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年轻的摄政王载沣是如何送走大清的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8-10)470

1908年12月2日,3岁的溥仪登基称帝,其生父载沣(时年25岁)也成为大清的实际统治者。那么年轻的摄政王在大清王朝的最后三年里,具体又做了些什么呢?

载沣是“

一朝天子一朝臣

”的坚定拥趸,因此他掌权之后的重点就是搞权和搞人,构建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全新朝廷中枢。

载沣首先效法日本改革朝廷军制,将军政、军令二元化。即朝廷和地方府衙只管招兵养兵(军政),军队指挥权(军令)则归皇帝(摄政王)。

载沣宣布皇帝为大清海陆军大元帅(因皇帝年幼暂由摄政王 *** ),并组建全新的军令部门。陆军方面,把军咨处从陆军部独立出来并收回了各地督抚、将军的调兵权,指派弟弟载涛负责管理。海军方面,新建海军部负责军令的下达,其弟载洵成为首任海军大臣。

载沣这么搞虽然降低了地方督抚、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进而减弱了它们对朝廷的威胁,但也导致有事儿时地方官员难以调遣、指挥驻军。皇权一旦势微,各地军队就等同于自立,这在辛亥革命时期非常明显。

收拢军权后载沣就开始“搞人”,首当其冲的是袁世凯。

袁世凯是清末革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并控制着北洋新军数镇精锐,不仅对朝廷有着现实的威胁,他和载沣、载洵、载涛之间还有“私仇”。这兄弟三人认为他们的皇帝哥哥光绪之所以被囚禁并困顿而死,都是袁世凯的坑害和挑拨。

注:光绪(载湉)是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二子,载沣、载洵、载涛分别是为奕譞的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

载沣原本在兄弟们的怂恿下,拟好诏书准备直接处死袁世凯。但其没有成见、不敢任事的性格又救了袁世凯一命。

军机大臣奕劻、世续等重臣都不支持他的主张,学部侍郎严修则以辞职表达反对意见。张之洞更是半劝半吓,杀了袁世凯北洋新军叛乱怎么办?难抗压力的载沣遂将杀袁改为罢官,并命其返乡养病。

这一番折腾,虽然赶走了袁世凯并清洗了部分袁系势力,但也给了他翻身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拔高了袁世凯在朝野内外各势力心中的分量。这也是辛亥时,袁世凯能够复起并逼退载沣的重要原因。

对于朝廷其他官员的态度,载沣表现得更为幼稚。

首先,任人唯亲。除了自家兄弟载洵、载涛被委以重任外,其余皇族、满族成员不论能力,只要愿意投效并对自己没有威胁,载沣都“虚怀若谷”。

例如毛遂自荐的道光长孙溥伟;投靠载洵的毓朗、载搏;隆裕太后推荐的镇国公载泽;载沣自己福晋联络的荣禄旧人 ……

其次,载沣非常排斥有能力的人,因为他觉得这些人会觊觎他的权力。

如中兴名臣张之洞,载沣的态度是可以办事但不能任事。需要的时候就委派工作,不需要的时候就扔到文化、礼乐之类的冷衙门里。张之洞推荐、提拔有为官员的建议,载沣全部予以否决;张之洞劝谏载洵、载涛二人年轻不堪军中重任,载沣则直接呵斥其“

这不关你的事

”……

多尔衮一脉的良弼,不仅忠于朝廷无满清亲贵的纨绔习气,还是清末满族青年中难得的将才(载沣搞得军制改革就是他建议的)。但因和载沣关系不亲,能力强就成了缺点,被安置在禁卫军训练大臣这个闲差上。

铁良同样有丰富的军事能力和经验,他和袁世凯一起创立北洋六镇新军。其统领的北洋之一镇,也是慈禧制衡袁世凯、保障溥仪登基的重要力量。但这个满族将领中唯一可与袁世凯相提并论的人才,同样因何载沣关系不亲,无法获取载沣的信任。

不仅被载沣免去了陆军大臣的职务,还被外调至江宁(任江宁将军),可以说载沣是在自废武功。

最后,载沣对庆亲王奕劻的态度,又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慈禧时期,载沣就非常厌恶奕劻和载振父子。但掌握实权后,载沣却又不处置他们。别说找由头治罪革职,甚至都不把他转移到闲差,一直让奕劻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这个要职(军机处被裁撤后改任内阁总理大臣)。

笔者个人猜测载沣这么做是为了维护皇族核心圈子的团结,他对奕劻的实际态度是我不动你,但也不想和你一派,你自己安分守己做个好“摆件”。

而奕劻不仅占据了重要职务,还继续与袁世凯暗中勾搭并默默收拢着朝野内外反载沣的势力。当他在辛亥给载沣致命一击时(力主袁世凯复出并代替载沣主政),不知道载沣有没有后悔之前的选择。

独揽朝廷大权后,载沣又开始做第二件大事,继续推行“新政”。

1908年8月在慈禧的授意下清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并公布《九年筹备清单》准备以九年为限将大清政体改革为“君主立宪制”。

载沣在1909年初,代表清廷重申立宪的决心和计划都不会变,并命各省依计划在当年成立咨议局(类似西方的地方议会)。基于清廷的积极态度,此时大清内部支持立宪的势力是远大于革命派的。

当年末十六省咨议局代表联合组建了“国会 *** 同志会”并向朝廷递交了 *** 书,希望朝廷提前计划在一年内就召开国会,载沣以“

预备既未完成,国民只是程度又未画一

”予以拒绝。

1910年6月,“国会 *** 同志会”又组织了150名代表入京第二次 *** 。这次清廷申斥代表过于理想化,“

以为召开国会就能达到政治清明,古今中外都没有这个道理

”,并坚持九年立宪计划不变。

不论清廷本意如何,此时在立宪问题上,清廷和地方民众还未有根本性的矛盾。只是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一切,1910年8月《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亡国了!

注:出使日本大臣汪大燮曾多次提醒过日本有吞并朝鲜的意图,只是载沣一直未重视此信息。

日本帝国带来的现实压力,让立宪派和革命派都更为积极地活动起来。革命党人高呼再不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国家将亡。立宪派也觉得时不我待,必须尽快实现 *** 图强以预不测。

10月各省代表发起第三次 *** 活动,不仅赴京向朝廷递交 *** 书,各地民众也集聚地方官署要求地方官员代奏 *** 。中央资政院和不少督抚,也要求朝廷速开国会并成立责任内阁。

面对压力载沣做出了让步,但这个让步过于“不甘”,不仅未缓和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了问题。

首先,载沣同意了缩短立宪预备期的请求,但只是把九年改成五年(即1913年开设国会并制定宪法)。让步的幅度太小,根本满足不了民众急开国会的诉求。也就是说载沣牺牲了朝廷和自己的威权,但并没有讨到好处。

其次,为了不让朝廷和民众认为他这个摄政王“软弱可欺”,载沣宣布以后绝不会再让步“

一经宣布,万不能再议更张

”,并表示如果再有人 *** 更期则视为犯罪,“均足扰害治安,必即按法惩办”。不少立宪派人员因此被抓捕入狱,这让清廷在民间的声望迅速滑落。

最后,载沣推出的责任内阁,更是把大清送上了死路。

1911年5月8日,清廷宣布推行 *** 的重大举措裁撤军机处并成立责任内阁。这个责任内阁考虑到了朝廷政体变革的交接、朝廷派系平衡、满族和皇族利益(家天下),就是没顾虑民众的预期。

13名内阁大臣中宗室7名、满族2名、汉族4名。不论这是载沣的本愿,还是他又“不敢任事”被身边的人“左右”了意见。全国民众从这份名单里看到的是皇室权贵的专制欲望,以及对 *** 的侮辱。

清廷之前所构建的所有威望可以说在一瞬间就崩塌了,革命并推翻清廷成了全国上下的共识。用立宪派的铁杆梁启超的话说,“

今后绝不会出现宣统五年这四个字连成一词 … 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 *** 而改造一良 *** ,则一切可迎刃而解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辛亥革命之一枪;10月29日山西宣布独立,新军20镇发出兵谏通电;10月30日,载沣被迫发罪己诏并引咎辞职;其后两个月内,十五省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满清和帝制宣告终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8/604554.html

“年轻的摄政王载沣是如何送走大清的” 的相关文章

三国诸葛三兄弟指的是哪些人?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三国诸葛三兄弟指的是哪些人?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三国中琅琊诸葛氏是比较隐性而又影响深远的家族。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魏、蜀、吴,诸葛龙、虎、狗。这是说三国时期,著名的诸葛家族分侍三国,《世说新语》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

夏侯渊对外甥女宠爱有加 张飞抢走时夏侯渊为何不报复

夏侯渊对外甥女宠爱有加 张飞抢走时夏侯渊为何不报复

还不知道:夏侯渊13岁的侄女,被张飞强抢回家当老婆,夏侯渊不出面报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二百年,夏侯渊十三岁的外甥女外出拾柴火,张飞见了,当即动了歪心思,硬把她抢了回来。夏侯渊对自己的外甥女,一向是宠爱有加,怎么可能不出来报仇?《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夏侯...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 诸葛亮后面有没有后悔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 诸葛亮后面有没有后悔

对为什么说诸葛亮跟着刘备,既不应该后悔,但又应该后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位居丞相,封武乡侯,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美名,诸葛亮还真的不能后悔。虽说蜀汉最终是偏安一隅,但丞相终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再加上蜀汉的军权都在诸葛亮手中,又兼任益州牧掌管...

为什么刘备去东吴娶秦时只让赵云跟随?有何打算?

为什么刘备去东吴娶秦时只让赵云跟随?有何打算?

汉昭烈帝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想必大家对这个典故的来历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四郡,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将孙...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诸葛亮发动北伐之后司马懿的表现怎么样?

诸葛亮发动北伐之后司马懿的表现怎么样?

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之一,他为了刘备的事业出谋划策,鞠躬尽瘁。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北伐中原,五次对魏国用兵,虽然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但是,却以弱小的力量将强大的魏国打的几乎没有招架之力,比如,斩王双,杀张郃等。在北伐中,魏国统帅司马懿...

刘备入主蜀汉地区本就美女无数 刘备为何还要娶一个寡妇

刘备入主蜀汉地区本就美女无数 刘备为何还要娶一个寡妇

还不知道:刘备拿下成都后,坐拥美女无数,为何偏偏娶了一个死了丈夫的吴氏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经过大半辈子的努力,终于在公元214年5月占领成都,取代刘璋成为了新的益州之主。我们在看《三国志蜀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成都美女如云,刘备为何娶了一个死了丈夫的...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