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惩治造假:汉朝人伪造周鼎被灭三族,唐朝食品致人死亡被判处绞刑
核心提示:
西汉文帝时有人名新恒平,是个造假高手。他伪造了玉杯和周鼎,企图欺骗文帝而取得富贵。在玉杯上刻“人主延寿”,令人献上。又诳称周鼎亡在泗水中,现在黄河溢出,与泗水相通,望见东北汾阴有宝金之气,可能是周鼎要出现吧。文帝于是派人在汾阴治庙,南面临河,想祭祀后取鼎。后鼎出汾阴,文帝大喜。其实,是新恒平埋鼎汾阴。此人可奉为赝品 *** 的祖师爷。他下场很惨——被揭穿后,新恒平因造假被文帝夷灭三族。
本文摘自:《深圳晚报》2013年4月1日B10版,作者:关山远,原题为:《纪晓岚吃到泥制烤鸭》
1无赖骗了造假术士
谁是造假的祖师爷?不好考。有人说是赵武灵王,也有人说秦昭王,可见古时造假之风盛行,连君主都酷爱这一套。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说:“赵主父令工施构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游于此’。”就是说,赵武灵王让人搭架子在石头上刻上巨大的脚印,然后在旁边注释说:赵雍到此一游。后人若糊涂,往往就会被骗了——哇,原来赵武灵王是个巨人耶!同样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道:秦昭王令工施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矣。”此人造假手段更加牛,在华山上整了个自己跟神仙下棋的假古迹出来。
可见古时造假之风盛行,连君主都酷爱这一套,更别说一般人了。著名的才子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记载了自己遭遇假货的故事:一是假墨,纪晓岚买当时大清名牌罗小华墨。这墨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可是买回去一用,居然是泥抟的,染以黑色,还带了一层白霜,利利索索地把纪晓岚骗了。一是假蜡烛。纪晓岚赶考,买了几支蜡烛,回到寓所怎么也点不着,仔细一看,原来也是泥做的,外面涂了一层羊脂。他还甚至碰上了假鸭子——晚上买了一只,回去一看,竟然也是泥做的。这鸭子的肉已被吃尽,只剩下鸭头、鸭脖子、鸭脚和一副完整的骨架。骨架里搪上泥,外面糊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更离奇的还有假鞋子——纪晓岚家的奴仆赵平,曾以两千钱买了一双皮靴,很是得意。有一天下雨,赵平穿着皮靴出门,光着脚回来了。原来那靴子的腰是乌油高丽纸做的,揉出了皱纹,貌似皮子。靴子底则是破棉花黏糊的,再用布绷好。
根据纪晓岚的记载,可见明清时期造假之盛行。明人笔记史料中,对此也有一些记载。
一件事发生在杭州,那时西湖已是旅游胜地,人流量很大,造假的骗子也很多。有一卖假药的骗术颇为高明,每售药,供观音大士像于旁,置药丸于一木箱中,但有病人求药,不问病情,伸手至箱中抓一把药丸出来丢于观音大士手中,药丸多有留于大士手中而不至滑落者,于是言于求药者:观音大士已为汝选好该用之药。求药者欢喜而去,围观者无不惊叹,术士日进百金。街头一某姓无赖,知术士必有手段,苦于不知实情,心生一计。一日,言于术士:某有一奇术,不足为他人道也,愿示于君。术士好奇。无赖领术士入一星级酒店,山珍海味,珍馐佳肴,酒足饭饱之后,拍拍 *** 领着术士扬长而出,竟无人过问,更无人阻拦。术士大奇,千哀万求,定要无赖传授此术。无赖愿与术士交换秘方。术士言:某之术简单,观音掌中暗藏磁铁,制药丸时杂之以铁粉,则药丸必可粘留于观音手上。无赖言:某之术更简单:先付钱。
2不少皇帝死于“灵丹妙药”
从某种程度来讲,炼丹术士其实也是假药的制造者。“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古代科技不发达,造假者手段有限,最常见的是在酒中掺水,严重时甚至以水代酒。《太平广记》辑录有隋唐五代书籍《启颜录》中的一篇《酒肆》,说是几个人在酒店就遭遇到了假酒,他们便一起开这酒的玩笑,其中一人说:“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众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有水在。”就造假者而言,往酒里掺水,是最简单的造假了。这种造假虽然多见,但还不至于严重危害到人身安全,奸商们只是在分量和质量上打打折扣。
当然,古代也有“化学家”,他们是炼丹术士。炼丹者以丹砂、铅、汞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用炉鼎烧炼,以求制出服后不死的丹药。道家宣称,服食丹药可祛病保生,不死成仙,故外丹术又叫仙丹术。炼丹方士们大多迷信服食黄金可致长生,说“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他们认为,自然界中的金和玉都是不容易发生朽坏变化的一类物质,服食金玉,就能把金玉的稳定性质转移到人体,人就可以长生了,而且,仙丹炼成的标志之一,就是它能点铁成金,或者点铜成金、点锡成金等等,“金成者,药成也。”所以,汉魏以来,炼金制银一直是外丹术的重要内容。由此,外丹术又叫金丹术或黄白术。
就丹药本身而言,从它产生那天起,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延年益寿的好处,相反,“欲求长生,反致速死”,服食丹药的人往往提前结束了性命。原来所谓的神丹妙药竟带有毒性。科学地说,丹药中所含有铅、汞、硫、砷等化合物,多是有毒的。铅,服后可导致人性格改变,神经错乱。汞(即水银),中毒后手脚发麻,口腔麻痹。砷的氧化物有剧毒。正因如此,自古以来,从帝王百官到道士女冠,服丹丧命者数不胜数。仅是死于丹药中毒的皇帝,历史上就有十五六位,其中尤以唐、明两朝为甚,唐朝有一代英主唐太宗等6位皇帝死于丹毒,明朝则有世宗嘉靖等5位皇帝之死与丹药有关。
对于丹药的毒性,历代有识之士和一些冷静的炼丹家早有认识,唐时《玄解录》说:“金丹并诸石药各有本性,怀大毒在其中。”北宋沈括等人更明确提出,对金丹大药“不可不戒”,“生金有毒,至于杀人。”从这个角度上讲,旨在长生的丹药无异于害人的毒药。
不过,在古代,能够服食丹药的,非富即贵,虽然是假药,但跟今天“化学家”们制造的假冒伪劣相比,危害要小得多了。
3有人因造假被灭三族
《唐律疏议》上规定:如果这种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
遭遇假货,总是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小则破财,大则丢命,因此,对于造假者,自古至今,人们都是深恶痛绝的。
清朝,安徽桐城人许奉恩在《兰苕馆外史》中记载,一个叫定远的地方,春夏大旱,田间颗粒无收。到了六月中旬,终于下了雨,于是农民们思谋种荞进行生产自救,但苦于没有种子。制假售假者某甲“藏陈荞甚多,虑颗瘪色黯,不能出售,以甑蒸之,顿觉硕大光润,大喜,遂榜其门曰:‘出卖荞种’。于是争往购求。荞价翔贵,获利千万。”这用甑蒸了的种子,种到田里的结果可想而知,“由此饥饿以死者不胜屈矣”。后来,卖假种子的某甲,受到了天谴:“无何,雷击某甲死,釜底书‘蒸荞误人,粉身莫赎’八字。”这当然是演义了,但可见时人对造假者的痛恨。
西汉文帝时有人名新恒平,是个造假高手。他伪造了玉杯和周鼎,企图欺骗文帝而取得富贵。在玉杯上刻“人主延寿”,令人献上。又诳称周鼎亡在泗水中,现在黄河溢出,与泗水相通,望见东北汾阴有宝金之气,可能是周鼎要出现吧。文帝于是派人在汾阴治庙,南面临河,想祭祀后取鼎。后鼎出汾阴,文帝大喜。其实,是新恒平埋鼎汾阴。此人可奉为赝品 *** 的祖师爷。他下场很惨——被揭穿后,新恒平因造假被文帝夷灭三族。
敢骗皇帝的多,敢骗群众的更多。对这些造假者,历来处罚都很严厉。
在唐朝,《唐律疏议》上规定:一旦某种食物变质,已经让人受害,那么所有者必须立刻焚烧,否则要被杖打90下。如果不毁掉有害食品,反而送人甚至出售,致人生病,食品所有者要被判处徒刑一年。如果这种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本应被焚烧但未被焚烧的有害食品造成死亡,食品的所有者也要按过失杀人来处罚。
到了宋朝,商品经济大繁荣,投机分子常常使用“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之类的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管理,宋代官府让各类商人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首领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充当本行会成员的担保人。行会把关之外,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腐败变质食品的销售者给予严惩。
“315”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如何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却是永久的热点话题。造假的事儿,可谓源远流长,自从人类开始商品交易后,造假售假就如影随形。回望我国古代,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消费者权益日和保护法,但从一些散见的法令条文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古人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而那些流传下来的古人造假故事,也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