思。

很多人对邬思道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雍正皇帝的得力谋士,凭借智慧和才能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有人认为他过于圆滑善于投机取巧。

然而,无论评价如何邬思道的才华和智慧都不容否认,他的故事也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权力斗争中智慧和语言艺术十分重要,权谋虽然能够带来一时的权势和荣耀,但其代价往往是沉重的,冷酷与无情最终都将自食其果。

总的来说,邬思道的故事不仅展示他卓越的智慧和语言艺术,也揭示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智慧和语言艺术往往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我们化解危机保全性命。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8/603944.html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高勿庸被杀,邬思道却能活命?他是如何自救的呢?” 的相关文章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本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 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刘庄是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之子,自幼聪颖伶俐,“十岁能通《春秋》”,十五岁时被立为皇太子 。光武帝驾崩后,刘庄“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阴丽华)曰皇太后。”汉明帝曹随萧规,“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

正史中王平在蜀汉的地位怎么样?实力如何

正史中王平在蜀汉的地位怎么样?实力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蜀汉后期,名将凋零,魏延作为汉中太守,独当一面,确实有将才,当时,魏国大将张郃,用兵巧变,让诸葛亮都很忌惮,街亭之战,张郃击败马谡,让诸葛亮损失惨重,被迫撤回汉中。此时的蜀汉,似乎只有魏延能与张郃匹敌。其实,蜀...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当年在打江山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开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但是他竟然把江山打下来了,也没听他说军粮不够的问题,至少史料上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当时虽然遇到了双线作战,既要和清...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近3000年的封建历史中,不乏有弄权的宰相,这些人位极人臣,或仗着皇帝的宠信干预朝政,或利用手中的大权谋取私利。不过,除了这些让人诟病的奸臣之外,还有一些宰相清心寡欲,披肝沥胆,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流芳后世。在古代,有一位...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309-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和东晋才女谢道韫之父。出身陈郡谢氏。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良师益友桓温谢奕年轻就有名誉,初任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州)县令,后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