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 太平洋坦克战(32):在拉包尔投降的战车第8联队
日本陆军战车第8联队的前身是战车第2大队,而战车第2大队则是1937年7月27日根据“临参命第65号动员第2号令”以驻扎在本土久留米的老牌的战车第2联队为基础改编而成。说是改编,实际上就是把战车第2联队的作战部队抽出来改名为战车第2大队,实际兵力就是联队级别,初代的代大队长是今田俊夫大佐。
图1. 1938年5月19日,在徐州以西拍摄的今田战车部队影像截图,这里的今田战车队就是后来改为战车第8联队的部队前身,其前身就是更为老牌的久留米战车第2联队
图2. 在华北某地配合步兵作战的日军八九式中战车,车身上隐约可见一个片假名,战车后部带有用于跨越堑壕的滑橇,这还是一战时期的残留发明
战车第2大队抵达中国大陆后被编入华北方面军序列,配属于步兵第14师团参加了9月份的涿州保定会战。在中国军队的阻击下,战车第2大队仍然强渡了永定河并沿着平汉铁路线南下,于沙河镇火车站附近与中国军队的装甲列车交战。
至1938年4月,战车第2大队于石家庄集结整补后,改隶于第2军,配属给步兵第16师团担任爆破陇海铁路线的任务。在此期间,战车第2大队因为中国军队的反击,包括第3中队中队长指宿通春大卫在内的多人阵亡。
图3. 日军战车第2大队强行涉水渡河照片,这张照片据说就拍摄于1937年9月15日左右,此战中有一辆九四式轻装甲车沉入拒马河底,并一直沉睡到60年后的1990年代,被附近的农民发现并打捞出水
图4、5. 1937年9月15日沉入拒马河底的战车第2大队第2中队的75号九四式轻装甲车,现保存于北京坦克博物馆。根据当年战车第2大队的涂装规则,该大队战车均以大队长今田俊夫大佐(陆士21期)的姓氏“いせ”打头再加两位至三位罗马数字编号,因此该车的真正编号应该是“いせ75”
陇海线作战结束后,战车第2大队于1938年7月2日奉“陆甲地43号令”临时改编为战车第8联队,驻屯于北平西南方向约150公里的保定。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一番操作,战车第2联队主力改名而成的战车第2大队变成了战车第8联队,而原先留守在本土久留米的战车第2联队余部则在补充新进人员和装备后保留了原番号,类似的操作在日本战车部队大扩编的时期多次发生。
图6. 原乙未生,此人对日本战车战术有很大贡献
新晋战车第8联队的首任联队长由陆军技术本部的原乙未生大佐担任,并在其指挥下参加了对华北地区中国军队的扫荡作战。1940年3月,原乙未生被调回陆军技术本部,联队长一职由同期的阿部正理大佐接任。
1941年8月8日,为了加强对苏作战准备,战车第8联队转隶于关东军序列,11月6日,为了对英美西方国家开战,又转隶于第16军,计划用于南方作战。第16军是日本南方军为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而组建的军级单位,首任军司令官为今村均中将,下辖主力为3个师团,但大部分部队首先要完成前序作战才能用于荷属东印度方向。
图7. 日本第16军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态势图,由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位置在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的南面,因此此次作战需要看前序作战的完成度而进行,由于日军在菲律宾和马来亚均取得大胜速胜,因此荷属东印度群岛作战反而显得更加轻松,当地荷兰殖民军也毫无斗志
图8. 画作:泗水海战,日本海军获得大胜
入侵作战开始于1942年1月,首先爆发的是双方争夺制海权的“泗水海战”(
也称爪哇海海战,巴东海峡海战,望加锡海峡海战,Battle of the Java Sea,Battle of Badung Strait,Battle of Makas
sar Strait
),1月11日开始行动攻下打拉根(
Tarakan,位于加里曼丹岛东部
)和苏拉威西岛的万鸦老(
Manado
),1月25日攻下苏门答腊岛的巨港(
巴邻旁,Palembang
),1月31日攻下安汶岛的安汶(
Kota Ambon
),2月14日攻下加里曼丹岛的巴厘巴板(
Balikpapan
),3月1日登陆军事最终目标爪哇岛(
Java
),3月9日驻守瓜哇岛的盟军投降。当时大本营预期从开展到守军投降需要120天,而实际只用了92天。这场胜利使得日本成功获取了该地的油田,以维系被美国所冻结的石油缺口,并以极小的代价俘虏了盟军数万人。但是由于油田遭到破坏,实际产出并不如日本人想象的那么丰富。
由于南方作战进展顺利,至1942年1月29日根据“第594号命令”,战车第8联队回归关东军序列。这支战车联队压根就没有离开过中国。取而代之用于荷属东印度群岛地区防御的是结束了菲律宾作战的战车第4联队。
1942年9月3日,战车第8联队转隶华北方面军,驻扎在南口镇,之后再次转属于驻蒙军,驻防蒙疆绥远的平地泉,同时编入新设立的战车第3师团(1942年6月24日根据“甲第42号令”)建制内。
战车第8联队在战车第3师团麾下的时间非常短,1942年9月17日,根据“第688号命令”,战车第8联队被编入第8方面军序列,被派遣到遥远的西太平洋拉包尔,联队长由米原喜舆大佐担任。这次转隶成为该部队的最终归宿。
图9. 火山之城拉包尔,位于新不列颠岛的东北角
图10. 驻扎在拉包尔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小圆部队指挥部,两名日本军官虽然努力站军姿,但其形象依然是惨不忍睹
图11. 火山之城拉包尔上空的战斗,由于在长达三年中日本海陆军一直将拉包尔作为最重要的陆海军基地,发生了长时间的海空大战,本作中正式反应某一次反空袭作战中
战车第8联队在第17军麾下的表现泛乏可陈,这是因为拉包尔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一直有日本陆海航的大量航空队驻留与盟军展开空中拉锯战,一直是日本在南太平洋几乎与特鲁克相提并论的重要要塞,盟军判断攻占此处的代价又大且并无太大必要,依靠盟军中后期强大的建设能力,完全可以在防御薄弱的岛屿上迅速构筑前进基地和前线机场,因此拉包尔和特鲁克两者均被选择性跳过,两地的守军一直坚持到日本投降后方向盟军投降。其中,拉包尔所处的新不列颠群岛已经划归澳大利亚军受降,澳军拍摄了大量受降日军的照片,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录。
图12. 拉波波机场(拉包尔三号机场)上被澳大利亚军队缴获的日本战斗部队,照片上大致可以统计出超过20辆战车,包括九七式轻装甲车(最前方)、九五式轻战车(中间纵列)和九七式中战车(最后排),这些战车部队显然大部分归属于战车第8联队
图13. 澳军在拉包尔缴获的一辆日军九七式中战车
图14. 同样是由澳军受降的一批日军战车,头车侧面带有车体编号801
图15. 向澳军投降的拉包尔日本守军的战车部队,头车编号似乎正是801
图16. 在日本人的某本书中记录了这些被澳大利亚部队俘获的拉包尔日军战车
图17. 澳军在拉包尔缴获的一辆九七式中战车
图18. 澳军测试在拉包尔缴获的一辆特二式内火艇,这些实际的水陆两栖坦克是海军研制并使用的武器
图19.一张经过上色版的特二式内火艇,但是没有安装前后浮筒,可能是在进行涉水试验
图20. 《战地5》中的特二式内火艇
图21. 在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监督下劳动的日本俘虏
图22. 太平洋战争后期被英联邦军队缴获的一辆九四轻装后期型,可见人高马大的欧洲人几乎很难把自己塞进去两个座位,这辆九四轻装侧面带有一面海军旗,很可能是在拉包尔被缴获的日本海军装备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拉包尔所处的新不列颠群岛一直开发度不高,有大量的战争遗迹残留,成为不少日本人“缅怀”的旧战场。
图23、24. 位于一处防空洞出口的九七式轻装甲车
图25、26. 拉包尔科科波路边的一辆九五式轻战车残骸
图27. 拉包尔的战争遗迹博物馆
图28. 拉包尔的战争遗迹博物馆,最前方的一辆显然是水陆两栖装甲车,有认为是缴获自中国南粤战车队的两栖战车,也有认为是日本的仿制品,战争期间被送到拉包尔进行测试
图29、30、31、32. 拉包尔战争遗迹博物馆
图33. 拉包尔战争遗迹博物馆中的日本压路机、防空探照灯和加农炮残骸
图34. 拉包尔战争遗迹博物馆中的一辆袖珍潜艇残骸
图35. 拉包尔战争遗迹博物馆中的一辆水陆两栖战车残骸
图36. 孩子们在日造战车残骸上嬉戏,这些战车残骸陪伴了当地好多代人的成长
图37. 一辆沉没在海底的日本战车
图38. 沉没在海底的日本战车残骸