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宰相请皇帝到家中喝酒,皇帝走到一半,突然下令:满门抄斩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8-09)300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下朝的时候,朱元璋突然叫住宋濂,乐呵呵的问他昨天晚上吃了什么饭?

宋濂看太祖笑眯眯的,心情应该不错,于是也轻松的回答: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子鹅……

美滋滋报了一通菜名后,朱元璋故作惊奇状:

“不对吧?不是还有个烧雏鸡吗?”

宋濂一听,当场腿就软了,朱元璋和善的笑容现在在他眼中,跟地狱罗刹无异……他赶紧跪在地上磕头发誓,说自己烧雏鸡一口都没吃。

朱元璋冷笑一声,不再言语,扭头就走了。

通过这么个小故事,足以见得朱元璋的“锦衣卫”有多可怕了。

他是在通过这个小事儿点宋濂呢:

朕只是老了,但不是糊涂了,你家连吃了哪些菜我都知道,别说你敢有别的花花肠子了。

朱元璋能从安徽凤阳小乞丐走到九五之尊,那手段和心机,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可偏偏就有些人不信邪,总觉得自己能糊弄了老皇帝,肆意在他的雷区跳舞。

洪武13年时,宰相胡惟庸告诉朱元璋,自家家里有一口奇井,井里能打出来源源不断的陈年佳酿。

朱元璋大喜:“还有这事儿?”

胡惟庸笑嘻嘻的跪下:“请皇上来家中一聚,共饮这奇井中的美酒!”

朱元璋满口答应,第二日便亲自前往相府,

可他这人还没到,就突然冷笑着下令:“立刻包围丞相府,所有人,一个不留!”

之后宰相胡惟庸满门抄斩,牵连家眷官员数万人,皆死于天子之怒,这便是与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并称“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权力的阴影

明朝初期,朱元璋稳坐大明皇位,但并未因此放松警惕。

那时朱元璋虽是打着小明王的旗号的“正统”,但民间依旧不少人不愿服他,毕竟这只是个普通农民出身的乞丐,他能位列九五,别人为何不能?

所有人都寻思自己能复刻朱老板的上位路,民间大小起义始终不断。

就连普通百姓都有这种不臣之心,更别提那些本就出身高贵的官宦勋贵了。胡惟庸便是其中之一。

胡惟庸出身于濠州,与朱元璋是同乡,他本来是元朝的小吏,但始终碌碌无为,没什么建树。

不过,胡惟庸虽然当官不太中用,但他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红巾军起义初期,他就一眼看中了朱元璋,觉得这人以后能成大事儿,于是毫不犹豫带着全部身家投靠了朱元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后来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胡惟庸确实也出过不少良策,加上他又是朱老板同乡,所以一直很受重视。

公元1368年,朱元璋正式登基,立国号为“大明”,登基后之一件事儿就是大封功臣。

胡惟庸本来只封了公爵,但后来宰相李善长退位回家养病,向朱元璋举荐了自己的门生胡惟庸,

朱元璋本就很器重他,于是便升他为丞相,接替了李善长的位置。

自此,胡惟庸位高权重,一时风头无两。

不过,这人一升官,就容易飘飘然,胡惟庸自然也不能免俗,他自从当了宰相,天天结党营私,纵容手下欺压百姓。

刘伯温曾对朱元璋说:

“胡惟庸此人野心勃勃,恐难久为人下。”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淡淡道:

“朕心中自有定夺。”

不只是刘伯温,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早就引起很多文臣武将不满了,但都碍于皇帝宠信,敢怒不敢言。

不过胡惟庸眼里容不得沙子,他知道有人对他不满,所以开始在各个关键部门安插亲信,在暗中铲除异己,解决了很多人。

这些朱元璋其实都看在眼里,但他一直没动胡惟庸,

胡惟庸见皇帝不管自己,就误以为皇帝是真的很“爱他”,便更加嚣张了。

可朱老板此时,正在下一盘大棋……

胡惟庸也不是纯傻子,尤其是后期,自己拉拢的朝臣越来越多,他就感觉有时候看着朱元璋和善的微笑,心里就毛毛的。

后来也不知道他哪根筋儿搭错了,还真想反了拉倒。

正所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这天,胡惟庸以家中有口能打上美酒的“奇井”为由,请朱元璋来家里吃酒。

朱元璋表现得非常兴奋,连连说:“去吧老胡,赶紧回去准备,朕明天就过去!”

第二天,胡惟庸派人将家中的庭院布置得富丽堂皇,琉璃瓦下挂满了红灯笼,金碧辉煌的大厅内摆满了佳肴。

还特别命人打理了那口被他称作“出美酒”的井,将周围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

朱元璋这会儿正在整理衣冠,喜滋滋准备前去赴宴呢,贴身侍卫在旁边犹豫再三,还是没忍住开口了:“陛下,您真的要去吗?”

“为何不去?”朱元璋冷冷的勾起唇角,“有些事情,不亲眼见一见,如何得知真伪?”

朱元璋的马车缓缓驶出皇宫,沿着平坦御道向胡惟庸府邸前进。

四周的景象飞速掠过,朱元璋心中却波澜不惊,手指轻轻敲击着膝盖,悠闲又轻松。

车队刚刚穿过西华门时,御史中丞涂节冲了出来,直接跪挡在了马车前。

侍卫们立刻抽刀,可这涂节却不顾一切冲到朱元璋面前,磕着头声泪俱下:

“陛下请留步!胡惟庸家中有异动!”

朱元璋似笑非笑,挥手示意侍卫们停下:“什么异动?你且说清楚。”

涂节颤抖着指向远方的胡惟庸府邸:

“胡惟庸府中聚集了大批甲士,他们……他们似乎正在筹划不轨之事。”

朱元璋听后,并未立刻发作。

他沉吟片刻,转身对随行的将领说道:“登城楼,看看情况。”

话语平静,似乎只是在做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一行人迅速登上城楼,朱元璋目光扫过胡惟庸府邸的方向,果然看到院中黑压压一片,甲士严阵以待,刀枪闪烁着森冷的寒光。

朱元璋此时差点笑出声,但面上仍保持着冷静。

他猜到胡惟庸有点儿蠢,但没想到他蠢成这样。

风云骤变

朱元璋站在城楼上,缓缓开口:“宰相府戒备森严,甲士环立,显然不是为迎接宴会做准备。”

片刻后,朱元璋挥了挥手,语气轻松的仿佛是说去杀只鸡一般简单:

“无需探查了,传令下去,即刻包围宰相府,所有人一个不留。”

随行将领们面面相觑,然后立即分头行动,调动城中驻军,将胡惟庸府邸重重包围。

朱元璋站在城楼上,俯视着眼前的一切,脸上始终带着笑的。

“陛下,这样贸然行动,是否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一位将领略带犹豫地问道,声音中透着担忧。

朱元璋扫了他一眼,随后平静地说道:

“胡惟庸谋逆之心昭然若揭,朕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此时不动手,难保日后不会生变。”

将领们闻言,不敢再多言,只得默默执行命令。

整个宰相府迅速被大军包围,府中仆人和家眷惊慌失措地跑来跑去,显然还未意识到灭顶之灾即将降临。

府邸内,胡惟庸原本正忙于准备宴会,听闻外面骚动,心中顿时一紧。他急忙走到府门口,迎面便看到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已经将府邸团团围住。

“你们这是干什么?”胡惟庸强自镇定地问道。

为首的将领面无表情地回道:“

奉陛下之命,前来缉拿胡惟庸及其家眷。请宰相大人不要妄动,否则立斩不赦。”

听到这话,胡惟庸脸色骤变,额头上渗出冷汗。

他迅速意识到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严重得多,再无回旋余地。

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朱元璋的那张面无表情的脸,那个看似温和的皇帝,其实早就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了……

“不……不可能……”胡惟庸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绝望。

“陛下有令,胡惟庸全家上下,一个不留。”为首的将领再次冷声说道,随即一挥手,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入府中,开始了大肆搜捕。

府内传来哭喊声、哀求声,混杂着兵器碰撞的声音。

朱元璋站在城楼上,静静地听着这些声音,面无表情。

夜幕降临,朱元璋缓步走下城楼,身影渐渐隐没在夜色中,留下的只有那座被鲜血染红的宰相府。

废除丞相制度

前面说过,朱元璋其实早就知道胡惟庸其心可诛,但他为啥不早点动手呢?

其实他是有着多方考虑的,他想胡惟庸死,但必须死的有理由、有价值。

朱元璋此生最佩服的人,便是汉高祖刘邦,所以他行事作风,其实都有模仿刘邦,包括多疑的性子和斩杀功臣。

他觉得汉高祖杀功臣,是明智之举,自己活着的时候,这些开国元勋都一个个飘了,等自己没了,善良敦厚的朱标继位,他怎么压得住这群骄兵悍将?

但是,人家跟着你打天下,你不能说杀就杀了,不然以后谁还敢跟你混呢?而且他朱元璋本来就是靠着“义”字起家,怎么能明晃晃做这种“兔死狗烹”的事儿?

所以朱元璋不是想除掉胡惟庸,而是想除掉那些和他一样,慢慢忘记自己姓甚名谁的开国功臣。

那这跟胡惟庸有啥关系?

关系可大了。

胡惟庸当上丞相以后,到处拉拢大臣,可以说满朝文武都多少跟他有点接触,他如果因“谋逆罪” *** 掉了,那他朱元璋就等于抓住了满朝文武的“小辫子”,

他想让谁消失,就说谁是胡惟庸同党。

朱元璋在晚年时颁布过这么一条律令:

六十岁以上的臣子可以申请退休,回家养老去了。

这其实就是朱元璋给那批老功臣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稍微聪明点儿的,都趁着这次告老还乡去了,至于那些有异心的,自然不愿放下手中的权力养老,就装傻充愣。

机会给你们了,可是你们抓不住啊,那就不能怪他朱元璋不干好事儿了。

胡惟庸案为啥会成为“明朝开国之一大案”?就是因为他牵扯太广,持续时间太长了。

往后的几年甚至十几年,朱元璋都会时不时将这事儿拿出来说道说道,动不动就“我看你和胡惟庸走得很近,你是他同党!”

然后解释都不听,直接把人干掉,像是李善长、陆仲亨等人,都是用这个由头做掉的。

朱元璋希望胡惟庸死的更有价值,他还趁着此机会办了件大事:

立刻把延续了千年的丞相制给废除,从此再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丞相的权利实在太大了,历朝历代皇权和相权都是两股势力,相权越硬,他皇权就越弱。

当时他还假模假样的在朝廷上问:“我打算废除丞相制,谁同意,谁反对啊?”

这节骨眼儿上谁会反对?

和胡惟庸走得近的那批人,巴不得皇帝当自己是透明的,肯定不会站出来反对;至于那些和胡惟庸走得远的人,深受胡丞相压迫,巴不得赶紧把丞相制废掉的好!

废除丞相制后,朱元璋将大全总揽,设置了内阁,加强了中央集权。

就这样,深谙人性的朱老板,靠着“捧杀”胡惟庸,直接解决了两个大问题:

一是如何名正言顺的干掉那些有异心,不好掌控的开国功臣;二则是顺势废除丞相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结语

胡惟庸只觉得他朱元璋都能从个乞丐上位,为啥自己不行?

可他完全没想过,自己在元朝做官都做的啥都不是,凭啥跟只有一个破碗,“地狱开局”的朱老板斗呢?

他死的确实不冤,朱元璋最痛恨欺压百姓、拉帮结派的贪官,他胡惟庸这些事儿都干完了,甚至还敢谋反。

你说朱元璋能留他这条命吗?

胡惟庸案不仅仅是一次对权臣的清算,更是对整个朝堂的警告。

随着胡惟庸的覆灭,明朝长达两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也随之终结。

朱元璋彻底巩固了皇权,使得朝堂再无能与之匹敌的权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8/604478.html

“明朝宰相请皇帝到家中喝酒,皇帝走到一半,突然下令:满门抄斩” 的相关文章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被毒死 慈禧太后为何要这么做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被毒死 慈禧太后为何要这么做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去世之前,为何要毒杀光绪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去世。仅仅1天之后,慈禧太后去世。这是不是太巧了一点,所以,当时就有传言说是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绪皇帝。但一直没有真凭实据,2008年,科学家对光绪皇帝...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李自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李自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知道:和朱元璋相比,李自成起义为什么会失败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史》:崇祯十七年三月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对诸葛亮与庞统,三国顶尖智囊,究竟谁更胜一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他们同为水镜先生的高徒,是三国中顶级谋士。那他们究竟谁更胜一筹?如果庞统不死,蜀国会是怎样的局面?其实,想知道他们谁更厉害,就得先分析他们两个...

徐庶在曹营一句话也没有说 曹操为什么还要留着他

徐庶在曹营一句话也没有说 曹操为什么还要留着他

徐庶在曹操那边一语不发,为何曹操还留着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徐庶,三国时期的著名名士,字元直。徐庶本身家庭很普通,地位比较低,但是徐庶少时很喜欢舞刀弄棒,不怎么喜欢读书。直到后来出事被抓了,被人救下,才免于牢狱之灾。后来的徐庶就放弃了舞刀弄棒...

隆科多为什么不选老十四选雍正 雍正后面为何抛弃他

隆科多为什么不选老十四选雍正 雍正后面为何抛弃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隆科多为何会选择雍正,而不是老十四,后来又为何会被雍正抛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709年,康熙复立了太子胤礽,并在随后晋封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为亲王,同时晋封十四子胤褆等人为贝子。明眼人当时就可以看出,胤礽这个太子被复立,不过是...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问武官张恒关于民间疾苦的问题,一介武夫当然回答不出来,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乌纱帽就没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各位详细讲讲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看看吧!门克新是明朝初年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巩昌,起初在泰州地区充当教谕,负责教导当地的学生,后来到了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原配马皇后,屡次干预朝政,为何在丈夫心中无可取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马皇后从小贤良淑德,识大体有分寸,在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朱元璋分析战事情况,指引正确的方向。在得到江山之后,马皇后深知打江山容易,守住自己千辛万苦...

朱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高傲但善养士卒,轻财重义

朱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高傲但善养士卒,轻财重义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